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7)

1. 薏苡仁散

治癰腫令自潰,長肉方。

白話文:

治癰腫令自潰,長肉方

材料:

  • 桃仁,去皮尖,研為細末
  • 芒硝

做法:

  1. 將桃仁粉和芒硝混合均勻。
  2. 用溫水調和成糊狀。

用法: 將藥糊敷貼於患處,待其自然潰爛後,可生長新肉。

薏苡仁,桂心,白蘞,當歸,蓯蓉,乾薑(各二兩)

上六味治下篩,先食,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

白話文:

薏仁、桂心、白芍、當歸、山藥、生薑(各 80 公克)

上六味治小便遺濁,先服食此方,以溫熱的酒送服一茶匙分量的藥粉,每日服用三次,夜間服用兩次。

2. 黃耆茯苓湯

治癰疽潰後膿太多,虛熱方。

白話文:

古文:

癰疽潰後,膿多者,虛熱也。

癰疽潰爛後,膿液太多,這是虛熱的症狀。

黃耆,麥門冬(各三兩),生薑(四兩),五味子(四合),川芎,茯苓,桂心(各二兩),大棗(二十枚)

白話文:

黃耆、麥門冬(各180克),生薑(240克),五味子(80克),川芎、茯苓、桂心(各120克),大棗(20顆)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半,煮取四升,分六服。(《翼方》有遠志、人參、當歸各二兩,甘草六兩)。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八種藥材搗碎,加入六升水煎煮,取四升藥液,分為六次服用。(《翼方》中加入了遠志、人參、當歸各一兩,甘草三兩。)

3. 內消散

治凡是癰疽,皆宜服之方。

白話文:

凡疽瘡皆宜服之方

赤小豆(醋浸一升,熬),人參,甘草,瞿麥,當歸,豬苓,黃芩(各二兩),白蘞,薏仁,黃耆(各三兩),防風(一兩),升麻(四兩)上十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長服取瘥。

白話文:

將赤小豆用醋浸泡一升,煮沸。加入人參、甘草、瞿麥、當歸、豬苓、黃芩(各兩)、白蘞、薏仁、黃耆(各三兩)、防風(一兩)、升麻(四兩)等十二種藥材。磨成細末過篩後,用酒服下一茶匙,每天三次,晚上兩次。長期服用,直到痊癒。

4. 蝟皮散

治癰疽膿血內漏,諸漏敗壞,男發背女乳房及五痔,皆宜服之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癰疽膿血內漏,諸漏敗壞,男發背女乳房及五痔,皆宜服之方。

治療膿包流膿、內出血、各種潰爛、男性背部長出肉瘤、女性胸部長出乳房腫瘤以及五種痔瘡,都適合服用此方。

蝟皮,蜂房(各一具),地榆,附子,桂心,當歸,續斷(各五分),乾薑,蜀椒,藁本(各四分),厚朴(六分)

白話文:

刺蝟皮、蜂窩(各一整張)、地榆、附子、桂皮、當歸、續斷(各五錢)、乾薑、花椒、藁本(各四錢)、厚朴(六錢)

上十一味治下篩,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取瘥。加斑蝥七枚,益良。

凡患腫,皆因宿熱所致,須服冷藥,瘥後有患冷利不止者方:

白話文:

服用十一味中藥治療下痢,空腹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直到病癒。再加斑蝥七枚,效果更佳。

凡是患有腫脹,都是由於體內有宿熱所致,必須服用寒涼的藥物,在病癒後若出現冷利不止的症狀,則可以使用以下方劑:

人參,龍骨,赤石脂,甘草,乾薑(各二兩),附子(一枚)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人參、龍骨、赤石脂、甘草、乾薑(各 60 克),附子(一顆)

六味散加咀藥,以八升水煎煮,取二升半煎液,分三次服用。

5. 梔子湯

治表裡俱熱,三焦不實,身體生瘡及發癰癤。大小便不利方。

白話文:

治療表裡俱熱,三焦不實,身上長瘡或癰疽。大小便不通利的方子:

梔子仁(二七枚),芒硝(二兩),黃芩,甘草,知母(各三兩),大黃(四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五升煮減半,下大黃,取一升八合,去滓,納芒硝,分三服。

白話文:

  • 梔子仁:27 個
  • 芒硝:2 兩
  • 黃芩:3 兩
  • 甘草:3 兩
  • 知母:3 兩
  • 大黃:4 兩

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以五升水煎煮,煎煮到剩一半的量,再加入大黃,最後煎煮到剩下一升八合。過濾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分成三次服用。

6. 五利湯

治年四十已還強壯,常大患熱,發癰疽無定處,大小便不通方(劉涓子名大黃湯)。

白話文:

針對四十歲以上的人,身體強壯,經常受到熱氣折磨,在身體不定處長出癰疽,大、小便不通暢,則用劉涓子的名方「大黃湯」來治療。

芒硝(一兩),升麻,黃芩(各二兩),大黃(三兩),梔子仁(五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芒硝,分四服,快利即止。

白話文:

芒硝:一兩 升麻:二兩 黃芩:二兩 大黃:三兩 梔子仁:五兩

將上五味藥材嚼成細塊,加水五升煎煮,取汁液二升四合,去除渣滓,再加入芒硝,分成四次服用,腹瀉就會迅速止住。

7. 乾地黃丸

凡壯熱人能長服之,終身不患癰疽,令人肥悅耐勞苦方。

白話文:

凡是身體強壯、發熱的人可以長期服用,終身不會罹患癰疽,令人肥胖、愉快且耐勞苦的方劑。

乾地黃(五兩),芍藥,甘草,桂心,黃耆,黃芩,遠志(各二兩),石斛,當歸,大黃(各三兩),巴戟天,栝蔞根,人參(各一兩),天門冬,蓯蓉(各四兩)

上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桐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又方,治虛熱消瘡癤方。

白話文:

  • 黃芪(250 克)
  • 白芍(100 克)
  • 甘草(100 克)
  • 肉桂心(100 克)
  • 黃耆(100 克)
  • 黃芩(100 克)
  • 遠志(100 克)
  • 石斛(150 克)
  • 當歸(150 克)
  • 大黃(150 克)
  • 巴戟天(50 克)
  • 栝蔞根(50 克)
  • 人參(50 克)
  • 天門冬(200 克)
  • 蓯蓉(200 克)

將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以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

另有一個方劑,可用於治療虛熱消散瘡癤。

乾地黃(四兩),大黃(六兩),芍藥,王不留行,茯苓,甘草,遠志,麥門冬,人參,升麻,黃芩(各三兩),桂心(六兩)

白話文:

乾地黃:4兩 大黃:6兩 芍藥:3兩 王不留行:3兩 茯苓:3兩 甘草:3兩 遠志:3兩 麥門冬:3兩 人參:3兩 升麻:3兩 黃芩:3兩 桂心:6兩

上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久服令人肥健。

一方有枳實三兩(《外臺》無甘草、遠志、麥門冬、人參、升麻、黃芩)。

又方,治虛勞客熱,數發癰腫瘡癤,經年不除方。

白話文:

將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強壯肥碩。

另一方含有枳實三兩(《外臺祕要》中不含甘草、遠志、麥門冬、人參、升麻、黃芩)。

再有一方,用於治療虛勞導致的客熱,反覆發作癰腫瘡癤,多年不愈的方劑。

乾地黃(四兩),黃耆,黃芩,大黃,黃連,澤瀉,細辛(各三兩),甘草,桂心,芍藥,茯苓,乾漆(各二兩),人參(一兩),天冬(五兩)

白話文:

乾地黃(200 克),黃耆,黃芩,大黃,黃連,澤瀉,細辛(各 150 克),甘草,桂心,芍藥,茯苓,乾漆(各 100 克),人參(50 克),天冬(250 克)

上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夜一,加至二十丸。久服延年,終身不發癰疽。凡方中用大黃薄切,五升米下蒸熟,曝乾用之,熱多倍大黃。(《要籍喻義》不用澤瀉)。

白話文:

以上十四種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十丸,一天三次,晚上一次,逐漸增加到二十丸。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終身不生癰疽。凡是方劑中使用大黃,要切成薄片,用五升米放在下面蒸熟,曬乾後使用,熱性會比未蒸熟的大黃大很多。(《要籍喻義》中不使用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