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6)

1. 五香湯

治熱毒氣卒腫,痛結作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寒熱氣急者,數日不除殺人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熱毒氣卒腫,痛結作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寒熱氣急者,數日不除殺人方。

治療因熱毒而引發的突然腫脹,疼痛結成硬塊,或類似癰瘡但又不完全是,讓人頭痛、發冷發熱、呼吸急促的病症。若數日不癒,可能會危及生命。

木香藿香,薰陸香,沉香丁香(各二兩)

白話文:

青木香、藿香、薰陸香、沉香、丁香(以上各 120 公克)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作,並以滓敷腫上。(《千金翼》以麝香代藿香)。

白話文:

將上列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五升水煮沸,煮到只剩二升。分成三份,分次服下。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可以再做一次藥。同時,將煮過藥材的渣滓敷在腫脹處。(《千金翼》中用麝香代替藿香。)

2. 漏蘆湯

下之之方。

白話文:

譯文:下之之方,即瀉下之法,諸家之說甚多,各有不同。 1、急下:腹痛絞急,腑實堅硬,甚則欲絕者,急投峻劑攻下。 2、攻下:熱結堅實,或因結聚腹痛,或因實熱傳裡,腹痛煩急,舌苔黃厚,大便祕結,攻下為良。 3、緩下:結滯較輕,或腹痛不甚,大便祕結,舌苔白潤,脈緩,緩下為宜。

漏蘆,白芨,黃芩麻黃白薇枳實升麻,芍藥,甘草(各二兩),大黃(三兩)

白話文:

漏蘆、白芨、黃芩、麻黃、白薇、枳實、升麻、芍藥、甘草(各 60 克),大黃(90 克)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快下之,無藥處單用大黃亦得。(《肘後》云:治癰疽、丹疹、毒腫、惡肉。《千金翼》無白薇。劉涓子無芍藥,有連翹,治時行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毒腫及目赤痛生障翳。若熱盛者,可加芒硝二兩。《經心錄》無白薇,作知母犀角、芒硝各二兩)。

白話文:

上方藥材共十味,搗碎,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成三份服用,快速服下。沒有買齊藥材也可只用大黃。(《肘後備急方》記載:此方可治療癰疽、丹疹、毒腫、惡肉。《千金翼方》中沒有白薇。劉涓子的方子中沒有芍藥,有連翹,可治療流行的熱毒導致的發紅、癰疽、丹疹、毒腫,以及眼睛發紅疼痛、產生障翳。如果熱症嚴重,可額外添加芒硝二兩。《經心錄》中沒有白薇,改用知母、犀角、芒硝,各二兩)。

3. 丹參膏方

丹參蒴藋莽草,蜀椒,躑躅(各二兩),秦艽獨活,白芨,牛膝,菊花烏頭防己(各一兩)

白話文:

  • 丹參:兩兩
  • 蒴藋:兩兩
  • 莽草:兩兩
  • 蜀椒:兩兩
  • 躑躅:兩兩
  • 秦艽:一兩
  • 獨活:一兩
  • 白芨:一兩
  • 牛膝:一兩
  • 菊花:一兩
  • 烏頭:一兩
  • 防己:一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醋二升,漬一宿,夏半日。如急用便煎豬脂四升,煎令醋氣歇,慢火煎,去滓,用敷患處,日五六度。(《肘後》云:用防風不用防己,治惡肉、惡核、瘰癧、風結諸腫。云:此膏亦可服)。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十二味藥材搗碎,用兩升醋浸泡一晚,夏天浸泡半天。如果急用,就用四升豬油煎煮,煎到醋味消失,用小火煎,去掉渣滓,塗抹在患處,每天五到六次。(《肘後》中記載:使用防風,不用防己,可以治療惡性肉瘤、惡性核瘤、瘰癧和各種風濕性腫脹。文中還提到:這種膏藥也可以服用。)

4. 小竹瀝湯

治氣痛方。

白話文:

原文:

治氣痛方:

人參二兩、川芎三兩、白芷一兩、細辛半兩、芍藥三兩、當歸三兩、木瓜二兩、香附二兩、沉香半兩、神曲五錢、青皮二錢、甘草一錢

治療氣痛的方劑:

人參10克、川芎15克、白芷5克、細辛2.5克、芍藥15克、當歸15克、木瓜10克、香附10克、沉香2.5克、神曲2.5克、青皮1克、甘草0.5克

竹瀝(一升),射干杏仁獨活枳實白朮防己防風秦艽,芍藥,甘草茵芋茯苓黃芩麻黃(各二兩)

白話文:

淡竹瀝(1000 毫升) 射干(100 克) 杏仁(100 克) 獨活(100 克) 枳實(100 克) 白朮(100 克) 防己(100 克) 防風(100 克) 秦艽(100 克) 芍藥(100 克) 甘草(100 克) 茵芋(100 克) 茯苓(100 克) 黃芩(100 克) 麻黃(100 克)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九升,煎取半,下竹瀝,取三升,分四服。

白話文:

將十五味藥物研成細末,加入九升水煎煮,煎到剩一半,加入竹瀝,取三升,分四次服用。

5. 白薇散方

白薇防風射干白朮(各六分),麻黃秦艽當歸防己烏頭,青木香天門冬枳實獨活,葳蕤,山茱萸(各四分),柴胡白芷(各三分),莽草,蜀椒(各一分)

白話文:

**白薇:**6 克 防風: 6 克 射干: 6 克 白朮: 6 克 麻黃: 4 克 秦艽: 4 克 當歸: 4 克 防己: 4 克 烏頭: 4 克 青木香: 4 克 天門冬: 4 克 枳實: 4 克 獨活: 4 克 葳蕤: 4 克 山茱萸: 4 克 柴胡: 3 克 白芷: 3 克 莽草: 1 克 蜀椒: 1 克

上十九味治下篩,以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

白話文:

治療下痢的十九味藥,用薑汁送服方寸大小的湯匙,每天三次,逐漸增加到兩湯匙。

6. 蒺藜散

治氣腫痛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諸氣腫痛方

治療各種氣腫痛的方劑

治療各種氣腫痛的方子。

上用蒺藜子一升,熬黃為末,以麻油和如泥,炒令焦黑,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無蒺藜以赤小豆為末,和雞子如前敷,干即易,妙。

白話文:

上面用一升蒺藜子,煎煮成黃色細末,用麻油調和成泥狀,炒焦,塗抹在舊布上,根據腫脹大小,不要開孔直接貼上去。

如果沒有蒺藜子,可以用赤小豆磨成細末,用雞蛋調和,按照上面的方法塗敷,乾了就換新的一塊,效果很好。

7. 藜蘆膏

治赤色腫,有尖頭者方。

白話文:

治赤色腫,有尖頭者,方用:

薑汁化開硃砂,塗之。

藜蘆(二分),黃連,礬石,雄黃,松脂,黃芩(各八分)

白話文:

藜蘆(十分之一兩) 黃連、明礬、雄黃、松脂、黃芩(各四分之一兩)

上六味為末,以豬脂三升煎令熔,調和敷上瘑癬頭瘡極效。又治淺瘡,經年抓搔癢處成孔者。

白話文:

將六種中藥研成細末,加入三升豬油在鍋中加熱融化,攪拌均勻後敷於瘑癬頭瘡處,效果極好。又可治療淺瘡,搔抓經年導致形成穿孔。

8. 瞿麥散

治癰排膿止痛,利小便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瘡瘍排膿止痛,利小便方:

生地黃一兩,熟地黃一兩,丹參一兩,桃仁五錢,紅花五錢,大黃二錢,生地榆皮二錢,瞿麥皮一錢,麥門冬一錢,澤瀉一錢,冬瓜仁一錢,車前子一錢。

治療癰疽,排出膿液,止痛,利尿的方劑:

生地黃 30 克,熟地黃 30 克,丹參 30 克,桃仁 15 克,紅花 15 克,大黃 6 克,生地榆皮 6 克,瞿麥皮 3 克,麥門冬 3 克,澤瀉 3 克,冬瓜仁 3 克,車前子 3 克。

瞿麥(一兩),芍藥,桂心,赤小豆(酒浸熬),麥門冬川芎黃耆當歸白蘞(各二兩)

白話文:

瞿麥(60 克),芍藥、桂心、赤小豆(用米酒浸泡後熬煮)、麥門冬、川芎、黃耆、當歸、白芍(各 120 克)

上九味為末,先食,酒下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上九味研磨成細末,早飯前服用,酒送下約一小湯匙,每日三次。

(《翼方》有細辛、苡仁、白芷,不用桂心、麥門冬、白蘞,治諸癰潰及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而不可忍者)。

白話文:

《翼方》中記載有細辛、薏仁、白芷,沒有使用桂心、麥門冬、白蘞。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腫脹潰爛的瘡,以及還沒有潰爛但疼痛、膿血不斷、難以忍受的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