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6)

1. 五香湯

治熱毒氣卒腫,痛結作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寒熱氣急者,數日不除殺人方。

青木香,藿香,薰陸香,沉香,丁香(各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作,並以滓敷腫上。(《千金翼》以麝香代藿香)。

白話文:

[五香湯]

用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突然腫脹,疼痛結塊如核,或是類似膿包但並不會導致頭痛、發冷發熱及呼吸急促的情況,若這種情況持續幾天未消除,可能有生命危險的配方。

所需藥材:青木香、藿香、薰陸香、沉香、丁香(各二兩)

將上述五種藥材切碎,加入五升的水進行煎煮,煮至剩餘二升的藥湯,然後分成三次服用。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再重新製備服用,同時可將藥渣敷在腫脹部位。(在《千金翼》一書中,是用麝香來替代藿香)。

以上為翻譯內容。

2. 漏蘆湯

下之之方。

漏蘆,白芨,黃芩,麻黃,白薇,枳實,升麻,芍藥,甘草(各二兩),大黃(三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快下之,無藥處單用大黃亦得。(《肘後》云:治癰疽、丹疹、毒腫、惡肉。《千金翼》無白薇。劉涓子無芍藥,有連翹,治時行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毒腫及目赤痛生障翳。若熱盛者,可加芒硝二兩。《經心錄》無白薇,作知母、犀角、芒硝各二兩)。

白話文:

這是一種名為「漏蘆湯」的古方,主要用於促進排便。

【漏蘆湯】

所需材料如下: 漏蘆、白芨、黃芩、麻黃、白薇、枳實、升麻、芍藥、甘草(每種各60克),大黃(90克)

製作方法: 將以上十種藥材切碎,加入十公升的水,煎煮至剩三公升,分三次服用,能迅速促進排便。

若沒有所有藥材,僅使用大黃也能達到一定效果。此方在《肘後》一書中被記載可用於治療膿瘍、紅疹、毒素引起的腫脹及不健康的組織。而在《千金翼》中則未提及白薇。劉涓子的版本無芍藥,而有連翹,用於治療流行性熱毒所引發的皮膚紅斑,如膿瘍、紅疹、毒素引起的腫脹,以及眼睛紅痛和產生障礙的症狀。如果體內熱氣過重,可以再添加芒硝60克。《經心錄》中無白薇,改用知母、犀角、芒硝各60克。

3. 丹參膏方

丹參,蒴藋,莽草,蜀椒,躑躅(各二兩),秦艽,獨活,白芨,牛膝,菊花,烏頭,防己(各一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醋二升,漬一宿,夏半日。如急用便煎豬脂四升,煎令醋氣歇,慢火煎,去滓,用敷患處,日五六度。(《肘後》云:用防風不用防己,治惡肉、惡核、瘰癧、風結諸腫。云:此膏亦可服)。

白話文:

丹參膏方的成分有:丹參、蒴藋、莽草、蜀椒、躑躅(各取二兩)、秦艽、獨活、白芨、牛膝、菊花、烏頭、防己(各取一兩)。

以上十二種藥材,先將它們切碎。然後用二升的醋浸泡一夜,夏天則只需半天。若急需使用,可以將四升的豬油加熱,再加入已浸泡過的藥材和醋,煮到醋氣散盡,用小火慢慢熬煮,最後過濾掉藥渣。製成的膏方可用來塗抹於患處,一天可使用五至六次。

《肘後》中記載:此方中使用防風代替防己,可治療惡性肉瘤、淋巴結核、風濕等各種腫塊。另外,這款膏方也可以口服。

4. 小竹瀝湯

治氣痛方。

淡竹瀝(一升),射干,杏仁,獨活,枳實,白朮,防己,防風,秦艽,芍藥,甘草,茵芋,茯苓,黃芩,麻黃(各二兩)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九升,煎取半,下竹瀝,取三升,分四服。

白話文:

這是一帖治療氣痛的處方,名為[小竹瀝湯]。

所需材料有:淡竹瀝(約400毫升)、射干、杏仁、獨活、枳實、白朮、防己、防風、秦艽、芍藥、甘草、茵芋、茯苓、黃芩、麻黃(每種各約60克)。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切碎,加入約3600毫升的水進行煎煮,直至剩餘一半的水量,再加入淡竹瀝,繼續煎至剩下約900毫升的藥汁,將其分成四次服用。

5. 白薇散方

白薇,防風,射干,白朮(各六分),麻黃,秦艽,當歸,防己,烏頭,青木香,天門冬,枳實,獨活,葳蕤,山茱萸(各四分),柴胡,白芷(各三分),莽草,蜀椒(各一分)

上十九味治下篩,以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

白話文:

這份處方包含了白薇、防風、射干、白朮、麻黃、秦艽、當歸、防己、烏頭、青木香、天門冬、枳實、獨活、葳蕤、山茱萸、柴胡、白芷、莽草、蜀椒等藥材,其中白薇、防風、射干、白朮各取六分,其餘藥材則各取四分,而莽草、蜀椒則各取一分。

將以上十九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後篩選,然後用漿水送服,一開始每日服用相當於方寸匕大小的一劑,約三次,然後可逐漸增加到兩劑。

6. 蒺藜散

治氣腫痛方:

上用蒺藜子一升,熬黃為末,以麻油和如泥,炒令焦黑,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無蒺藜以赤小豆為末,和雞子如前敷,干即易,妙。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氣腫疼痛的:首先取一升的蒺藜子,炒至微黃後磨成粉末,再與麻油攪拌成泥狀,然後炒到焦黑,敷在舊的熟布上,範圍按照腫脹部位的大小。使用時不需要在藥膏上開洞,直接貼在患處即可。如果找不到蒺藜子,可以改用紅小豆磨成粉,以雞蛋調和,同樣地敷在患處,乾了就換新的,效果極佳。

7. 藜蘆膏

治赤色腫,有尖頭者方。

藜蘆(二分),黃連,礬石,雄黃,松脂,黃芩(各八分)

上六味為末,以豬脂三升煎令熔,調和敷上瘑癬頭瘡極效。又治淺瘡,經年抓搔癢處成孔者。

白話文:

[藜蘆膏的製備與使用]

用於治療紅腫的部位,特別是那些有突出尖端的腫塊。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 藜蘆 - 二分, 黃連、礬石、雄黃、松脂、黃芩 - 各八分

將上述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取三升豬油,將藥粉放入豬油中煎煮至融化,調和均勻後,將其塗抹在患處,對於瘑癬頭瘡有極佳療效。此外,此藥膏也適用於長時間因搔癢而抓傷形成的淺表性傷口。

8. 瞿麥散

治癰排膿止痛,利小便方。

瞿麥(一兩),芍藥,桂心,赤小豆(酒浸熬),麥門冬,川芎,黃耆,當歸,白蘞(各二兩)

上九味為末,先食,酒下方寸匕,日三。

(《翼方》有細辛、苡仁、白芷,不用桂心、麥門冬、白蘞,治諸癰潰及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而不可忍者)。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瞿麥散,用於治療膿腫,幫助排膿並緩解疼痛,同時有利尿效果。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瞿麥一兩,芍藥、桂心、紅小豆(需先用酒浸泡後炒熟)、麥門冬、川芎、黃耆、當歸、白蘞各二兩。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應在飯前服用,每次服用量為方寸匕大小,每日三次。

另有一版本的配方出自《翼方》,該配方中包含細辛、苡仁和白芷,但不包含桂心、麥門冬和白蘞。此配方適用於各種膿腫,無論是已潰破或未潰破的膿腫,特別是對於疼痛難忍且膿血持續不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