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六上 七竅病上 (21)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上 七竅病上 (21)

1. 豬蹄湯

治癰疽發背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黃耆,黃連,芍藥(各三兩),黃芩(二兩),薔薇根,狼牙根(各八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斗,煮豬蹄令熟,澄清取二斗,下諸藥,煮取一斗,去滓,洗瘡,一食頃,以帛拭乾,貼生肉膏,日二。如痛加當歸、甘草各二兩。

又方,治癰疽發十指,或起膀胱,及發背後生惡肉者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當歸,芎藭,芍藥,大黃,黃芩,獨活,莽草(各一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三斗,煮豬蹄取八升,去滓,納諸藥,取四升,去滓,漬瘡兩食頃洗,拭乾敷麝香膏。

白話文:

【豬蹄湯】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膿腫或背部長瘡的處方。

首先,準備一隻豬蹄,處理方式就像平常烹飪一樣。然後取黃耆、黃連、芍藥各三兩,黃芩二兩,薔薇根和狼牙根各八兩。

將以上七種材料切碎,然後加入三斗的水,先煮豬蹄至熟透,再把湯水澄清,取兩斗的清湯,接著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下一斗,然後濾去藥渣,用剩下的湯來清洗患處,約等同於吃完一餐的時間後,用布將患處擦乾,然後塗上促進肉芽生長的藥膏,一天兩次。如果疼痛,可以再添加當歸和甘草各二兩。

另外,這裡有一個專門用於治療膿腫在手指、膀胱,或是背部長出惡性肉芽的處方。

同樣地,準備一隻豬蹄,處理方式就像平常烹飪一樣。然後取當歸、芎藭、芍藥、大黃、黃芩、獨活、莽草各一兩。

將以上八種材料切碎,加入三斗的水,先煮豬蹄至剩八升,去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四升,去渣,將患處浸泡在藥湯中約等同於吃完兩餐的時間,然後擦乾,塗上麝香膏。

2. 麝香膏

治癰疽及發背諸惡瘡,去惡肉方。

麝香,䕡茹(一作真珠),雄黃,礬石(各一兩)

上四味治下篩,以豬膏調和如泥塗之,惡肉盡止,卻敷生肉膏。

白話文:

所需藥材如下:麝香、䕡茹(另一種寫法為真珠)、雄黃、礬石(以上各需一兩)。

將上述四種藥材研磨後過篩,再用豬油調和成像泥狀,然後塗抹在患處。等到壞死組織都已經清除乾淨後,就應改用促進新肉生長的藥膏進行敷蓋。

3. 食惡肉膏方

大黃,川芎,莽草,真珠,雌黃,附子(生用各一兩),白蘞,礬石,黃芩,䕡茹(各二兩),雄黃(半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豬脂一升半,煎五六沸,去滓,納䕡茹、礬石末,攪調敷之瘡中,惡肉盡乃止。

治癰腫,惡肉不盡者方:蒴藋灰,石灰(《肘後》作白炭灰)

上二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膏成敷之,食惡肉,亦去黑子。此藥過十日不中用。

又方,生地黃汁煎如膠,作餅子貼之,日四五度。

白話文:

所需藥材如下:大黃、川芎、莽草、珍珠、雌黃、附子(生用)、白芷、礬石、黃芩、茹(以上各藥材一兩)、雄黃(半兩)。

將上述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入一升半的豬油,煎煮五至六次沸騰後,濾去藥渣,再加入茹和礬石的粉末,攪拌均勻後塗抹於患部,直到所有病變組織都被清除。

若治療腫瘡,但病變組織尚未完全消除,可使用以下處方:蒴藋灰、石灰(《肘後》記載使用白炭灰)。

將兩種藥材分別淋水提取汁液,混合後煎煮成膏狀,待膏藥形成後敷在患處,能吃掉病變組織,也能去除黑痣。但此藥超過十天後效果不佳。

另一個處方是:將新鮮地黃汁煎煮成稠狀,做成餅狀貼在患處,每日更換四到五次。

4. 漆頭䕡茹散

食惡肉散方。

漆頭䕡茹,硫黃,丹砂,麝香,馬齒礬,雄黃,雌黃,白礬(各二兩)

上八味治下篩,以粉之,吮食惡肉。(《翼方》敷貼,無白礬、雌黃,有藜蘆。云:亦作膏和敷之,又處療癰疽篇無丹砂。《廣濟方》療癰腫膿潰,瘡中有紫肉,破不消,以此散摻或內蝕之)。

白話文:

【漆頭䕡茹散】

這是「食惡肉散」的配方。

所需材料有:漆頭䕡茹、硫磺、丹砂、麝香、馬齒礬、雄黃、雌黃、白礬(以上各需二兩)。

將上述八種藥材研磨過篩,製成粉末狀,用於吸除惡性肉質。(根據《翼方》記載,使用時是外敷在患處,配方中不含白礬和雌黃,但添加了藜蘆。另記載此散也可和膏一起使用,用於治療癰疽。然而,《廣濟方》中記載此散用於治療膿腫潰爛,瘡口有紫色肉質,不易消除的情況,可將此散撒在瘡口,或內部腐肉上,以促進惡肉的清除。)

5. 白䕡茹散

䕡茹,礬石,雄黃,硫黃(各二分)

上四味治下篩,納瘡中,惡肉盡即止,不得過好肉。

白話文:

這則古文的意思是:「白芷、明礬、雄黃、硫磺(各取兩份)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然後將粉末敷在瘡口處,直到不健康的組織完全清除便應停止使用,千萬不可讓藥物接觸到健康的肌膚組織。」

6. 生肉膏

治癰疽、發背壞後生肉方。

生地黃(一斤),辛夷(二兩),獨活,當歸,大黃,黃耆,川芎,白芷,芍藥,黃芩,續斷(各一兩),薤白(五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臘月豬脂四升,煎取白芷、黃下之,去滓,敷立瘥。

又方,乾地黃(三兩),甘草,當歸,白芷,蓯蓉,蜀椒,細辛(各二兩),烏喙(六分,生用),蛇銜(一兩),薤白(二十莖)

上十味㕮咀,以醋半升漬一宿,次日以豬膏三斤,煎令沸三上三下,膏成塗之,立瘥。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用來治療膿瘡、背部感染後生長新肉的藥膏配方。

第一個配方使用的主要成分包括:新鮮的地黃一斤、辛夷二兩、獨活、當歸、大黃、黃耆、川芎、白芷、芍藥、黃芩、續斷各一兩以及薤白五兩。將這些材料切碎後,加入臘月的豬油四升,熬煮至白芷和黃色物質浮出,濾去渣滓,然後將藥膏塗抹於患處,效果立即顯現。

另一個配方則使用乾地黃三兩、甘草、當歸、白芷、蓯蓉、蜀椒、細辛各二兩、生用的烏喙六分、蛇銜一兩以及薤白二十莖。將這些材料切碎後,先用半升醋浸泡一夜,第二天再加入三斤豬油,反覆熬煮至沸騰三次,待藥膏完成後塗抹於患處,也能迅速見效。

7. 蛇銜生肉膏

治癰疽金瘡敗壞者方。

蛇銜,當歸(各六分),乾地黃(三兩),黃連,黃耆,黃芩,大黃,續斷,蜀椒,芍藥,白芨,川芎,莽草,白芷,附子,甘草,細辛(各一兩),薤白(一把)

上十八味㕮咀,醋漬二宿,以臘月豬脂七升煎,三上三下,醋盡下之,去滓,取敷,日二夜一。(崔氏有大戟、獨活各一兩,無地黃、黃耆、黃連、續斷、白芨、川芎、白芷、甘草)。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嚴重的膿瘍或刀傷惡化的[蛇銜生肉膏]。

需用到的藥材及其份量如下:蛇銜、當歸各六分,乾地黃三兩,黃連、黃耆、黃芩、大黃、續斷、蜀椒、芍藥、白芨、川芎、莽草、白芷、附子、甘草、細辛各一兩,以及薤白一把。

將以上十八種藥材切碎後,浸泡在醋中兩晝夜。接著在臘月時,使用豬油七升進行煎煮,過程需反覆三次,直到醋完全蒸發後,將藥材渣滓濾掉。最後取得的膏狀物可用來敷在患處,白天需敷兩次,晚上一次。(崔氏的配方中則包含大戟、獨活各一兩,但不包含地黃、黃耆、黃連、續斷、白芨、川芎、白芷、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