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5)

1. 豬蹄湯

治癰疽發背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癰疽發背方

取白石英一升,鹽一升,米泔一斗。先將白石英研為細末,與鹽、米泔同煮一炷香,以綿布裹起,縛於瘡上,跡出膿汁。

治癰疽發背方

取白石英一升(約 1.5 公斤),鹽一升(約 1.5 公斤),米泔一斗(約 1.5 公升)。

將白石英研磨成細粉末,與鹽和米泔一同煮沸,持續煮約一炷香的時間。

將煮沸的混合物用棉布包裹起來,綁在瘡口上。

膏藥會從瘡口排出膿液。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黃耆黃連,芍藥(各三兩),黃芩(二兩),薔薇根,狼牙根(各八兩)

白話文:

豬蹄(一具,按食用方法烹製) 黃耆、黃連、芍藥(各 150 克) 黃芩(100 克) 薔薇根、狼牙根(各 400 克)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斗,煮豬蹄令熟,澄清取二斗,下諸藥,煮取一斗,去滓,洗瘡,一食頃,以帛拭乾,貼生肉膏,日二。如痛加當歸甘草各二兩。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打碎,加入三鬥水和豬蹄一起煮熟,過濾後得到兩鬥湯液,再加入所有藥物,煮取一斗湯藥,去除雜質。用藥湯清洗傷口,一段時間後,用布擦乾,貼上生肉膏,每天敷兩次。如果疼痛,可加當歸和甘草,各二兩。

又方,治癰疽發十指,或起膀胱,及發背後生惡肉者方。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治療長在十個手指上的癰疽,或者生長在膀胱上,以及長在背部變成惡肉的癰疽。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當歸,芎藭,芍藥,大黃,黃芩,獨活莽草(各一兩)

白話文:

豬蹄(一隻,料理方式同一般飲食),當歸、川芎、芍藥、大黃、黃芩、獨活、莽草(各一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三斗,煮豬蹄取八升,去滓,納諸藥,取四升,去滓,漬瘡兩食頃洗,拭乾敷麝香膏

白話文:

將以上八種藥材磨成細末,加入三鬥水,與豬蹄一起熬煮,取八升藥液,去掉渣滓,加入藥材,再熬煮取四升藥液,去掉渣滓,將傷口浸泡在藥液中約兩次進食的時間,洗淨後擦乾,敷上麝香膏。

2. 麝香膏

治癰疽及發背諸惡瘡,去惡肉方。

白話文:

治癰疽及發背諸惡瘡、去惡肉方

**(治療)**癰膿腫瘡和發背生出的各種惡性瘡瘍,去除腐肉的方法。

麝香,䕡茹(一作真珠),雄黃,礬石(各一兩)

白話文:

麝香、真珠(或雄黃)、雄黃、明礬(各31克)

上四味治下篩,以豬膏調和如泥塗之,惡肉盡止,卻敷生肉膏

白話文:

四味治下篩,用豬油調和成泥狀敷上,腐肉會止住,再敷生肉膏。

3. 食惡肉膏方

大黃川芎莽草,真珠,雌黃,附子(生用各一兩),白蘞,礬石,黃芩,䕡茹(各二兩),雄黃(半兩)

白話文:

大根黃、川芎、莽草、珍珠、雌黃、生附子(各 1 兩),白蘞、明礬、黃芩、䕡茹(各 2 兩),雄黃(0.5 兩)

上十一味㕮咀,以豬脂一升半,煎五六沸,去滓,納䕡茹、礬石末,攪調敷之瘡中,惡肉盡乃止。

白話文:

十一味草藥磨成細末,加入一升半豬脂,煎至五六次沸騰,去除雜質,加入萆薢粉和礬石粉,攪拌調勻敷在瘡口上,等到腐肉清除乾淨為止。

治癰腫,惡肉不盡者方:蒴藋灰,石灰(《肘後》作白炭灰)

白話文:

治療腫脹惡肉不盡的偏方:蒴藋灰、石灰(《肘後方》作白炭灰)

上二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膏成敷之,食惡肉,亦去黑子。此藥過十日不中用。

又方,生地黃汁煎如膠,作餅子貼之,日四五度。

白話文:

取兩種藥材分別絞取汁液,混合煎煮成膏狀,將膏藥塗抹於患處。適用於食用惡肉後,也能去除黑斑。此藥超過十天後就不中用了。

另一個方子是將生生地黃的汁液煎煮成膠狀,製成餅狀貼敷於患處,每天貼敷四五次。

4. 漆頭䕡茹散

白話文:

食惡肉散方

組成:

  • 皁莢 10克
  • 皁角 10克
  • 木耳 10克
  • 香附 10克
  • 沒藥 10克
  • 乳香 10克
  • 蘇木 10克
  • 川芎 10克
  • 當歸 10克
  • 熟地 10克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製成散劑。

用法:

每日早晚各服 3克,用米湯送服。

主治:

治療肉食積滯引起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漆頭䕡茹,硫黃,丹砂,麝香馬齒礬,雄黃,雌黃,白礬(各二兩)

白話文:

漆樹果實的脂液、白芨、硫磺、硃砂、麝香、藍礬、雄黃、雌黃、明礬(各 80 克)

上八味治下篩,以粉之,吮食惡肉。(《翼方》敷貼,無白礬、雌黃,有藜蘆。云:亦作膏和敷之,又處療癰疽篇無丹砂。《廣濟方》療癰腫膿潰,瘡中有紫肉,破不消,以此散摻或內蝕之)。

白話文:

此方由八味藥物組成,研磨成粉末,用於吸吮惡性肉塊。

(黃帝內經《翼方》中提到,此方不含白礬和雌黃,但含有藜蘆。可用作膏劑外敷,也可內服治療癰疽)。

《廣濟方》中記載,此方可用於治療癰腫膿潰,瘡口中有紫色肉塊,破口處不癒合。可將此散劑敷於瘡口,或內服腐蝕肉塊。

5. 白䕡茹散

䕡茹,礬石,雄黃,硫黃(各二分)

上四味治下篩,納瘡中,惡肉盡即止,不得過好肉。

白話文:

輕粉、礬石、砒霜、硫磺(各兩分)

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敷在瘡口上,惡肉腐爛掉即可,不要敷到好的肉上。

6. 生肉膏

治癰疽、發背壞後生肉方

白話文:

治癰疽、發背壞後生肉方

組成:

  • 蒼朮(去皮)三兩
  • 當歸(酒洗)三兩
  • 川芎(去蘆頭)二兩
  • 芍藥(炒,去皮)二兩
  • 白芷(去皮)二兩
  • 乳香(去油)一兩
  • 沒藥(去油)一兩
  • 甘松(去鬚)一兩
  • 木香一兩
  • 獨活(去蘆頭)一兩
  • 防風(去蘆頭)一兩
  • 白斂(去皮)二兩
  • 酒糟(炒,去皮)五兩
  • 陳皮(炙)一兩
  • 桔梗(去蘆頭)一兩
  • 麻黃(去根,去節)三兩
  • 黃耆(去蘆頭)三兩
  • 當歸葉(去蘆頭)五兩
  • 生薑(去皮)二兩

製法:

藥材全部研成細末,和勻。

用法:

每日早晚各服一湯匙,溫水或黃酒送服。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長肉。

適應症:

癰疽、發背壞後生肉。

生地黃(一斤),辛夷(二兩),獨活當歸大黃黃耆川芎白芷,芍藥,黃芩續斷(各一兩),薤白(五兩)

白話文:

生地黃(500 克),辛夷(100 克),獨活、當歸、大黃、黃耆、川芎、白芷、芍藥、黃芩、續斷(各 50 克),薤白(250 克)

上十二味㕮咀,以臘月豬脂四升,煎取白芷、黃下之,去滓,敷立瘥。

白話文:

十種解毒藥粉,加入四升臘月豬油中,煎煮取出白芷和黃連,去掉渣滓,擦拭患處即可痊癒。

又方,乾地黃(三兩),甘草,當歸,白芷,蓯蓉,蜀椒,細辛(各二兩),烏喙(六分,生用),蛇銜(一兩),薤白(二十莖)

白話文:

另一種方劑,包含:

  • 乾地黃 3 兩
  • 甘草 2 兩
  • 當歸 2 兩
  • 白芷 2 兩
  • 蓯蓉 2 兩
  • 蜀椒 2 兩
  • 細辛 2 兩
  • 烏喙 6 分(生用)
  • 蛇銜 1 兩
  • 薤白 20 莖

上十味㕮咀,以醋半升漬一宿,次日以豬膏三斤,煎令沸三上三下,膏成塗之,立瘥。

白話文:

十味草藥研成細末,以半升醋浸泡一夜,次日放入豬油三斤,煎至沸騰三上三下,藥膏完成後塗抹患處,即可痊癒。

7. 蛇銜生肉膏

治癰疽金瘡敗壞者方。

白話文:

治癰疽金瘡敗壞者方

方劑:

  • 酒三十斤(約 18 公升)
  • 銅青四兩(約 150 公克)
  • 雄黃四兩(約 150 公克)
  • 石灰四兩(約 150 公克)
  • 麝香半兩(約 7.5 公克)

製作方法:

  1. 將酒倒入容器中。
  2. 將銅青、雄黃、石灰粉末加入酒中,攪拌均勻。
  3. 最後加入麝香粉末,再次攪拌。
  4. 將藥液放置於陰涼處密封保存。

使用方法:

  • 用於治療金瘡敗壞、化膿等症狀。
  • 將藥液塗抹於患處,每日數次。
  • 連續使用數日,視症狀改善情況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 此藥液含有毒性藥物,不可內服。
  • 若患處有出血或破損,請先諮詢醫藥人員後再使用。
  • 若使用後出現過敏或不適反應,請立即停止使用並尋求醫療協助。

蛇銜,當歸(各六分),乾地黃(三兩),黃連黃耆黃芩大黃續斷,蜀椒,芍藥,白芨,川芎莽草白芷附子甘草細辛(各一兩),薤白(一把)

白話文:

當歸、蛇銜草(各 0.6 兩) 乾地黃(3 兩) 黃連、黃耆、黃芩、大黃、續斷、蜀椒、芍藥、白芨、川芎、莽草、白芷、附子、甘草、細辛(各 1 兩) 薤白(一把)

上十八味㕮咀,醋漬二宿,以臘月豬脂七升煎,三上三下,醋盡下之,去滓,取敷,日二夜一。(崔氏有大戟獨活各一兩,無地黃、黃耆、黃連、續斷、白芨、川芎、白芷、甘草)。

白話文:

將以上 18 種藥材磨碎,用醋浸泡兩晚。在臘月用 7 升豬油煎炒,翻動三次,待醋蒸發後倒掉。過濾藥渣,取藥膏敷用,每天敷兩次,每隔一天敷一次。(崔氏藥方中含有大戟、獨活各 1 兩,不含地黃、黃耆、黃連、續斷、白芨、川芎、白芷、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