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4)

1. 五香連翹湯

治一切惡核瘰癧、癰疽、惡腫患方。

白話文:

治一切惡核瘰癧、癰疽、惡腫患方

組成:

苦杏仁(去皮尖) 二錢 川貝母(去心) 一錢 丹皮(去粗皮) 二錢 大生地(洗淨) 三錢 蟬蛻(去土翅足) 一錢 當歸身(洗淨) 一錢 白芍藥(去皮) 一錢 赤芍藥(去皮) 一錢 赤小豆(去殼) 一錢 黃耆(去蘆頭) 一錢 甘草(炙) 一錢 麥冬(去心) 一錢 五味子(去核) 一錢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用米湯或溫水調服。

用法:

每日一次,連服十至十五劑。

功效: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一切惡核瘰癧(頸部淋巴腫大)、癰疽(化膿性炎症)、惡性腫瘤等症狀。

木香沉香丁香,薰陸香,麝香連翹射干升麻獨活,寄生,通草(各二兩),大黃(三兩)

白話文:

  • 青木香:2 兩
  • 沉香:2 兩
  • 丁香:2 兩
  • 薰陸香:2 兩
  • 麝香:2 兩
  • 連翹:2 兩
  • 射干:2 兩
  • 升麻:2 兩
  • 獨活:2 兩
  • 寄生:2 兩
  • 通草:2 兩
  • 大黃:3 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四升,納竹瀝三升煮,更取三升,分三服,取快利。(《肘後》有紫葛甘草、無通草。治惡肉惡脈、惡核風結腫氣痛。《要籍喻義》有黃耆、甘草、芒硝各六分。《千金翼》云:未瘥,中間常服佳。與小兒篇方小異)。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加入九升水煮沸,取四升湯汁,再加入三升竹瀝煮沸,繼續取三升湯汁,分三次服用,以利快速見效。(《肘後方》中還有紫葛、甘草、無通草。治療惡性肉瘤、惡脈、惡核、風濕結腫、氣痛。《要籍喻義》中還有黃耆、甘草、芒硝,各六分。《千金翼》說:病沒有痊癒時,中間可以持續服用此藥。與《小兒篇》中的方子略有不同)。

2. 黃耆竹葉湯

治癰疽發背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癰疽發背,癰初起,腫熱痛甚,宜託裡攻邪,大活絡丹,或消毒飲,或黃氏定痛散,或釣藤散,或黃氏黑膏散,或仙方紫金膏。

癰疽發背初起時,腫痛劇烈,宜用內服藥物驅除邪氣,可以使用大活絡丹、消毒飲、黃氏定痛散、釣藤散、黃氏黑膏散或仙方紫金膏。

黃耆甘草黃芩,芍藥,麥冬(各三兩),當歸人參石膏川芎半夏(各二兩),生薑(五兩),生地黃(八兩),大棗(三十枚),竹葉(一握)

白話文:

黃芪、甘草、黃芩、芍藥、麥冬(各 18 克) 當歸、人參、石膏、川芎、半夏(各 12 克) 生薑(30 克) 生地黃(48 克) 大棗(30 顆) 竹葉(一把)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竹葉,取一斗,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日三夜一。

白話文:

將以上 14 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約 12 公升的水,先煮沸去除竹葉,再取約 10 公升的藥液,去掉藥渣,放入藥材煮沸,取出約 3 公升的藥液,分成 4 服,每次服藥的間隔時間等同於步行 20 公里所需時間,一天服用 3 次,晚上服用 1 次。

3. 八味黃耆散方

黃耆川芎大黃黃連,芍藥,莽草黃芩梔子仁(等分)

白話文:

黃耆、川芎、大黃、黃連、芍藥、莽草、黃芩、梔子仁(各等份)

上八味治下篩,雞子白和如泥,塗故帛上,隨腫大小敷之,干則易。若已開口,封瘡上,須開頭令歇氣。

白話文:

用上述八味藥研磨成細末,加入雞蛋清攪拌成泥狀,塗抹在舊布塊上,根據腫脹的大小敷貼,乾燥後更換。如果傷口已經破裂,則敷蓋在傷口上,但要注意開口處要留空讓氣體散發。

4. 王不留行散

治癰腫不能潰,困苦無賴方。

白話文:

治療嚴重癰腫無法消散,極度困擾無計可施之方。

王不留行子(三合,《千金翼》作一升),龍骨當歸(各二兩),野葛皮(半分),乾薑,桂心(各一兩),栝蔞根(六分)

白話文:

王不留行(三兩),龍骨、當歸(各兩兩),野葛皮(半兩),乾薑、桂心(各一兩),栝樓根(六分)

上七味治下篩,食後溫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習習為度,不知稍加之,令人安穩,不覺膿自潰即著痂平復,神良。此浩仲堪方。隋濟闍黎名為神散,治癰腫即消。(《千金翼》云:治癰疽及諸雜腫已潰,皆服之。)

白話文:

將這七種藥材細細研磨,在進食後溫酒送服方寸勺,一天三次。服藥後感到四肢微微發暖即可,不可多加藥量。此方可讓人安穩入眠,不知不覺中膿液會自行潰破,傷口結痂後痊癒。療效神奇。這是浩仲堪的良方。隋朝的濟闍黎稱此方為「神散」,可治療癰腫,服藥後腫瘤即可消散。(《千金翼》記載:可治療潰破的癰疽和其他各種腫脹,皆可服之。)

5. 內補散

治癰疽發背,婦人乳癰、諸癤未潰者,便消不消者,令速潰疾愈方。

白話文:

癰疽發背、婦人乳癰、諸癤未潰

未潰者:消散未潰的腫塊。

便消不消者:容易消散或不容易消散的腫塊。

令速潰疾愈方:讓腫塊快速潰爛、痊癒的方子。

木占斯,人參乾薑(一云乾地黃),桂心,細辛厚朴敗醬防風,栝蔞根,桔梗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木佔:斯;人參、乾薑(或稱乾地黃)、桂心、細辛、厚朴、敗醬、防風、栝蔞根、桔梗、甘草(皆一兩)

上十一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藥入咽覺流入瘡中。若癰疽灸之不能發壞者,可服之。未壞者去敗醬。已發膿者,納敗醬。服藥日七八,夜二三,以多為善。若病在下,當膿血出,此為腸癰也。病在裡痛者,服此即不痛。長服治諸瘡及疽痔,已潰便早愈,醫人不知用此藥。發背無有治者,若始覺背上有不好處而渴者,即勤服之。

白話文:

上方由十一種藥材組成,用於治療下篩(直腸脫垂)。服藥時,將藥末調成一字見方、一寸深的濃度,用酒送服。當藥物吞下後,會感覺它流入傷處。如果腫脹或潰瘍已經灸治但無法發作破壞,可以使用此藥。未發作破壞的,去除壞疽;已經化膿的,填充壞疽。服藥的頻率為白日七八次,夜間二三次,越多越好。如果病情位於腹腔,當膿血排出時,表明是腸癰。如果疾病位於體內且疼痛,服此藥即可止痛。長期服用此藥可治療各種瘡瘍和痔瘡,潰瘍便會迅速癒合。可惜大多數醫生並不知道使用此藥。發背病症無藥可治,但如果開始感覺背部有異常情況並感到口渴,應勤服此藥。

若藥力行,覺渴止便消散。若雖已壞,但日夜服勿住藥,腫自消散不覺。欲長服者,當去敗醬。婦人乳癰,宜速服此。一方無桂心,名木占斯散,主癰疽堅結。若已壞者,速愈。未壞者,使不成癰便消。(張文仲無桂心。劉涓子云:此是華佗方)。

白話文:

如果藥效發揮作用了,就會感覺口渴停止、腫脹消散。如果已經化膿,但日夜服藥不要停,腫脹會不知不覺地消散。想要長期服用的話,應該去掉腐爛的膿水。婦女患乳癰,應該趕快服用這個方子。另一種方子沒有桂心,名叫「木佔斯散」,主治腫瘤和癰疽硬結。如果已經化膿的,會很快痊癒。還沒化膿的,會防止形成腫瘤,直接消散。(張文仲沒有用桂心。劉涓子說:這是華佗的方子。)

6. 排膿內塞散

治大瘡熱退,膿血不止,瘡中肉虛疼痛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大瘡熱退,膿血不止,瘡中肉虛疼痛方:

虎杖一握(搗為汁,外貼), 地榆一握(搗敷貼), 蒲黃一握(水研貼)。

治療大型化膿性瘡瘍,熱度已經消退,但膿血仍在流出,瘡口肉質虛損疼痛的方劑:

  • 虎杖一握(搗碎成汁,外敷)
  • 地榆一握(搗碎敷貼)
  • 蒲黃一握(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後敷貼)

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甘草人參川芎當歸黃耆(各一兩),厚朴(二兩),桂心(二分),附子(二枚),赤小豆(五合,酒浸熬之)

白話文:

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甘草、人參、川芎、當歸、黃耆(各 60 克),厚朴(120 克),桂心(6 克),附子(2 顆),赤小豆(300 克,用酒浸泡後熬煮)

上十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白話文:

十四味治下痢,以酒送服方寸大小一匙,每日三次,間隔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