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3)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3)
1. 癰疽第二
(脈七首,論一首,方八十七首禁法二首,灸法三首)
脈數身無熱即有內癰。
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洗洗惡寒,若有痛處,當結為癰。
脈浮而數,身體無熱,其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處,其人當發癰腫。
脈微而遲必發熱,脈弱而數,此為振寒,當發癰腫。
白話文:
脈七首
- 如果脈搏數得快,但身體沒有發熱,則身體內部可能有膿腫。
- 如果有多條浮脈跳動快,應該會發燒,但如果卻出現洗洗惡寒的症狀,並且有疼痛的地方,則將會形成膿腫。
- 如果脈搏浮起且跳動快,但身體沒有發熱,脈相不明顯,胃部略微乾燥,不知道疼痛的地方,那麼這個人將會發作膿腫。
- 如果脈搏微弱且跳動緩慢,必定會發燒;如果脈搏衰弱且跳動快,這表示身體虛弱並感到寒冷,將會發作膿腫。
論一首
無
方八十七首
無
禁法二首
無
灸法三首
無
凡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即為營,數即為衛。營衛相逢,即結為癰。熱之所過,即為癰膿。身有痛處,時時苦有瘡。
白話文:
凡是脈搏順滑而快速,順滑表示身體有實熱,快速表示身體有熱。順滑代表營氣,快速代表衛氣。營氣和衛氣相遇,就會形成癰。熱氣經過的地方,就會化為癰膿。身體有疼痛的地方,時常會形成瘡。
問曰:寸口脈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當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器所傷,亡血之故也。
趺陽脈滑而數,法當下重少陰。脈滑而數,婦人陰中生瘡。
白話文:
問道:如果在把脈時發現寸口的脈象微弱且帶有乾澀之感,這通常意味著可能有血液流失或出汗過多的情況。但假設病人並無出汗情形,那該怎麼解讀呢?回答說:倘若病人的身體上有傷口,或是遭受了刀器之類的外傷,這可能是造成血液流失的原因。
再者,若是趺陽脈的脈象呈現滑利且頻率較快,按常理判斷,這應該與腹部沉重感或與少陰經的問題有關。而脈象滑數,在婦女身上可能表示陰部出現了潰瘍或瘡瘍之類的病症。
論曰:夫癰疽初發至微,人皆不以為急,此實奇患,惟宜速治。稍遲緩即病成。以此致禍者不一。但發背,外皮薄為癰。外皮厚者,為疽,宜急治之。
白話文:
論述說:當癰疽剛開始發作時症狀微小,人們都不把它當成急症,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應該及時治療。如果稍微耽擱,就會導致病情加重。因為這個原因而導致災禍的,不只一例。如果癰疽長在背上,皮膚薄的稱為癰。皮膚厚的稱為疽,都應該緊急治療。
凡癰疽始發,或似小癤,或復大痛,或復小痛,或發如米粒大白膿子,此皆微候,宜善察之,見有小異,即須大驚忙,急為攻治及斷口味,速服諸湯,下去熱毒。若無醫藥處,即灸當頭百壯。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壯,數灸不必多也。復敷以冷藥種種救療,必速瘥也。
白話文:
凡是癰疽發作初期,有的像小瘡痘,有的又非常疼痛,有的又稍微疼痛,有的發出米粒大小的白色膿包,這些都是疾病發作的前兆,應該仔細觀察,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就必須高度警覺,立即積極治療並斷絕房事,迅速服用湯藥,去除發炎的熱毒。如果沒有醫生和藥物,就灸灼病竈,灸百次。如果是病情嚴重或腫塊較大的,就灸灼周圍和中央,共兩三百次。不要過度灸灼。此外,敷用各種清涼藥物進行救治,一定能快速痊癒。
凡用藥貼,法皆當瘡頭處開孔,令瀉熱氣。亦當頭以火針針入四分即瘥。
凡癰疽、瘤、石癰、結筋、瘰癧,皆不可就針角。針角者,少用不致禍也。
白話文:
凡是癰疽、腫瘤、硬塊、筋結、淋巴結腫大,都不適合直接針灸。針灸針角,少量使用不會造成問題。
如果需要使用藥貼,法則都在瘡口處開一個孔,讓熱氣排出。也可以用火針刺入四分,即可痊癒。
凡癰,無問大小,已覺即取膠如手掌大,暖水浸令軟,看大小當頭上開一孔如錢眼大,貼腫上令相當,須臾乾急。若未有膿者,即定不長。已作膿者,當自出。若以鋒針當孔上刺出膿,大好,至瘥乃洗去膠。
白話文:
無論大小的所有毒瘡,一旦發現,就立刻取出像手掌一般大小的膠布,用溫水浸泡使其變軟。根據腫塊的大小,在膠布上開一個如銅錢眼大小的孔,將膠布貼在腫塊上,讓孔與腫塊對齊,很快就會變乾變硬。如果腫塊中還沒有膿液,膠布就會固定不能生長。如果腫塊中已經有膿液,膿液就會自行排出。如果用針尖刺穿膠布上的孔,讓膿液流出,效果很好,待腫塊痊癒後再取下膠布。
凡腫,根廣一寸以下名癤,一寸以上名小癰,如豆粒大者名疱子,皆始作。急服五香連翹湯下之,數劑取瘥乃止。
白話文:
所有腫包,根部長度小於一寸的稱為癤,一寸以上的稱為小癰。像綠豆大小的稱為皰子,這些都是剛開始發生的狀況。趕緊服用五香連翹湯,服用數劑直到痊癒為止。
凡癰,高而光大者不大熱,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者,不須攻之。但以竹葉黃耆湯申其氣耳。肉正平為無膿也,癰卒痛,以八味黃耆散敷之。大癰七日,小癰五日。其自有堅強者,寧生破,髮乳。若熱手不可近者,先內服王不留行散,外摩發背膏。若背生破無苦,在乳宜令極熟候手按之,隨手即起者,瘡熟也,宜針之,針法要得著膿,以意消息,胸背不過一寸。斟量不得膿,即與食肉膏散著銳頭,納癰口中,如體氣熱歇,即服木占斯散。
五日後癰欲著痂者,即服排膿風塞散。
白話文:
癰疽的治療
凡是癰疽,隆起光澤而體積大的,熱度不大,肉色正常平坦沒有尖端,且呈現紫色的,不需要攻破。只要用竹葉黃耆湯來疏通氣血即可。肉色正常平坦,說明沒有膿液。癰疽疼痛劇烈,可用八味黃耆散敷於患處。大癰疽七天,小癰疽五天。如果是自己破潰的,寧可讓它化膿破潰,長出新的肉芽和粘膜。
如果熱到手都無法靠近,先內服王不留行散,外用發背膏按摩。如果背部破潰沒有疼痛,位於乳房的癰疽應讓其充分成熟,用手按壓時,能隨手而起,表明瘡口已成熟,可以針灸。針灸時務必要刺中膿液,按情況靈活掌握針法,胸部和背部的針刺深度不超過一寸。如果無法找到膿液,就給予食肉膏散,將銳利的頭部插入癰疽的開口中。如果體內熱氣已經消退,就服木佔斯散。
五日後如果膿瘡將要結痂者,就服用排膿風塞散。
凡癰,破之後便綿惙欲死,內寒外熱(缺文),腫有似癰而非者,當以手按腫上無所連,乃是風毒耳,勿針之。但服升麻湯,外摩膏。破癰口當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針之。務令極熱,熱便不痛。破後敗壞不瘥者,作豬蹄湯洗之,日二度。夏用二日,冬用六七日。用湯半劑亦可。
白話文:
凡是膿瘡,破裂開後如果出現虛弱無力、瀕臨死亡的情況,體內寒冷而體外發熱(此處缺文),還有腫脹的部位看似膿瘡但又不像,仔細用手按壓腫塊,發現腫塊與周圍組織沒有連接,這就說明是風毒引起的,不要針刺。只服用升麻湯,外部塗抹藥膏即可。切開膿瘡傷口時,應讓上端留三分,靠近下方三分針刺。務必讓傷口極度發熱,這樣發熱後就不會疼痛了。膿瘡破裂後如果潰爛不癒合,可用豬蹄湯清洗傷口,每天兩次。夏季清洗兩天,冬季清洗六七天。一半劑量的湯水也行。
凡癰壞後有惡肉者,宜豬蹄湯洗去穢,次敷食肉膏散,惡肉淨後,敷生肉膏散,及摩四邊,令好肉速生。當斷絕房室,忌風冷,勿自勞煩,俟筋脈平復,乃可任意耳。緣新肉易傷,傷則里潰,潰則重發,發則難救,慎之慎之,白痂最忌。
白話文:
凡是患有癰疽化膿後出現腐肉的情況,可以用豬蹄湯洗去腐穢物,然後塗上食肉膏散。腐肉清除乾淨後,再塗上生肉膏散,並且按摩周圍區域,促進新肉快速生長。
在此期間,應禁止房事,避開風寒,避免勞累過度。等筋脈恢復平復後,才能恢復正常活動。因為新生的肉比較容易受傷,受傷後會從內部潰爛,潰爛後會再次發作,發作後就難以挽救。因此,必須小心慎重,特別要注意避免出現白色痂痕。
凡諸暴腫,一一不同,無有近遠,皆服五香連翹湯。刺去血,以小豆末敷之。其間數數以針刺去血。若失療已潰爛者,猶服五香湯及漏蘆湯下之。隨熱多少依方用之,外以升麻湯拓洗熨之,摩升麻膏。(二方俱見後丹毒篇)。若生息肉者,以白䕡茹散敷之,青黑肉去淨即停止,好肉生敷升麻膏。
白話文:
對於各種急性腫脹,症狀各不相同,無論遠近,都可以服用五香連翹湯。將壞血刺出來,用小豆粉敷上。期間反復用針刺去血。如果延誤治療已經潰爛,仍服用五香湯和漏蘆湯泄下。根據發熱程度調整用量,並用升麻湯清洗敷熨,再塗抹升麻膏。(這兩個方子詳見後面的丹毒篇)。如果長出息肉,可以使用白䕡茹散敷上,青黑色的壞肉脫落乾淨就停止,好肉長出來就敷升麻膏。
如肌不生敷一物黃耆散。若敷白䕡茹,青黑惡肉不盡者,可用漆頭䕡茹散半錢和白䕡茹散三錢,稍稍敷之。其散各取當色單搗下篩,成散用之。此數法(《集驗》用治緩疽)。
白話文:
如果皮膚潰瘍處沒有長出新肉,可以用黃耆散。如果敷上白䕡茸(又名雞毛菜),黑色腐肉還未清除乾淨,可以將漆頭䕡茸散半錢和白䕡茸散三錢混合,少量敷用。這些藥物都按照它們的顏色單獨研磨,篩出粉末,製造成散狀使用。這些方法(記載於《集驗》)用於治療慢性膿瘡。
或身中忽有痛處,如遭打撲之狀,各曰氣痛。痛不可忍,遊走不住,發作有時,痛則小熱,痛定則寒,此皆由冬時受溫氣,至春暴寒,風來折之,不成溫病,乃作氣痛。宜先服五香連翹湯,摩丹參膏。又以白酒煎楊柳皮及暖熨之。有赤氣點點者,即刺出血也。其五香連翹湯及小竹瀝湯可服數劑。
白話文:
如果身體突然出現疼痛,就像被打了一樣,稱為「氣痛」。疼痛劇烈,無法忍受,不定時發作,疼痛時會伴隨微熱,恢復後則會感到寒冷。這都是因為冬天時受到溫熱的影響,到了春天突然遇到寒氣,寒氣發作時無法化為溫病,因此形成氣痛。
治療時,先服用五香連翹湯,並塗抹摩丹參膏。也可以用白酒煮楊柳皮,熱敷疼痛部位。如果看到有紅色氣泡點點,則需要刺破出血。五香連翹湯和小竹瀝湯可以連續服用幾劑。
勿以一劑未瘥便止,以謂藥無效,即禍至矣。中間將白薇散佳。又有氣腫痛,其狀如癰腫,無頭虛腫色不變,但皮急痛,不得手近,亦須服此五香湯,次白針瀉之,次與蒺藜散敷之。
胸中痛短氣者,當入暗室中,以手中指捺左眼,視若見光者,胸中有結癰。若不見光者,是瘭疽內發出也。
白話文:
不要因為吃了一劑藥沒好就停藥,認為藥沒有效用,這樣很危險。治療過程中可以穿插使用白薇散。另外,如果有氣腫的疼痛,症狀像腫瘤,沒有突出點,但會虛腫,顏色不變,但皮膚很痛,不能靠近,這種情況也需要服用五香湯,然後用白針放血,再敷上蒺藜散。
如果胸口疼痛、呼吸急促,就應進入暗室之中,用中指按壓左眼,如果看到光,表示胸中有膿瘤。如果沒有看到光,則是體內有毒瘡。
經云:氣宿於經絡中,血氣俱澀不行,壅結為癰疽也。又言:熱之所作,其後為癰,又陽氣溱集,寒化為熱,熱盛則肉腐為膿也。由人體有熱,被寒冷搏之而脈凝結不行,熱氣壅結成癰疽。方有灸法,亦有溫治法。以其中冷未成熱之時,其用冷藥貼敷之。治熱已成,以消熱令不成膿也。赤色腫有尖頭者,藜蘆膏敷之。一云醋和蚌蛤灰塗,干則易之。
白話文:
醫書上說:氣血積聚在經絡裡,氣血都停滯不通,壅塞凝聚就會形成癰疽。醫書又說:熱性作用,會導致癰疽,陽氣聚集,寒氣轉化為熱氣,熱氣過盛,就會使肌肉腐爛化膿。人體有熱,被寒氣衝擊而脈絡凝結不通,熱氣壅塞凝聚,就會形成癰疽。有灸療法,也有溫熱治療法。當人體處於寒性未轉化為熱性的階段,可以用冷敷藥物來治療,治癒熱性已經形成的狀況,用消熱的方法,防止化膿。紅色腫脹並且有尖頭的,用藜蘆膏敷貼治療。一種說法是用醋和蚌蛤灰塗抹治療,乾了之後就再塗一次。
余平生數病癰疽,得效者即記之。考其病源,多是藥氣所作,或有上世服石,遂令子孫多有此疾。食中尤不宜食麵,及酒蒜,及慎溫床厚被。能慎之者,可得終身無他,此皆躬自驗之,故特論之也。
白話文:
我一生中經歷過多次癰疽患病,將有效的方法記下來了。檢視其病因,大多是藥物所致,或者有祖先服食仙丹石藥,導致子孫後代多發此病。飲食中應特別注意不宜食用麵條、酒和蒜。另外需謹慎使用溫暖的牀和厚重的被褥。能謹慎遵循這些原則的人,一輩子可免於其他疾病的困擾。這些都是我親身體驗總結的,所以特別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