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 婦人方中 (4)
卷三 婦人方中 (4)
1. 知母湯
治產後乍寒乍熱,通身溫壯,胸心煩悶方。
知母(三兩),芍藥,黃芩(各二兩),桂心,甘草(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一方不用桂心加生地。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產後忽冷忽熱、全身發燒且胸口感到煩悶的情況。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知母三兩,芍藥和黃芩各二兩,肉桂及甘草各一兩。
將上述五種藥材切碎,加入五升的水進行熬煮,最後濃縮至剩二升半的藥汁,將其分為三次服用。
另外有一個版本的處方不使用肉桂,而是添加了生地。
2. 竹葉湯
治產後心中煩悶不解方。
生淡竹葉,麥門冬(各一升),甘草(二兩),生薑,茯苓(各三兩),大棗(十四枚),小麥(五合)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竹葉、小麥,取八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心中虛悸者,加人參二兩。其人食少無穀氣者,加粳米五合。氣逆者加半夏二兩。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產後心煩氣悶的情況。
所需材料有:新鮮淡竹葉,麥門冬(每種各約300毫升),甘草(約60克),生薑,茯苓(各約90克),大棗(14顆),小麥(約150毫升)。
將以上七種材料切碎,用十公升的水,先煮竹葉和小麥,待水剩下八公升時,再加入其他所有藥材,繼續煮至剩三公升,過濾掉渣滓,分成三次服用。如果感到心悸不寧,可再添加約60克的人參。如果食慾不佳,缺乏胃氣,則可以添加約150毫升的粳米。如果有氣逆的症狀,則可再加入約60克的半夏。
3. 淡竹茹湯
治產後虛煩,頭痛、短氣欲絕,心中悶亂不解方。
生淡竹茹(一升),麥門冬,小麥(各五合),甘草(一兩),生薑(三兩,《產寶》用乾葛)大棗(十四枚《產寶》用石膏三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麥,取八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若有人參入一兩,若無人參,納茯苓一兩半亦佳。人參、茯苓皆治心煩悶及心虛驚悸,安定精神,有則為良,無自依方服一劑,不瘥更作。若氣逆者加半夏二兩。
白話文:
[淡竹茹湯]的方子用於治療產後虛弱煩躁,頭痛、呼吸短促好像要斷氣,以及心中悶亂不得解的情況。
所需材料如下:生淡竹茹一升,麥門冬和小麥各五合,甘草一兩,生薑三兩(《產寶》中使用的是乾葛),大棗十四枚(《產寶》中使用的是石膏三兩)。
將以上六種材料切碎,先用十鬥水煮淡竹茹和小麥,煮至剩八升水時,去掉渣滓,再加入其餘的藥材,繼續煮至剩下一升水,再過濾掉渣滓。最後的藥汁分成兩次服用,身體較虛弱的人可分三次服用。如果能取得人參,可加入一兩;若無法取得人參,加入茯苓一兩半也很好。人參和茯苓都能治療心煩悶和心虛驚悸,有助於安神定志。若有條件使用這些材料當然最好,若沒有,就按照原方服用一劑,若未見效可再製一劑服用。如果伴有氣逆的症狀,可以再加入半夏二兩。
4. 赤小豆散
治產後虛煩,不能食,虛滿方。
赤小豆三七枚,燒作末,以冷水和,頓服之良。
白話文:
具體方法是取三十七顆赤小豆,將其燒成粉末,再用冷水調和,一次服下,對病情有所幫助。」
5. 蒲黃散
治產後煩悶方。
蒲黃以東流水和方寸匕,服極良。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蒲黃散」的藥方,用於治療產後的煩悶情況。
取一些蒲黃,用東邊流來的河水調和成大小約莫一個方寸的匕首形狀的量,服用後效果非常好。在這裡,「方寸匕」是一種古時的度量單位,大約是指一平方寸大小的物體體積。
6. 蜀漆湯
治產後虛熱往來,心胸煩滿,骨節疼痛及頭痛壯熱,晡時輒甚,又如微瘧方。
蜀漆葉,桂心,甘草,黃芩(各一兩),黃耆(五兩),知母,芍藥(各二兩),生地黃(一斤)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治寒熱不傷人。
白話文:
[蜀漆湯]用於治療產後體虛導致的忽冷忽熱、心胸煩悶飽脹、骨頭關節疼痛,以及頭痛和高燒,尤其在傍晚時病情會變得更嚴重,此症狀類似輕微的瘧疾。
所需藥材包括:蜀漆葉、肉桂心、甘草、黃芩(各約37.5公克)、黃耆(約187.5公克)、知母、芍藥(各約75公克)、生地黃(約600公克)。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然後用十公升的水煎煮,熬製至剩三公升的藥汁,分成三次服用。此藥能治療寒熱交錯的病症,且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7. 芍藥湯
治產後虛熱頭痛方。
白芍藥,乾地黃,牡蠣(各五兩潠),桂心(三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此湯不傷損人,無毒,亦治腹中拘急痛。若通身發熱,加黃芩二兩。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產後因體虛導致的頭痛。
所需材料有:白芍藥、乾地黃、牡蠣(以上各需五兩並先洗淨)、肉桂(需三兩)。
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十公升的水進行熬煮,直到剩餘二點五公升的藥汁,然後去除藥渣。藥汁分成三次服用,一天內需服用三次。這個湯劑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無毒性,同時也能緩解腹部緊繃和疼痛的情況。如果全身都有發熱的症狀,則可以再添加二兩的黃芩。
8. 中風第十二
(論一首,方三十首)
論曰:凡產後角弓反張及諸風病,不得用毒藥,惟宜單行一兩味,亦不得大發汗,特忌轉吐瀉利,必死無疑,大豆紫湯,產後大善。
白話文:
在產後如果出現像角弓反張這樣的症狀,或是其他的風病,都不應該使用有毒性的藥物來治療。最好是隻使用一兩種單一的藥材進行治療,同時,也不應讓患者大量出汗。特別要避免的是,不要讓患者產生嘔吐、腹瀉的情況,因為這樣會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可能致命。而使用大豆紫湯,對於產後的恢復是極有益處的。
9. 大豆紫湯
治產後百病及中風痱痙,或背強口噤,或但煩熱,苦渴,或頭身皆重,或身癢,劇者嘔逆直視,此皆因虛風冷濕及勞傷所為方。
大豆(五升),清酒(一斗)
上二味,以鐵鐺猛火熬豆,令極熱,焦煙出,以酒沃之,去滓,服一升,日夜數服,服盡,更合小汗則愈。一以去風,二則消血結。如妊娠傷折,胎死在腹中三日,服此酒即瘥。
白話文:
這份處方「大豆紫湯」用來治療產後各種病症以及中風導致的麻痺、抽搐,或是背部僵硬、口齒緊閉,或者是感到煩躁發熱,口乾舌燥,或是頭部和身體感覺沉重,或是全身皮膚癢,嚴重的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眼睛直視不動,這些症狀多是由於體虛、風寒濕氣侵襲或是勞累過度造成的。
所需材料如下:大豆五升,清酒一斗。
處理方式如下:將大豆與清酒兩種材料準備好,使用鐵鍋大火炒豆,直到豆子非常熱,冒出焦煙,然後倒入酒,過濾掉渣滓,每次服用一升,日夜多次服用,直到酒喝完為止,如果能微微出汗效果更佳。此處方一是驅風,二是幫助消除血液凝結。若是在懷孕期間不慎受傷,胎兒在腹中死亡三天,服用這個藥酒也能見效。
10. 獨活紫湯
治產後百日中風痙口噤不開,並治血氣痛,勞傷,補腎方。
獨活(一斤),大豆(五升),酒(一斗三升)
上三味,先以酒漬獨活,再宿,若急,須微火煮之,令減三升,去滓,別熬大豆極焦,使煙出,以獨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二。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產後一百天內因受風而導致的抽搐、口緊閉無法開啟的狀況,同時也能治療與血氣相關的疼痛、勞損疲倦,以及補充腎臟功能的配方。
所需材料為:獨活(約500公克)、大豆(大約1000公克)、酒(約2600毫升)。
首先,用酒浸泡獨活一夜,如果情況急迫,則可使用小火加熱至酒量減少約1000毫升,然後過濾掉渣滓。接著,另外將大豆炒到極度焦黑,甚至冒出煙來,再將之前處理好的獨活酒倒入,拌勻後去掉豆子。每日服用三次,每次約333毫升,夜晚則服用兩次。
這樣就完成了[獨活紫湯]的製作和服用方式。
11. 小獨活湯
治如前狀方。
獨活(八兩),葛根,生薑(各六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微汗佳。
白話文:
[小獨活湯]的用途與前述相同。
藥材包括:獨活八兩,葛根六兩,生薑六兩,甘草二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用九升的水煎煮至剩下三升,然後濾掉藥渣。將煎好的藥水分為四次服用,服用後微微出汗效果最好。
12. 甘草湯
治在蓐中風,背強不得轉動,名曰風痙方。
甘草,乾地黃,麥門冬,麻黃(各二兩),栝蔞根,芎藭,黃芩(各三兩),杏仁(五十枚)葛根(半斤)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酒五升合煮葛根,取八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再服,一劑不瘥,更合良。(《千金翼》崔氏有前胡三兩)
白話文:
這個處方用於治療產後中風的情況,患者背部僵硬到無法轉動身體,這種症狀被稱為風痙。處方名為「甘草湯」。
所需藥材與劑量如下:
- 甘草:二兩
- 幹地黃:二兩
- 麥門冬:二兩
- 麻黃:二兩
- 栝蔞根:三兩
- 芎藭:三兩
- 黃芩:三兩
- 杏仁:五十枚
- 葛根:半斤
製作方法如下: 首先將上述九種藥材切碎,然後使用十五升的水和五升的酒一起煮葛根,直到剩餘八升的液體。接著把葛根濾掉,將剩下的藥材加入繼續煮,煮至剩餘三升的液體,再次濾掉殘渣。最後將藥湯分成兩次服用。如果服用一次後病情沒有改善,可以再製作一次服用。
附註:《千金翼》中的崔氏配方還加入了三兩的前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