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1)

1.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凡六類)

白話文:

一、婦人諸疾

繁體中文:

婦人諸疾,多因氣血失調而起。氣血運行不暢,則寒凝血瘀,經絡不通,諸疾叢生。

婦女的各種疾病,大多是由於氣血失調引起的。氣血運行不暢通,就會導致寒氣凝滯、血瘀阻滯、經絡不通暢,進而引發各種疾病。

二、肝膽病證

繁體中文:

肝膽相照,榮衛相通。肝主藏血,膽主疏泄。肝氣鬱結,膽汁不暢,則肝膽病證生。

肝臟和膽囊相互作用,共同維持人體的氣血運行。肝臟負責儲藏血液,膽囊負責疏泄膽汁。如果肝氣鬱結,膽汁排泄不暢通,就會出現肝膽方面的疾病。

三、心脾病證

繁體中文:

心為君主之官,脾為生化之源。心主血,脾主運化。心脾相依,中氣充沛。心血不足,脾胃失運,則心脾病證現。

心臟是人體的君主器官,脾臟是氣血生化的源頭。心臟負責供血,脾臟負責運化食物和水液。心臟和脾臟相互依賴,維持人體的中氣充沛。如果心血不足,或者脾胃功能失常,就會出現心脾方面的疾病。

四、肺腎病證

繁體中文:

肺主氣,腎主水。肺氣宣降,腎水滋養。肺腎相依,水氣調和。肺氣虛弱,腎水不足,則肺腎病證生。

肺臟主導呼吸,腎臟主導水液代謝。肺氣能夠宣發和下降,腎水能夠滋養身體。肺臟和腎臟相互依賴,共同調節人體的水氣平衡。如果肺氣虛弱,或者腎水不足,就會出現肺腎方面的疾病。

五、脾胃病證

繁體中文:

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所。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和諧,消化順利。脾胃失調,氣血不足,則脾胃病證現。

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場所。脾臟負責運化食物和水液,胃臟負責接受和消化食物。脾胃功能協調,消化機能正常。如果脾胃功能失調,氣血不足,就會出現脾胃方面的疾病。

六、外感病證

繁體中文:

外感病證,乃風邪濕邪之氣,侵襲人體所致。風邪客表,則頭項痛惡;濕邪入裏,則肢節痠軟。

外感病證,是由於風寒濕熱等邪氣入侵人體而引起的疾病。風邪侵入體表,就會引起頭痛、關節痠痛等症狀;濕邪進入體內,就會引起肢體痠軟、乏力等症狀。

2. 疔腫第一

(論一首方二十九首,證十五首灸法一首)

白話文:

論一首:論述方劑的組成原理和作用。

二十九首:二十九首方劑的具體內容和用法。

證十五首:根據十五種證候,列出相應的治療方劑。

灸法一首:一章介紹艾灸的穴位、灸法和治療方法。

論曰:夫稟形之類,須存攝養。將息失度,百病萌生。故四時代謝,陰陽遞興。二氣更相擊怒,當是時也,必有暴氣。夫暴氣者,每月之中,卒然大風大霧,大寒大熱,若不時避,人忽遇之,此皆入人四體,頓折皮膚,流注經脈,遂使腠理壅隔,營衛結滯,陰陽之氣不得宣泄,變成癰疽疔毒,惡瘡諸腫。至於疔腫,若不預識,令人死不逮辰。

所以養生之士須早識此方,凡是瘡痍無所逃遁。

白話文:

古書上說:凡是身體健康的人,都應該好好保養。如果保養不當,各種疾病就會產生。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陰氣和陽氣交替盛行。當這兩種氣候交替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劇烈的變化。這種劇烈的變化,就是我們所說的「暴氣」。

暴氣是指每個月中,突然出現的大風、大霧、酷寒或酷熱。如果我們不及時躲避,突然遇到暴氣,就會侵入人體,損傷皮膚,流入經脈,導致皮膚和肌肉閉塞,經氣和營氣凝滯,陰陽之氣無法通暢,演變成癰疽、疔毒、惡瘡、各種腫瘤等疾病。

尤其是疔腫,如果事前沒有預防,會讓人猝不及防地死亡。

所以養生之士須早識此方,凡是瘡痍都無處逃遁。

凡療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邊十餘下,令血出,去血敷藥,藥氣得入針孔中。若不達瘡內,療不得力。

白話文:

治療疔瘡時,都要刺到中心處感到疼痛。再在四邊刺十幾下,讓血流出來,把血擦掉後敷上藥物。藥物的氣息就能透過針孔滲入。如果藥物無法深入瘡口,治療效果就不明顯。

又其腫好著口中頰邊舌上,見赤黑如珠子,磣痛應心是也。是秋冬寒毒久結皮中,變作此疾,不即療之,日夜根長,流入諸脈數道,如箭入身捉人不得動搖。若不慎口味房室,死不旋踵。經五六日不瘥,眼中見火,神昏口乾心煩,即死也。

白話文:

如果腫脹疼痛的位置在嘴巴、臉頰或舌頭上,看起來像黑紅色的珠子,並伴隨著疼痛深入心臟,那麼就是這個問題。這是因為秋冬寒毒長期積聚在皮膚中,變成了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種疾病日夜蔓延,深入多條經脈,就像箭射入身體後無法活動一樣。如果不注意飲食和房事,可能會很快死亡。如果超過五六天仍未痊癒,眼中會看到火光,精神昏沉,口乾心煩,就會死亡。

一曰麻子疔,其狀肉上起頭,大如黍米,色稍黑,四邊微赤多癢,忌食麻子及衣麻,勿入麻田中行。

白話文:

第一種是麻子疔,它的形狀是肉上長了一個小頭,大小像黍米,顏色有點發黑,周圍稍微有點紅,很癢。忌諱食用麻子和穿著麻衣,也不要走到麻田裡去。

二曰石疔,其狀皮肉相連,色烏黑如黑豆,甚硬,刺之不入肉內隱隱微疼,忌瓦礫磚石之屬。

白話文:

第二種叫石疔,形狀是皮肉相連,顏色烏黑像黑豆,非常堅硬,刺進去不會刺入肉中,只是微微疼痛,避開瓦塊、磚石等東西。

三曰雄疔,其狀疱頭黑黶,四畔仰瘡疱漿起,有水出,色黃大如錢孔形高,忌房室。

四曰雌疔,其狀瘡頭稍黃,向里黶亦如灸瘡,四畔疱漿起,心凹色赤,大如錢孔,忌房室。

白話文:

第三種稱為「雄疔」,它的特徵是皰疹的頭部呈現黑色且污濁,周圍四邊隆起並伴有膿水溢出,膿水顏色為黃色,形狀像錢幣大小的孔且凸起較高,此病期間必須避免性行為。

第四種稱為「雌疔」,其特點是瘡頭稍微偏黃,向內側則略帶黑色,形似灸療後的傷口,周圍也同樣有膿皰液體隆起,中央部位凹陷且顏色紅赤,大小與錢幣相似,形如孔狀,同樣地,患病期間應忌諱進行房事。

五曰火疔,其狀如湯火燒灼,瘡頭黑黶,四邊有疱漿起,如赤粟米,忌火炙爍。

六曰爛疔,其狀色稍黑有白斑,瘡中潰潰則有膿水流出,瘡形大小如匙面,忌沸熱食爛臭物。

白話文:

第五種是火疔,它的樣子像被滾燙的熱水火燒灼一樣,瘡口黑紫,四周有像紅色小米一樣的水泡,忌諱用火灼燒。

六曰爛疔:其形狀顏色稍黑帶有白色斑點,瘡口潰爛時會有膿水流出,瘡口大小如湯匙的表面,忌食過熱、發爛或有臭味的食物。

七曰三十六疔,其狀頭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大赤色,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後日生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能治,如未滿三十六者可治,俗名黑疱。忌嗔怒蓄積愁恨。

白話文:

第七種:三十六疔

症狀:頭部出現黑色浮起的腫塊,形狀像黑豆。周圍出現大面積的紅色腫脹。每天生一個,後天生兩個,再後天生三個,以此類推,直至達到十個。如果長到三十六個,藥物就無法醫治了。如果還沒長到三十六個,則還有得救。俗稱「黑皰」。禁忌:避免生氣、發怒、積怨、愁恨。

八曰蛇眼疔,其狀瘡頭黑皮上浮,生形如小豆,狀似蛇眼,大體硬,忌惡眼看,並嫉妒人見之及毒藥。

九曰鹽膚疔,其狀大如匙面,四畔皆赤,有黑粟粒起,忌食鹹物。

白話文:

八曰蛇眼疔,其症狀為瘡頭浮現黑色皮膚,形狀如小豆,似蛇眼,觸感堅硬,忌諱惡眼注視,同時嫉妒他人觀看及使用毒藥。

九曰鹽膚疔,其症狀為瘡大如湯匙面,周圍皆為紅色,且有黑色粟粒凸起,忌食鹹物。

十曰水洗疔,其狀大如錢形或如錢孔大,瘡頭白里黑黶,汁出中硬,忌飲漿水,水洗渡河。

白話文:

十種情況會導致疔瘡形成,它的形狀像硬幣一樣大,或是硬幣孔洞般大小。瘡口呈現白色,裡面是黑褐色,滲出的膿液中間是硬的。患有這種疔瘡時,忌諱飲用漿水,並忌諱蹚水過河。

十一曰刀鐮疔,其狀瘡闊狹如薤葉大,長一寸,左側肉黑如燒爍,忌刺及鐮刀切割鐵刀所傷,可以藥治。

白話文:

第十一是刀鐮疔瘡,其瘡口寬狹就像薤葉,長約一寸,左側的肉黑得像被燒焦一樣,忌用針灸和鐮刀等鐵器切割傷口,可以通過藥物來治療。

十二曰浮漚疔,其狀瘡體曲圓少許不合,長而狹如薤葉大,內黃外黑,黑處刺不痛,內黃處刺之則痛。

十三曰牛拘疔,其狀肉疱起,掐不破。

白話文:

第十二曰浮漚疔

症狀:瘡體彎曲圓潤,略微不對稱,形狀細長狹窄如薤葉,內部黃色,外部黑色。黑色的部位刺之不痛,黃色的部位刺之則痛。

第十三曰牛拘疔

症狀:肉泡隆起,捏之不破。

上十三種瘡,初起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則寒,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者難治。其麻子疔一種始末惟癢。所忌者不得犯觸,犯觸者即難療。其浮漚疔、牛拘疔二種,無所禁忌,縱不療亦不能殺人,其狀寒熱與諸疔同,皆以此方療之,萬不失一。欲知犯觸之狀,但脊強,瘡痛極甚不可忍者是也。

治十三種疔方: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 13 種瘡,初期都先癢後痛,先冷後熱,熱盛則冷,常伴有四肢沉重、頭痛、心悸、眼花。如果症狀嚴重,會嘔吐,而嘔吐的患者難以治療。其中只有一種麻子疔始終都是瘙癢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觸碰傷口,否則難以癒合。浮漚疔和牛拘疔這兩種瘡沒有什麼禁忌,即使不治療也不會致命。它們的寒熱表現與其他瘡相同,都用這個方子治療,肯定不會出錯。想知道是否觸碰了傷口,只要脊椎僵硬,傷口疼痛劇烈難忍,就是觸碰過。

治十三種疔方

一、疔腫

以刀尖刺破,以人乳塗之。或以地膚草煎水,洗之。

二、疔瘡

以針刺破,拔出膿液。用地膚草煎水,洗之。

三、疔毒

以銀針刺破,拔出毒液。敷以解毒散。

四、針疔

以針刺破,拔出異物。用清熱解毒藥水,洗之。

五、金疔

以金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消炎止痛藥膏。

六、木疔

以木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清熱解毒藥膏。

七、水疔

以水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利水消腫藥膏。

八、火疔

以火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清熱解毒藥膏。

九、土疔

以土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消炎止痛藥膏。

十、風疔

以風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通絡止痛藥膏。

十一、氣疔

以氣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平肝解鬱藥膏。

十二、血疔

以血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活血化瘀藥膏。

十三、黑疔

以黑針刺破,拔出膿液。敷以解毒止痛藥膏。

用枸杞,其藥有四名:春名天精,夏名枸杞,秋名卻老,冬名地骨。春三月上建日採葉,夏三月上建日採枝,秋三月上建日採子,冬三月上建日採根。凡四時初逢建日,取葉子枝根等四種並曝乾。

白話文:

使用枸杞,它有四種不同的名稱:春天叫天精,夏天叫枸杞,秋天叫卻老,冬天叫地骨。春天的三月初一採摘葉子,夏天的三月初一採摘枝條,秋天的三月初一採摘果實,冬天的三月初一採摘根部。在四季的初一,採集葉子、枝條、果實和根部等四種部分,並將它們晾乾。

若得五月五日午時合和大良,如不得依法採者,但得一種亦得,用緋繒一片以裹藥,取匝為限,亂髮雞子大,牛黃梧子大,反鉤棘針二十七枚為末,赤小豆七枚末,先於緋上薄布亂髮,以牛黃末等布上曝,即卷緋繒作團,以發作繩,十字縛之,熨斗中急火熬令沸,沸定後自干,即刮取搗為末,絹篩以一方寸匕,取枸杞四味合搗,絹篩取二匕和合前一匕,共為三匕令相得,又分為二份,早晨空腹酒服一份,日二。

白話文:

如果能在五月五日正午採到最佳藥材,如果採不到就依法採集。只要採到其中一種藥材也行,用紅色絲綢包裹藥材,只包裹到僅僅包裹住藥材即可。烏髮丸要雞蛋大小,牛黃丸要梧桐子大小,倒刺棘針磨成粉末,共二十七枚。赤小豆七枚磨成粉末。先在紅色絲綢上鋪一層薄布,放上烏髮丸,再在上面撒上牛黃粉末等,然後將紅色絲綢捲起來做成一個球,用烏髮丸做成繩子,十字形捆紮起來。用熨斗在烈火上加熱,將球煮到沸騰。沸騰停止後,自然晾乾,然後刮取藥材搗成粉末,用絹網過篩。取四種枸杞藥材,合在一起搗碎,再用絹網過篩,取兩勺與前面一勺合在一起,共三勺,攪拌均勻。然後將藥粉分成兩份,早上空腹時用酒服下其中一份,每天服用兩次。

3. 齊州榮姥丸

凡是疔腫皆用治之方。

白話文:

凡一切疔腫,皆用此方治之。

牡蠣(九兩爛者),鍾乳,枸杞根皮(各二兩),白石英(一兩),桔梗(一兩半),白姜石(一斤,軟黃者)

白話文:

牡蠣(九兩,比較爛的),石鐘乳,枸杞根皮(各兩兩),白石英(一兩),桔梗(一兩半),薑石(一斤,軟綿綿的黃色)

上六味各搗,絹篩合和令調,先取伏龍肝九升為末,以清酒一斗二升攪令渾,澄清取二升和藥捻作餅子,大六分,厚二分,其濁滓仍置盆中,布餅於籠上,以一幅紙藉盆上,以泥酒氣蒸之,仍數攪令氣散發,經半日,藥餅子干,納瓦坩中,一重紙,一重藥遍布,勿令相著,以泥密封三七日,干以紙袋貯置干處舉之。用法以針刺瘡中心深至瘡根,並刺四畔令血出,以刀刮取藥如大豆許納瘡上。

白話文:

將上述六味藥搗碎,用絹布過篩混合均勻,先取九升的伏龍肝磨成粉末,加一斗二升的清酒攪拌混勻,靜置澄清後取兩升,加入藥粉中捏成餅,每個大六分,厚二分。藥渣滓留在盆中,將藥餅放在蒸籠上,用一張紙蓋在盆上,用泥封住酒熱氣蒸藥餅,並且不時攪拌讓藥氣散發。大約半日後,藥餅乾燥,放入瓦坩中,一層紙,一層藥,反覆交錯,不要沾黏在一起,用泥封住三至七日,待藥餅乾燥後用紙袋裝好,放置在乾燥的地方保存。

用法:用針刺入傷口中心,深入到傷口底部,同時在周圍也刺傷讓血流出,再用刀刮取一粒大豆大小的藥粉敷在傷口上。

若病重困日夜三四度,輕者一二度著,重者二日,根爛始出。輕者一日半日爛出,當看瘡浮起,是根出之候。若根出已爛者,勿停藥仍著之,藥甚安穩,令生肌易。其病在口咽及胸腹中者,必外有腫異相也。寒熱不快,疑是此病,即以飲或清水和藥如二杏仁許服之,日夜三四服,自然消爛或以物剔露根出,即瘥。當看精神,自覺醒悟。

白話文:

如果病情嚴重,一天發作三次到四次,輕微的發作一到兩次,嚴重的發作兩天後,膿才會出來。輕微的會在一天半後出來,這時要觀察傷口是否浮腫,這是膿出來前的徵兆。如果膿已經出來,不要停藥,繼續用藥,藥物能緩解疼痛,促進生肌。這種病發生在口腔、喉嚨以及胸腹內部時,必定會在外部形成腫瘤或異常的現象。如果出現寒熱不適的症狀,懷疑是這種病,可以用水或清水和藥一起服用,每次服用兩顆杏仁的量,一天三到四次,自然會消爛。或者用器具將膿挑出來,病就會痊癒。要觀察精神狀態,病人自己會感到神志清醒。

合藥以五月五日為上,七月七日為次,九月九日,臘月臘日皆可。若急須藥,他日亦得。修合須清淨燒香,不得觸穢,無令孝子、不具足人、產婦、六畜雞犬等見之。凡有此病者,忌房室、豬牛雞魚、生韭蔥蒜、蕓薹胡荽葵、酒醋、面等。若犯諸忌而發動者,取枸杞根湯和藥服並如後方,其二方本是一家,智者評論以後方最是真本。

白話文:

配製中藥的時間以農曆五月五日最佳,七月七日次之,九月九日和臘月臘日也可以。如果急需用藥,其他日子也可以。配製藥物時要潔淨,焚香祈禱,不能接觸不潔之物,不要讓孝子、殘疾人、產婦、家畜家禽等看到。患有此病的人,忌房事,忌食豬肉、牛肉、雞肉、魚肉,忌生韭、蔥、蒜、蕓薹、胡荽、葵花,忌酒、醋、麵食等。如果觸犯禁忌而發病,可取枸杞根煎湯送服後再服用以下方劑,後方與前方同出一源,聰明的人會認為後方纔是真正的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