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一 消渴淋閉方 (10)
卷二十一 消渴淋閉方 (10)
1. 麻黃煎
治風水,通身腫欲裂,利小便方。
麻黃,茯苓,澤瀉(各四兩),防風,澤漆,白朮(各五兩),杏仁,大戟(各一升),黃耆,豬苓(各三兩),獨活(八兩),大豆(二升,水七升煮取一升),,清酒(一升)
上十三味㕮咀,以豆汁酒及水一斗合煮,取六升,分六七服,一日一夜,令盡,當小便極利為度。
白話文:
[麻黃煎]這個處方用於治療因風水病所導致的全身浮腫至快要爆裂的情況,並有助於排尿。
藥材包含:麻黃、茯苓、澤瀉各160克;防風、澤漆、白朮各200克;杏仁、大戟各400克;黃耆、豬苓各90克;獨活320克;以及大豆半公斤(先用水約2.8公升煮至剩0.4公升)。
再加上清酒約0.4公升。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切碎,再和煮好的豆汁、清酒以及水共10公升一起熬煮,煮至剩6公升,分成六到七次服用,在一天一夜內喝完,直到排尿變得非常順暢即可。
2. 大豆散
治風水,通身大腫,眼合不得開,短氣欲絕方。
大豆(一升),杏仁(一升),麻黃,木防己,防風,豬苓(各四兩),澤瀉,黃耆,烏頭(各三兩),半夏(六兩),生薑(七兩),茯苓,白朮(各五兩),甘遂,甘草(各二兩),清酒(一升)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豆,取一斗,去豆,納藥及酒合煎,取七升,分七服,日四夜三,得小便快利為度。腫消停藥,不必盡劑。若不利小便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藶二兩,無不快利,萬不失一。(深師方無豬苓、澤瀉、烏頭、半夏、甘遂)。
治風水腫方:
大豆(三升),桑白皮(五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納後藥)。茯苓,白朮,防風,橘皮,半夏,生薑(各五兩),鱉甲,當歸,防己,麻黃,豬苓(各三兩),大戟(一兩),葵子(一升)
上十三味㕮咀,納前汁中,煮取五升,每服八合,日三。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再服。
白話文:
【大豆散】
這是一個用來治療因風水引起的全身嚴重水腫,眼睛睜不開,呼吸困難的處方。
所需藥材包括:黑豆(1000公克)、杏仁(1000公克)、麻黃、木防己、防風、豬苓(各160公克)、澤瀉、黃耆、烏頭(各90公克)、半夏(180公克)、薑(245公克)、茯苓、白朮(各175公克)、甘遂、甘草(各60公克)、清酒(330毫升)。
首先,將一斗四升(約26公升)的水煮黑豆,取其汁一斗(約18公升),去掉豆子,再加入其他藥材和酒一起煎煮,最後剩下七升(約12.6公升)的藥液,分成七次服用,白天四次,晚上三次,直到尿量增加,水腫消除即可停止服藥,不需完全喝完。如果尿量未增加,可以加生大戟1000公克,葶藶60公克,通常都會有明顯效果。
另一個治療風水腫的處方如下:
所需藥材包括:黑豆(3000公克)、桑白皮(以2公升水煮至剩1公升,去掉渣滓,再加入後面的藥材)、茯苓、白朮、防風、陳皮、半夏、薑(各175公克)、鱉甲、當歸、防己、麻黃、豬苓(各90公克)、大戟(30公克)、葵子(300公克)。
以上十三種藥材,加入前面的桑白皮汁中,煮至剩五升(約9公升),每次服用240毫升,一天三次。每次服藥間隔時間約為人步行十里的時間。
3. 麻子湯
治遍身流腫方。
麻子(五升),赤小豆(三升),當陸(一升,即商陸),防風(三兩),附子(一兩)
上五味㕮咀,先搗麻子令熟,以水三斗煮麻子,取一斗三升,去滓,納藥及豆煮,取四升,去滓,食豆飲汁。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全身浮腫的。
所需材料為:大麻籽五升、紅小豆三升、商陸一升、防風三兩、附子一兩。
處理方式如下:首先將所有藥材切碎,然後將大麻籽磨碎,用水三鬥煮大麻籽,熬至剩下一斗三升,然後濾掉渣滓。接著將剩下的藥材和紅小豆放入湯中一起煮,煮至剩四升,再把渣滓去掉,食用紅小豆並飲用湯汁。
4. 大豆煎
治男子女人新久腫得暴惡風入腹,婦人新產上圊風入臟,腹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方。
大豆一斗淨擇,以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澄清納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納中更煎,取九升,宿勿食,平旦服三升,溫覆取汗兩食頃當下,去風氣腫退,慎風冷,十日平復,除日合服佳。若急不可待,遂急合服,腫不盡退,加之,腫瘥,更服三升。若十分瘥,勿服。病中亦可任性飲之,使酒氣相接。(《肘後》云:腫瘥後渴,慎勿多飲)。
又方,楮皮枝葉一大束切,煮取汁隨多少釀酒,但飲醉為佳,不過三四日腫少退,瘥後可常服之。(一方用豬椒皮枝葉。)
又方,鯉魚長一尺五寸,以尿淹漬一宿,平旦以木篦從口中貫至尾、微火炙令微熟,去皮宿勿食,空腹頓服之。不能者,分再服,勿與鹽。
白話文:
【大豆煎】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男女新舊腫症,因突然遭受惡劣風寒侵入腹部,或是產婦在產後上廁所時風寒進入內臟,導致腹部劇痛如被馬鞭抽打,呼吸困難,伴有咳嗽的症狀。
具體的藥方如下:選取乾淨的大豆一鬥,用水五鬥來煮,煮到只剩下大約一鬥五升的水量。然後讓其澄清,倒入鍋中,再加入一鬥半的優質酒,再次煎煮,最終剩下九升。患者應在睡前禁食,隔天清晨服用三升,服用後要保持身體溫暖,促進發汗。大約兩餐時間後,會有排便反應,這有助於去除體內的風氣,消腫。在這期間要避免風寒,大概十天左右病情就能恢復。最好是在吉日製作和服用此藥效果更佳。如果情況緊急無法等待,也可以立即製作服用,如果腫脹未完全消退,可以繼續服用,直到腫脹完全消退,再服用三升以鞏固療效。但如果已經十分見效,就不要再服用了。在治療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個人的承受能力適量飲酒,保持酒氣的連接。(《肘後》中提到:腫症好轉後可能會口渴,但要小心不要過度飲水)。
另一個藥方是:取一大捆楮樹的皮、枝、葉,切碎後煮出汁液,按照個人的酒量釀製酒,只要喝到微醺狀態即可,一般三四天內腫症就會開始減輕,康復後也可以持續服用。(另一種配方是使用豬椒的皮、枝、葉)。
還有一個藥方是:取一條長約一尺五寸的鯉魚,用尿浸泡一夜,第二天清晨,用木篦子從魚嘴穿至魚尾,用微火烤至半熟,去掉魚皮。患者在服用前需禁食,空腹一次性服下。如果無法一次吃完,可以分兩次服用,但千萬不能加鹽。
5. 摩膏
治表,凡腫病須百方內外攻之,不可一概方。
生商陸(一斤),豬膏(一斤煎,可得二升)
上二味和煎令黃,去滓,以摩腫,亦可服少許,並塗以紙覆上燥輒敷之,不過三日。瘥。
白話文:
【摩膏】
用於治療表面病狀,對於腫脹疾病必須從內到外,用各種方法綜合治療,不能僅依賴一種方法。
所需材料為:商陸(新鮮的,大約一斤),豬油(一斤,熬煮後可得二升)
將上述兩種材料一起熬煮至顏色變黃,然後濾去殘渣。用這個膏藥來按摩腫脹部位,也可以內服少量。此外,還可以將膏藥塗在紙上,待紙面乾燥後再敷在患處,一般情況下,三天內應見效。
6. 麝香散
治婦人短氣虛羸,遍身浮腫,皮膚急,人所稀見方。
麝香(三銖),雄黃(六銖),芫花,甘遂(各二分)
上四味為末,酒服五匕。老少以意增減。亦可為丸如小豆大,強者服七丸。(《小品》無雄黃。深師以蜜丸如大豆,服二丸,日三。治三焦決滿,水在胸外,名曰水病。腹獨大在腹表,用大麝香丸。《華佗方》、《肘後》有人參二分,為九服)。
治虛勞浮腫方
灸太衝百壯。
又灸腎俞。
白話文:
【麝香散】
這方子是用來治療婦女氣短乏力,全身浮腫,皮膚緊繃的情況,這種病症較少見。
藥材包括:麝香三銖,雄黃六銖,芫花和甘遂各二分。
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五勺。對於老人和小孩,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減用量。也可以做成小豆大小的丸狀,體質較強的人可以服用七粒。在《小品》一書中,沒有記載使用雄黃。深師則是以蜂蜜將藥材做成大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顆,每日三次。主要治療三焦決滿,胸腔外部有積水的情況,稱之為水病。腹部特別大的情況,應使用大麝香丸。在《華佗方》和《肘後》中,還記載有人參二分,共計九服。
另外,還有一個治療虛弱勞累導致浮腫的方子:
在太衝穴進行灸療,灸一百次。
另外,還可以在腎俞穴進行灸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