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一 消渴淋閉方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消渴淋閉方 (7)

1. 水腫第四

(論一首,方四十九首,證三首,灸法二首)

白話文:

論一首

方四十九首

證三首

灸法二首

論曰:大凡水病難治,瘥後特須慎於口味,病水人多嗜食,所以此病難愈也。代有醫者,隨逐時情,意在財物,不本性命。病人慾食,勸令食羊頭蹄肉,如此未有一愈者。又此病百脈之中,氣水俱實,治者皆欲令瀉之。羊頭蹄極補,哪得瘳愈?所以治水藥,多用葶藶等諸藥。

白話文:

中醫古籍上記載:凡是水腫病症都很難治癒,治癒後特別需要注意飲食。患有水腫的人往往飲食不節制,這也是此病難以痊癒的原因。有些醫生為了賺錢,迎合病人的喜好,不顧病人的健康。病人想吃什麼,就勸他們吃羊頭或豬蹄等補品。但從未有患者因此而痊癒。

此外,水腫病症是百脈中氣血和水分同時淤滯所致。醫生都想要採取瀉下的方法來治療。但是羊頭和豬蹄是大補之物,這樣吃根本不可能治癒水腫。因此,治療水腫的藥物大多使用葶藶等瀉藥。

《本草》云:葶藶久服令人大虛,故水病非久虛,不得絕其根本。又有蠱脹,但腹滿不腫,水脹四肢面目俱腫,醫者不善診候,治蠱以水藥,治水以蠱藥,或但脹滿,皆以水藥。仲景所云:愚醫殺之。今錄忌如下:喪孝、產乳、音樂、房室、喧戲、一切魚,一切肉、一切生冷、醋滑,蒜、黏食、米豆、油膩。其治蠱方具在雜方篇,見第二十四卷蠱毒篇中。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上說:葶藶長期服用會讓人體大虛,所以水病(水腫)並非因體虛引起,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還有一種蠱脹,只是肚子脹,不腫;而水脹則是四肢和麪部都腫。醫生如果診斷不準確,把蠱脹當水腫來治療,而把水腫當蠱脹來治療,或者只是脹滿,就都用利水藥。仲景曾說:這種愚蠢的醫生會把病人害死。現在將忌口事項記錄如下:喪事、產後哺乳期、音樂、房事、過度喧鬧,各種魚、各種肉、一切生冷食物、醋、滑膩食物、蒜、黏性食物、米豆、油膩食物。治療蠱脹的方法詳細記載在《雜方篇》,請參閱第二十四卷《蠱毒篇》。

上前所禁不得食,不得用心。其不禁者,並具本方之下,其房室等禁,須三年慎之,永不復發。不爾者雖瘥,復發不可更治也。古方有十水丸歷驗,多利大便而不利小便,所以不錄。

白話文:

前面所禁止的飲食和活動,一定要嚴格遵守。沒有禁止的,都在本方藥物下方列出。房事等的禁忌,必須嚴格遵守三年,才能永遠不再復發。如果不遵守,即使治好了,復發後也無法再進行治療。古方中記載的十水丸經過驗證,多數會導致大便通暢,但不利於小便,因此沒有收錄。

黃帝問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何以別之?岐伯曰:水之始起也,目窠上微腫(《靈樞》、《太素》作微壅),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殼殼然而堅(《太素》、《外臺》作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陷(《太素》作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鼓脹者,腹脹身腫大,大與膚脹等,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水腫、腹脹、腸脹、結石,如何區分?」

岐伯答:「水腫初期,眼窩上方微微腫脹,像剛睡醒一樣。頸部的脈搏跳動,偶爾咳嗽,陰股間發冷,腳踝腫脹,腹部逐漸增大,這時水腫已經形成。用手按壓腹部,水腫會隨著手移動,如同包裹著水一樣。這就是水腫的徵兆。」

「膚脹是寒氣侵入皮膚之間,皮膚浮腫而堅硬,腹部增大,全身腫脹,皮膚增厚。按壓腹部,凹陷不起,皮膚顏色不變。這些都是膚脹的徵兆。」

「鼓脹是腹脹身腫,體積與膚脹相當,但顏色發黃,腹部的肌肉隆起。這就是鼓脹的徵兆。」

腸覃者,寒氣客於腸外與胃(《太素》作衛)氣相搏,正氣不得營,因有所繫瘕而內注,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月,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時下,此其候也。石瘕者,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之。曰:膚脹、鼓脹可刺乎?曰:先瀉其腹之血絡,後調其經,刺去其血脈。

白話文:

腸覃

腸覃是寒氣停留在腸道外側,與胃氣(太素經中為衛氣)相爭,正氣(身體正常的氣血)運行受阻,因此在腸道內形成結塊,邪氣(致病之氣)於是興起,息肉便開始生長。一開始生長時,像雞蛋般大小,逐漸變大,長成後就像懷孕的樣子。時間久了,歷經許多年,按壓時摸起來很硬,推動時會移動,月經會定期來潮,這些都是腸覃的症狀。

石瘕

石瘕生長在子宮內,是寒氣停留在子宮頸,導致子宮頸閉塞,氣血無法通暢,本該排出的惡血沒有排出,反而累積阻塞,日漸增大,形成像懷孕的形狀,月經不會定期來潮。石瘕只發生在女性,可以用藥物幫助排出。

問:腹部腫脹脹鼓鼓的,可以針刺嗎?

答: 先瀉腹部的血絡,再調經脈,針刺血脈即可去除。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浮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脈經》作痛),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體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白話文:

老師說:疾病有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這五種類型。

風水: 脈象浮動,症狀為骨節疼痛,怕風。

皮水: 脈象也浮動,症狀為浮腫,按壓有凹陷,不怕風,肚子像鼓一樣脹大,不覺得口渴,需要發汗治療。

正水: 脈象沉細,症狀為自發性喘息。

石水: 脈象沉降,症狀為腹部脹滿(《脈經》記為疼痛),不喘息。

黃汗: 脈象沉細,身體發熱,胸部脹滿,四肢和頭面浮腫,久治不癒會化膿成瘡。

心水者,身重(一作腫)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肝水者,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中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脾水者,腹亦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腎水者,其人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其面反瘦。

白話文:

心水:身體沉重(另作腫脹)且氣短,無法平躺,煩躁不安,患者浮腫。

肝水 :腹部腫大,難以翻身,脅下和腹部疼痛,偶爾產生少量津液,小便通暢。

脾水 :腹部也腫大,四肢沉重,不產生津液,只有氣短,小便困難。

肺水 :身體腫脹,小便困難,有時伴有水腫。

腎水 :腹部腫大,肚臍腫脹,腰痛,小便困難,陰部潮濕如牛鼻上的汗液,足部冰涼,面部消瘦。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師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一作滿月當愈。)凡水病之初,先兩目上腫起如老蠶色,挾頸脈動,股里冷,脛中滿,按之沒指,腹內轉側有聲,此其候也。不即治之,須臾身體稍腫,腹中盡脹,按之隨手而起,水為已成,猶可治也。

白話文:

老師說:凡是得了水腫的人,腰部以下腫脹,應該利尿;腰部以上腫脹,應該發汗才會好。有人問道:腹瀉後,口渴喝水,小便不利,腹部脹滿而腫脹,這是什麼原因?老師說:這種情況應該是患有水腫,如果小便能自利或出汗,自然就能痊癒(一說是滿月後能痊癒)。

凡是水腫病的初期,首先雙眼上方腫起,呈暗灰色,頸側脈搏跳動,大腿內側寒冷,小腿中間脹滿,按壓會凹陷,腹部轉動時有咕嚕聲,這些都是水腫的徵兆。如果不立即治療,很快身體就會逐漸腫脹,腹部脹滿如鼓,按壓後會隨手彈起,說明水腫已經形成,此時仍然可以治療。

此病皆從虛損所致。

大病或下利後,婦人產後,飲水不消,三焦決漏,小便不利,仍相結漸漸生聚,遂流諸經故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都是從身體虛弱損傷造成的。

重病後的腹瀉、婦女產後,喝水不消化,三焦(上焦、中焦、下焦)漏水,小便不利,逐漸累積,流進各個經絡中。

水有十種,不可治者有五。第一唇黑傷肝。第二缺盆平傷心。第三臍出傷脾。第四背平傷肺。第五足下平滿傷腎。此五傷必不可治。

凡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大忌之。

白話文:

水氣(浮腫)有十種,其中有五種是無法治癒的:

  1. 嘴脣發黑:傷及肝臟
  2. 肚臍凹陷、腹部平坦:傷及心臟
  3. 肚臍突出:傷及脾臟
  4. 背部平坦:傷及肺臟
  5. 腳底平滿:傷及腎臟

這五種傷病是無法醫治的。

凡是水病忌諱腹部出現積水,出現積水的人,會在一個月內死亡,這是非常忌諱的。

2. 中軍候黑丸

治膽玄水先從頭面至腳腫,頭眩痛,身虛熱,名曰玄水。體腫大小便澀宜此方。(方見第十八卷大腸腑門)。

治小腸水,小腹滿,暴腫,口苦幹燥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治膽玄水先從頭面至腳腫,頭眩痛,身虛熱,名曰玄水。體腫大小便澀宜此方。(方見第十八卷大腸腑門)。

治療膽囊濕熱引起的全身腫脹,從頭部延伸到腳部,伴有頭暈疼痛、身體虛弱發熱,稱為「玄水」。身體腫脹、大小便不通暢者,可以使用此方治療。(具體藥方請參閱第十八卷的大腸腑門)。

中醫古代文字:

治小腸水,小腹滿,暴腫,口苦幹燥方:

治療小腸水腫,小腹脹滿、迅速腫脹、口苦口乾的方劑:

用巴豆三十枚和皮碎,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綿納汁中,拭腫上,隨手可減,日五六拭,莫近目及陰(《集驗》治身暴腫如吹)。

白話文:

用 30 顆巴豆碾碎,加 5 升水煮沸,取 3 升藥汁,用棉花浸泡藥汁,敷在腫脹處,腫脹會隨著拭擦而消退,每天擦拭五、六次,注意不要接觸眼睛和私密部位。(《集驗方》治療突然腫脹如吹氣一般)

治大腸水乍虛乍實,上下來去方:赤小豆(五升),桑白皮(切二升),鯉魚(四斤),白朮(八兩)

白話文:

治療大腸因水濕而導致時虛時實,上沖下瀉的方劑:

  • 赤小豆(五升)
  • 桑白皮(切片,二升)
  • 鯉魚(四斤)
  • 白朮(八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三斗,煮取魚爛,勿用鹽,去魚盡食,並取汁四升許,細細飲下。

又方,羊肉(一斤),商陸(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斗,先煮商陸令爛,去滓後納羊肉及蔥、豉、醋如臛法。(《肘後》云:治卒腫滿身面洪大)。

治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腫方:

白話文:

咀汁方:

用四味藥材煮成湯藥,加水三鬥,煮到魚肉爛熟,不要加鹽,把魚肉吃完,再把湯汁取出約四升,慢慢喝下。

羊肉商陸方:

羊肉一斤,商陸一升切碎。

以上兩味藥材加入水二斗,先煮商陸煮到爛熟,過濾掉渣滓,再放入羊肉、蔥、醬油和醋,按照烹飪肉湯的方法煮。

(《肘後方》記載:治療全身突然腫脹的方子)

治療膀胱結石、四肢消瘦、腹腫的方子:

桑白皮,榖白皮,澤漆葉(各三升),大豆(五升),防己,射干,白朮(各四兩)

白話文:

桑白皮、穀白皮、澤漆葉(各 3 公升),黃豆(5 公升),防己、射干、白朮(各 180 公克)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六升,去滓,納好酒三升,更煮取五升,日二夜一。余者,次日更服。(《集驗方》無澤漆、防己、射干、只四味。)

白話文:

將這七味藥材搗碎,加入一斗五升的水,煮沸後取六升的藥液,去除藥渣,加入三升好酒,繼續煮沸後取五升藥液,每天喝兩次,隔一天喝一次。

又方,桑白皮(六兩),射干,黃芩,茯苓,白朮(各四兩),澤瀉(三兩),防己(二升),大豆(三升),澤漆(一升)

白話文:

另外一個方子:

  • 桑白皮:6兩
  • 射干、黃芩、茯苓、白朮:各4兩
  • 澤瀉:3兩
  • 防己:2升
  • 大豆:3升
  • 澤漆:1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五斗煮大豆,取三斗,去豆澄清,取一斗下藥,煮取三升,空腹分三服。

治胃水四肢腫,腹滿方:

白話文:

以水五斗煮大豆三鬥,去除大豆後澄清,取一斗藥液,煮取三升,空腹分三次服下。

治療胃水導致四肢腫脹、腹滿的方劑:

豬腎(一具),茯苓(四兩),防己,橘皮,元參,黃芩,杏仁,澤瀉(一作澤漆),桑白皮(各一兩),豬苓,白朮(各三兩),大豆(三升)

白話文:

豬腎:1具 茯苓:160克 防己:40克 橘皮:40克 元參:40克 黃芩:40克 杏仁:40克 澤瀉(又名澤漆):40克 桑白皮:40克 豬苓:120克 白朮:120克 大豆:1.2公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八升煮豬腎,大豆、澤瀉、桑白皮取一斗共煮,澄清去滓,納余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咳加五味子三兩。凡服三劑,間五日,服一劑,常用有效。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用一斗八升的水煮豬腎,再加入一斗大豆、澤瀉和桑白皮一起煮。過濾去除雜質,加入剩下的藥材,續煮至剩三升。分成三份服用。如果咳嗽,可加入三兩五味子。總共服用三劑,每五天服用一劑。長期服用有效。

有人患氣急積久不瘥,遂成水腫,如此者眾,諸皮中浮水攻面目,身體從腰以上腫,以此發汗方:

麻黃(四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㕮咀,以水五升煮麻黃,再沸去沫,納甘草,煮取三升,分三服。重覆取汗,愈。慎風冷等。

治面目手足有微腫,常不能消者方:

白話文:

由於氣喘過久沒有好轉,以致變成水腫的人很多,皮膚中浮腫的水分侵襲臉部,身體從腰部以上腫脹,針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以下發汗的處方:

麻黃(四兩),甘草(二兩)

以上兩種藥材搗碎,用水五升煮麻黃,再次沸騰後撈出泡沫,加入甘草,繼續煮沸,取三升藥水,分三次服用。反覆發汗,就能治癒。注意避風寒等因素。

治療臉部、手足有輕微水腫,且長期無法消退的方子:

以楮葉切二升,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納米,煮作粥食,如常食勿絕。冬則預取葉乾之,准法作粥,周年永瘥,慎生冷一切食物。

白話文:

取出大葉樹的樹葉兩升,水四升,一起煮到剩三升,去掉渣滓後加入米一起煮成粥食用。像平常一樣正常飲食,不要中斷。冬天時可以預先收集樹葉曬乾,按照這個方法煮粥來吃。一年四季堅持服用,就可以根治疾病。同時,要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

治面腫小便澀,心腹脹滿方:

茯苓,杏仁(各八分),橘皮,防己,葶藶(各五分),蘇子(三合)

白話文:

治療面部浮腫和小便不通暢、腹部脹滿的方劑:

茯苓、杏仁(各 8 克),橘皮、防己、葶藶(各 5 克),蘇子(30 克)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小豆,服十丸,以桑白皮湯送下。日二服,加至三十丸。

治大腹水腫,氣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白話文:

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作成小豆粒大小的丸子。一次服用十丸,用桑白皮煮成的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用量,直至一次服用三十丸。

治大腹水腫,氣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金匱腎氣丸

材料:

  • 鹿茸三兩,銼
  • 人參三兩,銼
  • 熟地黃三兩
  • 澤瀉一斤,去皮,焙
  • 附子三枚,炮,去皮、臍

做法:

  1. 將鹿茸、人參、熟地黃、澤瀉一起搗爛成泥。
  2. 將附子炮熟後,去皮、臍,搗爛成粉。
  3. 將附子粉加入步驟1的藥泥中,再一起搗勻。

服用方法:

  • 每服二錢,水煎服。
  • 每日一至二次。

注意事項:

  • 此方藥性峻烈,虛弱者、孕婦及哺乳期間婦女不宜服用。
  • 服用後如有不適,請立即停藥並就醫。

牛黃(二分),椒目(三分),昆布,海藻,牽牛子,桂心(各八分),葶藶(六分)

白話文:

牛黃(0.6 克),花椒(0.9 克),昆布,海藻,牽牛子,桂心(各 2.4 克),葶藶(1.8 克)

上七味為末,另搗葶藶如膏,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二,稍加。小便利為度,大良。貞觀九年漢陽王患水,醫所不治,余處此方,日夜尿一二斗,五六日即瘥。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磨成粉末,另將葶藶搗成膏狀,用蜂蜜將藥粉和葶藶膏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服用兩次,每次十丸。服藥後排尿較為頻繁即為用量適中,能痊癒病症。貞觀九年,漢陽王患水腫,當時的醫生都無法治癒。我用了這個方子,漢陽王每日夜晚排尿量達一到兩鬥,五到六天後就痊癒了。

有人患水腫腹大,其堅如石,四肢細小,勞苦足脛腫,小飲食便氣急,此終身之疾。服利下藥不瘥者,宜服此藥,微除風濕,利小便,消水穀,歲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後可常服方:

白話文:

有人得了水腫,肚子很大,硬得像石頭一樣,四肢卻很細小。一勞動、走動,腳踝就會腫脹;稍一吃點東西或排便就會氣喘,這種病會持續終身。吃利尿藥也無法治癒的,可以試試服用這個方子。這個方子略微能去除風濕,利尿,消水腫,長期服用才會有效。病癒後,可以長期服用這個方子:

鬼箭羽,丹參,白朮,獨活(各五兩),秦艽,豬苓(各三兩),知母,海藻,茯苓,桂心(各二兩)

白話文:

鬼箭羽、丹參、白朮、獨活(各 250 克) 秦艽、豬苓(各 150 克) 知母、海藻、茯苓、桂心(各 100 克)

上十味㕮咀,以酒三斗,浸五日,服五合,日三。任性量力漸加之。

治水腫利小便,酒客,虛熱當風,飲冷水,腹腫,陰脹滿方:

白話文:

將上述十種藥物磨碎,使用三斗酒浸泡五天後,每天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五合(約等於現在的150毫升)。根據個人體質和承受能力,可逐漸增加劑量。

此方用於治療水腫、促進小便排出,特別適用於常飲酒之人、體虛伴有低燒卻不自知地受涼、飲用冷水導致腹部腫脹及下體脹滿的情況。這是一個用以處理這些症狀的方子。

當歸(四兩),甘遂(一兩),芒硝,芫花(各二兩),吳茱萸(三兩)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

白話文:

當歸(120 克),甘遂(30 克),芒硝(60 克),芫花(60 克),吳茱萸(90 克)

將五種藥材搗成細末,和蜂蜜作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三丸。

(一方有大黃蕘花各二兩,無茱萸,加豬苓、麝香各一兩。)

白話文:

一種方劑,大黃和蕘花各兩,去茱萸,加入豬苓和麝香,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