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73)
卷二 婦人方上 (73)
1. 灸法
臍中著鹽,灸三壯。(葛氏治小便不通)。
氣淋,灸關元五十壯。又灸挾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壯。
石淋方:
車前子二升,以絹袋盛,水九升,煮取三升,隔宿不得食,平旦空腹頓服之。石即出。(《備急方》云:治熱淋)。
又方,取浮石使滿一手許為末,水三升,醋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過三服,石出。(淳酒煮之亦治嗽)。
又方,桃膠棗許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湯三合,和服,日三。當下石子如豆卵,以石盡止。(亦治小兒痛淋。)
白話文:
[灸法]
在肚臍中央放置鹽粒,然後進行三壯的灸療。(這是葛氏治療小便不暢的方法)
對於氣淋症狀,可以灸關元穴五十壯。另外,還可以灸位於玉泉穴左右各一寸半的位置,進行三十壯的灸療。
以下是石淋的治療方法:
使用兩升的車前子,用絹袋裝好,加入九升水煮至剩下三升,前一天晚上不要進食,在清晨空腹時一次性喝完。這能幫助排出結石。(《備急方》中提到,此方法也能治療熱淋)
另一種方法是,將足夠填滿一手的浮石研磨成粉末,加入三升水和一升醋,煮至剩下兩升,澄清後服用一升,通常不超過三次,結石就會排出。(若以純酒代替水煮制,也能治療咳嗽)
還有一種方法,取一顆棗大小的桃膠,夏天用三合冷水,冬天用三合熱水,混合服用,每天三次。會幫助像豆子或卵子大小的結石排出,直到結石排盡爲止。(此方法也適用於治療小兒痛淋)
石淋,臍下三十六種病不得小便,灸關元三十壯。
又灸氣門三十壯。
又灸水泉三十壯。(足大敦是也)。
治膏淋方:
搗葎草汁三升,醋二合,和、空腹頓服之,當尿如小豆汁也。又濃煮汁飲,亦治淋瀝,(蘇澄用療尿血。)
治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勞結為血淋,熱結為肉淋,小便不通,莖中痛,及小腹痛不可忍者方:
滑石,桂心,冬葵子,王不留行,通草,車前子(各二分),甘遂(一分),石葦(四分)
上八味治下篩,以麻子飲半升,和服方寸匕,日三。尿沙石出。(一方加榆白皮三分。)
白話文:
[灸法]
若患有石淋,或在肚臍下方有三十六種疾病導致無法小便,應在關元穴進行三十次的灸法。
再於氣門穴進行三十次的灸法。
再於水泉穴(即足大敦穴)進行三十次的灸法。
治療膏淋的方法:
將葎草搗碎榨汁三升,加入二合醋,混合後空腹一次喝完,小便時會像小豆汁一樣。也可以濃煮其汁液飲用,同樣可以治療尿道疼痛,蘇澄曾使用此方法治療尿血。
治療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以及因勞累使血液混入尿液形成血淋,因熱量過多形成肉淋,導致小便不暢,尿道疼痛,及小腹劇痛難耐的處方:
滑石、桂心、冬葵子、王不留行、通草、車前子(各取兩份)、甘遂(取一份)、石葦(取四份)
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後篩選,用半升的麻子飲和服一立方寸的藥粉,每日三次。小便時可排出沙石。(另一個處方則額外添加三分的榆白皮。)
勞淋,灸足太陰百壯,穴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
治熱淋方:
葵根(切一升,冬用子,夏用苗),大棗(二七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熱者加黃芩一兩。出難加滑石二兩。血者加茜根三兩。痛者加芍藥二兩。
又方,白茅根切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
又方,常煮冬葵根作飲服之。
治血淋小便磣痛方:
雞蘇(二兩),通草,滑石(各五兩),竹葉(一把),生地黃(半斤),小薊根(一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
白話文:
[灸法]
若患有勞淋,可採用灸法於足太陰經絡,約在腳踝內側往上三寸處,進行一百次灸療,需重複此療程三次。
治療熱淋的方法:
所需材料為葵花根一升(冬季使用葵花籽,夏季則用葵花苗)與十四枚大棗。
將上述兩種材料加入三升水,熬煮至剩下一升二合,再分成兩次服用。若是病情偏熱,可額外添加一兩的黃芩。如病情嚴重,則應加入二兩的滑石。若伴有出血症狀,需再加三兩的茜根。若是感到疼痛,應額外加入二兩的芍藥。
另一個方法,將四斤的白茅根切碎,以十五升的水煮至剩下五升,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晚上二次。
另一個方法,可常將冬葵根煮水飲用。
治療血淋及小便刺痛的方子:
所需材料為雞蘇二兩,通草、滑石各五兩,竹葉一把,生地黃半斤,小薊根一兩。
將以上六種材料切碎,加入九升水,熬煮至剩三升,濾去殘渣,趁溫熱時分三次服用。
2. 石葦散
治血淋方。
石葦,當歸,蒲黃,芍藥(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生大麻根十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亦治小便出血)。
又方,大豆葉一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
又方,葵子一升,以水三升煮汁,取一升,日三服。(亦治虛勞尿血)。
白話文:
這是治療血尿(小便帶血)的處方。
【石葦散】 所需藥材有:石葦、當歸、蒲黃、芍藥(各等量)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一匙的藥粉。
另一個處方是: 取新鮮的大麻根十條,加入五公升的水煎煮至剩下兩公升,一次性服完。(此方也適用於小便出血的情況)
另一個處方是: 抓一把大豆葉,加入四公升的水煎煮至剩下兩公升,一次性服完。
另一個處方是: 取一公升的葵花籽,加入三公升的水煎煮成汁,然後取一公升,每日分三次服用。(此方也適用於因虛弱導致的小便出血)
3. 灸法
血淋,灸丹田,隨年壯。
又灸復溜五十壯。(一云隨年壯)。
五淋不得小便,灸懸泉十四壯。穴在內踝前一寸斜行,小脈上是,中封之別名。五淋,灸大敦三十壯。
卒淋,灸外踝尖七壯。
淋病九部諸疾,灸足太陽五十壯。
淋病不得小便,陰上痛,灸足太衝五十壯。
腹中滿小便數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壯。小兒以意減之。
治遺尿小便澀方:
牡蠣,鹿茸(各四兩),桑耳(三兩,《錄驗》無),阿膠(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
又方,防己,葵子,防風(各二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作散服亦佳。
治小便失禁方:
以水三升煮雞腸,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取雞肶胵一具,並腸燒末,酒服。男雌女雄。
治尿床方:
取羊肚系盛水令滿,線縛兩頭熟煮,即開,取中水頓服,立瘥。
又方,取羊胞盛水滿中,炭火燒之盡熟,空腹服,不過四五度瘥。
白話文:
[灸法]
血尿頻密,可灸丹田穴,次數與年齡相等。
另外,也可灸復溜穴五十次。(也有說法是次數與年齡相等)。
如果五種淋病導致無法小便,可灸懸泉穴十四次。穴位位於內踝前一寸斜行,小脈之上,也就是中封穴的別名。對於五種淋病,可灸大敦穴三十次。
突發的淋病,可灸外踝尖七次。
淋病相關的各種疾病,可灸足太陽穴五十次。
如果淋病導致無法小便,並且陰部疼痛,可灸足太沖穴五十次。
腹部脹滿,小便頻繁,可灸玉泉下的一寸處,也叫尿胞或屈骨端,灸十四次。小孩的話,可根據實際情況減少次數。
遺尿和小便困難的治療方法:
需要牡蠣、鹿茸(各四兩)、桑耳(三兩)、阿膠(二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後,用水七升,煮至剩二升,分爲兩次服用,每日兩次。
另外一種方法,使用防己、葵子、防風(各二兩) 將三種藥材研磨後,用水五升,煮至剩二升半,分爲三次服用。也可以做成藥粉服用。
小便失禁的治療方法:
用三升水煮雞腸,取一升,分爲三次服用。
另外一種方法,取雞腎和腸,燒成灰,用酒送服。男性用母雞,女性用公雞。
尿牀的治療方法:
取羊肚裝滿水,用線綁住兩端,煮熟後打開,將裏面的水一次性喝完,立刻就能痊癒。
另外一種方法,取羊胞裝滿水,放在炭火上燒至全熟,空腹服用,一般四到五次就會痊癒。
遺尿失禁,出不自知,灸陰陵泉,隨年壯。遺溺,灸遺道挾玉泉五寸。
又灸陽陵泉。
又灸足陽明,各隨年壯。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壯。
又灸行間七壯。
尿床,垂兩手兩髀上,盡指頭上有陷處,灸七壯。
又灸臍下橫紋七壯。
白話文:
[灸療方法]
如果出現無法控制的尿失禁,連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尿出來,應該在「陰陵泉」這個穴位進行艾灸,灸的次數依照年齡計算。
對於經常性的尿牀問題,可以在「遺道」穴,即位於「玉泉」穴旁五寸的地方進行艾灸。
此外,還可以灸「陽陵泉」穴。
同時,在「足陽明」經絡上的穴位進行艾灸,灸的次數也是根據年齡來決定。
如果出現小便失禁的情況,可以在「大敦」穴進行艾灸,灸七次。
另外,也可以在「行間」穴進行艾灸,同樣灸七次。
對於尿牀的問題,可以將雙手放在大腿上,找到手指尖端下方凹陷的位置,並在這裡進行艾灸,灸七次。
另外,還可以在肚臍下方的橫紋上進行艾灸,灸七次。
4. 溺血第三
(方十三首)
治房勞傷中尿血方:
牡蠣,桂心,黃芩,車前子(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日三服。
治小便血方:
生地黃(八兩),柏葉(一把),黃芩,阿膠(各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膠,分三服。(一方加甘草二兩。)
又方,菟絲子,蒲黃,白芷,荊實,乾地黃,酸棗(《小品》作敗醬),川芎,葵子,當歸,茯苓(等分)
上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五丸,日三服。稍加至十丸。
又方,戌鹽(六分),甘草,蒲黃,鹿角膠,芍藥(各二兩),礬石(三兩),大棗(十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胡麻三升搗細末,以東流水二升,漬一宿,平旦絞去滓,煮一二沸,頓服。
又方,龍骨為細末,溫水服方寸匕,日五六服。(張文仲云:酒服)。
又方,酒三升煮蜀當歸四兩,取一升,頓服。
又方,搗荊葉取汁,酒服二合。
又方,煮車前根葉子,多飲佳。
又方,酒服亂髮灰。(蘇澄用水服。)
又方,酒服葵莖灰方寸匕,日三。
又方,豉二升,酒四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刮滑石末,水和,敷繞小腹及陰際,佳。(葛氏云:治小便不通。)
白話文:
[溺血第三]
(共十三個處方)
處方用於治療因性行為過度導致的尿血:
所需材料:牡蠣、桂心、黃芩、車前子(每種成分均等份量)
將以上四種材料研磨後過篩,每次服用約方寸匕大小的量,慢慢增加到兩匕,每天服用三次。
用於治療小便出血的處方:
所需材料:新鮮地黃(約八兩)、柏葉(一把)、黃芩、阿膠(各兩兩)
將以上四種材料切碎,加入八升水煮至剩三升,去除渣滓,加入阿膠,分三次服用。(另一種配方會再添加兩兩甘草)
另一處方:菟絲子、蒲黃、白芷、荊實、乾地黃、酸棗(《小品》記載為敗醬)、川芎、葵子、當歸、茯苓(每種成分均等份量)
將以上十種材料研磨成粉末,以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的丸狀,每次服用五顆,每日三次。逐漸增加到十顆。
另一處方:戌鹽(六分)、甘草、蒲黃、鹿角膠、芍藥(各兩兩)、礬石(三兩)、大棗(十枚)
將以上七種材料切碎,加入九升水煮至剩兩升,分三次服用。
另一處方:將三升胡麻研磨成細末,加入兩升東流河水浸泡一夜,次日清晨絞去渣滓,煮沸一兩次,一次全部服用。
另一處方:將龍骨研磨成細末,用溫水送服約方寸匕的量,每日可服用五到六次。(張文仲表示可用酒送服)
另一處方:以三升酒煮四兩的蜀當歸,煮至剩一升,一次全部服用。
另一處方:將荊葉搗碎取汁,與酒混合服用約兩合。
另一處方:多飲車前草的根葉煮出的水。
另一處方:用酒送服亂髮燒成的灰。
另一處方:用酒送服葵莖燒成的灰,約方寸匕的量,每日三次。
另一處方:以兩升豆豉與四升酒煮至剩一升,一次全部服用。
另一處方:將滑石磨成末,用水調和,塗抹在小腹及私處周圍,效果良好。(葛氏表示此方可用於治療小便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