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11)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11)
1. 地黃丸
治面黃,手足黃,咽中乾燥,短氣,脈如連珠,除熱止渴利,補養方。
生地黃汁,生栝蔞根汁(各二升),生羊脂(三升),白蜜(四升),黃連(一升為末)
上五味合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飲服五丸,日二。加至二十丸。若苦冷而渴,渴瘥,宜別服溫藥。
治渴小便數方:
貝母(六分,一作知母),茯苓,栝蔞根(各四分),鉛丹(一分),雞肶胵中黃皮(十四枚)上五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瘥後常服佳。長服不絕,則去鉛丹,以蜜丸之,用麥飲下。
治渴利方:
用生栝蔞根三十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盡,以溫酒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
治渴小便利,復非淋者方:
用榆白皮二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三合,日三。
又方,小豆藿一把搗汁,頓服三升。
又方,取薔薇根,水煎服之,佳。(《肘後》以治睡中遺尿)。
又方,三年重鵲巢燒末,以飲服之。(《肘後》以治睡中遺尿)。
又方,桃膠如彈丸大,含之咽津。
又方,蠟如雞子大,以醋一升,煮二沸,適寒溫頓服之。
論曰:凡人生放恣者眾,盛壯之時,不自慎惜,快情縱欲,極意房中,漸至年長,腎氣虛竭,百病滋生。又年少懼不能房,多服石散,真氣既盡。石氣孤立,惟有虛耗,唇口乾焦,精液自泄,或小便赤黃,大便乾實,或渴而且利,日夜一石,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所食之物,悉化小便,皆由房室不節所致也,凡平人夏月喜渴者,由心旺也。心旺便汗,汗則腎中虛燥,故渴而小便少也。
冬月不汗,故小便多而數也,此為平人之證也。名為消渴。但小便利而不飲水者,腎實也。經云,腎實則消,消者不渴而利是也。所以服石之人小便利者,石性歸腎,得石則實,實則能消水漿故利,利多則不能潤養五臟,臟衰則生諸病。張仲景云:熱結下焦則為溺血,亦令人淋閉不通。
內有熱者則喜渴,除熱則止渴。兼虛者,須除熱補虛則瘥矣。
治不渴而小便大利,遂至於死者方:
用牡蠣五兩,以患人尿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神驗。
治小便不禁,日便一二斗,或如血色方:
麥冬,乾地黃(各八兩),乾薑(四兩),續斷,蒺藜子,桂心(各三兩),甘草(一兩)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古今錄驗》亦治消腎,腳瘦細,小便數)。
白話文:
【地黃丸】
主治面色萎黃、四肢泛黃、咽喉乾燥、氣短、脈象如連珠等症狀,有清熱止渴、滋補養身的功效。
使用新鮮地黃汁、新鮮栝樓根汁(各二升)、新鮮羊脂(三升)、蜂蜜(四升)、黃連(研磨成粉一升)。
將以上五種材料合在一起熬煮,直到可以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每日二次。逐漸增加至每次服用二十丸。如果感覺寒冷且口渴,當口渴情況改善後,應另服用溫補的藥物。
治療口渴且頻尿的處方:
貝母(六分,另一版本作知母)、茯苓、栝樓根(各四分)、鉛丹(一分)、雞腿骨髓中的黃皮(十四片)。將以上五種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飲料吞服約一寸匕的量,每日三次。痊癒後持續服用效果更佳。長期服用不斷,可去掉鉛丹,改以蜂蜜製成丸子,用麥汁送服。
治療口渴且腹瀉的處方:
取三十斤的新鮮栝樓根切片,加入一石的水煮至剩下一斗半,濾去渣滓,再加入五合的牛脂,繼續熬煮至水分蒸發完畢,飯前趁溫熱服用,份量如雞蛋大小,每日三次。
治療口渴且頻尿,但不是淋病的處方:
取二斤的榆樹白皮切片,加入一斗的水煮至剩五升,每次服用三合,每日三次。
另一個處方,取一小把紅豆和豆莢搗碎成汁,一次性服用三升。
另一個處方,取薔薇根用水煎煮後服用,效果很好。
另一個處方,取三年的喜鵲巢燒成灰,用水送服。
另一個處方,含桃膠如彈丸大小,慢慢吞下其汁液。
另一個處方,取雞蛋大的蜂蠟,用一升醋煮至沸騰兩次,待溫度適中後一次性服用。
理論上講,許多人在生活上放縱自己,在壯年時期,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體,放任慾望,極致享受性愛,逐漸導致年紀增長,腎氣虛弱,百病叢生。另外,有些年輕人擔心自己不能正常性交,大量服用石散,真氣消耗殆盡。只剩下石氣獨存,只有虛弱的消耗,嘴脣和嘴巴乾燥,精液自流,或者小便呈現赤黃色,大便乾硬,或者口渴且腹瀉,一天要喝一石的水,或者口渴但無腹瀉,或者不口渴但有腹瀉,所吃的食物,全部轉化為小便,這些都是由於性生活不節制所導致的。一般人在夏天喜歡喝水,是由於心臟旺盛。心臟旺盛會導致出汗,出汗則會使腎臟虛弱乾燥,因此口渴且小便量少。
冬天不出汗,所以小便多且頻繁,這是健康人的特徵。這種情況被稱為消渴。然而,小便頻繁但不喝水的人,是因為腎臟功能過強。經典上說,腎臟過強就會消耗身體,消耗身體的人不會口渴但會腹瀉。因此,服用石散的人小便頻繁,因為石散的性質歸屬於腎臟,得到石散後腎臟功能過強,過強就能消耗水分,所以小便頻繁。但是,小便頻繁太多,就不能滋潤和養護五臟,五臟衰弱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張仲景說:熱結於下焦,就會導致尿血,也會使人尿路阻塞不通。
體內有熱的人會喜歡喝水,去除體內的熱就可以止渴。對於同時虛弱的人,必須除去體內的熱並補充虛弱,才能痊癒。
治療不口渴但嚴重腹瀉,甚至導致死亡的處方:
取五兩的牡蠣,用患者的尿液三升煮至剩二升,分兩次服用,非常有效。
治療小便失禁,一天小便一到兩鬥,或者小便呈現血色的處方:
麥冬、乾地黃(各八兩)、乾薑(四兩)、續斷、蒺藜子、肉桂心(各三兩)、甘草(一兩)。將以上七種材料切碎,加入一斗的水煮至剩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
2. 九房散
治小便多或不禁方。
菟絲子,蒲黃,黃連(各三兩),肉蓯蓉(二兩),硝石(一兩)
上五味治下篩,並雞肶胵中黃皮三兩為散,飲服方寸匕。如人行十里久更服,日三。(《冀方》有五味子三兩,空腹服)。
又方,鹿茸(二寸),桂心(一尺),附子(大者三枚),澤瀉(三兩),躑躅,韭子(各一升)
上六味治下篩,以漿水服五分匕,日三,加至一錢匕。
白話文:
[九房散]
這是治療頻尿或無法控制小便的處方。
藥材包含:菟絲子、蒲黃、黃連(各90克)、肉蓯蓉(60克)、硝石(30克)。
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過篩成粉,再加入雞腳中的黃皮(90克)一起磨成散劑,用飲料送服一小撮。就像人行走十里的時間後可再次服用,一天三次。(《冀方》記載有加入五味子90克,且需空腹服用)。
另一個處方是:鹿茸(約5公分)、桂心(約30公分)、附子(大的三顆)、澤瀉(90克)、躑躅、韭子(各300克)。
將以上六種藥材研磨過篩成粉,用漿水送服五分之一錢的量,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到一錢。
3. 黃耆湯
治消中虛勞少氣,小便數方。
黃耆,桂心,芍藥,當歸,甘草,生薑(各二兩),黃芩,乾地黃,麥冬(各一兩),大棗(三十枚)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白話文:
[黃耆湯]的處方用於治療因內耗過度導致的身體虛弱、氣力不足,以及頻尿的症狀。
所需藥材包括:黃耆、桂心、芍藥、當歸、甘草、生薑(各60克),黃芩、乾地黃、麥冬(各30克),以及大棗(30顆)。
將上述十種藥材切碎,然後加入10公升的水進行熬煮,直到水份剩下3公升為止。最後將藥湯分成三次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4. 棘刺丸
治男子百病,小便過多失精方。
棘刺,石龍芮,巴戟天(各二兩),厚朴,麥門冬,菟絲子,萆薢(《外臺》作草鞋),柏子仁,葳蕤,小草,乾地黃,細辛,杜仲,牛膝,蓯蓉,石斛,桂心,防葵(各一兩),烏頭(半兩)
上十九味為末,蜜和更搗五六千杵,丸如梧子大,飲下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治尿數而多者方:
用羊肺一具作羹,納少羊肉和鹽、豉,如食法,任性食,不過三具。
治消渴,陰脈絕,胃反而吐食者方:
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白朮,桂心,生薑(各三兩),甘草(一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小麥三升,取汁三升,去滓下藥,煮取二升半,每服八合,日二。
又方,取屋上瓦三十年者,碎如雀腦三升,東流水二石,煮取二斗納藥如下方。
白朮,乾地黃,生薑,人參,橘皮,甘草,黃耆,遠志,桂心,當歸,芍藥(各二兩),大棗(三十枚)
上十二味㕮咀,納瓦汁中,煮取三升,分四服。或單飲瓦汁亦佳。
治熱病後虛熱、渴、四肢煩疼方:
葛根(一斤),人參,甘草(各一兩),竹葉(一把)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渴即飲之,日三夜二。
白話文:
【棘刺丸】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男性各種疾病,特別是小便頻繁及精液流失的處方。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包括:棘刺、石龍芮、巴戟天(各二兩),厚朴、麥門冬、菟絲子、萆薢、柏子仁、葳蕤、小草、乾地黃、細辛、杜仲、牛膝、蓯蓉、石斛、桂心、防葵(各一兩),以及烏頭(半兩)。
將上述十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攪拌,反覆搗製五六千次,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至三十丸,直到感覺到效果為止。
【治療頻尿且尿量大的處方】
取一個羊肺,做成湯,加入少量羊肉、鹽和豆豉,按照常規烹飪方式,根據自己的需求食用,一般不超過三個羊肺。
【治療消渴症,腎臟功能衰竭,胃部反轉且嘔吐食物的處方】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包括: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白朮、桂心、生薑(各三兩),以及甘草(一兩)。
將上述六種藥材切碎,加入十公升的水,煮沸三公升的小麥,取汁液三公升,去除渣滓後加入藥材,煮至剩二公升半,每次服用八合,每日二次。
另一個處方,取三十年以上的屋頂瓦片,破碎成鵪鶉腦大小的三公升,加入東方流動的水二十公升,煮至剩二公升,然後再加入下方的藥材。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包括:白朮、乾地黃、生薑、人參、橘皮、甘草、黃耆、遠志、桂心、當歸、芍藥(各二兩),以及大棗(三十枚)。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切碎,加入瓦汁中,煮至剩三公升,分成四次服用。或者單獨飲用瓦汁也是好的。
【治療熱病後的虛熱、口渴、四肢疼痛的處方】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包括:葛根(一斤),人參、甘草(各一兩),以及竹葉(一把)。
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十五公升的水,煮至剩五公升,感到口渴時即可飲用,每日三次,夜間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