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八 治諸風方 (1)
卷八 治諸風方 (1)
1. 石南湯
治六十四種風注走入皮膚中如蟲行,腰脊強直、五緩六急、手足拘攣,隱疹搔之則作瘡、風屍身癢,猝風面目腫起,手不出頭、口噤不能言方。
石南,乾薑,黃芩,細辛,人參(各一兩),桂心,麻黃,當歸,芎藭(各一兩半),甘草(二兩),乾地黃(十八銖),食茱萸(三十銖)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六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大汗勿怪。
治中風口噤不知人者方:
芥子(一升),酢(三升)
上二味煮取一升,敷頭以布裹之,日一度。(《肘後》以治猝不得語。)
又方,豉(五升),吳茱萸(一升)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漸飲之。(《肘後》以治不能語。)
又方,白朮四兩,以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服荊瀝一升。
又方,服淡竹瀝一升。
白話文:
【石南湯】
這帖藥方用來治療六十四種風濕侵入皮膚,感覺像有蟲在爬行,以及導致腰背僵硬、五緩六急(一種神經肌肉疾病)、手腳抽筋,皮膚出現隱疹,抓撓後會形成傷口,以及身體因風濕而癢,突然風濕發作導致面部腫脹,手不能伸出頭部,嘴緊閉無法說話等症狀。
藥材包含:石南、乾薑、黃芩、細辛、人參(各30公克),桂心、麻黃、當歸、芎藭(各45公克),甘草(60公克),乾地黃(約21公克),食茱萸(約45公克)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加入六公升的水和三公升的酒,煮至剩三公升,分成三次服用,服用後可能會大量出汗,這屬正常反應。
另一個用來治療中風後嘴巴緊閉無法說話的藥方:
藥材為芥子(1000公克),醋(3000公克)
將兩種藥材煮至剩1000公克,然後敷在頭部,並用布包裹住,每日一次。
另一個治療無法說話的藥方:
藥材為豆豉(2500公克),吳茱萸(1000公克)
將兩種藥材加七公升的水煮至剩三公升,慢慢飲用。
另一個治療無法說話的藥方:
藥材為白朮(120公克),以三公升的酒煮至剩一公升,一次喝完。
另一個治療無法說話的藥方:
服用荊瀝一公升。
另一個治療無法說話的藥方:
服用淡竹瀝一公升。
2. 針灸法
中風口噤不得開,灸機關(《翼》名頰車)二穴。穴在耳下八分小近前,灸五壯,即得語,又灸,隨年壯。僻者逐僻,左右灸之。中風失喑不能言語,緩縱不隨,先灸天窗五十壯,息火仍移灸百會五十壯,畢還灸天窗五十壯者。始發先灸百會,則風氣不得泄。內攻五臟,喜閉伏仍失音也。
所以先灸天窗,次百會佳。一灸五十壯悉泄火勢,復灸之,視病輕重,重者一處三百壯大效。凡中風服藥益劇者,但是風穴悉皆灸之三壯,無不愈也。
論曰:風寒之氣客於中,滯而不能發,故喑不能言及喉痹失音,皆風邪所為也,入臟皆能殺人。故附之於治風之末。凡屍厥而死脈動如故,此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氣閉故也。針百會入三分,補之,炙熨斗熨兩脅下,又灶突墨彈丸大,漿水和服之。又針足中趾頭去甲如韭葉,又刺足大趾甲下內側去甲三分。
白話文:
[針灸治療法]
若是中風導致嘴巴無法張開說話,可以針灸「機關」這個穴位,根據古籍《翼》中的記載,這個穴位又名為「頰車」,位置在耳朵下方約八分處,靠近前面的地方。一次灸五次,患者就能恢復說話能力,再繼續灸下去,依照患者的年齡來決定灸的次數。如果病情有偏癱的情況,就針對偏癱的那一邊進行針灸。
中風導致失語,以及身體肌肉鬆弛無法隨意活動的情況,應先灸「天窗」穴位五十次,讓火氣得以緩解,然後再灸「百會」穴位五十次,最後再回到灸「天窗」五十次。如果一開始就灸「百會」,風氣可能會被封住,進而影響到內臟,導致聲音喪失。
因此,我們先灸「天窗」,再灸「百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灸五十次可以讓火氣完全釋放,再依病情的嚴重程度,重病者可灸同一處三百次,效果極佳。若中風患者服用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只要是風穴都可灸三次,都能痊癒。
根據理論,風寒之氣進入人體後,如果滯留不出,就會導致失語或喉部麻痺、失去聲音等症狀,這些都是風邪所導致的。如果風邪進入臟腑,可能危及生命。所以這類病症通常列在治療風邪的最後。對於突然倒地看似死亡但脈搏依然跳動的患者,這是因為陽脈下沉,陰脈上沖,導致氣閉所致。應針灸「百會」穴位,深度約三分,再補灸。同時用熱熨斗在兩脅下熨燙,並服用由竈突墨製成的丸藥,用水調和。此外,還可以針灸腳趾尖端,距離趾甲如韭菜葉寬度的地方,以及腳大拇指甲下內側,距離趾甲三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