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69)
卷二 婦人方上 (69)
1. 茯苓丸
治下焦虛寒損,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聞人語,胸中噎塞而短氣方。
茯苓,地黃,當歸(各八分),甘草,乾薑,人參(各七分),黃耆(六分),川芎(五分),桂心(四分),厚朴(三分),杏仁(五十枚)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初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為度,日二,清飲湯下。
白話文:
[茯苓丸]
這個處方用於治療下焦(泛指消化系統下部)虛弱及寒涼導致的損傷,以及腹部有瘀血的情況。患者可能經常感到健忘,不喜歡聽別人說話,胸口有堵塞感並且呼吸短促。
所需藥材與份量如下: 茯苓、熟地黃、當歸(各約8克) 甘草、乾薑、人參(各約7克) 黃耆(約6克) 川芎(約5克) 肉桂粉(約4克) 厚朴(約3克) 杏仁(約50粒)
將上述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入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開始時每日服用兩次,每次20丸,可逐漸增加至每次30丸。服用時以清水送服。
2. 伏龍肝湯
治下焦虛寒損,或先見血後便轉,此為近血,或利不利方。
伏龍肝(五合末),地黃(五兩,一方用黃柏),阿膠,牛膝(一作牛蒡根),甘草,乾薑,黃芩,地榆(各三兩),發灰(三合)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膠煮消,下發灰,分為三服。
治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後見血,此為遠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勞冷而發,宜續斷止血方:
續斷,當歸,桂心,蒲黃,阿膠(各一兩),甘草(二兩),乾薑,地黃(各四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膠取烊,下蒲黃,分三服。
白話文:
【伏龍肝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下焦(人體下半部)虛弱且受寒導致的傷害,或是大便前有出血現象,之後大便性狀改變,這種情況稱之為「近血」,或者排便不順的狀況。
所需藥材如下:伏龍肝(五合末)、地黃(五兩,另一版本使用黃柏)、阿膠、牛膝(另有一種配方使用牛蒡根)、甘草、乾薑、黃芩、地榆(各三兩)、發灰(三合)。
以上九種藥材切碎,用水九升來煎煮,煮至剩下三升時,濾掉藥渣,再加入阿膠煮至溶解,最後加入發灰,分三次服用。
【續斷止血方】
這帖藥方則是針對下焦虛弱且受寒導致的傷害,但其特徵是先有大便後纔出現血跡,這種情況被稱為「遠血」,可能排便順暢也可能不順,常因過度勞累或受寒而引發。
所需藥材如下:續斷、當歸、桂心、蒲黃、阿膠(各一兩)、甘草(二兩)、乾薑、地黃(各四兩)。
以上八種藥材切碎,用水九升來煎煮,煮至剩下三升半時,濾掉藥渣,再加入阿膠使其融化,最後加入蒲黃,分三次服用。
3. 當歸湯
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熱損發,或因酒發宜此方。
當歸,乾薑,小薊,阿膠,羚羊角,地黃,柏枝皮(各三兩),芍藥,白朮(各四兩),蒲黃(五合),青竹茹(半升),伏龍肝(一升),發灰(雞子大一枚),黃芩,甘草(各二兩)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膠取烊,次下發灰,蒲黃,分為三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適用於治療三焦虛弱損耗的情況,或是上下消化道出血、咳嗽帶血等症狀,這些問題通常源於三焦功能失調,或是因體內熱氣過盛,或是飲酒過量所導致,適合使用這個[當歸湯]的配方。
所需藥材如下:當歸、乾薑、小薊、阿膠、羚羊角、地黃、柏樹皮(每種三兩),芍藥、白朮(每種四兩),蒲黃(五合),青色竹茹(半升),伏龍肝(一升),雞蛋大小的頭髮灰(一枚),黃芩、甘草(每種二兩)。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切碎,加入十二升的水煮沸,熬煮至剩餘三升半的藥汁,去除殘渣後,再加入阿膠讓其融化,接著再加入頭髮灰和蒲黃,最後將藥汁分成三次服用。
4. 灸法
五臟六腑,心腹滿,腰背疼,飲食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灸三焦俞,隨年壯。腹疾腰痛,膀胱寒澼飲注下,灸下極俞,隨年壯。三焦膀胱,腎中熱氣,灸水道,隨年壯,穴在挾屈骨,相去五寸。(屈骨在臍下五寸,屈骨端水道挾兩邊各二寸半)。三焦寒熱,灸小腸俞,隨年壯。
白話文:
[灸療法]
如果出現五臟六腑的問題,如心腹脹滿,腰背疼痛,飲食後有嘔吐反胃現象,寒熱交替,小便不順暢,身體消瘦且元氣不足,應在三焦俞穴進行艾灸,灸壯次數根據年齡而定。
對於腹部疾病、腰痛,以及因膀胱寒濕導致的病痛,或有寒濕向下流注的情況,應在下極俞穴進行艾灸,灸壯次數同樣根據年齡而定。
若是三焦和膀胱,以及腎臟中的熱氣問題,應在水道穴進行艾灸,灸壯次數根據年齡而定。水道穴的位置在肚臍下方五寸處,即屈骨端兩側各二寸半的地方。
如果出現三焦與小腸的寒熱不調,應在小腸俞穴進行艾灸,灸壯次數根據年齡而定。
5. 霍亂第六
(論二首,證四條方二十八首,灸法十八首)
論曰:原霍亂之為病也,皆因飲食,非關鬼神。夫飽食肫膾,復餐乳酪;海陸百品,無所不啖;眠臥冷席,多飲寒漿;胃中諸食結而不消,陰陽二氣,壅而反戾。陽氣欲升,陰氣欲降,陰陽乖隔,變成吐痢。頭痛似破,百節如解,遍體諸筋,皆為迴轉。論證雖小而卒病之中最為可畏,雖臨深履危,不足以喻之。養生者,宜達其旨,庶可免於夭橫矣。
凡霍亂務在溫和將息,若冷即遍體轉筋。凡此病定一日不食為佳,須三日少少粥食,三日以後可恣意食息,七日勿雜食為佳,所以養脾氣也。
大凡霍亂,皆中食膾酪及飽食雜物過度不能自裁,夜臥失覆不善將息所致,以此殞命者眾。人生稟命,以五臟為主。夫五臟者,即是五行。內為五行,外為五味。五行五味,更宜扶抑。所以春夏秋冬,逆調理之,食啖不可過度。凡飲食於五臟相剋者,為病相生無他。經曰:春不食辛,夏不食鹹,季夏無食酸,秋無食苦,冬無食甘。
此不必全不食,但慎其太甚耳。諺曰,百病從口生,蓋不虛也。四時昏食不得太飽,皆能生病,從夏至秋分,忌食肥濃,然熱月人好冷食,更與肥濃,兼食果菜無節,極遂逐冷眠臥,冷水洗浴,五味更相剋賊,雖欲無病不可得也。所以病苦,人自作之,非關運也。書曰:非天夭人,人中自絕命,此之謂也。
凡諸霍亂,忌與米飲,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與厚朴、葛根飲。若冬瓜葉飲,沾漬咽喉而不可多與。若服湯時隨服吐者,候吐定乃止,診脈絕不通,以桂合葛根為飲,吐下心煩。內熱汗不出,不轉筋脈急數者,可犀角合葛根為飲。吐下不止,發熱心煩欲飲水,可少飲米粉汁為佳。若不止,可與葛根、薺苨飲服之。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師曰:嘔吐而利,此謂霍亂。
問曰:病者發熱頭痛,身體疼,惡寒而復吐利,當屬何病?師曰:當為霍亂。霍亂吐利止而復發熱也。傷寒,其脈微澀,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霍亂吐多者,必轉筋不渴,即臍上築。霍亂而臍上築者,為腎氣動,當先治其築,治中湯主之,去朮加桂心。
去朮者,以術壅故也。加桂者,恐作奔豚也。霍亂而臍上築吐多者,及下多者,霍亂而驚,霍亂而渴,霍亂而腹中痛,嘔而吐利。嘔而利慾得水者,皆用治中湯主之。
白話文:
(討論兩點,症狀四條,藥方二十八個,針灸法十八個)
討論說:探討霍亂這種疾病,都因為飲食問題,並不是什麼鬼神作祟。飽餐一頓後再吃肉類和乳酪,各種海鮮、陸地食物,無所不嘗;睡在冷席上,喝太多冷飲;胃中的食物堆積不消化,身體的陰陽二氣,阻塞而反常。陽氣想上升,陰氣想下降,陰陽失調,就變成了嘔吐和腹瀉。頭痛像要裂開,全身骨節好像被解開,全身的肌肉都在轉動。雖然症狀看起來小,但在急病中最讓人害怕,就算處在深淵或走在懸崖邊,都不足以比喻它的可怕。注重養生的人,應該理解這一點,才能避免早逝。
對於霍亂,重點在於保持溫暖和休息,如果受冷,身體各部位會抽筋。這種病,最好一天不要吃東西,然後三天內少量喝粥,三天後可以正常飲食,七天內不要吃太複雜的食物,這樣有助於脾胃的恢復。
大多數霍亂,都是因為吃了太多肉類和乳酪,或是吃得太多無法控制自己,晚上睡覺沒有蓋好被子,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的,因此失去生命的人很多。人的生命,主要由五臟支配。五臟,就是五行。體內是五行,外面對應五種味道。五行和五味,應該互相平衡。所以春夏秋冬,要適當地調理,飲食不能過量。飲食如果和五臟相剋,就會生病,相生則無害。經典上說:春天不要吃辛辣,夏天不要吃鹹,季夏不要吃酸,秋天不要吃苦,冬天不要吃甜。
這不是完全不能吃,只是要小心不要過量。俗話說,百病從口入,這句話可不是空穴來風。四季的晚餐都不能吃太飽,都能引起疾病。從夏至到秋分,要避免吃太油膩的食物,炎熱的月份人們喜歡吃冷食,再加上油膩的食物,和無節制地吃水果蔬菜,極度追求冷飲,躺著睡覺,冷水洗澡,五味互相剋制,就算想要不生病也不可能。生病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並不是運氣不好。古書上說:不是上天讓人短命,而是人自己斷送了自己的生命,就是這個意思。
對於所有霍亂,不要給患者米湯,胃裡有米就會一直嘔吐,應該給他們厚朴和葛根煎的飲料。如果用冬瓜葉煎的飲料,只能潤喉,不能多喝。如果喝湯的時候隨即又嘔吐,等到嘔吐停止再喝,如果脈搏非常弱,可以用肉桂和葛根煎的飲料。嘔吐和腹瀉,心裡煩躁,體內熱,不出汗,沒有抽筋,脈搏很快,可以用犀角和葛根煎的飲料。嘔吐和腹瀉不停,發燒,心裡煩躁想喝水,可以少量喝米粉汁。如果還不停,可以用葛根和薺苨煎的飲料。
問:有什麼病叫做霍亂?老師說:嘔吐和腹瀉,這就是霍亂。
問:病人發燒頭痛,身體疼痛,怕冷,又嘔吐又腹瀉,這是什麼病?老師說:這應該是霍亂。霍亂嘔吐和腹瀉停了又再次發燒。感冒,脈搏微弱而粗糙,原本是霍亂,現在是感冒,但是四到五天後,到了陰經上,轉入陰經必定會腹瀉。原本嘔吐和腹瀉的,不能治療。霍亂嘔吐多的,一定會抽筋並且不渴,肚臍上方會有硬塊。霍亂肚臍上方有硬塊,是腎氣不順,應該先治療硬塊,用治中湯,去掉白朮,加肉桂。
去掉白朮,因為它會阻塞氣血。加肉桂,是為了防止氣血逆流。霍亂肚臍上方有硬塊,嘔吐多,以及腹瀉多,霍亂驚嚇,霍亂口渴,霍亂肚子痛,嘔吐和腹瀉。嘔吐和腹瀉想喝水的,都用治中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