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八 治諸風方 (1)
卷八 治諸風方 (1)
1. 煮散
凡風痱服前湯得瘥,訖可常服此除風方。
防風,防己,獨活,秦艽,黃耆,芍藥,人參,白朮,茯神,川芎,遠志,升麻,石斛,牛膝,羚羊角,丹參,甘草,厚朴,天門冬,五加皮,地骨皮,黃芩(《翼方》作薯蕷)桂心各(一兩,一云各四兩),乾地黃,橘皮,生薑,麻黃(各三兩),檳榔,藁本(《翼方》作附子),杜仲(《翼方》作麥門冬),烏犀角(各二兩,《翼方》作山茱萸),薏苡仁(一升,石膏六兩,一云三兩)
上三十三味搗篩為粗散,和攪令勻,每服以水三升、藥三兩煮取一升,綿濾去滓,頓服之,取汗,日一服。若覺心中熱煩、以竹瀝代水煮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大意如下:
凡是風痱病(一種中風後遺症)服用前面的藥湯已經好轉的患者,可以持續服用這個除風的處方。
藥方包含:防風、防己、獨活、秦艽、黃耆、芍藥、人參、白朮、茯神、川芎、遠志、升麻、石斛、牛膝、羚羊角、丹參、甘草、厚朴、天門冬、五加皮、地骨皮、黃芩(在《翼方》中被記載為薯蕷)、桂心(各一兩,另有一種說法是各四兩)、乾地黃、橘皮、生薑、麻黃(各三兩)、檳榔、藁本(在《翼方》中被記載為附子)、杜仲(在《翼方》中被記載為麥門冬)、烏犀角(各二兩,在《翼方》中被記載為山茱萸)、薏苡仁(一升)、石膏(六兩,另有一種說法是三兩)。
將以上三十三種藥材研磨過篩製成粗散,混合均勻。每次服用時,取三兩藥材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下一升,用布絨濾掉藥渣,一次喝完。服用後應出汗,每天服用一次。如果感到心煩熱燥,可用竹瀝替代水來煮藥。
2. 荊瀝湯
凡患風人多熱,常宜服此方。
荊瀝,竹瀝,生薑汁(各三合)
上三味相合,溫暖為一服,每日旦服煮散,午後進此,平復好瘥乃止。
白話文:
凡是患有風濕並且多有燥熱的病人,通常應服用這個處方。
所需材料為:荊瀝、竹瀝、生薑汁(各約90毫升)。
將以上三種材料混合在一起,溫熱後作為一次的劑量。每天早上先服用煮散,然後下午再服用這劑藥,直到病情平復康復為止。
3. 獨活煮散
治諸風痱方。
獨活(八兩),川芎,芍藥,茯苓,防風,防己,葛根(各一兩),羚羊角,當歸,人參,桂心,麥門冬,石膏(各四兩),磁石(十兩),甘草(三兩),白朮(三兩)
上十六味各切銼,分為二十四份,每份入生薑、生地黃切一升、杏仁二七枚,以水二升,煮取七合。或日晚、或夜中、或日一服,或間日服,無所忌。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各種風濕病的處方,名為[獨活煮散]。
要用到的藥材有:獨活八兩,川芎、芍藥、茯苓、防風、防己、葛根各一兩,羚羊角、當歸、人參、桂心、麥門冬、石膏各四兩,磁石十兩,甘草和白朮各三兩。
以上十六種藥材分別切碎,均分成二十四份。每次用一份藥材,加入切好的生薑、生地黃一升和二十七枚杏仁,然後加水二升,煮至剩七合的量。服用時間可選擇在傍晚、夜晚或每天一次,也可以隔天服用一次,沒有特別的飲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