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12)
卷十九 腎臟方 (12)
1. 八味腎氣丸
治虛勞不足,大渴欲飲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地黃(八兩),萸肉,山藥(各四兩),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桂心,附子(各二兩)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仲景云: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子。姚公云:加五味子三兩,蓯蓉四兩。張文仲加五味子、蓯蓉各四兩。《肘後方》用地黃四兩,澤瀉、附子各一兩,余各二兩)。
白話文:
[八味腎氣丸]用於治療因身體虛弱疲勞導致的極度口渴想喝水,腰部疼痛,小腹部緊縮不適,以及小便排泄困難的情況。
藥材包含: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和山藥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桂心,炮附子各二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搓成梧桐籽大小的藥丸。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五粒,可配以酒一同服用,逐漸增加到二十五粒。(張仲景指出,若長期服用應去除炮附子,並添加五味子。而姚公則建議添加三兩的五味子,及四兩的蓯蓉。張文仲則建議添加五味子和蓯蓉各四兩。《肘後方》則建議使用四兩的地黃,澤瀉和炮附子各一兩,其餘藥材各兩兩)。
2. 腎氣丸
治虛勞腎氣不足,腰疼陰寒,小便數,囊冷濕,尿有餘瀝,精自出,陰痿不起,忽忽喜悲方。
地黃(八分),遠志,防風,乾薑,牛膝,麥冬,葳蕤,山藥,石斛,細辛,骨皮,甘草,附子,桂心,茯苓,山萸肉(各四分),蓯蓉(六分),鍾乳粉(十分),羖羊腎(一具)
上十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古今錄驗》無遠志、防風、乾薑、葳蕤、牛膝、骨皮、甘草、鍾乳,有狗脊一兩,黃耆四兩,人參三兩,澤瀉、乾薑各二兩,大棗一百枚)。
又方,治男子婦人勞損虛羸,傷寒冷乏力,無所不治方。
石斛(二兩),紫菀,牛膝,白朮(各五分),麻仁(一分),人參,當歸,茯苓,川芎,大豆卷黃芩,甘草(各六分),杏仁,川椒,地黃,防風(各四分),桂心(四分),羊腎(一具)
上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再,漸增之。(一方有蓯蓉六分。)
又方,此方勝胡公腎氣丸及五石丸。
地黃,茯苓,元參(各五兩),澤瀉,山藥,山萸肉,桂心,芍藥(各四兩),附子(三兩)
上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翼方》有丹皮四兩)
又方,治腎氣不足羸瘦日劇,吸吸少氣,體重耳聾目暗百病方。
桂心(四兩),地黃(一斤),澤瀉,薯蕷,茯苓(各八兩),丹皮(六兩),半夏(二兩)
上七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虛弱或過勞導致的腎氣不足,症狀包括腰痛、下體感覺寒冷、頻尿、睪丸冰涼且濕潤、排尿後仍有殘留感、精液自行流出、性功能障礙、情緒起伏不定易悲傷的處方。
藥物成分與劑量如下:熟地黃8份,遠志、防風、乾薑、牛膝、麥門冬、玉竹、山藥、石斛、細辛、地骨皮、甘草、附子、肉桂、茯苓、山茱萸各4份,蓯蓉6份,鍾乳粉10份,羊腎一副。將上述19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5粒,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30粒。
另一個處方,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因過勞造成的身體虛弱,畏寒乏力,適用於各種病症。藥物成分與劑量如下:石斛2兩,紫菀、牛膝、白朮各5分,火麻仁1分,人參、當歸、茯苓、川芎、大豆卷、黃芩、甘草各6分,杏仁、川椒、熟地黃、防風各4分,肉桂4分,羊腎一副。將上述18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0粒,每日二次,可逐漸增加。
另一個處方,比胡公腎氣丸和五石丸更有效。藥物成分與劑量如下:熟地黃、茯苓、玄參各5兩,澤瀉、山藥、山茱萸、肉桂、白芍各4兩,附子3兩。將上述9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20粒,可增加至30粒,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另一個處方,用於治療因腎氣不足導致的身體日益消瘦,呼吸短促,全身乏力,耳鳴眼花等各種病症。藥物成分與劑量如下:肉桂4兩,熟地黃1斤,澤瀉、薯蕷、茯苓各8兩,牡丹皮6兩,半夏2兩。將上述7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0粒,每日三次。
3. 黃耆湯
治五勞七傷,諸虛不足,腎氣虛損,目視䀮䀮,耳無所聞方。
黃耆,乾薑,當歸,羌活(一作白朮),川芎,甘草,茯苓,細辛,桂心,烏頭,附子,防風,人參,白芍,石斛,地黃,蓯蓉(各二兩),棗膏(五合),羊腎(一具)
上十九味為末,以棗膏與蜜為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二,加至三十丸。一方無川芎、乾薑、當歸、羌活,為十五味。(《古今錄驗》無羊腎,有羌活、鍾乳、紫石英、石硫黃、赤石脂、白石脂、礬石各二分,名五石黃耆丸)。
又方,療虛勞方。
黃耆,鹿茸,茯苓,烏頭,乾薑(各三分),地黃,當歸,桂心,川芎(各四分),杞白皮,菟絲子,五味子,柏子仁,白朮(各五分),大棗(三十枚)
上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平旦酒服十丸夜十丸,以知為度,禁如藥法。
白話文:
這份古方是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各種身體虛弱不適,以及腎氣虧損,視力模糊,聽力減退的情況。
配方成分包括黃耆、乾薑、當歸、羌活(另一版本使用的是白朮)、川芎、甘草、茯苓、細辛、桂心、烏頭、附子、防風、人參、白芍、石斛、地黃、蓯蓉(每種藥材皆為二兩)、棗膏(五合)、羊腎(一個)。
將以上十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棗膏和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兩次,每次服用十五粒,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粒。另一個版本的配方沒有川芎、乾薑、當歸、羌活,只有十五種藥材。
另一個治療虛勞的方子,其成分為黃耆、鹿茸、茯苓、烏頭、乾薑(每種藥材皆為三分)、地黃、當歸、桂心、川芎(每種藥材皆為四分)、杞白皮、菟絲子、五味子、柏子仁、白朮(每種藥材皆為五分)、大棗(三十枚)。
將這些藥材同樣研磨成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清晨和夜晚各服用十粒,按照個人情況調整,遵循藥物的禁忌規定。
4. 神化丸
治五勞七傷,氣不足,陰下濕癢或生瘡,小便數,有餘瀝,陰頭冷疼,精自出,小腹急,繞臍痛,膝重不能久立,目視漠漠,見風淚出,脛酸精氣衰微,臥不欲起,手足厥冷,調中利食方。
蓯蓉,牛膝,山藥(各六分),續斷,萸肉,大黃(各五分),遠志,澤瀉,天雄,柏子仁,菟絲,人參,防風,栝蔞根,杜仲,石斛,川連,白朮,甘草,礜石,當歸(各一兩),桂心,石南乾薑,蛇床子,赤石脂,萆薢,茯苓,細辛,菖蒲,川芎(各三分)
上三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這份古方「神化丸」,適用於治療以下症狀:身體因過度勞累與內傷導致氣力衰竭,私密部位濕潤瘙癢甚至長瘡,頻繁小便且尿後仍有殘留感,生殖器冷痛,精液自行流出,小腹緊繃,肚臍周圍疼痛,膝蓋沉重影響站立持久性,視力模糊,遇風易流淚,小腿痠軟,精力衰退,起牀困難,四肢冰冷。
其配方如下:蓯蓉、牛膝、山藥各取六分,續斷、萸肉、大黃各取五分,再加入遠志、澤瀉、天雄、柏子仁、菟絲、人參、防風、栝蔞根、杜仲、石斛、川連、白朮、甘草、礜石、當歸各一兩,以及桂心、石南乾薑、蛇牀子、赤石脂、萆薢、茯苓、細辛、菖蒲、川芎各三分。
以上三十一種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時以酒吞服五顆,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每次二十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