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6)
卷十九 腎臟方 (6)
1. 杜仲丸
補之之方。
杜仲(二兩),石斛(二分),乾薑,乾地黃(各三分)
上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
白話文:
這是一個名為[杜仲丸]的補身處方。
所需材料有:杜仲(約60公克),石斛(約6公克),乾薑,熟地黃(後兩者各約9公克)。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大小如同梧桐子的藥丸。每日兩次,每次服用20粒,需以酒送服。
2. 丹參丸
治腰痛並冷痹方。
凡參,杜仲,牛膝,續斷(各三兩),桂心,乾薑(各二兩)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日再夜一,禁如藥法。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丹參丸」的藥方,用於治療腰痛及風濕性關節炎的。配方如下:
所需材料有丹參、杜仲、牛膝、續斷,各需三兩;桂心和乾薑,各需二兩。
將以上六種材料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粒,一天兩次,晚上一次,服藥期間需遵守相關的飲食禁忌,依照藥物使用規則進行。
3. 獨活寄生湯
腰背痛者,皆是腎氣虛弱,臥冷濕當風得之。不時速治,喜流入腳膝,或為偏枯冷痹緩弱疼重。若有腰痛攣,腳重痹急,宜服之。(方見前八卷偏風門)。
治腰脊苦痛不遂方:
大豆三斗(熬一斗,煮一斗,蒸一斗),酒六斗,甕一口,蒸令極熟,豆亦熟納甕中封口,秋冬二七日,於甕下作孔,出取,服五合,日夜二三服。
又方,地黃花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三月三日收桃花,取一斗一升,井花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炊之,一時釀熟,去糟,酒服一升,日三服。若作食飲,用河水。禁如藥法,神良。
又方,鹿角去上皮取白者,熬令黃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特禁生魚,余不禁。角新者,良。陳者,不任服。角心中黃處亦不中服。大神良。
又方,羊腎為末,酒服二方寸匕,日三。
治丈夫腰腳冷不遂,不能行方:
上醇酒三斗。水三斗合著甕中,溫漬腳至膝,三日止。冷則甕下常著灰火勿使冷。若手足煩者,以小便三升盆中,溫漬手足。
白話文:
[獨活寄生湯]
如果感到腰背疼痛,這通常是因為腎氣虛弱,可能是睡在冷濕環境或是吹風引起的。如果不盡快治療,可能會導致症狀蔓延到腳和膝蓋,甚至可能造成肢體偏枯、冰冷、麻痹、無力或是疼痛加重。對於腰痛抽筋、腳部沉重麻木的患者,適合服用此方。(方劑詳情請參考前面第八卷的偏風門)
以下是治療腰脊疼痛的方子:
取三鬥大豆,分別用烘烤、煮熟、蒸熟的方式處理各一鬥,然後倒入六鬥酒,放入一個陶甕中密封,待其充分發酵。在秋冬兩季,需要七天的時間。發酵完成後,在甕底開一個小洞,取出酒液,每次服用五合,一天可服用二至三次。
另一個方子,是將地黃花磨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一湯匙大小的份量,一天三次。
還有一個方子,是在三月初三那天收集桃花,取一斗一升,加上三斗的井花水,以及六升的麴和六鬥煮熟的米,一次釀造。去掉糟粕,用酒每日服用一升,一天三次。如果要作為日常飲食,可以使用河水。遵循藥物的禁忌,效果神奇。
另一個方子,是去除鹿角外層的皮,只留下白色的角質,然後烘烤至微黃,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湯匙大小的份量,一天三次。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食用生魚,其他的食物沒有嚴格限制。新鮮的鹿角效果更佳,陳舊的鹿角效果較差,角中心的黃色部分也不能服用。效果非常顯著。
另一個方子,是將羊腎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兩湯匙的份量,一天三次。
針對男性腰腳冰冷、行動不便的情況,有以下的治療方法:
準備三鬥高品質的酒和三斗的水,混合後放入甕中,將腳浸泡至膝蓋部位,持續三天。如果酒水變冷,可以在甕下放一些灰火保持溫度。如果手腳感到煩熱,可以將三升的小便倒入盆中,將手腳浸泡在其中。
4. 腰䐴痛導引法
正東坐將手抱心,一人於前據躡其兩膝,一人後捧其頭,徐牽令偃臥,頭到地,三臥三起,止便瘥。
白話文:
「面向正東方坐下,雙手環抱胸前。這時,有個人在你前方按住你的兩膝,另一人在後方扶著你的頭。慢慢地讓你從坐姿變成仰躺,直到頭部碰到地面,重複這個動作三次(即三次躺下、三次起身),這樣做完後,腰部的疼痛就會獲得紓解。」
5. 針灸法
腰䐴痛,宜針決膝腰勾畫中青赤路脈,出血便瘥。腰痛不得俯仰者,令患人正立,以竹柱地度至臍,斷竹乃以度背脊,灸竹上頭處,隨年壯。灸訖藏竹,勿令人知。
腰痛,灸腳跟上橫紋中白肉際十壯,良。
又灸足巨陽七壯(巨陽在外踝下)。
又灸腰目髎七壯在尻上約左右是。
又灸八髎及外踝上骨約中。
腰卒痛,灸窮骨上一寸七壯,左右一寸各灸七壯。
白話文:
[針灸治療法]
如果是腰部疼痛,應該使用針灸方法來刺破膝蓋到腰部區域中的青色或紅色血管,使其出血,疼痛通常就會減緩。對於那些腰痛到無法前後彎腰的人,可讓患者站立直,用竹竿從地面量到肚臍的高度,再用這個高度來量背部脊椎,然後在竹竿頂端對應的背部位置進行艾灸,灸的次數與患者的年齡相等。灸完後,把竹竿收藏起來,不要讓人知道。
如果腰痛,可以在腳跟上方的橫紋中,靠近白色皮膚邊緣的地方進行艾灸,灸十次,效果很好。
還可以在腳的外側,接近外踝下方的足太陽經絡上,進行艾灸,灸七次。
此外,也可以在臀部上方,左右兩側的位置,即腰目髎穴,進行艾灸,每次灸七次。
另外,外踝上方的骨節中,以及八髎穴也能進行艾灸。
如果腰痛突然發生,可以灸尾骨上方一寸的地方,灸七次,同時在左右兩側一寸的地方各灸七次。
6. 補腎第八
(論一首,方五十九首)
論曰:補方通治五勞六極,七傷虛損。五勞五臟病,六極六腑病,七傷表裡受病。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憂勞,四曰心勞,五曰疲勞。六極者,一曰氣極,二曰血極,三曰筋極,四曰骨極,五曰髓極,六曰精極。七傷者,一曰肝傷善夢,二曰心傷善忘,三曰脾傷善飲,四曰肺傷善痿,五曰腎傷善唾,六曰骨傷善飢,七曰脈傷善嗽。
凡遠思強慮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度傷人,忿怒不解傷人,汲汲所願傷人,慼慼所患傷人,寒暄失節傷人。故曰五勞六極七傷也。論傷甚眾,且言其略,後方悉主之。
白話文:
在這一章[補腎第八]中,總共討論了一篇理論和五十九個相關的藥方。
理論中提到,補益的藥方通常用來治療五勞、六極、七傷等虛損疾病。五勞指的是五臟的疾病,六極則是六腑的問題,七傷則是身體內外的各種病態。具體來說,五勞包括了心神耗損、過度思考、憂鬱、心力憔悴以及身體疲憊。六極分別為氣力衰竭、血液虧虛、筋骨無力、骨骼脆弱、骨髓衰弱、以及精氣耗盡。七傷是指肝臟受損易作夢、心臟受損記憶力減退、脾臟受損食慾亢進、肺部受損易感虛弱、腎臟受損常有口涎、骨骼受損常覺飢餓、以及血管受損易咳嗽。
此外,過度思考、憂慮、悲傷、喜悅過度、憤怒難消、急切追求目標、對疾病的過度擔憂,以及生活作息失調,都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五勞、六極、七傷的概念由此而生。雖然導致傷害的原因繁多,這裡只列舉了一些,後面的藥方會全面涵蓋這些情況。
7. 建中湯
治五勞七傷,小腹急痛,膀胱虛滿,手足逆冷,食飲苦吐酸痰,嘔逆,泄下少氣,目眩耳襲,口焦,小便自利方。
膠飴(八兩),黃耆,乾薑,當歸(各三兩),人參,半夏,橘皮,芍藥,甘草(各二兩),附子(一兩),大棗(十五枚)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膠飴,烊沸,分四服。(深師有桂心六兩,生薑一斤。無橘皮、乾薑。)
又方,治虛損少氣,腹脹內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不能飲食,寒熱頭疼,手足逆冷,大小便難,或復下痢,口乾,夢中泄精,或時吐逆恍惚,面色枯瘁,又復微腫,百節疼酸方。
附子,厚朴(各一兩),人參,甘草,桂心,當歸,茯苓(各二兩),麥冬,黃耆,龍骨(各三兩),白芍(四兩),生薑(六兩),飴糖(八兩),生地(一斤),大棗(三十枚)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納飴糖,每服八合,日三夜一。咳者,加生薑一倍。
又方,治五勞七傷,小腹急,臍下膨脝,兩脅脹滿,腰脊相引,鼻口乾燥,目暗䀮䀮。憒憒不樂,胸中氣急逆不下食飲,莖中策策痛,小便黃赤,尿有餘瀝,夢與鬼神交通,去精,驚恐虛乏方。
飴糖(八兩),黃耆,遠志,當歸(《翼方》無),澤瀉(各三兩),芍藥,甘草,人參,龍骨(各二兩),生薑(半斤),大棗(二十枚)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納飴糖令烊,一服八合,消息又一服。(深師無飴糖、遠志、澤瀉、龍骨,有桂心六兩,半夏一升,附子一枚)。
白話文:
【建中湯】
主治: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小腹劇烈疼痛,膀胱虛弱且有飽滿感,手腳冰冷,飲食後常感到苦澀且反酸,嘔吐,拉肚子且精神不濟,視線模糊,耳朵嗡鳴,口舌乾燥,但小便順暢。
藥材:膠飴八兩,黃耆、乾薑、當歸各三兩,人參、半夏、橘皮、芍藥、甘草各二兩,附子一兩,大棗十五枚。
製法:將上述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入十鬥水煎煮,待剩三升半時,去掉藥渣,再放入膠飴,等到完全溶解後,分成四次服用。
另一配方:主治虛弱氣短,腹部脹大,內部緊繃且小腹冰冷,無法彎腰,無法正常進食,冷熱交替並伴隨頭痛,手腳冰冷,大小便困難,偶爾會拉肚子,口乾,夢中遺精,偶爾會噁心嘔吐且精神恍惚,臉色憔悴,偶爾會輕微浮腫,全身關節疼痛。
藥材:附子、厚朴各一兩,人參、甘草、桂心、當歸、茯苓各二兩,麥冬、黃耆、龍骨各三兩,白芍四兩,生薑六兩,飴糖八兩,生地一斤,大棗三十枚。
製法:將上述十五種藥材切碎,加入十二升水煎煮,待剩四升時,去掉藥渣,加入飴糖,每次服用八合,每日三次,夜間一次。若有咳嗽,則生薑用量加倍。
另一配方:主治五勞七傷,小腹緊繃,肚臍下部膨脝,兩側脅骨脹滿,腰部和脊椎相互牽扯,鼻腔和口腔乾燥,視力減退,心情鬱悶,胸口氣悶且吞嚥困難,陰莖部位持續疼痛,小便黃赤,排尿後仍有殘留,夢見與鬼神交談,精神驚恐且虛弱。
藥材:膠飴八兩,黃耆、遠志、當歸、澤瀉各三兩,芍藥、甘草、人參、龍骨各二兩,生薑半斤,大棗二十枚。
製法:將上述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入十鬥水煎煮,待剩二升半時,去掉藥渣,再放入膠飴,等到完全溶解後,第一次服用八合,待身體狀況穩定後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