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17)
卷十五 脾臟方 (17)
1. 三黃湯
治骨極,主腎熱病,則膀胱不通,大小便閉塞,顏焦枯黑,耳鳴虛熱方。
大黃(切,別漬水一升),黃芩(各三兩),梔子(十四枚),甘草(一兩),芒硝(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四升,先煮黃芩、梔子、甘草,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大黃,又煮兩沸,下芒硝,分三服。
白話文:
[三黃湯]這個處方用於治療骨髓深處的疾病,主要針對腎臟過熱所導致的病症,如膀胱無法正常排尿,造成大小便阻塞,臉色憔悴且呈現暗黑色,伴有耳鳴和虛弱的發熱感。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為:大黃(切片,另用水一公升浸泡)、黃芩、梔子(共十四枚)、甘草(約重五十克)、芒硝(約重六十克)。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先以四公升的水煮黃芩、梔子和甘草,待水分剩下約一千五百毫升時,濾掉藥渣,再加入大黃繼續煮至水沸騰兩次,最後放入芒硝,攪拌均勻後,分三次服用。
2. 灸法
腰背不便,筋攣痹縮,虛熱閉塞,灸第二十一椎,兩邊相去各一寸五分,隨年壯。小便不利,小腹脹滿虛乏,灸小腸俞,隨年壯。
白話文:
[灸療法]
如果你有腰部或背部活動不靈活,或是肌肉緊繃痠痛,以及因體虛產生的發熱和閉塞感,應該在第二十一節脊椎兩側,各離一寸五分的地方進行灸療,灸的次數則依照你的年齡來決定。
如果小便不順暢,或是有小腹部脹滿和虛弱無力的情況,應該在小腸俞穴的位置進行灸療,灸的次數同樣根據你的年齡來定。
3. 骨虛實第六
(論一首,方六首,針灸法一首)
論曰:骨虛者,痠疼不安好倦。骨實者,苦煩熱。凡骨虛實之應,主於腎膀胱。若其腑臟病,從骨生。熱則應臟,寒則應腑。
治骨實苦痠痛煩熱方:
葛根汁,生地汁,赤蜜(各一升),麥冬汁(五合)
上四味和攪,微火煎三四沸,分三服。
白話文:
【骨虛實第六】
在這段論述中提到:當骨骼虛弱時,會感到痠痛不適且容易疲倦。而骨骼過實時,則會有煩躁及發熱的症狀。總括來說,骨骼的虛實問題主要與腎臟及膀胱有關。如果內臟出現問題,往往會導致骨骼相關的疾病。熱性病症通常反映在臟器,冷性病症則反映在腑器。
以下為治療因骨骼過實所引致的痠痛及煩熱的處方:
所需材料包括:葛根汁、生地汁以及赤蜜各一升,麥冬汁五合。
將以上四種材料混合並攪拌均勻,用小火煮沸三四次後,分成三次服用。
4. 虎骨酒
治骨虛痠疼不安好倦,主膀胱寒方。
虎骨一具,通炙令黃焦,碎如雀頭大,釀米三石,曲四斗,水三石,如常釀酒法,所以加水曲者,其骨消曲而飲水,所以加之也。酒熟封頭,五十日開,飲之。
治骨髓中疼方:
虎骨(四兩),芍藥(一斤),生地(五斤)
上三味㕮咀,以清酒一斗,漬三宿,曝乾復入酒中,如此取酒盡為度,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骨髓冷疼痛方:
取地黃取一石汁,酒二斗,相攪重煎,溫服,日三。補髓。
治虛勞冷骨節疼痛無力方:
豉(二升),地黃(八升)
上二味,兩度蒸曝乾為散,食後以酒一升,進二方寸匕,日再服。亦治虛熱。
又方,天冬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百日取瘥。
又方,灸上廉七十壯,三里下三寸是穴。
白話文:
【虎骨酒】
這款酒能治療骨骼虛弱、痠痛、疲倦乏力,主要針對膀胱寒症的配方。
需要一整副虎骨,將虎骨烤至金黃色,然後打碎成鵪鶉蛋大小的碎片。使用三石的米、四斗的麴和三石的水,依照一般的釀酒方法來釀製。之所以要添加水和麴,是因為虎骨會消耗麴,因此需要加水補充。酒釀好後,封存五十天,再開啟飲用。
以下是治療骨髓疼痛的方子:
需要虎骨四兩、芍葯一斤、生地五斤。將這些材料切碎,放入一斗清酒中浸泡三天,然後取出曬乾再放入酒中浸泡,反覆操作直到酒被完全吸收。最後將材料搗碎篩過,每次服用方寸匕大小的量,一天三次,用酒送服。
治療骨髓寒冷、疼痛的方子:
取一石的地黃汁,加入兩斗的酒,混合後再煎煮,溫熱服用,一天三次,有助於補充骨髓。
治療虛弱勞累、冷骨關節疼痛無力的方子:
需要豆豉二升、地黃八升。將兩種材料分別蒸煮兩次,然後曬乾磨成粉。飯後以一升的酒,服用方寸匕大小的量,一天兩次。此方也可治療虛熱。
另一個方子,以天冬磨成粉,用酒送服方寸匕大小的量,一天三次,連續一百天。
另一個方子,針灸上廉穴七十次,位於三里穴下方三寸處。
5. 腰痛第七
(論一首,方十六首,導引法一首,針灸法七首)
論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陰,少陰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風痹,風寒著腰,是以腰痛。三曰腎虛,役用傷腎,是以腰痛。四曰䐴腰,墜墮傷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為地氣所傷,是以腰痛,痛不止引牽腰脊皆痛。[(䐴,音會。)巢會《病源》云:卒然傷腰致痛,謂之䐴。]
白話文:
【腰痛第七】
在腰痛的問題上,總共有五種類型:
第一種叫做「少陰」腰痛,指的是因腎臟功能不足而引起的腰痛。在一年中的十月,萬物的陽氣開始衰退,人體也可能因此出現腰痛。
第二種是「風痹」腰痛,這種腰痛是由於風寒侵襲腰部所致。
第三種是「腎虛」腰痛,長期勞累或過度使用腰部,導致腎臟虛弱,從而引發腰痛。
第四種叫做「䐴腰」,這種腰痛是由於突然跌倒或者受外力撞擊腰部造成的。'䐴'這個字,在巢會的《病源》中解釋為:突然間因腰部受到傷害而產生的疼痛,被稱作'䐴'。
最後一種是因為睡在寒冷的地面上,讓身體受到地氣的侵擾,從而引起腰痛,而且這種腰痛不止會侷限在腰部,還會牽連到整個背部和脊椎,使這些部位都感到疼痛。
6. 杜仲酒
治腎脈逆小於寸口,膀胱虛寒,腰痛胸中動,四時通用之方。
杜仲,乾薑(各四兩,一作乾地黃),萆薢,羌活,細辛,防風,川芎,秦艽,烏頭,天雄,桂心,川椒(各三兩),五加皮,石斛(各五兩),栝蔞根,地骨皮,續斷,桔梗,甘草(各一兩)
上十九味㕮咀,以酒四斗,漬四宿,初服五合,加至七八合,日再。通治五種腰痛。
又方,桑寄生,牡丹皮,鹿茸,桂心(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單服鹿茸與角亦愈。
治腎虛腰痛方:
萆薢,白朮,桂心(各三分),牡丹皮(二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作湯,服之甚良。
又方,附子(二分),桂心,牡丹皮(各一兩)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一刀圭,日再。甚驗。
白話文:
這是一個關於「杜仲酒」的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各種症狀,包括小於寸口的腎脈逆流、膀胱虛寒、腰痛及胸中悸動等,適用於四季。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杜仲和乾薑各160克(或可改為乾地黃),以及萆薢、羌活、細辛、防風、川芎、秦艽、烏頭、天雄、桂心、川椒各90克,五加皮、石斛各200克,栝蔞根、地骨皮、續斷、桔梗、甘草各30克。
製作方法是將上述19種藥材切碎,浸泡在四斗的酒中四晚,初次服用時應先從少量開始,約五合,逐漸增加至七八合,每日服用兩次。此藥方對五種腰痛有良好的療效。
另一個配方則包含了桑寄生、牡丹皮、鹿茸和桂心,四種藥材等量,磨成粉末後,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一茶匙。
另外,單獨服用鹿茸或鹿角也有療效。
針對腎虛腰痛的藥方:萆薢、白朮、桂心各30克,牡丹皮20克,同樣將其磨成粉末,每日三次,每次用酒送服一茶匙,也可以煮成湯來服用,效果良好。
最後一個藥方:附子20克,桂心、牡丹皮各30克,磨成粉末後,每日兩次,每次用酒送服一小勺,效果顯著。
7. 腎著湯
腎著之為病,其人身體重,腰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食飲如故,是其證也。從作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者方(《古今錄驗》名甘草湯)
甘草(二兩),乾薑(三兩),茯苓,白朮(各四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腰中即溫。
腎著散方:
杜仲,桂心(各三兩),甘草,乾薑,牛膝,澤瀉(各二兩),茯苓,白朮(各四兩)
上八味治下篩為粗散,一服三方寸匕,酒一升,煮五六沸,去滓,頓服,日再。
治腰疼不得立方:
甘遂,桂心(一作附子),杜仲,人參(各二兩)
上四味治下篩,以方寸匕納羊腎中,炙令熟,服之。
治腰痛方:
萆薢,杜仲,枸杞根(各一斤)
上三味㕮咀,好酒三斗,漬之納罌中密封頭,於銅器中煮一日,服之無節度,取醉。
白話文:
[腎著湯]
在腎著這種病症中,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腰部有冰冷感,就像坐在水中一樣,外表看起來像是浮腫,但實際上卻不會口渴,小便正常,飲食也和往常一樣。這種病症通常是由於過度勞累後出汗,衣服裡層變得冰冷潮濕,長時間下來所導致的,主要症狀是腰部以下冷痛,腰部沉重,像帶著五千錢一樣。
治療這種病症的藥方包括:甘草二兩、乾薑三兩、茯苓和白朮各四兩。將這四種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煮至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腰部就會感到溫暖。
另一個腎著的散劑方包括:杜仲、桂心各三兩,甘草、乾薑、牛膝、澤瀉各二兩,茯苓、白朮各四兩。將這八種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方寸的量,用一升酒煮沸五六次,去渣後一次服用,一天兩次。
治療腰痛無法站立的藥方:甘遂、桂心(或附子)、杜仲、人參各二兩。將這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放入羊腎中,烤至熟透後服用。
治療腰痛的藥方:使用菝葜、杜仲、枸杞根各一斤。將這三種藥材切碎,加入三鬥好酒,放入甕中密封,再放在銅器中煮一天,服用時沒有特定的限制,只要喝到微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