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3)
卷十九 腎臟方 (3)
1. 精極第四
(論一首,方十八首,灸法十二首)
白話文:
論一首
方十八首
- 養生湯:增強體力,預防疾病。
- 益氣湯:補充元氣,強身健體。
- 活血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
- 化痰湯:化解痰液,緩解呼吸道問題。
- 清熱湯:清熱降火,緩解炎症。
- 解毒湯:排毒解毒,治療中毒。
- 理氣湯:調理氣機,疏通經絡。
- 鎮驚湯:安神定驚,緩解焦慮。
- 補腎湯:滋補腎氣,強健骨骼。
- 健脾湯:健運脾胃,改善消化。
- 養心湯:滋養心神,緩解心悸。
- 補血湯:補充氣血,改善貧血。
- 活血化瘀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
- 理氣活血湯:調理氣機,活血化瘀。
- 補腎益精湯:滋補腎氣,強健筋骨。
- 養血安神湯:滋養氣血,安神定驚。
- 活血調經湯:促進血液循環,調理經期。
- 補益虛損湯:滋補虛損,強身健體。
灸法十二首
- 艾灸百會穴:緩解頭痛、頭暈。
- 艾灸足三里穴:強健脾胃,增強免疫力。
- 艾灸關元穴:補腎益精,強壯下半身。
- 艾灸神闕穴:溫中散寒,調理腸胃。
- 艾灸三陰交穴:補腎益精,調經安神。
- 艾灸太沖穴:疏肝理氣,緩解肝鬱。
- 艾灸湧泉穴:溫補腎氣,緩解腰腿痠痛。
- 艾灸委中穴:活血化瘀,緩解腿部疼痛。
- 艾灸懸泉穴:通經活絡,緩解肩頸痠痛。
- 艾灸合谷穴:緩解頭痛、牙痛。
- 艾灸曲池穴:通經活絡,緩解上肢疼痛。
- 艾灸肩井穴:疏通經絡,緩解肩部疼痛。
論曰:凡精極者,通主五臟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臟六腑衰,則形體皆極,眼視而無明,齒焦而發落。身體重則腎水生,耳聾行步不正。凡陽邪害五臟,陰邪損六腑。陽實則從陰引陽,陰虛則從陽引陰。若陽病者主高,高則實,實則熱,眼視不明,齒焦發脫,腹中滿滿,則歷節痛痛,則宜瀉於內。若陰病者主下,下則虛,虛則寒,體重則腎水生,耳聾行步不正。
白話文:
古人認為,精氣衰竭是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如果五臟六腑衰弱,就會導致身體各方面的衰敗,眼睛看不清,牙齒焦黃脫落,身體沉重,腎水積聚,耳聾,行走不穩。陽邪會侵害五臟,陰邪會損傷六腑。陽氣過盛就會引發陰氣虛弱,陰氣不足就會引發陽氣虛弱。陽氣過盛的病症表現為身體發熱,熱則氣血充盈,導致眼睛看不清,牙齒焦黃脫落,肚子脹滿,關節疼痛,需要瀉火清熱。陰氣不足的病症表現為身體寒冷,寒則氣血虛弱,導致身體沉重,腎水積聚,耳聾,行走不穩。
邪氣入內,行於五臟則咳,咳則多涕唾,面腫氣逆,邪氣逆於六腑,淫虛厥於五臟,故曰精極也。所以形不足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善治精者,先治肌膚筋脈,次治六腑。若邪至五臟,已半死矣。扁鵲曰:五陰氣俱絕不可治,絕則目系轉,轉則目精奪,為志先死,遠至一日半日,非醫所及矣。宜須精研以表治里,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以我知彼,疾皆瘥矣。
白話文:
當邪氣入侵人體,在五臟中運行,就會引起咳嗽。咳嗽時會產生大量鼻涕和唾液,臉部腫脹,氣息逆亂。邪氣在六腑中逆行,損傷五臟的津液,導致精氣極度虛弱。所以說,身體的形質不足,需要用氣來溫煦;精氣不足,需要用食物來補充。擅長治療精氣衰竭的人,首先要調治肌肉皮膚和筋脈,然後再調治六腑。如果邪氣已經侵襲到五臟,那患者幾乎已無生還的希望。扁鵲說:五臟中的陰氣都已消失,這種情況無法醫治。陰氣消失,患者的眼神會遊離,眼神消失,意識會先死亡,再拖延一至一天半,就連醫生也無能為力了。治療時應該仔細研究病情,從表裡、左左右右全面施治,瞭解疾病的本質,才能治癒所有疾病。
2. 竹葉黃芩湯
治精極實熱,眼視無明,齒焦發落,形衰體痛,通身虛熱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精極實熱,眼視無明,齒焦發落,形衰體痛,通身虛熱方。
精血耗竭、實證火熱,視力模糊不清,牙齒乾枯鬆動脫落,形體衰弱、身體疼痛,全身虛熱的方劑。
竹葉(切二升),黃芩,茯苓(各三兩),甘草,麥冬,大黃(各二兩),生薑(六兩),芍藥(四兩),生地(切一升)
白話文:
竹葉(切碎,二升),黃芩,茯苓(各三兩),甘草,麥冬,大黃(各二兩),生薑(六兩),芍藥(四兩),生地(切碎,一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精極,五臟六腑俱損傷虛熱,遍身煩疼,骨中㾓痛煩悶方:
白話文:
取九種藥材研成細末,加入九升水煎煮,煮到剩下三升,去掉渣滓,分成三份服用。
主治:精氣極度衰竭,五臟六腑都損壞,感到虛熱,全身痠痛,骨頭中痠痛煩悶的病症。
生地汁(二升),麥冬汁,赤蜜(各一升),竹瀝(一合),石膏(八兩),人參,川芎,桂心,甘草,黃芩,麻黃(各三兩),當歸(四兩)
白話文:
生地汁(400 毫升),麥冬汁,赤蜜(各 200 毫升),竹瀝(20 毫升),石膏(160 克),人參,川芎,桂心,甘草,黃芩,麻黃(各 60 克),當歸(80 克)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八味取二升,去滓,下地黃等汁,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五勞六極,虛羸心驚,尪弱多魘亡陽方:
白話文:
十二味藥材洗浄,加水七升,煮八味藥材取二升濃汁,濾去渣滓,加入熟地黃等藥汁,煮取四升濃汁,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用於治療五勞六極、虛弱羸瘦、心悸驚嚇、身體虛弱易受驚嚇而暈倒亡陽的方劑:
茯苓(四兩),甘草,芍藥,桂心,乾薑(各三兩),遠志,人參(各二兩),大棗(五枚)
白話文:
茯苓(200 克),甘草、芍藥、桂皮、乾薑(各 150 克),遠志、人參(各 100 克),大棗(5 顆)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虛勞少精方:
鹿角為末,白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十日。大效。
又方,漿水煮蒺藜子令熟,取汁洗陰二十日,大效。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將上述八味藥材搗碎,用八升水煎煮,煎至剩下三升,分成三份服用。
治療虛勞少精的方子:
鹿角方:
鹿角研成細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粒,一日三次,連續服用十天。效果顯著。
另一方劑:
用漿水煮熟蒺藜子,取出汁液洗滌生殖器官二十天。效果顯著。
3. 棘刺丸
治虛勞,諸氣不足,夢泄失精方。
白話文:
治療虛弱疲勞,各種氣血不足,以及夢中遺精的方子。
棘刺,乾薑,菟絲子(各二兩),天冬,烏頭,小草,防葵,山藥,萆薢,細辛,石龍芮,枸杞子,巴戟天,葳蕤,石斛,厚朴,牛膝,桂心(各一兩)
白話文:
棘刺、乾薑、菟絲子(各 90 克) 天冬、烏頭、小草、防葵、山藥、萆薢、細辛、石龍芮、枸杞子、巴戟天、葳蕤、石斛、厚朴、牛膝、桂心(各 45 克)
上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二服。(深師以蜜雜雞子白各半和丸,苦患風痿痹氣,體不便,熱煩滿,少氣消渴,加葳蕤、天冬、菟絲子。身黃汗,小便赤黃不利,加石龍芮、枸杞子。關節腰背痛,加萆薢、牛膝。寒中氣脹,時泄數唾嘔吐,加厚朴、乾薑、桂心。
白話文:
將上述十八種藥材研磨成細末,以蜂蜜為黏合劑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以酒送服五丸,每日服用兩次。(深師會以蜂蜜各雞蛋清一半的比例混合,搓成藥丸服用,可緩解風濕痺氣、身體不適、發熱煩躁、氣短口渴,並可加入葳蕤、天冬、菟絲子等藥材。若出現皮膚發黃多汗、小便赤黃不暢,可加入石龍芮、枸杞子。若關節腰背疼痛,可加入萆薢、牛膝。若遇寒邪導致腹脹,時常腹瀉、唾液增多、嘔吐,可加入厚朴、乾薑、桂心等藥材。)
陰囊下濕精少,小便餘瀝,加石斛,皆以意增之。《古今錄驗》以乾地黃代乾薑,以麥冬代天冬,以杜仲代山藥,以柏子仁代枸杞子,以蓯蓉代葳蕤,用治男子百病,小便過多失精)。
上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
治虛損小便白濁夢泄方:
白話文:
人蔘,麥冬,硃砂,遠志,續斷,鹿茸(各75克),柏子仁,丹蔘,韭子(各66克),茯苓,龍齒,磁石,肉蓯蓉(各100克),生地黃(150克) 治夢中泄精,尿後餘瀝及尿精方:
人參,麥冬,赤石脂,遠志,續斷,鹿茸(各一兩半),柏子仁,丹參,韭子(各一兩六銖),茯苓,龍齒,磁石,蓯蓉(各二兩),乾地黃(三兩)
用這十四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酒送服二十丸,一天服兩次,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治療虛損、小便濁白、夢中遺精的方劑:
菟絲子,車前子,韭子(各一升),礬石,當歸(各二兩),川芎,附子(各三兩),桂心(一兩)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
白話文:
菟絲子一升 車前子一升 韭子一升 礬石二兩 當歸二兩 川芎三兩 附子三兩 桂心一兩
將這八味藥材磨成細末,揉成蜜丸,每粒的大小和梧桐子相同,用酒送服五丸,每天三次。
又方,大棗(五十枚),韭子(五合),黃耆,人參,甘草,乾薑,當歸,龍骨,半夏,芍藥(各二兩)
上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 大棗(50顆) 韭子(5合) 黃耆、人參、甘草、乾薑、當歸、龍骨、半夏、芍藥(各2兩)
將十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直徑如梧桐子般的藥丸,以酒送服五丸,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