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腎臟方 (2)

1. 腎虛實第二

(脈八首,方四首,灸法一首)

腎實熱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實者,足少陰經也。病苦舌燥咽腫,心煩咽乾,胸脅時痛,喘咳汗出,小腹脹滿,腰背強急,體重骨熱,小便赤黃,好怒好忘,足下熱疼,四肢黑,耳聾,名曰腎實熱也。(《脈經》云:腎實熱者,病者膀胱脹閉,小腹與腰脊引痛。)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實者,足少陰經也。病苦痹身熱心痛,脊脅相引痛,足逆熱煩,名曰腎實熱也。

白話文:

[腎功能亢進第二部分]

(包含八種脈象描述、四種治療方針、以及一種灸療方法)

腎臟實熱症狀

當左手手腕後段,也就是神門穴之後,這段陰脈顯得特別強勁,這表示足少陰經絡有問題。患者可能經歷舌頭乾燥、喉嚨腫脹、心煩意亂、喉嚨乾澀、胸部和側肋偶爾疼痛、呼吸困難、大量出汗、小腹腫脹、腰部及背部僵硬緊繃、全身疲憊且骨頭發熱、尿液顏色偏紅或黃、情緒易怒且記憶力減退、腳底感覺熱痛、四肢皮膚變黑、耳朵聽力下降,這些都被稱為腎實熱。(《脈經》指出:腎實熱的病人,會出現膀胱脹大無法排尿,小腹和腰部會有牽引痛的現象。)

而右手手腕後段,即神門穴後的陰脈若同樣呈現強勁脈象,也代表足少陰經絡有異常。患者可能會感到全身僵硬、身體發熱、心口疼痛,脊椎和側肋部會有相互牽扯的痛感,腳掌也會感到熱度和煩躁,這也被稱為腎實熱症狀。

2. 瀉腎湯

治腎實熱小腹脹滿,四肢正黑,耳聾,夢腰脊離解及伏水等氣急方。

芒硝,茯苓,黃芩(各三兩),生地汁,菖蒲(各五兩),磁石(八兩,碎如雀頭),大黃(一升水密器中漬一宿),元參,細辛(各四兩),甘草(二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下大黃納藥汁中更煮,減二三合,去大黃,納生地汁,微煎一二沸,下芒硝,分為三服。

治腎熱好怒好忘,耳聽無聞,四肢滿急,腰背轉動強直方:

柴胡,茯神(《外臺》作茯苓),黃芩,澤瀉,升麻,杏仁,大青,芒硝(各二兩),磁石(四兩),羚羊角(一兩),地黃,淡竹葉(各一升)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為三服。

治腎熱,小便黃赤不出,出如梔子汁,或如黃柏汁,每欲小便莖頭即痛方:

榆白皮(切),冬葵子(各一升),車前草(切,一升),滑石(半斤碎),子芩,通草,瞿麥(各三兩),石葦(四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二斗,先煮車前草取一斗,去滓,澄清,取九升,下諸藥,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四服。

腎膀胱俱實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實者,足少陰與太陽經俱實也。病苦脊強反抑戴眼,氣上搶心,脊痛不能自反側,名曰腎與膀胱俱實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實者,足少陰與太陽俱實也。病苦癲疾,頭重與目相引,痛厥欲走,反眼,大風多汗,名曰腎與膀胱俱實也。

腎虛寒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虛者,足少陰經也。病苦心中悶,下重足腫不可以按地,名曰腎虛寒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虛者,足少陰經也。病苦足脛小弱,惡寒,脈代絕時不至,足寒,上重下輕,行不可按地,小腹脹滿,上搶胸痛引脅下,名曰腎虛寒也。

治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方:

蓯蓉,白朮,巴戟天,麥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各八兩),車前子,乾薑(各五兩),生地(五斤)

上十二味治下篩,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腎風虛寒方:

灸腎俞百壯,對臍兩邊向後挾脊相去各一寸五分。

腎膀胱俱虛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虛者,足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病苦小便利,心痛背寒,時時小腹滿,名曰腎膀胱俱虛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虛者,足少陰與太陽經俱虛也。病苦心痛,若下重不自收篡反出,時時苦洞泄,寒中泄,腎與心俱痛,名曰腎膀胱俱虛也。

白話文:

[瀉腎湯]

用於治療腎臟因實熱導致的小腹脹滿,四肢皮膚顏色變黑,耳朵聽力下降,甚至耳聾,以及夢見腰部和脊椎像要斷裂的情況,還有水濕內停造成的呼吸困難。

所需藥材包括:芒硝、茯苓、黃芩(各90克)、生地黃汁、菖蒲(各150克)、磁石(240克,需敲碎如鵪鶉蛋大小)、大黃(浸泡在1公升水中一夜)、元參、細辛(各120克)、甘草(60克)。

將上述十種藥材切碎,加入9公升的水,先煮七種藥材至剩2.5公升,去除渣滓,再放入大黃並加入藥汁中再次煮沸,待水分減少約二三百毫升後,取出大黃,加入生地黃汁,再稍微加熱一兩次至沸騰,最後加入芒硝,分成三次服用。

治療腎臟熱盛導致容易生氣且記憶力減退,聽力下降,四肢肌肉緊繃,腰背轉動困難且僵硬的情況:

所需藥材有:柴胡、茯神(或茯苓)、黃芩、澤瀉、升麻、杏仁、大青、芒硝(各60克)、磁石(120克)、羚羊角(30克)、地黃、淡竹葉(各300克)。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加入10公升的水,煮至剩3公升,去除渣滓,加入芒硝,分成三次服用。

治療腎臟熱盛導致小便黃紅,排尿困難,排尿時尿道疼痛,尿液顏色如梔子汁或黃柏汁的情況:

所需藥材有:榆樹皮(切片)、冬葵子(各300克)、車前草(切片,300克)、滑石(250克,敲碎)、黃芩、通草、瞿麥(各90克)、石葦(120克)。

將上述八種藥材切碎,先用水煮車前草至剩1公升,去除渣滓,取900毫升的藥汁,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3.5公升,去除渣滓,分成四次服用。

當腎臟和膀胱同時出現實證:

如果左手手腕後段,靠近神門的位置,脈象顯示陰陽都實,表示足少陰和足太陽經都有實證。病人會感到脊椎僵硬,眼睛向上看時不舒服,氣往上衝,脊椎疼痛,無法自由翻身,這就是腎臟和膀胱同時有實證的表現。

如果右手手腕後段,靠近神門的位置,脈象顯示陰陽都實,同樣表示足少陰和足太陽經都有實證。病人會感到精神錯亂,頭部沉重,眼睛和頭部牽扯著疼痛,突然想跑,眼睛向上翻,容易受風,大量出汗,這也是腎臟和膀胱同時有實證的表現。

當腎臟虛寒:

如果右手手腕後段,靠近神門的位置,脈象顯示陰虛,表示足少陰經有問題。病人會感到心煩意亂,腳部腫脹,無法著地,這就是腎臟虛寒的表現。

如果右手手腕後段,靠近神門的位置,脈象顯示陰虛,同樣表示足少陰經有問題。病人會感到小腿力量減弱,畏寒,脈搏時而消失,腳部寒冷,上半身重下半身輕,行走時無法著地,小腹脹滿,胸口疼痛延伸到脅下,這也是腎臟虛寒的表現。

治療腎氣虛寒導致性功能障礙,腰背疼痛,身體沉重無力,說話聲音渾濁,陽氣衰竭的情況:

所需藥材有:肉蓯蓉、白朮、巴戟天、麥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各240克)、車前子、乾薑(各150克)、生地(1500克)。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飯後用酒送服一小匙,一天三次。

治療腎風虛寒:

可以在腎俞穴(位於背部,對應肚臍兩側,脊柱旁開各1.5寸)進行艾灸,每次一百壯。

當腎臟和膀胱同時虛弱:

如果右手手腕後段,靠近神門的位置,脈象顯示陰陽都虛,表示足少陰和足太陽經都虛弱。病人會感到頻尿,心痛,背部寒冷,偶爾小腹脹滿,這就是腎臟和膀胱同時虛弱的表現。

如果右手手腕後段,靠近神門的位置,脈象顯示陰陽都虛,同樣表示足少陰和足太陽經都虛弱。病人會感到心痛,下肢沉重,無法自我控制,大便失禁,偶爾嚴重腹瀉,腹部寒冷,腎臟和心臟同時疼痛,這也是腎臟和膀胱同時虛弱的表現。

3. 腎勞第三

(論一首,方五首)

論曰:凡腎勞病者,補肝氣以益之,肝旺則感於腎矣。人逆冬氣,則足少陰不藏。腎氣沉濁,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為關格,病則生矣。

白話文:

在「腎勞第三」這篇論述中,有總論一篇及處方五則。

總論提到:對於腎臟勞損的疾病,應通過補充肝臟的氣血來增強它,因為當肝臟功能旺盛時,會對腎臟產生正面影響。人若違背了冬天的自然規律,就會導致足部的少陰脈絡無法正常運作。腎臟的功能會因此變得混濁,遵循自然規律則生命得以延續,反之則可能導致死亡;遵從則病情得以控制,違背則病情紊亂;若將順應轉為違背,就會形成「關格」這種疾病,疾病就隨之而生。

在這裡,"關格"是一種中醫的病名,通常指的是因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以致於水液代謝失常的一類疾病。

4. 梔子湯

治腎勞實熱,小腹脹滿,小便黃赤,未有餘瀝,數而少,莖中痛,陰囊生瘡方。

梔子仁,芍藥,通草,石葦(各三兩),石膏(五兩),滑石(八兩),子芩(四兩),生地,榆白皮,淡竹葉(切各一升)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腎臟過度勞累導致的實熱症狀,如小腹部腫脹、小便顏色偏黃偏紅、尿量不多且頻繁,排尿後仍有殘留感,排尿時尿道疼痛,以及睪丸部位出現瘡癤的處方。

所需藥材包括梔子仁、芍藥、通草、石葦(每種各90克)、石膏(150克)、滑石(240克)、黃芩(120克)、生地、榆樹內皮、淡竹葉(切成片,每種約300毫升)。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加入10公升的水進行熬煮,煮至剩3公升的藥汁後,去掉藥渣,分三次服用。

5. 麻黃根粉

治腎勞熱,陰囊生瘡方。

麻黃根,石硫黃(各三兩),米粉(五合)

上三味治下篩,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瘡上,粉濕更搭之。

治腎勞熱妄怒,腰脊不可俯仰,屈伸煮散方:

丹參,牛膝,葛根,杜仲,乾地黃,甘草,豬苓(各二兩半),茯苓,遠志,子芩(各一兩十八銖),五加皮,石膏(各三兩),羚羊角,生薑,橘皮(各一兩),淡竹茹(雞子大)

上十六味治下篩為粗散,以水三升,煮兩方寸匕,綿裹之時時動,取八合為一服,日二。

治虛勞,陰陽失度,傷筋損脈,噓吸短氣,漏溢瀉下,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脊如折,顏色隨落方(隨一作墮):

萆薢,麥冬,生地,桂心,杜仲,棗肉(各一升)

上六味㕮咀,以酒一斗五升,漬三宿,出曝乾復漬,候酒盡取干治下篩,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二。

治腎勞虛冷,乾枯憂恚內傷,久坐濕地則損腎方:

秦艽,牛膝,川芎,防風,桂心,獨活,茯苓(各四兩),乾薑(一作乾地黃),麥冬,地骨皮(各三兩),側子,杜仲(各五兩),石斛(六兩),丹參(八兩),五加皮(十兩),薏苡仁(一兩),大麻子(二升)

上十七味㕮咀,以酒二斗漬七日,每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麻黃根粉】

用於治療腎臟勞損導致的發熱,以及因此在陰囊部位產生的瘡病。

所需材料有:麻黃根、石硫磺(各90克)、米粉(250毫升)。

將上述三種材料研磨過篩,混合均勻。使用時,如同常規的粉狀物質,直接撒在瘡口處,一旦粉狀物質變濕,即刻再補撒一些。

【腎勞熱妄怒,腰脊無法彎曲伸展的治療方】

對於腎臟勞損發熱,情緒容易暴躁,腰部脊椎無法正常彎曲或伸展的情況,可使用此煎煮散劑。

所需材料有:丹參、牛膝、葛根、杜仲、乾地黃、甘草、豬苓(各75克)、茯苓、遠志、黃芩(各63克)、五加皮、石膏(各90克)、羚羊角、生薑、橘皮(各30克)、淡竹茹(雞蛋大小)。

將上述16種材料研磨過篩成粗散,加入三公升的水,每次取兩方寸匕的量進行熬煮,用棉布包裹,期間需不時攪拌,待煮至剩約八合的量,即為一次服用量,每日服用兩次。

【虛勞,陰陽失調的治療方】

適用於虛弱勞損,陰陽失衡,筋脈受損,呼吸短促,漏尿瀉下,小便呈現黃赤色,下體潮濕瘙癢,腰部脊椎疼痛如折斷,面色蒼白無光澤的情況。

所需材料有:狗脊、麥冬、生地、桂心、杜仲、棗肉(各300克)。

將上述六種材料切碎,加入15公升的酒浸泡三天,取出晾乾再浸泡,待酒份完全被吸收後,取出曬乾並研磨過篩,飯後以酒送服,每次一小匙,每日兩次。

【腎勞虛冷,長期坐於濕地導致腎損的治療方】

適用於腎臟勞損虛弱,身體乾燥,因內心鬱悶導致的內傷,長期坐於濕地導致的腎臟損傷。

所需材料有:秦艽、牛膝、川芎、防風、桂心、獨活、茯苓(各120克)、乾薑(一說應為乾地黃)、麥冬、地骨皮(各90克)、側柏子、杜仲(各150克)、石斛(180克)、丹參(240克)、五加皮(300克)、薏苡仁(30克)、大麻子(500毫升)。

將上述17種材料切碎,加入40公升的酒浸泡七天,每次服用約210毫升,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