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 大腸腑方 (1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大腸腑方 (12)

1. 蘼蕪丸

治少小有蛔蟲,結在腹中,數發腹痛,微下白汁,吐悶寒熱,飲食不生肌皮,肉痿黃四肢不相勝舉方:

蘼蕪,貫眾,雷丸,山茱萸,天冬,狼牙,(各八分),雚蘆,甘菊(各四分)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大豆,三歲飲服五丸,五歲以上以意加之,漸至十丸。加雚蘆六分名雚蘆丸,治老小及婦人等萬病。腹內冷熱不通,急滿痛,胸膈堅滿,手足煩熱上氣,不得飲食,身體氣腫腰腳不遂,腹內狀如水雞鳴,女人月經不調,無所不治。

治蛔蟲方:

雚蘆末以飲臛和,服方寸匕不覺,加之。(《備急方》治蟯蟲)。

治熱患有蛔蟲懊惱方:

雚蘆(十分),乾漆,扁竹(各二分)

上三味治,下篩,米飲和一合服之。日三。

治蛔蟲在胃中漸漸羸人方:

乾漆(《外臺》作鹽),醇酒,白蜜(各一升)

上三味納銅器中微火煎,令可丸如桃核一枚,溫酒中,宿勿食,旦服之,蟲必下。未下更服。(《外臺》治蟯蟲)。

又方,取楝實納醇苦酒中浸再宿,用綿裹,納穀道中入三寸,一日易之(《集驗方》用治長蟲)。

治蛔蟲攻心腹痛方:

銼薏苡根三斤,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之,蟲即死出。

又方,鶴蝨為末,苦酒空腹服方寸匕,佳。

又方,七月七日採蒺藜子陰乾燒灰,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即瘥。

治寸白蟲方:

吳茱萸細根(一握,熟搗),大麻子(三升,熬,搗末)

上二味以水三升和搦取汁,平旦頓服,至巳時與好食令飽,須臾蟲出。不瘥,明旦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肘後》治三蟲,以酒漬,取汁服)。

又方,蕪荑(六分),狼牙(四分),白蘞(二分)

上三味治,下篩,以苦酒二合,和一宿,次早空腹服之。

又方,胡麻(一升),胡粉(一兩)

上二味為末,平旦空腹,以豬肉臛汁啖盡,即瘥。

又方,以榧子四十九枚,去皮,月上旬平旦空腹服七枚,七日服盡,蟲消成水,永瘥。

又方,以吳茱萸北陰根干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二服。凡茱萸皆用細根東引北陰者良。若如指以上大,不任用。

又方,用石榴根如茱萸法,亦可水煮服。

又方,大麻搗取汁,五升分五服。亦治小兒蛔蟲。

又方,以好麻油二升煎令熟,納蔥白三寸令黑便熟,冷,頓服之。

又方,熬餳令十分燥作末,以方寸匕納羊肉臛中,服之。

又方,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宿勿食,平旦空腹頓服之。

又方,檳榔二七枚治,下篩,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納末,頓服。暖臥蟲出,出不盡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旦服之。

論曰:凡得傷寒及天行熱病,腹中有熱,又人食少,腸胃空虛,三蟲行作求食,蝕人五臟及下部。若齒齦無色,舌上盡白,甚者唇里有瘡,四肢沉重,忽忽喜眠,當數看其上唇,內有瘡唾血,唇內如粟瘡者,心內懊惱痛悶。此蟲在上蝕其五臟;下唇內生瘡者,其人喜眠,此蟲在下蝕其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蝕蟲藥,不爾,䘌蟲殺人。

又曰:凡患濕䘌者,多是熱病後或久下不止,或有客熱結在腹中,或易水土溫涼氣著,多生此病。亦有干䘌,不甚泄痢,而下部瘡癢。不問乾溼,久則殺人。凡濕得冷而苦痢,單煮黃連及艾葉、苦參之屬,皆可用之。若病人齒齦無色,舌上白者,或喜眠煩憒,不知痛癢處,或下痢,急治下部。

不曉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部為意。下部生瘡,蟲蝕其肛,肛爛見五臟便死,燒艾於竹筒熏之。

治傷寒䘌蟲病方:

取生雞子小頭叩出白,入漆一合,熟和攪令極調,當沫出,更納著殼中,仰吞之,食頃或半日乃吐下蟲。劇者再服,蟲盡熱除病愈。

治濕䘌方:

黃連(十分),生薑(十分),苦參(四分),艾葉(八分)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久者服三劑。

白話文:

【蘼蕪丸】

用於治療兒童因蛔蟲在腹中糾結,頻繁引起腹痛,偶爾排出白色分泌物,伴有噁心、寒熱交錯,進食後無法正常吸收養分,導致肌肉萎縮、皮膚黃疸、四肢乏力舉動困難的配方如下:

蘼蕪、貫眾、雷丸、山茱萸、天冬、狼牙,各八分,雚蘆、甘菊,各四分。

將上述八種材料研磨成粉末,以蜂蜜製成大小如大豆的丸狀。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五顆,五歲以上的兒童可依年齡適量增加,逐漸增至十顆。若加入更多雚蘆至六分,稱為雚蘆丸,適用於老人、小孩以及女性的所有疾病,如腹部冷熱不均、消化不良、胸悶脹痛、手腳煩熱、呼吸困難、食慾不振、身體浮腫、腰部及腳部功能受限、腹部咕嚕聲響如蛙鳴、女性月經失調等,皆有療效。

【治蛔蟲方】

將雚蘆磨成粉末,與飲食混合,若無明顯效果可酌情增加用量。

【治熱病患者伴隨蛔蟲困擾的方子】

雚蘆(十分)、乾漆、扁竹(各二分),將這三種材料研磨後過篩,每次服用一合,每日三次,以米湯送服。

【治胃中蛔蟲逐漸削弱人體的方子】

乾漆、醇酒、白蜜,各一升,將這三種材料放入銅器中,以小火煎至可成丸,大小如桃核,溫酒中浸泡,於晚上空腹時服用,蛔蟲必定排出。若無效果,可再次服用。

【治蛔蟲侵襲心腹疼痛的方子】

取三斤薏苡根,用水七升煮至剩三升,餐前服用,蟲即死亡並排出。

【治寸白蟲的方子】

取一把吳茱萸細根,與三升炒過的大麻子研磨成末,以三升水和勻,清晨空腹一次服下,至中午時給予豐盛食物,不久蟲會排出。若無效,次日再合製服用,直至痊癒為止。

此外還有其他治療蛔蟲及相關症狀的方子,包括使用楝實、胡麻、胡粉、榧子、吳茱萸根、石榴根、大麻汁、麻油、餳、桑根白皮、檳榔等多種材料,用法與劑量詳細說明於古籍中。

總結而言,對於受傷寒、熱病或蟲害影響的患者,應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方子進行治療,以防蟲害對身體造成進一步損害。對於濕熱引起的疾病,可使用黃連、生薑、苦參、艾葉等成分的藥物進行治療,以緩解症狀並防止病情惡化。

2. 懊惱散

治濕䘌瘡爛殺除蟲䘌方。

扁竹(半兩),雚蘆,雷丸,青葙子,女青,桃仁(各三兩)

上六味治,下篩,粥飲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亦可酒服。

白話文:

所需藥材如下: 扁竹(二十五克), 雚蘆,雷丸,青葙子,女青,桃仁(各九十克)。

將上述六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過篩。每次服用時,取約一茶匙量的藥粉,用粥湯送服,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到兩茶匙。也可以用酒來送服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