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 大腸腑方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大腸腑方 (10)

1. 姜椒湯

治胸中積聚痰飲,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嘔吐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消胸中痰飲,食少胃虛,咳逆嘔吐方

治療胸中痰飲鬱積、進食減少、脾胃虛弱、咳嗽嘔吐的方劑:

薑汁(七分),川椒(三合),桂心,附子,甘草(各一兩),橘皮,桔梗,茯苓(各二兩),半夏(三兩)

白話文:

薑汁(七分),花椒(三合),桂心,附子,甘草(各一兩),橘皮,桔梗,茯苓(各二兩),半夏(三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薑汁,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三劑止。若飲服大散諸五石丸,必先服此湯,及進黃耆丸,佳。(一方不用甘草。)

白話文:

將上邊九味中藥咀碎,用九升水煮,煮到只剩二升半,去掉渣滓,加入薑汁繼續煮,煮到只剩二升,分成三次服用,連續服用三帖即可痊癒。如果服用大散諸五石丸,必須先服用此湯,然後再服用黃耆丸,效果很好。(另一種說法不使用甘草。)

2. 姜附湯

治痰冷澼氣嘔沫,胸滿短氣,頭痛,飲食不消化方。

生薑(八兩),附子(四兩,生用四破)

上二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四服。亦主卒風。

白話文:

生薑(八兩) 附子(四兩,生用,切成四塊)

將以上兩味草藥搗碎,加水八升熬煮,取二升的藥液,分四次服用。此方也適用於卒風(中風)。

3. 撩膈散

治心上結痰飲實寒冷心悶方。

白話文:

治療心臟有痰飲積聚,導致實寒、心悶的方子。

瓜丁(二十八枚),赤小豆(二七枚),人參,甘草(各一分)

上四味治,下篩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亦治諸黃。

白話文:

瓜蒂:28顆 紅豆:27顆 人參:1錢 甘草:1錢

四種藥材治病,研磨成細粉末,用酒送服方寸大小的量,早晚各一次。也能治療各種黃疸病。

4. 斷膈湯

治胸中痰澼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胸中痰澼方:

  • 僵蠶一錢
  • 半夏二錢(水洗,粉)
  • 茯苓一錢
  • 橘皮二錢(去白)
  • 法半夏湯,水二鍾,煎取一鍾,無時服。

治療胸中痰濕的方劑:

  • 死僵蠶蛹一錢
  • 半夏二錢(用清水洗淨,磨成粉末)
  • 茯苓一錢
  • 橘子皮二錢(去掉白色部分)
  • 用法:取半夏湯,加水二碗煎煮,取一碗藥液,不拘時間服用。

恆山(三兩),甘草,松蘿(各一兩),瓜蒂(二十一枚)

白話文:

恆山(6克),甘草(3克),松蘿(3克),瓜蒂(21顆)

上四味㕮咀,以水酒各二升半,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後漸減之,得快吐後,須服半夏湯。(方見本卷前篇。)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磨細,加入水和酒各二升半,煮到剩下一升半的量,分三次服用。之後逐漸減少藥量,等到吐得比較順暢後,就服用半夏湯。(半夏湯的配方請見本卷前篇)

5. 松蘿湯

治胸中痰積熱皆除方。

白話文:

治胸中痰積熱皆除方

材料:

  • 麻黃四兩,去節
  • 細辛一兩,去纖毛
  • 桂枝三兩,去皮
  • 荊芥穗一兩
  • 紫蘇子一兩
  • 杏仁一兩,去皮尖
  • 遠志一兩,去心
  • 生薑一兩,切片
  • 大棗二十枚

做法: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取藥液一大碗。

服用方法:

  • 熱服,一次一大碗。
  • 每日一劑。

功效:

  • 治療胸中痰濕積聚,熱邪充盛。

松蘿(二兩),烏梅,梔子(各十四枚),恆山,甘草(各三兩)

白話文:

  • 松蘿:2 兩
  • 烏梅:14 枚
  • 梔子:14 枚
  • 恆山:3 兩
  • 甘草:3 兩

上五味㕮咀,以酒三升浸一宿,平旦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頓服之。亦可分二服。一服得快吐,即止。

白話文:

將上五味藥材咀嚼後,加入三升酒中浸泡一夜。天亮後,再加入三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升半,過濾去除渣滓,一次服下。也可以分兩次服用。一次服下即可催吐,吐出後即可停止。

6. 杜蘅湯

治吐百病方。

杜蘅,松蘿(各三兩),瓜丁(二七枚)

白話文:

杜蘅、松蘿(各三兩)、瓜蒂(二十七枚)

上三味㕮咀,以酒一升二合漬二宿,去滓,分二服。若一服即吐者,止。未吐者,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令藥力盡,服稀糜一升即定。老小用之,亦佳。

白話文:

將上方三味藥材研成細粉,用一升二合的酒浸泡兩天,過濾去渣滓,分為兩份服用。如果服用一劑就吐了,停止服用。如果還沒有吐,再服用第二劑,隔一段時間相等於人走十里的時間,讓藥力發揮完畢,再喝一升稀粥就能痊癒。對於老人和小孩,這服藥也非常有效。

7. 蜜煎

主寒熱方。

蜜(五合),恆山,甘草(各一兩,一方用半兩)

上三味取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納蜜,溫服七合,吐即止。不吐,更服七合,勿與冷水。

又方,蜜(二合),醋(八合)

上二味調和,平旦頓服。須臾猥猥然欲吐,擿之,若意中不盡,明旦更服,無不大嘔安穩。

治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其痛是胸膈中痰厥氣衝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即瘥方:

白話文:

寒熱方:

蜜(5 兩)、恆山(1 兩)、甘草(1 兩或 0.5 兩)

以上三味藥取其中兩味,切碎後用一斗水煮沸,取汁液 2 升,去除藥渣,加入蜂蜜,溫服 7 合,吐出即止。若不吐,再服 7 合,並避免飲用冷水。

另一方劑:

蜜(2 兩)、醋(8 兩)

以上兩味藥調和,於清晨一次服下。過一會兒,會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應儘量吐出。若感覺還有痰涎未吐完,隔日清晨再服,大多能嘔吐乾淨而安穩。

治療因胸膈中痰熱氣衝引起,類似破裂般的劇烈頭痛(非中寒或中風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可癒方法:

單煮茗作飲二三升許,適冷暖,飲二升,須臾擿令吐,吐畢又飲,如此數過。劇者,須吐膽汁乃止。不損人而渴則瘥。

白話文:

單獨煮茶當飲料,喝兩三升左右,待溫度適中不冷不熱時,喝下兩升,片刻後刺激喉嚨使之嘔吐,吐完後再喝,重複此動作數次。病情嚴重的,需要將膽汁吐出來才會停止。不會損傷身體,而且喝了後口渴會痊癒。

8. 蔥白湯

治冷熱膈痰,發時頭痛悶亂,欲吐不得者方。

白話文:

治冷熱膈痰,發時頭痛悶亂,欲吐不得者方

方劑:

  • 人參 三錢
  • 半夏 七錢 半生半熟
  • 茯苓 三錢
  • 陳皮 二錢
  • 厚朴 二錢
  • 生薑 五錢
  • 甘草 二錢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共研細末,每服三錢,用白湯調服。

功效:

**主治:**冷熱引起的膈痰症狀,發作時頭痛、悶亂,有嘔吐感但無法嘔吐。

**用法:**口服

蔥白(二七莖),桃葉(一握,一作枇杷葉),真珠,恆山,烏頭,甘草(各半兩)

上六味㕮咀,以酒水各四升和煮,取三升,去滓納珠末,每服一升,吐即止。

白話文:

蔥白(27 根)、桃葉(一把;另有版本用枇杷葉)、真珠、恆山(各半兩)、烏頭、甘草(各半兩)

以六味藥材搗成碎末,分別用四升酒和四升水一起煮,煮到剩三升時,去除渣滓,加入珍珠末。每次服用一升,服用後會嘔吐,嘔吐後症狀就會停止。

9. 大五飲丸

主五種飲:一曰留飲,水停在心下;二曰澼飲,水澼在兩脅下;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夫五飲者,由飲酒後及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方。

白話文:

主要有五種積飲:

  1. **留飲:**水停滯在心臟下方。
  2. **澼飲:**水混雜在兩肋下方。
  3. **痰飲:**水在胃中。
  4. **溢飲:**水溢出膈肌,位於五臟之間。
  5. **流飲:**水在腸道中,動搖時會有聲響。

這五種積飲是由飲酒後或傷寒時喝太多冷水造成的。

蓯蓉,遠志,苦參,藜蘆,烏賊骨,白朮,甘遂,大黃,石膏,栝蔞根,桔梗,半夏,紫菀,前胡,五味子,芒硝,桂心,芫花,大戟,葶藶,黃芩,貝母,人參,茯苓,當歸,芍藥(各一兩),甘草,恆山,山藥,厚朴,細辛,附子(各三分),巴豆(三十枚)

上三十三味治下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稍稍加之,以知為度。

白話文:

蓯蓉、遠志、苦參、藜蘆、烏賊骨、白朮、甘遂、大黃、石膏、栝蔞根、桔梗、半夏、紫菀、前胡、五味子、芒硝、桂心、芫花、大戟、葶藶、黃芩、貝母、人參、茯苓、當歸、芍藥(各50克),甘草、恆山、山藥、厚朴、細辛、附子(各15克),巴豆(150顆)

治下痢,以上三十三味藥材,用蜜調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三丸,逐漸增加服用量,以藥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