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 大腸腑方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大腸腑方 (8)

1. 小半夏湯

病心腹虛冷遊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者方。

白話文:

專治虛冷的心腹疼痛,外加痰氣上湧至胸肋部位,令人感覺飽脹、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的方劑。

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橘皮(四兩)

白話文:

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橘皮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納桂心四兩。若腹滿痛,納當歸三兩,羸弱及老人尤宜服之。一方用人參二兩(仲景無橘皮、人參。)。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一斗水煮沸,取三升藥液,分成三次服用。如果出現心絞痛,請加入桂心四兩。若有腹脹疼痛,加入當歸三兩。體虛和老年人尤其適合服用。另一個方子使用人參二兩(仲景的方子中沒有橘皮和人參)。

又方,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桂心(三兩),甘草(一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上藥四種,搗碎成小塊。用七升水煮沸,熬煮到只剩兩升半的藥液,分成三次服用。

2. 甘草湯

治心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心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方。

心腹以下有痰飲積聚,胸脅脹滿,眼睛眩暈的治療方法。

甘草(二兩),桂心,白朮(各三兩),茯苓(四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宿漬,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便當利。

白話文:

甘草 6 克 桂心 9 克 白朮 9 克 茯苓 12 克

四味藥物咀碎後,加入六升水煮沸,煮到剩三升,過濾藥渣,一天服用一升,三次,利小便。

3. 十棗湯

治病懸飲者,若下後不可與也。凡上氣汗出而咳者,此懸飲也。(方見本卷咳嗽篇中。)

白話文:

治療病患懸飲的情況,如果已經下吐了,不可再進食。凡是向上冒出的氣、出汗且咳嗽的,就是懸飲。(治療方法詳見本冊咳嗽篇中。)

4. 小青龍湯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小青龍湯主之(方見本卷咳嗽篇中。)(範汪用大青龍湯)。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水飲外溢的症狀,應該讓患者發汗,以小青龍湯作為主要治療。 (具體方劑請參照本卷咳嗽部分。)(範汪使用大青龍湯)。

5. 木防己湯

治膈間有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者,用此方。

白話文:

治療膈間有積水的症狀,患者會有胸悶氣喘、心窩處堅硬痞脹、面色暗黑,脈象沉緊,如果已經患病數十天,用吐法和瀉法都無法治癒的,可以使用這個方劑。

木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人參(四兩),石膏(雞子大十二枚)

白話文:

木防己(120克),桂心(80克),人參(160克),石膏(雞蛋大小的12塊)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發則復與,若不愈去石膏加茯苓四兩,芒硝三合,微下利即愈。(一方不加茯苓。)

白話文:

將這四味藥材搗碎,用六升水煎煮後,取兩升藥湯分成兩次喝。虛弱的人喝了,病情立刻就會痊癒。如果實熱的人,三天後病情會復發。復發時再服用此藥。如果還是沒有痊癒,就去掉石膏,加入四兩茯苓和三合芒硝。稍微瀉下大便,即可痊癒。(另一種配方沒有加入茯苓。)

6. 厚朴大黃湯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飲過度所致。其脈虛者必胸滿,胸中有支飲,此方主之。

白話文:

嗜酒後咳嗽的人,一定會咳出鮮血,這是因為長久飲酒過度所致。脈搏虛弱的人,必定胸悶脹滿,胸中積滯著飲水,此方藥適用於治療這種情況。

厚朴(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服,分二服。

白話文:

厚朴 一尺長 大黃 六兩重 枳實 四兩重

三味藥材研成碎末,以水五升煎煮,取煎液二升,溫熱後服用,分兩次服用。

嘔家不渴,渴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又有先渴即嘔者,此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白話文:

嘔吐的人不覺得口渴,口渴是因為身體想解除嘔吐,但現在反而不口渴,是因為心臟下方積聚了水液,可以用小半夏湯治療。

還有先感到口渴,隨後就嘔吐的人,這是因為心臟下方有水積,可以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

7.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目眩悸方。

白話文:

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目眩悸方

組成:

  • 乾薑一兩
  • 桂枝二兩
  • 甘草二兩
  • 生薑二兩

製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煎湯服用。

功效:

  • 治療突然嘔吐、心下痞悶,膈間有水積,頭暈目眩、心悸的症狀。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溫分再服。(胡洽不用茯苓,用桂心四兩。)

白話文: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茯苓:三兩

取三味的藥渣,加入七碗水煎煮,煮到剩下一碗半的水,過濾掉渣滓,溫熱後分兩次服用。(胡洽不要用茯苓,可以用桂心四兩。)

8. 五苓散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癲眩,水也,此方主之。(方見前九卷傷寒上。)

白話文:

倘若瘦人肚臍以下有悸動,吐涎沫並頭暈,這是水飲所造成,可用此方來治療。(方子請參閱前面九卷〈傷寒論〉中的〈上篇〉。)

9. 椒目丸

治腹滿,口乾燥,此腸間有水氣,此方主之。

椒目,木防己,大黃(各一兩),葶藶(二兩)

白話文:

治腹脹,口乾,此為腸間有水氣所致,此方主治。

藥材:

  • 花椒 一兩
  • 防己 一兩
  • 大黃 一兩
  • 葶藶 二兩

上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後稍增,口中有津液止。渴者,加芒硝半兩。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先在進食和喝水前服一丸,一天三次。之後逐漸增加服用的數量,直到口腔中出現津液為止。如果口渴,則加半兩芒硝。

10. 甘遂半夏湯

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利者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此方主之。

白話文:

病人的脈象沉伏,表示此人有慾望想要自己進食,進食後反而覺得舒服,雖然進食後感到心下繼續堅滿,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濕停滯,想把水濕排出體外,因此用這個方子來治療這個問題。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芍藥(三枚),甘草(一枚如指大,以水一升,煮取半升)

上四味以蜜半升,納二藥汁合一升半,煎取八合,頓服之。

白話文:

甘遂(大的三枚),半夏(十二枚,用水一升煮成半升),芍藥(三枚),甘草(一枚手指粗細,用水一升煮成半升)

上四味,以蜂蜜半升,加入兩種藥物的湯汁合計一升半,熬煮取八合,一次服下。

11. 大茯苓湯

主胸中結痰飲澼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方。

白話文:

胸中氣血凝結,痰液鬱積導致胸悶氣促。臍下感覺緊繃脹滿,伴有嘔吐反胃,難以進食。還用於治療因風濕寒氣而導致的水腫。

茯苓,白朮(各三兩),半夏,桂心,細辛(一作人參),生薑(各四兩),橘皮,附子,當歸(各二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劑。良。

白話文:

茯苓、白朮(各 90 克),半夏、桂心、細辛(或人參)、生薑(各 120 克),橘皮、附子、當歸(各 60 克)

上九味藥材,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去除渣滓,分三次服用,服用三劑。效果很好。

12. 茯苓湯

主胸膈痰滿方。

白話文:

胸膈痰滿方

《醫方明理》卷四

組成:

  • 蘇葉五錢
  • 防風三錢
  • 白芥子三錢
  • 蒼耳子三錢
  • 山慈姑三錢
  • 茯苓三錢
  • 沒藥三錢
  • 乳香三錢
  • 桔梗三錢

用法:

上藥為末,每日三服,每服一錢,以淡鹽湯調服。

功效:

化痰利氣,宣肺消滿。

主治:

胸膈痰滿,喘咳氣促。

茯苓(四兩),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桂心(八兩)

白話文:

茯苓:200 公克 半夏:500 公克 生薑:500 公克 桂皮:400 公克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極者加大附子四兩,若氣滿者加檳榔三七枚。

白話文:

把上列四味藥材搗碎,用八升水煮,煮至剩二升半,分四次服用。對於極度怕冷的人,再加入四兩附子,如果氣脹的人,再加入三到七片檳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