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 傷寒方下 (17)

回本書目錄

卷十 傷寒方下 (17)

1. 小半夏湯

病心腹虛冷遊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者方。

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橘皮(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納桂心四兩。若腹滿痛,納當歸三兩,羸弱及老人尤宜服之。一方用人參二兩(仲景無橘皮、人參。)。

又方,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桂心(三兩),甘草(一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小半夏湯的適用症狀和藥方。大意是:當有心腹虛冷、痰氣在胸口脹滿,導致無法下嚥食物甚至嘔吐的情況,可以使用以下的藥方。

所需藥材為: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橘皮四兩。

將上述三種藥材切碎,加入十升水煮沸,直至剩下三升的藥汁,分三次服用。如果伴有心慌或心痛的情況,可以再加入四兩的肉桂。如果腹部脹痛,則可加入三兩的當歸。此方特別適合身體虛弱或老年人服用。另有一個版本的方子會加入二兩的人參(但張仲景的方子中沒有橘皮和人參)。

另一個藥方則是:半夏一升,生薑一斤,肉桂三兩,甘草一兩。

將這四種藥材切碎,加入七升水煮沸,煮至剩下二升半的藥汁,同樣分三次服用。

2. 甘草湯

治心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方。

甘草(二兩),桂心,白朮(各三兩),茯苓(四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宿漬,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便當利。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心臟下方有痰飲(過多的體液滯留在體內), 胸部和側邊感到脹滿以及視線模糊的處方。

處方材料如下:甘草(兩錢),肉桂(三兩),白術(三兩),茯苓(四兩)

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先用六升的水浸泡一夜,然後煮至剩三升,濾掉藥渣。每次服用一升,一天三次,服用後小便會變得較頻繁,這是正常的反應。

3. 十棗湯

治病懸飲者,若下後不可與也。凡上氣汗出而咳者,此懸飲也。(方見本卷咳嗽篇中。)

白話文:

「十棗湯用於治療有水液停滯在胸脅之間的疾病,如果病人已經進行過瀉下療法,就不能再使用此藥方了。一般來說,當病人出現上氣、出汗並且伴有咳嗽的症狀時,這通常是水液停滯在胸脅間的病症。(該藥方可在本卷咳嗽篇中找到。)」

4. 小青龍湯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小青龍湯主之(方見本卷咳嗽篇中。)(範汪用大青龍湯)。

白話文:

對於患有水液在體內泛濫病症的患者,治療應當促使他們出汗,主要使用的藥方是小青龍湯(此處指出該藥方詳細內容可參閱本卷咳嗽篇中的相關介紹)。另外,範汪則採用的是大青龍湯來進行治療。

5. 木防己湯

治膈間有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者,用此方。

木防己(三兩),桂心(二兩),人參(四兩),石膏(雞子大十二枚)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發則復與,若不愈去石膏加茯苓四兩,芒硝三合,微下利即愈。(一方不加茯苓。)

白話文:

[木防己湯]適用於治療胸膈間有水氣停留的情況,病人會出現呼吸困難、胸部脹滿、心口有硬塊的感覺,臉色暗黑,脈象沉而緊。如果這種情況已經持續數十天,即使經過其他醫生嘔吐法或瀉下法治療仍無效的人,可以使用這個處方。

所需藥材為:木防己(90克)、肉桂(60克)、人參(120克)、石膏(雞蛋大小的12塊)。

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六公升的水煎煮,直到剩餘兩公升,分成兩次服用。如果是虛弱的患者,服用後就會康復。若是病情較實的患者,可能在三天後再次發作,發作時可再服用一次。如果仍然未見好轉,可將處方中的石膏去掉,並加入茯苓120克和芒硝90克,引發輕微的下痢,病情就能得到改善。(另有一個版本的處方不添加茯苓。)

6. 厚朴大黃湯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飲過度所致。其脈虛者必胸滿,胸中有支飲,此方主之。

厚朴(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溫服,分二服。

嘔家不渴,渴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又有先渴即嘔者,此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白話文:

【厚朴大黃湯】

對於常喝酒而咳嗽的人,很可能會引發吐血的情況,這是由於長期過量飲酒所導致的。如果脈象顯示虛弱,必定會有胸悶的現象,這是因為胸腔內有停滯的水液,這個藥方適用於這種情況。

藥方成分包含:厚朴(用量約一尺),大黃(用量約六兩),枳實(用量約四兩)。

將上述三種藥材切碎,用五升的水煎煮,煮至剩二升,溫熱服用,分二次服用。

若患者有嘔吐但不口渴,一般而言,口渴代表病情有好轉的趨勢,現在反而不渴,這是因為心下有停滯的水液。這種情況適合用小半夏湯來治療。另外,如果患者先前口渴隨後開始嘔吐,這表示心下有水液停留,適合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來治療。

7.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目眩悸方。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溫分再服。(胡洽不用茯苓,用桂心四兩。)

白話文:

[小半夏加茯苓湯]這個處方用於治療突然的嘔吐、胸口脹滿,以及胸膈之間有水氣,造成眼睛眩暈和心悸的情況。

藥材包含: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加入七升的水進行煎煮,最後取其一升五合的藥汁,濾去藥渣後,趁溫熱分兩次服用。(另外,胡洽的配方中不使用茯苓,而是用桂心四兩。)

8. 五苓散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癲眩,水也,此方主之。(方見前九卷傷寒上。)

白話文:

假如有一位體型偏瘦的人,感覺到肚臍下方有心跳加速或心悸的現象,並且伴有吐口水泡沫及頭暈目眩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水分代謝失調所致,這種情況適用五苓散這個藥方來治療。(此藥方詳細內容可參閱先前第九卷的傷寒病治療部分。)

9. 椒目丸

治腹滿,口乾燥,此腸間有水氣,此方主之。

椒目,木防己,大黃(各一兩),葶藶(二兩)

上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後稍增,口中有津液止。渴者,加芒硝半兩。

白話文:

[椒目丸]用於治療腹部脹滿、口乾燥的症狀,這是由於腸胃間積聚了水氣所導致,此藥方適用於此情況。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椒目、木防己、大黃各一兩,葶藶則需二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狀,其大小應與梧桐子相仿。服用時,應在進食前以飲料吞下一丸,每日三次,之後可根據情況逐漸增加劑量,當口中開始產生津液時即可停止增加劑量。若患者有口渴的情況,則可在藥方中添加半兩的芒硝。

10. 甘遂半夏湯

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利者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此方主之。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芍藥(三枚),甘草(一枚如指大,以水一升,煮取半升)

上四味以蜜半升,納二藥汁合一升半,煎取八合,頓服之。

白話文:

病人脈象隱伏不顯,他想要自行排便,排便後反而感到舒暢,雖然如此,但心下部位仍有持續的堅硬飽脹感,這是由於體內有停滯的飲水,身體正試圖排除它,這個症狀適用此方治療。

所需藥材為:大甘遂三顆,半夏十二顆(先用水一公升煮至剩半公升),芍藥三顆,甘草一片大約手指大小(也用水一公升煮至剩半公升)。

將上述四種藥材與蜂蜜半公升混合,再加入已煮好的兩種藥汁共一公升半,一起煎煮至剩八合,一次全部服用。

11. 大茯苓湯

主胸中結痰飲澼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方。

茯苓,白朮(各三兩),半夏,桂心,細辛(一作人參),生薑(各四兩),橘皮,附子,當歸(各二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劑。良。

白話文:

[大茯苓湯]主要治療胸腔內有痰飲積聚,肚臍下方有緊繃脹滿感,以及噁心嘔吐、無法進食的情況,也能用於治療水腫。

藥材包含:茯苓、白朮(各90克),半夏、桂心、細辛(另一版本為人參)、生薑(各120克),橘皮、附子、當歸(各60克)。

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加入十公升的水煎煮,最後取得約三公升的藥汁,濾去殘渣後,分三次服用,連續服用三劑,效果良好。

12. 茯苓湯

主胸膈痰滿方。

茯苓(四兩),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桂心(八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極者加大附子四兩,若氣滿者加檳榔三七枚。

白話文:

這是茯苓湯的配方,主要用於治療胸膈部位痰液過多的情況。

所需材料及份量如下:茯苓四兩,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桂心八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進行熬煮,最終煮至剩二升半的藥汁,然後分為四次服用。如果患者極度畏寒,可在配方中額外添加大附子四兩;若患者有氣滿的情況,則可再額外加入檳榔約三十七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