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 大腸腑方 (6)
卷十八 大腸腑方 (6)
1. 紫菀丸
治積年咳嗽,喉中呀聲一發不得坐臥方。
白話文:
古文:
止積年咳嗽,喉中呀聲一發不得坐臥方
治療多年咳嗽,喉嚨一發出「啊」的聲音就無法坐臥的方劑。
紫菀,貝母,半夏,桑白皮,百部,射干,五味子(各五分),皂莢,乾薑,款冬花,細辛,橘皮,鬼督郵(各四分),石英,杏仁(各八分),蜈蚣(二枚)
白話文:
紫菀、貝母、半夏、桑白皮、百部、射干、五味子(各 2.5 克) 皁莢、乾薑、款冬花、細辛、橘皮、鬼督郵(各 2 克) 石英、杏仁(各 4 克) 蜈蚣(2 條)
上十六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崔氏無半夏、射干、乾薑、橘皮、鬼督郵、細辛、白石英,有麻黃二兩、芫根白皮一兩半,以煮棗湯送下)。
白話文:
將以上十六種草藥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十顆藥丸,分兩次服用,逐漸增加至二十顆。(崔氏方中,不包含半夏、射干、乾薑、橘皮、鬼督郵、細辛、白石英,但增加了麻黃二兩,芫根白皮一兩半,並以煮棗湯送服。)
2. 款冬丸
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方。
白話文:
古文:
治三十年上氣咳嗽唾膿血,喘息不得臥方。
治療持續三十年的氣往上逆、咳嗽有膿血的症狀,喘息得無法平躺的方劑。
款冬花,乾薑,蜀椒,吳茱萸,桂心,菖蒲,人參,細辛,蕘花(各五分),紫菀,甘草,桔梗,防風,芫花,茯苓,皂莢(各三分)
上十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
白話文:
款冬花、乾薑、花椒、吳茱萸、桂枝、菖蒲、人參、細辛、萱草花(各 0.5 兩) 紫菀、甘草、桔梗、防風、芫花、茯苓、皁角(各 0.3 兩)
將十六味藥材研磨成末,以蜂蜜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用酒送服三丸,每日三次。
又方,款冬花,紫菀,細辛,蜀椒,桂心,菖蒲,人參,甘草,防風,石斛,川芎,當歸,藁本,白朮,半夏,天雄,鍾乳,麻黃(各三兩),獨活(二兩),烏頭,附子,芫花(各一兩),桃仁(二十枚),大棗(二十五枚)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二服。不知加之。酒漬服亦得。
白話文:
另一方劑:
- 款冬花:3 兩
- 紫菀:3 兩
- 細辛:3 兩
- 蜀椒:3 兩
- 桂心:3 兩
- 菖蒲:3 兩
- 人參:3 兩
- 甘草:3 兩
- 防風:3 兩
- 石斛:3 兩
- 川芎:3 兩
- 當歸:3 兩
- 藁本:3 兩
- 白朮:3 兩
- 半夏:3 兩
- 天雄:3 兩
- 鍾乳:3 兩
- 麻黃:3 兩
- 獨活:2 兩
- 烏頭:1 兩
- 附子:1 兩
- 芫花:1 兩
- 桃仁:20 枚
- 大棗:25 枚
將二十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像梧桐子那麼大小的蜜丸,以酒送服二十丸,每天兩次。不知道怎麼服用的話,也可以用酒浸泡後再服用。
又方,款冬花,紫菀,乾薑,桂心(各三兩),細辛(二分),杏仁,皂莢,礜石,菖蒲,烏頭(各一分),川椒(五合),吳茱萸(六合)
白話文:
另一種處方: 款冬花、紫菀、乾薑、桂心(各180克),細辛(12克),杏仁、皁莢、礜石、菖蒲、烏頭(各6克),川椒(30克),吳茱萸(36克)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夜一。二十年嗽,不過五十日愈。患咳嗽喉鳴上氣,服一劑永瘥。
治肺傷咳唾膿血,腸澀背痛不能食,惡風目暗䀮䀮,足脛寒冷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以酒送服五丸,每天三次,隔一天服用一次。咳嗽超過二十年的,不過五十天即可痊癒。患有咳嗽、喉嚨發出聲音、上氣等症狀的,服一劑藥即可痊癒。
治肺傷咳唾膿血,腸澀背痛不能食,惡風目暗䀮䀮,足脛寒冷方
組成:
- 黃耆(三兩)
- 人參(二錢)
- 當歸(二錢)
- 川芎(二錢)
- 白芍(二錢)
- 茯苓(二錢)
- 炙甘草(一錢)
- 桔梗(二錢)
- 桂枝(二錢)
- 杏仁(三十枚)
- 紫菀(二錢)
- 款冬花(三錢)
- 白朮(二錢)
- 防風(二錢)
- 生薑(三片)
- 大棗(十枚)
治療肺部受傷導致咳嗽、咳出膿性血痰,腸道乾澀,背部疼痛,不能進食,畏懼風寒,眼睛昏暗,瞳孔散大,足部和脛骨寒冷的方劑。
白膠,生薑(各五兩),桂心,人參,紫菀(各二兩),地黃(切半升),桑白皮(切二升),川芎,大麻仁,飴糖(各一升),大麥(二升),大棗(二十枚)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麥,取一斗,去麥納藥,煮取三升,分五服。
白話文:
**白膠:**500 克
生薑: 500 克
桂心: 200 克
人參: 200 克
紫菀: 200 克
地黃: 500 毫升(切片)
桑白皮: 2000 毫升(切片)
川芎: 1000 毫升
大麻仁: 1000 毫升
飴糖: 1000 毫升
大麥: 2000 毫升
大棗: 20 顆
將十二味草藥咀嚼後,用一斗五升的水煮麥子,撈起一斗麥湯,去掉麥子,放入草藥,繼續煮至三升,分五次服用。
3. 五味子湯
治唾中有膿血,牽胸脅痛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唾中有膿血,牽胸脅痛方
喉中帶有膿血,胸部和肋部有疼痛不適的方劑。
五味子,桔梗,紫菀,甘草,川斷(各三兩),桑皮,地黃(各五兩),竹茹(三兩),赤小豆(一升)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白話文:
五味子、桔梗、紫菀、甘草、川斷(各 150 克) 桑皮、地黃(各 250 克) 竹茹(150 克) 赤小豆(500 克)
取九味藥材共研成細末,用九升水煎煮,取二升七合藥液,分三次服用。
4. 竹皮湯
治咳逆下血不息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咳逆下血不止方
桃花細末,一錢;生熟地黃,各二錢;白芍藥,一錢五分;紫草,二錢;甘草,一錢;大棗,三枚
治療久咳不止、嘔逆並伴有便血不止的方劑
桃花花粉,細末狀,一錢;生地黃和熟地黃,各二錢;白芍藥,一錢五分;紫草,二錢;甘草,一錢;大棗,三枚
生竹皮(三兩),紫菀(二兩),飴糖(一斤),生地黃(切,一斤)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生竹皮(150 克) 紫菀(100 克) 蔗糖(500 克) 鮮生地黃(切片,500 克)
取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以六升水煎煮,煮至剩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
5. 百部丸
治諸嗽不得氣息,唾膿血方。
白話文:
治諸嗽不得氣息,唾膿血方
藥方:
- 千金拔毒散 二錢
- 黃連解毒湯 一錢
- 石膏 四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為細末,用滾水沖服。
功效:
治療各種咳嗽,嚴重到無法呼吸,咳出膿血的症狀。
百部根(三兩),升麻(半兩),桂心,五味子,甘草,乾薑,紫菀(各一兩)
上七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三,以知為度。
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
白話文:
百部根(120 克),升麻(20 克),桂心(40 克),五味子(40 克),甘草(40 克),乾薑(40 克),紫菀(40 克)
治療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異物吐血的方劑:
將七種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每天三次,依照藥效反應來決定服用次數。
生薑汁,杏仁(各二升),豬膏(二合),蜜,飴糖(各一升)
白話文:
薑汁、杏仁果各 2 公升,豬油 1 公升,蜂蜜、飴糖各 1 公升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盡,搗如膏合薑汁、糖蜜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核大一枚,日夜六七服,漸漸增加之。
治一切肺病咳嗽膿血,及唾血不止方:
白話文:
先將豬油加熱,放入杏仁油炸至金黃色,撈出後用紙巾吸乾油份,然後將杏仁搗成膏狀,加入薑汁和蜂蜜。將所有材料混合後加熱炒製,直到可以塑成丸狀。每次服用一丸,如杏仁核大小,一天服用六至七次,逐漸增加劑量。
古代文字:
犀角銼一兩,燕窩一兩,熟地黃三兩,川貝母一兩,釧黃連一兩,阿膠三錢,鹿茸三錢,甘草一兩。
犀牛角粉末一兩,燕窩一兩,熟地黃三兩,川貝母一兩,釧黃連一兩,阿膠三錢,鹿茸三錢,甘草一兩。
主治:
治療各種肺病引起的咳嗽、膿血,以及止不住的咯血。
好酥三十斤三遍煉,停取凝,當出醍醐,服一合,日三服,瘥止。一切藥皆不出此神方。
又方,三煉酥如雞子黃,適寒溫灌鼻中,日二夜一。
白話文:
將上好的酥油煉製三遍,每三十斤取凝固部分。當凝結後,將其取出製成醍醐。取醍醐一合(約15公克),每日服用三次。這樣就能治癒疾病。所有藥方都沒有像這個方子這麼神效。
方劑:三次提煉的酥油像雞蛋黃,適當加熱或放涼後滴入鼻中,一天兩次,隔一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