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八 治諸風方 (3)
卷八 治諸風方 (3)
1. 魯王酒
治風眩心亂、耳聾目暗、淚出、鼻不聞香臭、口爛生瘡、風齒瘰癧、喉下生瘡、煩熱厥逆上氣、胸脅肩胛痛、手不能上頭、不能帶衣、腰脊不能俯仰、腳痹不仁、難以久立。八風十二痹、五緩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攣不可屈伸;賊風咽喉閉塞、哽哽不利或如錐刀所刺、行人皮膚中無有常處。
久久不治,入人五臟,或在心下,或在膏肓,遊走四肢,偏有冷處如風所吹,久寒積聚風濕,五勞七傷,虛損,百病悉主之方。
茵芋,烏頭,躑躅(各三十銖),天雄,防己,石斛(各二十四銖),細辛,牛膝,甘草,柏子仁,通草,桂心,秦艽,茵陳,山茱萸,黃芩,附子,瞿麥,乾地黃,王不留行(胡洽作天冬,《翼方》作王蓀),杜仲,澤瀉,石南,防風,遠志(各十八銖)
上二十五味㕮咀,以酒四斗漬十日,每服一合加至四五合,以知為度。(《千金翼》名此為魯公酒,有乾薑。胡洽無防已,以絹囊盛藥,用水二斗、法曲二斤,同漬三四宿,出藥囊,炊二斗黍米納汁釀之,酒熟飲如雞子大,日二,稍飲,以知為度。)
又方,治風偏枯半死,行勞得風若鬼所擊,四肢不遂、不能行步、不自帶衣、攣躄五緩六急,婦人帶下、產乳中風、五勞七傷。
乾薑,躑躅,桂心,甘草,川芎,川斷,細辛,附子,秦艽,天雄,石膏,紫菀(各五兩),葛根,通草,防風,柏子仁,巴戟天,石斛,石南,山萸,石龍芮(各四兩),牛膝,天冬(各八兩),烏頭(二十枚),蜀椒(半斤)
上二十五味㕮咀,以水五升漬三宿;法曲一斤合漬秫米二斗,合釀三宿;去滓,炊糯米一斗,醞三宿。藥成先食服半合,日再,待米極消盡乃去滓,曝乾末服。
白話文:
【魯王酒】
這款藥酒適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心神混亂、聽力下降、視力減弱、眼淚頻流、嗅覺失靈、口腔潰瘍、牙齦腫痛、頸部淋巴結核、喉嚨潰瘍、身體燥熱、逆氣上衝、胸部和肩膀疼痛、手臂無法高舉、穿脫衣物困難、腰背僵硬、難以彎腰、腳部麻木、站立困難等症狀。此外,它也用於治療各種風濕病,包括八種風邪引發的疾病、十二種關節炎、肌肉鬆弛、抽搐、半身不遂、肢體萎縮、肌肉緊繃、無法屈伸、以及風邪侵犯喉嚨導致的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皮膚瘙癢、移動位置不定等情況。
如果這些症狀長時間未得到治療,風邪可能侵入內臟,引起心臟下方或脂肪組織深處的疼痛,並在四肢遊走,使人感到寒冷如同被風吹拂。長期的寒冷會積累成風濕病,導致五勞七傷、體虛損耗,以及各種疾病的發生。
配方成分包括:茵芋、烏頭、躑躅、天雄、防己、石斛、細辛、牛膝、甘草、柏子仁、通草、桂心、秦艽、茵陳、山茱萸、黃芩、附子、瞿麥、乾地黃、王不留行、杜仲、澤瀉、石南、防風、遠志,各按一定比例配比。
將上述25種藥材切碎,浸泡在4斗酒中10天,每次服用1合,逐漸增加到4-5合,根據自身感受調整劑量。
另一個配方,適用於治療半身不遂、四肢無力、行走困難、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肌肉攣縮、婦女月經不調、產後風濕、五勞七傷等症狀。
配方成分包括:乾薑、躑躅、桂心、甘草、川芎、川斷、細辛、附子、秦艽、天雄、石膏、紫菀、葛根、通草、防風、柏子仁、巴戟天、石斛、石南、山萸、石龍芮、牛膝、天冬、烏頭、蜀椒,各按一定比例配比。
將上述25種藥材切碎,用水浸泡3晚;加入1斤法曲,混合2鬥秫米,共同釀造3晚;然後去除渣滓,蒸煮1鬥糯米,再醞釀3晚。藥酒製成後,在飯前服用半合,每日兩次,等到米完全消化後,去除渣滓,曬乾研成粉末服用。
2. 獨活酒
治八風十二痹方。
獨活,石南(各四兩),防風(三兩),附子,烏頭,天雄,茵芋(各二兩)
上七味㕮咀,以酒二斗漬七日,每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
白話文:
這是[獨活酒]的處方,用來治療八種風邪與十二種痹症。
所需藥材有:獨活和石南各160克,防風120克,附子、烏頭、天雄、茵芋各80克。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然後用40公升的酒浸泡七天。每天服用15毫升三次,根據身體反應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