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14)
卷十七 肺臟方 (14)
1. 太乙神明陷冰丸
治諸病破積聚,心下支滿,寒熱鬼疰長病,咳逆唾噫,闢除眾惡鬼逐邪氣鬼擊客忤,中惡胸中結氣,咽喉閉塞,有進有退,繞臍絞痛惻惻,隨上下按之挑手,心中慍慍如有蟲狀,毒疰相染甚至滅門者方。
雄黃(二兩),當歸(三兩),丹砂,礬石(一作礜石),桂心,大黃(各二兩),芫青(五枚),藜蘆,附子(各一兩半),人參,真珠,麝香,鬼臼,犀角,牛黃(各一兩),蜈蚣(一枚),射罔(一兩),烏頭(八枚),杏仁(三十枚),蜥蜴(一枚),樗雞,地膽(各七枚),斑蝥(七枚),巴豆(一分)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和搗三萬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再。不知稍增。又以二丸著門上令眾邪不近。傷寒服之無不愈。若至病家及視病人,夜行獨宿服二丸,眾邪不能近也。(胡洽無桂心、芫青、人參、真珠、犀角、麝香、射罔、牛黃、蜥蜴、烏頭、樗雞、當歸十二味藥。)(只十二味,與積聚篇同)
白話文:
這款藥丸名為「太乙神明陷冰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消除體內積聚的病塊,緩解心口脹滿,對付長期的寒熱、鬼疰等慢性病,以及咳嗽、噁心等症狀。此藥丸亦能驅除惡鬼邪氣,防止鬼擊、客忤,治療中邪導致的胸中結氣,以及喉嚨閉塞等症狀。對於腹痛時發時止,圍繞肚臍的絞痛,或是心中煩悶,感覺像有蟲在爬動的毒疰感染,此藥丸也有療效,甚至可以防止疾病在家裡蔓延。
配方如下:雄黃二兩,當歸三兩,丹砂,礬石或礜石,桂皮,大黃各二兩,芫青五個,藜蘆,附子各一兩半,人參,珍珠,麝香,鬼臼,犀角,牛黃各一兩,蜈蚣一個,射罔一兩,烏頭八個,杏仁三十個,蜥蜴一個,樗雞,地膽各七個,斑蝥七個,巴豆一分。
將上述二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粉,與蜜混合後,反覆搗製三萬次,最後做成小豆大的丸子。服用方法是,在飯前吃兩粒,每日兩次,如果感覺效果不明顯可適量增加。另外,也可以將兩粒藥丸放在門上,以此來防止邪氣接近。對於感冒患者,服用此藥丸無不見效。若是去探望病人或夜間單獨出行,服用兩粒藥丸也能防止邪氣靠近。
需注意的是,胡洽的配方中並無桂皮、芫青、人參、珍珠、犀角、麝香、射罔、牛黃、蜥蜴、烏頭、樗雞、當歸這十二種藥材。而這十二種藥材的配方,與治療積聚的篇章中所列的配方相同。
2. 江南度世丸
治萬病症結積聚,伏屍長病,寒熱疰氣流行皮中,久病著床肌肉消盡,四肢煩熱嘔逆不食,傷寒時氣惡疰,汗出口噤不開心痛方。
蜀椒(三兩),人參,細辛,甘草(各二兩),茯苓,真珠,大黃,乾薑,丹砂,野葛,桂心,雄黃,麝香,鬼臼(各一兩),烏頭,牛黃(各二分),附子,紫菀(各六分),巴豆(六十枚),蜈蚣(二枚)
上二十味為末,蜜丸如小豆,飲服二丸,加至四丸,日一服。加獺肝一具更良。
白話文:
【江南度世丸】
這藥丸適用於各種長期疾病,包括症瘕積聚、伏屍久病、寒熱交錯的流行性疾病,以及那些長期臥牀不起、肌肉消瘦到幾乎消失,四肢煩躁發熱、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的患者。此外,它也適用於傷風感冒、時節性惡疾,以及口乾舌燥、牙關緊閉、心臟疼痛等症狀。
所需藥材如下:蜀椒三兩,人參、細辛、甘草各二兩,茯苓、珍珠、大黃、乾薑、硃砂、葛根、桂皮、雄黃、麝香、鬼臼各一兩,烏頭、牛黃各二分,附子、紫菀各六分,巴豆六十枚,蜈蚣二枚。
將上述二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蜂蜜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狀,每日服用兩粒,可逐漸增加到四粒,一天服用一次。若能再加上一具獺肝,效果更佳。
3. 大度世丸
治萬病與前狀同者方。
牛黃,大黃,雄黃,真珠,丹砂,人參,附子,細辛,甘草,射罔,鬼臼,莽草(各一兩),蜀椒,麝香,鬼箭羽,桂心,茯苓,紫菀(各二兩),乾薑(三兩),野葛(一尺),蜥蜴,蜈蚣(各一枚),地膽(五十枚),芫青(二十枚),樗雞(二十枚),巴豆仁(八十枚)
上二十六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二丸,日二,先食服之。
治疰病相染,易及霍亂中惡,小兒客忤長病方:
獺肝(一具),蜈蚣(一枚),麝香(二分),雄黃,莽草,丹砂,鬼臼,犀角,大黃,巴豆,牛黃(各一兩)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麻子,空腹服二丸至三丸,以知為度。
白話文:
【大度世丸】
這藥方用來治療各種症狀類似萬病的疾病。
藥材如下:牛黃、大黃、雄黃、珍珠、硃砂、人參、附子、細辛、甘草、射罔、鬼臼、莽草(各取一兩),蜀椒、麝香、鬼箭羽、肉桂、茯苓、紫苑(各取二兩),乾薑(取三兩),野葛(取一尺長),蜥蜴、蜈蚣(各取一隻),地膽(取五十隻),芫青(取二十隻),樗雞(取二十隻),巴豆仁(取八十粒)。
將上述二十六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像小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日服用兩次,每次兩丸,應在飯前服用。
另外,這個藥方也能治療由傳染引起的病痛,包括霍亂、惡性疾病,以及小孩長期患病或被外邪侵擾的病症:
藥材如下:水獺肝(一具)、蜈蚣(一枚)、麝香(二分)、雄黃、莽草、硃砂、鬼臼、犀角、大黃、巴豆、牛黃(各取一兩)。
將上述十一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時服用兩至三丸,直到病情有改善為止。
4. 雷氏千金丸
治行諸氣宿食不消,飲食中惡,心腹痛如刺及瘧方。
硝石(三分),大黃(五分),桂心,乾薑,(各二兩),巴豆仁(六十枚)
上五味為末,搗三千杵,蜜丸如大豆,服二丸,神驗無比,已死者折齒灌之。
治卒得屍疰毒痛往來方:
杏仁,亂髮灰(等分)
上二味研如脂,丸如梧子,每服酒下三丸,日三。(姚氏以豬膏和丸。)
治遁屍屍疰,心腹刺痛不可忍者方:
桂心,乾薑(各一兩),巴豆仁(二兩)
上三味治,下篩,以上醋和如泥,敷病上,干即易之。
治遁屍屍疰,心腹及身有痛處,不得近者方:
取艾小挼令碎,著痛上,厚一寸余。熱湯和灰令強熱置艾上,冷即易,不過二三度瘥。
治遁屍飛屍,又治暴風毒腫流入四肢頭面方:
白芥子一升蒸熟搗,以黃丹二兩攪和,分作兩分,用疏布袋盛,更蒸使熱,敷痛上,當更迭蒸袋,常使熱敷之,如此三五次即定。
治人皮膚中痛,名症疰方:
醋和燕窠土敷之。
治走疰方:
燒車釭令熱,暫入水,以濕布裹熨病上。
治三十年氣疰方:
豉心(半升),生椒(一合)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適寒溫,用竹筒吸取汁,令病者側臥,手擘大孔射灌之,少時當出惡物,此法垂死,悉治得瘥,百千不可具說。
白話文:
【雷氏千金丸】
這是治療各種氣滯、宿食不消化,飲食中毒,心腹疼痛如被針刺,以及瘧疾的處方。
藥材包含硝石(用量為三分)、大黃(用量為五分)、桂心、乾薑(各用量為二兩),以及巴豆仁(用量為六十枚)。
將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再進行三千次的搗碎,最後加入蜂蜜揉成大豆大小的丸狀。服用兩顆,效果神奇無比,對於已經失去意識的人,可撬開牙齒灌入藥丸。
【治突發屍疰毒痛來回】
藥材為杏仁和亂髮灰(等量)。將這兩種藥材研磨成油脂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時,以酒吞服三顆,每日三次。(姚氏則是以豬油和藥丸。)
【治遁屍屍疰,心腹刺痛難以忍受】
藥材為桂心、乾薑(各用量為一兩),以及巴豆仁(用量為二兩)。將這些藥材研磨後篩選,然後與醋混合成泥狀,塗抹在病患部位,待乾後即換新。
【治遁屍屍疰,心腹或身體有痛處,無法觸碰】
將艾草搓碎,放在痛處,厚度約一寸以上。使用熱水和灰,使其保持高溫,然後放在艾草上,待冷後再換,通常二到三次即可見效。
【治遁屍飛屍,同時治療突然的風毒腫,流至四肢頭面部】
使用一升白芥子,蒸熟後搗碎,再加入二兩黃丹攪拌均勻,分成兩份,裝入疏布袋中,再次蒸熱,然後敷在痛處,交替蒸熱布袋,確保一直保持熱敷,重複三到五次即可穩定。
【治人皮膚中疼痛,稱為症疰】
將醋和燕窩土混合,敷在患處。
【治走疰】
將車釭燒熱,短暫浸入水中,再用濕布包裹,熱敷在患處。
【治三十年氣疰】
藥材為豉心(用量為半升)、生椒(用量為一合)。將兩種藥材加入二升水中,煮至剩半升,待溫度適中,使用竹筒吸取藥汁,讓病人側躺,用手撐開大孔,將藥汁灌入,過一段時間,會排出惡物,此方法對於瀕臨死亡的患者,也能治療,效果難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