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1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肺臟方 (14)

1. 太乙神明陷冰丸

治諸病破積聚,心下支滿,寒熱鬼疰長病,咳逆唾噫,闢除眾惡鬼逐邪氣鬼擊客忤,中惡胸中結氣,咽喉閉塞,有進有退,繞臍絞痛惻惻,隨上下按之挑手,心中慍慍如有蟲狀,毒疰相染甚至滅門者方。

白話文:

此方可治療各種疾病,例如堆積聚結、心下脹滿、寒熱不定、鬼怪纏身、久病不癒、咳嗽逆氣、唾液過多、驅除惡鬼邪氣、鬼魅侵襲、驚嚇鬼神、受到邪氣或鬼祟入侵、胸中鬱結、咽喉閉塞、忽好忽壞、繞臍絞痛、按壓時感到刺痛、心中煩躁不安、猶如蟲子蠕動、毒氣傳染致死。

雄黃(二兩),當歸(三兩),丹砂,礬石(一作礜石),桂心,大黃(各二兩),芫青(五枚),藜蘆附子(各一兩半),人參,真珠,麝香鬼臼犀角牛黃(各一兩),蜈蚣(一枚),射罔(一兩),烏頭(八枚),杏仁(三十枚),蜥蜴(一枚),樗雞地膽(各七枚),斑蝥(七枚),巴豆(一分)

白話文:

雄黃(100 克),當歸(150 克),硃砂,明礬(或礜石),桂枝,大黃(各 100 克),芫荽(5 片),藜蘆,附子(各 75 克),人參,珍珠,麝香,鬼臼,犀角,牛黃(各 50 克),蜈蚣(1 隻), 射罔(50 克),烏頭(8 粒),杏仁(150 粒),蜥蜴(1 隻),樗雞,地膽(各 35 片),斑蝥(35 粒),巴豆(5 克)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和搗三萬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再。不知稍增。又以二丸著門上令眾邪不近。傷寒服之無不愈。若至病家及視病人,夜行獨宿服二丸,眾邪不能近也。(胡洽無桂心、芫青、人參、真珠、犀角、麝香、射罔、牛黃、蜥蜴、烏頭、樗雞、當歸十二味藥。)(只十二味,與積聚篇同)

白話文:

將上述二十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搗杵三萬次,搓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服藥時先服兩丸,一天服兩次。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逐漸增加服藥量。此外,還可以將兩丸藥丸放置在門上,以防止邪氣靠近。感染傷寒時服用此藥皆可治癒。若前往患者住所或探視患者,於夜間獨行或獨宿時服用兩丸,可以避免邪氣侵襲。(胡洽的配方中不含桂心、芫青、人參、真珠、犀角、麝香、射罔、牛黃、蜥蜴、烏頭、樗雞、當歸十二種藥材。)(只有十二種藥材,與「積聚」篇相同)

2. 江南度世丸

治萬病症結積聚,伏屍長病,寒熱疰氣流行皮中,久病著床肌肉消盡,四肢煩熱嘔逆不食,傷寒時氣惡疰,汗出口噤不開心痛方。

白話文:

治療各種疾病引起的症結積聚、長期臥病不起、寒熱疫氣在皮膚中流行、長期臥病在牀肌肉消瘦、四肢發熱嘔吐不思飲食、傷寒時氣引起的惡性疫病、出汗口噤閉心痛的方劑。

蜀椒(三兩),人參細辛甘草(各二兩),茯苓,真珠,大黃乾薑,丹砂,野葛,桂心,雄黃麝香鬼臼(各一兩),烏頭牛黃(各二分),附子紫菀(各六分),巴豆(六十枚),蜈蚣(二枚)

白話文:

四川花椒(60克) 人參(40克) 細辛(40克) 甘草(40克) 茯苓(20克) 真珠(20克) 大黃(20克) 乾薑(20克) 硃砂(20克) 野葛(20克) 桂心(20克) 雄黃(20克) 麝香(20克) 鬼臼(20克) 烏頭(4克) 牛黃(4克) 附子(12克) 紫菀(12克) 巴豆(1200顆) 蜈蚣(4條)

上二十味為末,蜜丸如小豆,飲服二丸,加至四丸,日一服。加獺肝一具更良。

白話文:

以上二十味藥材研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小豆般大小的丸劑。開始服用的時候,一次服用兩丸,逐漸增加至每次四丸,每天服用一次。如果加入一整個獺肝,效果會更好。

3. 大度世丸

治萬病與前狀同者方。

白話文:

治療各種疾病,與前面所述症狀相同的方劑。

牛黃大黃雄黃,真珠,丹砂,人參附子細辛甘草射罔鬼臼莽草(各一兩),蜀椒,麝香鬼箭羽,桂心,茯苓紫菀(各二兩),乾薑(三兩),野葛(一尺),蜥蜴蜈蚣(各一枚),地膽(五十枚),芫青(二十枚),樗雞(二十枚),巴豆仁(八十枚)

白話文:

牛膽汁,大黃,雄黃,珍珠,硃砂,人參,附子,細辛,甘草,射干,鬼臼,莽草(各一兩),花椒,麝香,鬼箭羽,肉桂心,茯苓,紫菀(各二兩),乾薑(三兩),野葛(一尺),蜥蜴,蜈蚣(各一隻),地膽草(五十枚),芫荽子(二十枚),樗雞子(二十枚),巴豆仁(八十枚)

上二十六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二丸,日二,先食服之。

治疰病相染,易及霍亂中惡,小兒客忤長病方:

白話文:

將上二十六味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調成像小紅豆一樣大小的藥丸。服用時,以溫開水送服兩丸,每天服用兩次,在飯前服用。

用於治療傳染性疾病和容易引發霍亂、中毒的情況;以及小兒異物入體導致的長期疾病。

獺肝(一具),蜈蚣(一枚),麝香(二分),雄黃,莽草,丹砂,鬼臼,犀角,大黃,巴豆,牛黃(各一兩)

白話文:

  • 獺肝(1 個)
  • 蜈蚣(1 條)
  • 麝香(3 克)
  • 雄黃(30 克)
  • 莽草(30 克)
  • 丹砂(30 克)
  • 鬼臼(30 克)
  • 犀角(30 克)
  • 大黃(30 克)
  • 巴豆(30 克)
  • 牛黃(30 克)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麻子,空腹服二丸至三丸,以知為度。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材磨成粉末,再以蜂蜜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劑。空腹時服用兩到三丸,依個人體質而定。

4. 雷氏千金丸

治行諸氣宿食不消,飲食中惡,心腹痛如刺及瘧方。

白話文:

治行諸氣宿食不消,飲食中惡,心腹痛如刺及瘧方:

活血通氣丸:

  • 升麻四兩,(剉)
  • 羌活四兩(剉)
  • 防風三兩(剉)
  • 川芎三兩(剉)
  • 甘草二兩(炙,剉)
  • 當歸二兩(酒洗,切)
  • 赤芍藥二兩(酒浸)
  • 桃仁二兩(去皮尖,炒)
  • 紅花一兩(酒浸)
  • 烏藥一兩(酒浸)
  • 木香三錢(研)
  • 川椒五錢(研)

研為細末,蜜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服。

附子理中丸:

  • 炮附子一兩(去皮臍,切)
  • 人參一兩(切片)
  • 白朮一兩(切片)
  • 甘草五錢(炙,切)

研為細末,蜜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服。

平胃散:

  • 檳榔一兩(去皮,銼)
  • 訶黎勒二兩(去殼,銼)
  • 木香半兩(研)
  • 砂仁半兩(研)
  • 茯苓一兩(研)
  • 厚朴半兩(研)
  • 陳皮半兩(去瓤)

研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渣,食後溫服。

硝石(三分),大黃(五分),桂心,乾薑,(各二兩),巴豆仁(六十枚)

白話文:

硝石(三分之一兩) 大黃(五分之一兩) 桂心(二兩) 乾薑(二兩) 巴豆仁(六十顆)

上五味為末,搗三千杵,蜜丸如大豆,服二丸,神驗無比,已死者折齒灌之。

治卒得屍疰毒痛往來方:

杏仁,亂髮灰(等分)

上二味研如脂,丸如梧子,每服酒下三丸,日三。(姚氏以豬膏和丸。)

治遁屍屍疰,心腹刺痛不可忍者方:

桂心,乾薑(各一兩),巴豆仁(二兩)

上三味治,下篩,以上醋和如泥,敷病上,干即易之。

治遁屍屍疰,心腹及身有痛處,不得近者方:

取艾小挼令碎,著痛上,厚一寸余。熱湯和灰令強熱置艾上,冷即易,不過二三度瘥。

治遁屍飛屍,又治暴風毒腫流入四肢頭面方:

白話文:

逐屍飛屍散

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搗杵三千次,加蜂蜜製成小如大豆的丸子,服下兩丸,神效無比,對已死的屍體,掰開牙關灌服。

治療中毒疼痛

杏仁散

杏仁、亂髮灰(等分)

以上兩味研成泥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以酒送服,一日三次。(姚氏用豬油和丸。)

治療屍體中毒引起的心腹刺痛

桂心散

桂心、乾薑(各一兩)、巴豆仁(二兩)

以上三味藥材處理後,過篩,用米醋調和成泥狀,敷於患處,乾了就換。

治療屍體中毒引起的全身疼痛

艾灸法

取艾草搓碎,敷於疼痛處,厚度一寸有餘。用熱湯和灰攪拌成很熱的糊狀,敷於艾草上,涼了就換,兩三次即可痊癒。

治療屍體中毒引起的四肢頭面腫痛

逐屍飛屍散

白芥子一升蒸熟搗,以黃丹二兩攪和,分作兩分,用疏布袋盛,更蒸使熱,敷痛上,當更迭蒸袋,常使熱敷之,如此三五次即定。

白話文:

將一升白芥子蒸熟搗碎,與二兩黃丹混和。分成兩份,用紗布袋包裹。再蒸熱,敷在疼痛處。不斷地交換蒸熱的紗布袋,保持敷熱。這樣做三到五次,疼痛就會痊癒。

治人皮膚中痛,名症疰方:

醋和燕窠土敷之。

治走疰方:

燒車釭令熱,暫入水,以濕布裹熨病上。

治三十年氣疰方:

豉心(半升),生椒(一合)

白話文:

治人皮膚中痛,名症疰方:

用醋與燕窩土敷在患處。

治走疰方:

將車釭燒熱,浸入水中片刻,再用濕布包住熨燙患處。

治三十年氣疰方:

使用豆豉心(半升)和生薑(一合)。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適寒溫,用竹筒吸取汁,令病者側臥,手擘大孔射灌之,少時當出惡物,此法垂死,悉治得瘥,百千不可具說。

白話文:

上兩味藥,加水二升煎熬,取半升藥汁。趁熱趁寒,用竹筒吸取汁液,讓病人側臥,手扒開肛門射入藥汁。一會兒就會排出髒東西。這種方法即使瀕死之人,也能夠治癒,這類案例多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