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12)
卷十七 肺臟方 (12)
1. 小附著散
治飛屍賊風,發時急痛,不在一處,針之則移,發一日半日乃瘥,須臾復發者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飛屍賊風,發時急痛,不在一處,針之則移,發一日半日乃瘥,須臾復發者方。
繁體中文:
飛屍賊風,發作時劇烈疼痛,不定時出現在身體不同部位,針灸後會轉移,發作一天半日才痊癒,但不久又會復發。
細辛,天雄,甘草(各一分,一作莽草),桂心(三分),烏頭,附子,乾薑(各一兩),真珠,雄黃(各半兩)
上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以知為度(胡洽不用桂心、附子,有蜀椒四分。)
白話文:
細辛、天雄、甘草(各 1 分) 桂心(3 分) 烏頭、附子、乾薑(各 1 兩) 真珠、雄黃(各半兩)
上九味治下痢,用酒送服一小匙,不知道是否要稍為酌量增加,以達到有效為準。(胡洽不用桂心、附子,加入蜀椒四分之一。)
2. 大附著散
治五屍疰忤與前狀同者方。
白話文:
治療五屍引起的疰忤,症狀與前述相同之方劑。
天雄,桂心(各半兩),細辛,乾薑,雄黃,黃芩,黃連,由跋,椒目(各一兩),金牙,犀角,麝香,牛黃(各一分),真珠(三分),蜈蚣(三枚)
上十五味治,下篩,酒服一錢匕,日三服,以知為度。
白話文:
天雄和桂心(各120克),細辛、乾薑、雄黃、黃芩、黃連、由跋、椒目(各240克),金牙、犀角、麝香、牛黃(各3克),真珠(9克),蜈蚣(3條)
用十五味藥材製成藥物,過濾後,以酒調服一湯匙,每日服用三次,服至症狀減輕為止。
3. 金牙散
治鬼疰風邪,鬼語屍疰,或在腰脊胸脅,流無常處,不喜見人,志意不定,面目脫色,目赤鼻張,唇乾甲黃者方。
白話文:
治療因為鬼神作祟而引起的風寒之疾,出現鬼語屍僵的症狀,或是在腰部、脊椎、胸脅等處遊走不定,不喜歡見人,心志不堅定,臉色蒼白,眼睛發紅、鼻子通氣,嘴脣乾裂、指甲發黃時所使用。
金牙,雄黃,鐵精,曾青,真珠,丹砂,野葛,川芎,露蜂房,大黃,甘草,蛇蛻皮䕡茹,乾漆(各一分),石長生,貍骨(一作鸛骨),鬼臼,鬼箭羽,桔梗,烏頭,鬼督郵,椒目,狼毒,蕪荑,藜蘆,雷丸,芫菁,滑石(各二分,一作硝石),毒公,鱉甲,牛黃,人參,胡燕屎,狼毒,桂心(各四分),寒水石,蜈蚣,蜥蜴,附子(各一枚),蜣螂,亭長(各七枚),石膏(五分),徐長卿,斑蝥(各十四枚),貝母(二枚)
白話文:
金牙,雄黃,鐵精,曾青,真珠,丹砂,野葛,川芎,露蜂房,大黃,甘草,蛇蛻皮䕡茹,乾漆(各 0.5 克)
石長生,貍骨(或鸛骨),鬼臼,鬼箭羽,桔梗,烏頭,鬼督郵,椒目,狼毒,蕪荑,藜蘆,雷丸,芫菁,滑石(或硝石)(各 1 克)
毒公,鱉甲,牛黃,人參,胡燕屎,狼毒,桂心(各 2 克)
寒水石,蜈蚣,蜥蜴,附子(各 1 個)
蜣螂,亭長(各 7 個)
石膏(2.5 克)
徐長卿,斑蝥(各 7 克)
貝母(1 克)
上四十五味治,下篩,先食,以酒服一刀圭,日二。不知,漸加之,蟲隨大小便出(崔氏名蜀金牙散。)
白話文:
將上方的四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篩子過濾。吃飯前,用酒送服約一克的藥粉,每天兩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逐漸增加劑量。蟲子會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此方名為崔氏蜀金牙散。)
4. 大金牙散
治一切疰病(方見十二卷膽腑門。)
白話文:
治療一切疰病(詳細方劑請參閱第十二卷「膽腑門」)。
5. 白朮散
治風入臟腑,悶絕,常自躁痛,或風疰入身,令疰鬼疰飛屍惡氣腫起,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內或外,針灸流移無有常處。驚悸,腹脹,氣滿,心頭滿,或恍惚悲懼不能飲食,或進或退,陰下濕癢,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黃,房中勞極方。
白話文:
治療風邪入侵臟腑,導致胸悶窒息,常常自己感到煩躁疼痛。或者風邪侵入身體,引發鬼魂邪氣附身,造成腫脹,時而左邊時而右邊,時而前面時而後面,時而內部時而外部,針灸只能暫時緩解,沒有固定的地方。同時出現心悸、腹脹、氣滿、心口脹滿等症狀。患者可能神志恍惚、悲傷恐懼,吃不下飯。症狀時好時壞,下陰濕癢,大便帶血,小便發紅發黃。這些病症常因房事過度勞累而誘發。
白朮(十四枚),附子,秦艽,人參,牡蠣,蜀椒,細辛,黃芩,川芎,牛膝(各三分),乾薑,桂心,防風(各五分),獨活,柴胡,桔梗,茯苓,當歸(各四分),烏頭,天雄,甘草,莽草,麻黃,石南,杜仲,栝蔞根(各二分)
上二十六味治下篩,平旦酒服五分匕。訖,如人行七里久,勢欲解,更飲酒五合為佳。
白話文:
白朮(14 枚) 附子、秦艽、人參、牡蠣、蜀椒、細辛、黃芩、川芎、牛膝 (各 3 分) 乾薑、桂心、防風 (各 5 分) 獨活、柴胡、桔梗、茯苓、當歸 (各 4 分) 烏頭、天雄、甘草、莽草、麻黃、石南、杜仲、栝蔞根 (各 2 分)
二十六味治下痢,清晨以酒送服五分一匙。服完後,就像一個人走了七里路一樣,有便意,再喝五合的酒會更好。
6. 太乙備急散
治卒中惡客忤五屍入腹,鬼刺鬼痱,及中蠱疰吐血下血,及心腹卒痛,腹滿傷寒熱毒病六七日方。
白話文:
治療:
- 中惡客忤五屍入腹:惡祟邪魔侵襲,五臟陰氣受邪。
- 鬼刺鬼痱:皮膚出現紅疹、刺痛等症狀。
- 中蠱疰:中毒或被邪氣感染。
- 吐血、下血:嘔吐或排泄血跡。
- 心腹卒痛:心臟或腹部突然劇烈疼痛。
- 腹滿傷寒熱毒病:腹部脹滿,伴有發燒、口渴等症狀,持續六七天。
雄黃,桂心,芫花(各二兩),丹砂,蜀椒(各一兩),藜蘆,巴豆(各一分),野葛(三分),附子(五分)
白話文:
- 雄黃:兩兩
- 桂花心:兩兩
- 芫花:兩兩
- 丹砂:一兩
- 四川花椒:一兩
- 藜蘆:一分
- 巴豆:一分
- 野葛:三分
- 附子:五分
上九味,巴豆別研如脂,余合治,下篩。以巴豆合和更搗,置銅器中密貯之,勿泄,有急疾,水服錢五匕,可加至半錢匕,老小半之。病在頭當鼻衄,在膈上吐,在膈下利,在四肢當汗出,此所謂如湯沃雪,手下皆愈。方宜秘之,非賢不傳。
白話文:
將以上九味藥材,把巴豆單獨研磨成脂狀,把其他藥材混合,然後篩過。再把巴豆加入混合藥材中,搗碎,貯存在銅器中密閉保存,不要洩露。遇到急病,用水送服五匙,可以增加至半錢匙,老人小孩減半。疾病在頭部時會流鼻血,在膈肌以上時會嘔吐,在膈肌以下會腹瀉,在四肢時會出汗,這就像熱湯融化白雪一樣,手到病除。此方應該保密,不傳授給不值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