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肺臟方 (9)

1. 白石英散

明目利小便,治氣及補五勞七傷,無所不治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明目利小便,治氣及補五勞七傷,無所不治方。

明目通小便,治療各種氣疾、補益五勞七傷,無所不能治的良方。

煉成石英十兩(白石英無多少,以錘子砧上細磽嚮明,選去靨翳、色暗黑黃赤者,惟取白淨者為佳,搗篩瓷器中,研令極細熟,以生絹袋於銅器中,水飛如作粉法,如此三度,研訖澄之,漸漸去水,水盡至石英曝乾,看中有粗惡不淨者,去之。堪用者更研使熟,白絹袋盛著瓷器中,以瓷碗蓋之,於三鬥米下蒸之,以飯熟訖出,取懸之使干,更於瓷器中,研之為成)

白話文:

把十兩石英(用上等的白石英,用錘子在砧板上細細磨碎,在光線下挑出有斑點、顏色暗淡、黃赤色的,只取白淨者為好,搗碎後過濾到瓷器中,研磨得極細很熟,用生絹袋裝入銅器中,用水飛(像製作粉末那樣),這樣重複三次,研磨後澄清,逐漸去除水分,水分完全蒸發後,把石英晾乾,發現有粗糙不淨的,要去掉。可以使用的再研磨得更熟,用白絹袋裝進瓷器中,用瓷碗蓋上,放在三鬥米的上方蒸製,等米飯蒸熟後取出,懸掛起來晾乾,再放入瓷器中研磨製成。

石斛,蓯蓉(各六分),澤瀉茯苓橘皮(各一兩),菟絲子(三兩)

白話文:

石斛、蓯蓉(各 6 克),澤瀉、茯苓、橘皮(各 30 克),菟絲子(90 克)

上七味治,下篩,總於瓷器中研令相得,重篩,酒服方寸匕,日二,不得過服。慎豬、魚、鵝、鴨、蒜、冷、醋、滑。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過濾後放入陶瓷容器中,再磨成更細緻的粉末,再次過濾。以酒送服一指甲蓋分量的藥粉,一天兩次,不可過量服用。忌食豬肉、魚、鵝、鴨、大蒜、冷食、醋、油膩食物。

2. 白石英丸

補養肺氣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補肺氣方

  • 桔梗五錢
  • 百部四錢
  • 太子參四錢
  • 麥冬三錢
  • 五味子三錢
  • 炙甘草三錢

補肺氣方

  • 桔梗 15 克
  • 百部 12 克
  • 太子參 12 克
  • 麥冬 9 克
  • 五味子 9 克
  • 炙甘草 9 克

白石英陽起石,磁石,菟絲子,蓯蓉,地黃(各二兩半),栝蔞根,石斛白朮五味子(各一兩),防風,巴戟(各五分),桂心,人參(各一兩),蛇床子(半兩)

白話文:

白白石英、陽起石、磁石、菟絲子、蓯蓉、地黃(各 50 克),栝蔞根、石斛、白朮、五味子(各 20 克),防風草、巴戟天(各 10 克),桂心、人參(各 20 克),蛇牀子(10 克)

上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三十丸,日二服。

白話文:

將這十五種中藥材磨成粉末,做成如梧桐果般大小的蜜丸,以酒吞服,每次服十五丸,逐漸增加至每次三十丸,每日服用兩次。

3. 補傷散

治肺傷善泄咳,善驚恐,不能動筋,不可遠行,膝不可久立,汗出鼻乾,少氣喜悲,心下急痛,痛引胸中,臥不安席,忽忽喜夢,寒熱小便赤黃,目不能遠視,唾血方。

白話文:

治療肺部受傷後,容易咳嗽、心悸恐懼、筋骨僵硬,不能長時間行走、站立,汗出鼻乾、氣短憂鬱、心悸胸痛,痛感延伸到胸中,臥不安穩、時常做噩夢、發熱、小便赤黃、視力下降、吐血。

天冬(一升),防風澤瀉人參阿膠(各一兩半),栝蔞根,前胡,芍藥,石膏乾薑,大豆卷(各二兩),紫菀白蘞(各一兩),桂心,白朮(各四兩),地黃,甘草山藥當歸(各二兩半)

白話文:

  • 天冬:1 升
  • 防風:1.5 兩
  • 澤瀉:1.5 兩
  • 人參:1.5 兩
  • 阿膠:1.5 兩
  • 栝蔞根:2 兩
  • 前胡:2 兩
  • 芍藥:2 兩
  • 石膏:2 兩
  • 乾薑:2 兩
  • 大豆卷:2 兩
  • 紫菀:1 兩
  • 白蘞:1 兩
  • 桂心:4 兩
  • 白朮:4 兩
  • 地黃:2.5 兩
  • 甘草:2.5 兩
  • 山藥:2.5 兩
  • 當歸:2.5 兩

上十九味治,下篩,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十九味煉製後,過濾,於飯前以酒服用一湯匙,一日三次。

4. 理氣丸

治氣不足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氣不足,氣自弱也。宜補氣。人參、黃耆、甘草、黨參、白朮、茯苓、木香、白芍、川芎、當歸、補骨脂。

氣不足,是自身氣血虛弱。適宜補氣。人參、黃耆、甘草、黨參、白朮、茯苓、木香、白芍、川芎、當歸、補骨脂。

氣虛,是指身體氣血虛弱。適合補氣。使用人參、黃耆、甘草、黨參、白朮、茯苓、木香、白芍、川芎、當歸、補骨脂等藥材。

杏仁,桂心(各一兩),乾薑益智仁(各二兩)

白話文:

杏仁一兩,肉桂心一兩,乾薑二兩,益智仁二兩

上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三丸,以知為度。

治冷氣短氣方:

蜀椒五兩絹袋盛,酒一斗,浸二七日,服之,任意多少。

治讀誦勞極疲乏困頓方:

酥,油,酒,糖,白蜜(各二升)

合銅器中,微火煎二十沸,下之,為準七日七夜服之令盡。宜慎生冷。

白話文:

治寒氣、氣喘的方子:

花椒 五兩,用絹袋盛裝,浸泡在酒 一斗中,二七日後即可服用,服用量不限。

治讀書勞累過度、疲乏困倦的方子:

酥油、香油、酒、砂糖、蜂蜜(各二升)

混合在銅器中,用小火煎煮二十次沸騰,放涼後裝瓶,連續七日七夜服完。服藥期間應避免生冷食物。

又方,人參甘草茯苓當歸(各二兩),川芎,芍藥,地黃,黃耆,骨皮(各三兩),大棗(二十枚)

白話文:

另一種方子,使用: 人參、甘草、茯苓、當歸(各 120 克) 川芎、芍藥、地黃、黃耆、骨皮(各 180 克) 大棗(20 枚)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桂心三兩。)

治卒短氣方:

搗韭汁服一升,立瘥。(《肘後方》治卒上氣喘息便欲死。)

治乏氣方:

生薑枸杞葉(各二兩)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治少年房多短氣方:

豉(七合),梔子(十四枚)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半,去豉納梔,煮取八合,服半升,不瘥更服。

白話文:

十味藥材搗碎,加入一斗水煮沸後取三升湯液,分成三份服用。(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三兩桂心。)

治療突然氣短

搗碎韭菜汁並服用一升,立馬見效。(出自《肘後方》,治療突然氣喘、呼吸困難,甚至瀕臨死亡。)

治療體力不足

生薑(兩兩),枸杞葉(兩兩)

上述兩味藥材搗碎,加入三升水煮沸後取一升湯液,一次服用。

治療年輕人體質虛弱、氣短

豉(七合),梔子(十四枚)

上述兩味藥材加入二升水煮沸,取一升半湯液,撈出豉,放入梔子繼續煮沸,取八合湯液,服用半升,如果症狀未改善可再服用。

5. 灸法

凡上氣冷發腹中雷鳴轉叫,嘔逆不食,灸太衝不限壯數。從痛至不痛,從不痛至痛止。

上氣厥逆,灸胸堂百壯,穴在兩乳間。

胸膈中氣,灸闕輸隨年壯。(扁鵲云:第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名闕輸。)

白話文:

如果上逆氣冷,腹中雷鳴轉叫,噁心嘔吐,不吃東西,灸太衝穴,灸的壯數不限。從感到疼痛到不痛,從不痛到疼痛停止,灸即可。

上氣逆亂,灸胸堂穴一百壯,穴位在兩乳之間。

胸膈中有氣,灸闕輸穴,壯數隨年齡而定。(扁鵲說:第四椎骨以下,兩旁各一寸半,名為闕輸穴。)

心腹諸病,堅滿煩痛,憂思結氣,寒冷霍亂,心痛吐下,食不消,腸鳴泄利,灸太倉百壯。(太倉穴,一名胃募,在心下四寸,乃胃脘下一寸是。)

白話文:

心腹部的各種疾病,包括腹脹、腹痛、憂慮思慮導致的氣滯、寒氣引起的霍亂、心痛、嘔吐、腹瀉、消化不良、腸鳴腹瀉等,都可以通過艾灸太倉穴100壯進行治療。(太倉穴,又名胃募,位於心下4寸,即胃脘下1寸的位置。)

結氣囊裹,針藥所不及,灸肓募,隨年壯。肓募二穴從乳頭斜度至臍中屈出半,從乳下行度頭是穴。

下氣,灸肺俞百壯。又灸太衝五十壯。

凡臍下絞痛,流入陰中,發作無時,此冷氣,灸關元百壯,穴在臍下三寸。

白話文:

若氣囊中結氣,針灸藥物難以治療,則應施灸於肓募穴,隨年紀增長即可痊癒。肓募兩穴位於乳頭下方,斜向臍中,在屈出處取穴;自乳頭以下,斜行至頭部即為穴位。

治療下氣,可灸肺俞穴一百壯。另可灸太衝穴五十壯。

凡是臍下絞痛,痛勢流竄至陰部,發作無定時者,為寒氣所致,可灸關元穴一百壯,此穴位於臍下三寸處。

短氣不得語,灸天井百壯,穴在肘後兩筋間。又灸大椎,隨年壯。又灸肺俞百壯。又灸肝俞百壯。又灸尺澤百壯。又灸小指第四指間交脈上七壯。又灸手十指頭合十壯。

白話文:

氣喘無法說話,灸「天井穴」一百壯。天井穴位於手肘後方兩條肌腱之間。另外,灸「大椎穴」,數量根據年齡而定。再灸「肺俞穴」一百壯。「肝俞穴」一百壯。「尺澤穴」一百壯。中指和無名指之間的交叉處,灸「合十穴」七壯。雙手十指合十,灸「合十穴」十壯。

少年房多短氣,灸鳩尾頭五十壯。又鹽灸臍孔中二七壯。

乏氣,灸第五椎下,隨年壯。

論曰:凡卒厥逆上氣,氣攻兩脅,心下痛滿,奄奄欲絕,此為奔豚氣。即急作湯以浸兩手足,數數易之。

奔豚,灸氣海百壯,穴在臍下一寸半。又灸關元百壯,穴在臍下三寸。

白話文:

繁體中文譯文:

少年氣短,灸鳩尾穴五十分鐘。另於肚臍中央灸鹽二十七壯。

氣喘,灸第五椎骨下,隨年齡增加而壯陽。

論述:凡是突然昏厥、氣逆上行、氣壓兩脅、心下疼痛、滿腹而奄奄一息,此為奔豚氣。應立即以熱水浸泡雙手雙腳,頻繁更換。

奔豚氣,灸氣海穴一百壯,穴位位於肚臍下半寸。另灸關元穴一百壯,穴位位於肚臍下三寸。

奔豚,灸期門百壯,穴直兩乳下第二肋端旁一寸五分。奔豚腹腫,灸章門百壯,章門一名長平。穴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奔豚搶心不得息,灸中極五十壯。中極一名玉泉,穴在臍下四寸。

白話文:

奔豚(心悸怔忡)

  • 艾灸期門穴100壯。期門穴位於兩乳正下方,第二根肋骨末端旁,距離約一寸五分。

  • 奔豚導致腹脹,艾灸章門穴100壯。章門穴又稱長平穴。章門穴位於大橫骨外緣,與肚臍平行,季肋末端。

  • 奔豚心慌氣短,無法得到休息,艾灸中極穴50壯。中極穴又稱玉泉穴。中極穴位於肚臍正下方,距離約四寸。

奔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壯,穴在乳上三肋間。

奔豚上下,灸四滿二七壯,穴挾丹田兩旁,相去三寸,即心下八寸,臍下橫紋是也。

白話文:

奔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壯,穴位在乳頭上方三肋之間。

奔豚上下,灸四滿二七壯,穴位在丹田兩旁,距離三寸,即心窩下方八寸,臍下橫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