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5)
卷十七 肺臟方 (5)
1. 大露宿丸
治氣極虛寒皮痹不已,內舍於肺,寒氣入客於六腑,腹脹虛滿,寒冷積聚百病方。
白話文:
古文: 治氣極虛寒皮痹不已,內舍於肺,寒氣入客於六腑,腹脹虛滿,寒冷積聚百病方。
治療氣血極度虛寒,導致皮膚麻痺不癒,寒氣內藏於肺部,並侵入六腑,造成腹脹虛浮,寒冷積聚而引發各種疾病的藥方。
礜石(《肘後》作礬石),乾薑,桂心,皂莢,桔梗,附子(各三兩)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漸加之。慎熱及火等。
白話文:
白礬石(《肘後方》記載為礬石),生薑塊,桂花心,皂莢,桔梗,附子(各 120 克)
將六味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天三餐,以酒送服十丸。逐漸增加用量。注意避開熱氣及火氣。
2. 硫黃丸
治氣極虛寒澼飲,胸中痰滿,心腹痛,氣急,不下飲食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甘草湯 甘草一兩,乾薑半兩,白朮二兩,茯苓二兩,桂枝二兩,人參二錢
甘草湯
材料:
- 甘草 1 兩
- 乾薑 0.5 兩
- 白朮 2 兩
- 茯苓 2 兩
- 桂枝 2 兩
- 人參 0.2 兩
功效:
治療因氣虛寒濕導致的胸中痰滿、心腹疼痛、呼吸急促、無法進食。
硫黃,礜石,乾薑,附子,烏頭,桂心,細辛,白朮,桔梗,茯苓(各二兩)
白話文:
硫磺、礜石、乾薑、附子、烏頭、桂心、細辛、白朮、桔梗、茯苓(各 120 克)
上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漸加之,以知為度。(《肘後》無白朮、桔梗、茯苓,用吳茱萸、川椒、人參、皂莢、當歸十二味為丸,用治人大冷,夏日溫飲食不解衣者。)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十粒藥丸,每天三次。逐漸增加藥丸數量,以自身狀況為基準。
(《肘後備急方》中沒有白朮、桔梗和茯苓,而是用吳茱萸、川椒、人參、皁莢和當歸這十二種藥材製成藥丸。用於治療體質極寒者,以及夏天時仍然穿著厚重衣物,食用溫熱食物後也不脫衣的患者。)
3. 大前胡湯
治氣極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方。
白話文:
治氣極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方
治療因為生氣過度導致的熱氣灼傷,造成呼吸急促、胸悶氣喘,經常想要發怒,心窩和腹部脹滿疼痛,內外皆有發熱的感覺,煩躁噁心不安的一種方劑。
前胡(八兩),半夏,麻黃,芍藥(各四兩),生薑(五兩),黃芩(三兩),枳實(四枚),大棗(十二枚)
上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藥材:
- 前胡:8 兩
- 半夏:4 兩
- 麻黃:4 兩
- 芍藥:4 兩
- 生薑:5 兩
- 黃芩:3 兩
- 枳實:4 枚
- 大棗:12 枚
上八味藥材,用九升水煎煮,煮剩三升藥汁,去掉渣滓,分成三份服用。
4. 竹葉湯
治氣極傷熱氣喘,甚則唾血,氣短乏不欲食,口燥咽乾方。
白話文:
原中醫古代文字:
治氣極傷熱 氣喘 甚則唾血 氣短乏不欲食 口燥咽乾 方
治療氣極導致的熱氣喘,嚴重時甚至吐血,氣息短促,疲乏無力,不想進食,口乾咽燥的方劑。
用於治療因氣極受傷,導致熱氣喘,嚴重時會吐血,呼吸急促、氣短,身體虛弱無力,不想吃東西,口舌乾燥、咽喉乾澀的方劑。
竹葉(二升),麥冬,小麥,生地(各一升),生薑,石膏(各六兩),麻黃(三兩),甘草(一兩)大棗(十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竹葉(800 克),麥冬、小麥、生地(各 400 克),生薑、石膏(各 240 克),麻黃(120 克),甘草(40 克),大棗(10 枚)
取上九種藥材,加入一斗水,煮沸取三升湯液,濾去渣滓,分三次服用。
5. 灸法
嘔吐上氣,灸尺澤,不三壯則七壯,尺澤在腕後肘中橫紋。
腹中雷鳴相逐,食不化逆氣,灸上脘下一寸,名太倉,七壯。
白話文:
嘔吐上氣: 針灸「尺澤穴」,如果三次針炙效果不佳,則增加到七次。尺澤穴位於手腕後方,肘部中央橫紋處。
腹中雷鳴相逐,食不化逆氣: 針灸「上脘穴」下方一寸,名為「太倉穴」,針灸七次。
6. 積氣第五
(論二首,方五十一首,灸法二十四首)
白話文:
論二篇,方五百一十一篇,灸法二十四篇
論曰: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凡七種氣積聚堅大如杯,若積在心下腹中,疾痛不能飲食,時來時去,每發欲死如有禍祟,皆七氣所生。寒氣即嘔逆噁心。熱氣即說物不竟而迫。怒氣即上氣不可忍,熱痛上搶心,短氣欲死不得息。恚氣即積聚在心下不得飲食。
白話文:
論證說:所謂的七種氣,指的是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這七種氣積聚起來會形成像杯子一樣大,如果積聚在心腹之下,就會引起疾病疼痛,不能飲食,病情忽來忽去,每次發作時都感覺像要死去,好像受到邪祟的侵擾,這些都是由七種氣引起的。
寒氣就會引起嘔吐反胃。 熱氣就會讓人說話說不完就突然中斷。 怒氣就會讓人感到上氣不接下氣,心臟熱痛上衝,呼吸急促,好像快死了,不能喘息。 恚氣就會積聚在心腹之下,讓人無法飲食。
喜氣即不可疾行,不能久立。憂氣即不可劇作,暮臥不安。愁氣即喜忘不識人語,置物四方還取不得,去處若聞,急即四肢浮腫,手足筋攣,捉不能舉如得病。此是七氣所生。男子卒得,飲食不時所致。婦人即產後中風諸疾也。
白話文:
感到快樂時,不要快速走動,也不要長時間站立。 感到憂慮時,不要劇烈活動,也不要晚上睡不安穩。 感到哀愁時,容易健忘,不認識別人說的話,放東西亂七八糟找不到,要去的地方聽說後,立即四肢浮腫,手腳筋緊,無法舉起東西,好像生病了一樣。 這些症狀都是由七情所引起的。男人突然發生這些症狀,可能是因為飲食不規律。女人則可能是產後中風或其他疾病所致。
7. 七氣丸
烏頭,大黃(各七分),紫菀,半夏,前胡,細辛,丹參,茯苓,川芎,桃仁(胡洽作杏仁),菖蒲(一作芍藥),石膏,吳茱萸,桂心,桔梗(各三分),人參,甘草,防葵(各一兩),乾薑,川椒(各半兩)
白話文:
烏頭、大黃(各 42 克) 紫菀、半夏、前胡、細辛、丹參、茯苓、川芎、桃仁(或杏仁) 川椒、各 18 克) 人參、甘草、防葵(各 60 克) 乾薑、川椒(各 30 克)
上二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加至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胡洽無丹參、甘草。)
白話文:
將上方的二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水或蜂蜜揉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用酒送服三丸,早中晚各一次。逐漸增加服用劑量至十丸。
另一種配方中,去除了半夏,並加入三分甘遂。請注意,這個配方不包含丹參和甘草。
主七氣。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此之為病皆生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去時來,發則欲死。凡寒氣狀吐逆心滿。熱氣狀恍惚眩冒失精。怒氣狀不可當,熱痛上蕩心,短氣欲絕不得息。恚氣狀,積聚心滿,不得食飲。喜氣狀,不可疾行久立。
憂氣狀,不可苦作,臥不安席。愁氣狀,平故如怒喜忘,四肢浮腫不得舉止。亦治產後中風余疾方。
白話文:
它主治七種氣。這七種氣是: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這些氣生病後都會形成積聚,聚集牢固得像杯子一樣,心腹會絞痛,沒辦法吃東西,這種痛有時會消失,有時又會發作,發作起來就會有想要死的感覺。所有寒氣的症狀都是嘔吐、反胃、心口悶脹。熱氣的症狀是恍惚、眩暈、頭昏腦脹、神經錯亂。怒氣的症狀是控制不住,熱痛直衝心臟,呼吸急促好像快斷氣了,無法休息。恚氣的症狀是積聚在心口、心滿意足,無法吃東西。喜氣的症狀是無法快速行走或久站。
憂傷的症狀,不能忍受苦痛,睡臥不安。愁緒的症狀,平白無故地發怒,喜悅時會忘記憂傷,四肢浮腫而無法動彈。也適用於治療產後中風留下的不良症狀。
大黃(二兩半),人參,半夏,吳萸,柴胡,乾薑,細辛,桔梗,菖蒲(各二分),茯苓,川芎,甘草,川椒(一用桂心),石膏,桃仁(各三分)
白話文:
大黃(50 克),人參、半夏、吳茱萸、柴胡、乾薑、細辛、桔梗、菖蒲(各 4 克),茯苓、川芎、甘草、川椒(或用桂心),石膏、桃仁(各 6 克)
上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酒下三丸,日三服。漸加至十丸(《翼方》無茯苓、川芎、甘草、石膏、桃仁。)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酒送服三丸,一天服用三次。逐漸增加劑量至十丸。(《翼方》中不含茯苓、川芎、甘草、石膏、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