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7)
卷七 風毒腳氣方 (7)
1. 衛侯青膏
治百病久風,頭眩鼻塞,清涕淚出,霍亂吐逆,傷寒咽痛,脊背頭項強,偏枯拘攣。或緩或急或心腹久寒,積聚疼痛,咳逆上氣,往來寒熱,鼠漏瘰癧,歷節疼腫,關節盡痛,男子七傷,臚脹腹滿,羸瘦不能飲食,婦人生產余疾諸病,瘑疥,惡瘡癰腫陰蝕,黃疸,發背馬鞍牛領瘡腫方。
當歸,栝蔞根,乾地黃,甘草,川椒(各六兩),半夏(七合),桂心,川芎,細辛,附子(各四兩),黃芩,桔梗,天雄,藜蘆,皂莢(各一兩半),厚朴,烏頭,莽草,乾薑,人參,黃連,寄生,川斷,戎鹽(各三兩),黃野葛(二分),生竹茹(六升),巴豆(二十枚),石南,杏仁(各一兩),豬脂(三斗),苦酒(一斗六升)
上三十一味㕮咀,諸藥以苦酒漬一宿,以豬脂微火上煎之,三下三上,膏成。病在內以酒服如半棗,以外摩之,日三。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衛侯青膏]的療效及製作方法。其主要用於治療各種長期風濕疾病,包括頭暈、鼻塞、流清涕和眼淚、霍亂導致的嘔吐與腹瀉、感冒引發的喉嚨痛、脊背與頭部僵硬、半身不遂與肌肉抽搐。還能緩解慢性心腹寒冷、長時間的聚集性疼痛、咳嗽、呼吸困難、反覆的寒熱交替、淋巴結核、關節炎引起的腫痛、全身關節疼痛、男性七種傷害(可能指生殖系統問題)、腹部脹大、身體消瘦無法正常進食、女性生產後的餘疾、多種皮膚病如瘑疥、嚴重的瘡瘍與腐蝕性疾病、黃疸、背部、頸部及肩膀的腫瘍等症狀。
所需藥材有:當歸、栝樓根、乾地黃、甘草、川椒各六兩,半夏七合,桂心、川芎、細辛、附子各四兩,黃芩、桔梗、天雄、藜蘆、皁莢各一兩半,厚朴、烏頭、莽草、乾薑、人參、黃連、寄生、川斷、戎鹽各三兩,黃野葛二分,生竹茹六升,巴豆二十枚,石南、杏仁各一兩,豬油三鬥,醋一斗六升。
以上三十一種藥材需切碎,先用醋浸泡一夜,再以豬油小火慢煎,重複三次上下煎熬,直到膏體完成。如果病症在體內,可用酒送服膏體,劑量約為半棗大小;若是外傷,則直接外敷,每天使用三次。
2. 神明青膏
治鼻中干灌之並摩服方。
川椒(五合),皂莢,黃芩,石南,黃連,雄黃,桂心,藜蘆(各三銖),白朮,川芎,大黃,澤瀉(各七銖),烏頭,川斷,莽草,人參(各五銖),半夏,當歸(各十二銖),乾地黃(十一銖),葳蕤,細辛(各十銖),附子,桔梗(各二銖),乾薑(六銖),戎鹽(杏子大一枚)
上二十五味㕮咀,以苦酒一斗漬之,羊髓一斤,為東南三隅灶,納諸藥,炊以葦薪。作三聚新好土,藥沸即下,置土聚上,三沸三下訖,藥成,以新布絞去滓。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內溫酒服如棗核,日三,後稍益,以知為度。
白話文:
這份古方是用來治療鼻子乾燥及內服調理的。
配方如下:花椒五合,皁莢,黃芩,石南葉,黃連,雄黃,肉桂,藜蘆各三銖,白朮,川芎,大黃,澤瀉各七銖,烏頭,川斷,莽草,人參各五銖,半夏,當歸各十二銖,乾地黃十一銖,玉竹,細辛各十銖,附子,桔梗各二銖,乾薑六銖,戎鹽一顆大小如杏子。
將以上二十五種藥材切碎,然後用一斗的醋浸泡。再取一斤的羊骨髓,在東南方向的竈上煮,放入所有藥材,使用葦木作為燃料。準備三堆新鮮的好土,當藥液開始沸騰時,就將其移到土堆上,待冷卻後再放回鍋中加熱,重複三次。最後,用新布過濾掉藥渣。若病症在身體表面,可用火烤熱藥膏再塗抹;若病症在內部,則可將藥膏溫熱後,以酒送服,每次服用量如棗核大小,每日三次,後續可逐漸增加劑量,直到病情有所改善為止。
3. 太傅白膏
治百病。傷寒咽喉不利,頭項強痛,腰脊兩腳疼,有風痹濕腫難屈伸,不能行步,若風頭眩鼻塞,有附息肉生瘡,身體隱疹風瘙,鼠漏瘰癧,諸疽惡瘡,馬鞍牛領腫瘡,及久寒結堅在心,腹痛胸痹,煩滿不得眠飲食,咳逆上氣,往來寒熱,婦人產後余疾,耳目鼻口諸疾悉主之。亦曰太一神膏方。
川椒,升麻(切各一升),附子(三兩),巴豆,川芎(各三十銖),杏仁(五合),貍骨,細辛(各一兩半),白芷(半兩),甘草(二兩),白朮(六兩)
一方用當歸三兩。
上十二味㕮咀,苦酒淹漬一宿,以豬脂四斤微火煎之,先削附子一枚,以繩繫著膏中,候色黃膏成,去滓。傷寒心腹積聚,諸風腫疾,頸項腰脊強,偏枯不仁,皆摩之,日一。癰腫惡瘡鼠漏瘰癧,炙手摩之。耳聾,取如大豆灌之。目痛,炙緲縹。白翳如珠當瞳,視無所見,取如糜米敷白上,令其人自以手掩之,須臾即愈,便以水洗,視如平復,且勿當風,三十日後乃可行。鼻中痛,取如大豆納鼻中並以摩之。
齲齒痛,以綿裹如大豆著痛齒上咋之。中風面目鼻口喎,僻以摩之。若晨夜行闢霜霧,眉睫落數數以鐵漿洗,用膏摩之。
白話文:
這款藥膏被稱為[太傅白膏],能治療多種疾病。例如:感冒導致的喉嚨不適、頭部與頸部疼痛、腰部和雙腳疼痛、風濕引起的腫脹及活動困難、行走不便、頭暈、鼻塞、息肉、瘡瘍、皮膚疹癢、淋巴結核、各種惡性瘡瘍、牲畜的腫瘡、長期寒症造成的胸腹痛、胸悶、飲食困難、失眠、咳嗽、呼吸困難、冷熱交替、產後婦女的各種病症,以及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疾病,都能得到緩解。又稱此膏為太一神膏。
所需藥材包括:花椒、升麻、附子、巴豆、川芎、杏仁、狸骨、細辛、白芷、甘草、白朮。另有一配方包含當歸。
將這些藥材粉碎,浸泡在醋中一夜,再以豬油四斤,以小火慢熬,先削一個附子放入膏中,等到膏呈現黃色且完成時,將渣滓去除。
對於感冒、腹部腫塊、各種風濕腫脹疾病、頸部和脊椎僵硬、偏癱無力等症狀,每日一次按摩患處。對於惡性腫瘤、淋巴結核等疾病,先溫暖手掌再按摩患處。對於耳聾,取如大豆大小的藥膏滴入耳中。對於眼痛,可使用綿布包裹藥膏敷於眼部。對於白內障,取如小米粒大小的藥膏塗抹在眼睛白上,讓患者自行用手遮蓋,片刻後即會痊癒,隨後用水清洗,視力即可恢復,但應避免吹風,30天後方可正常活動。對於鼻腔疼痛,取如大豆大小的藥膏置於鼻中並按摩。
對於蛀牙疼痛,可將藥膏包裹在棉球上置於疼痛的牙齒上咬住。對於面癱,可用此膏按摩面部。對於早晨或夜晚出行防霜霧,睫毛脫落的情況,可用鐵漿水清洗,再用藥膏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