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肺臟方 (4)

1. 小建中湯

治肺與大腸俱不足,虛寒乏氣,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肺與大腸俱不足,虛寒乏氣,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方。

治療肺部和大腸功能都不足,出現虛寒無力、小腹拘緊、腰痛、身體虛弱消瘦的各種疾病。

大棗(十二枚),生薑,桂心(各三兩),甘草(二兩),芍藥(六兩)

白話文:

大棗(12枚),生薑,桂枝(各150克),甘草(100克),芍藥(300克)

上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合飴糖八兩,煮三沸,分三服(《肘後》用黃耆人參各二兩,名黃耆建中湯。)

白話文:

把五種味道的中藥材搗碎,加八升水煮,煮到剩三升,去掉渣滓,加入八兩麥芽糖,煮沸三次,分三次服用。(《肘後方》中用黃耆和人參各二兩,稱為「黃耆建中湯」。)

2. 肺勞第三

(論一首,方三首,灸法一首)

白話文: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冬至,陽氣在下,地氣在上,故萬物收藏。至夏至,陽氣在外,地氣在內,故萬物施長。

溫陽補氣湯

方中黃耆、黨參、白朮、甘草、附子,皆補氣溫陽之要藥,用於氣血兩虛、陽氣不足者。

益氣健脾湯

方中黃耆、白朮、茯苓、炙甘草,皆益氣健脾之良藥,用於氣虛乏力、脾胃不和者。

補陽回陽湯

方中附子、肉桂、炮姜、乾薑,皆溫陽回陽之強藥,用於陽氣衰微、四肢厥冷者。

灸法

陽關穴灸法

陽關穴位於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灸此穴可溫陽補腎、壯腰膝、強筋骨。

論曰:凡肺勞病者,補腎氣以益之,腎旺則感於肺矣。人逆秋氣,則手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關格,病則生矣。

白話文:

中醫理論中提到,凡是患有肺部疾病的人,應該通過補腎氣來改善,因為腎氣強盛後,就能滋養肺。

當人體逆應秋季寒冷氣候時,手太陰肺經就會無法收回陽氣,導致肺氣過分壅塞熱盛。遵循順應的原則,就可以使疾病痊癒;如果違逆順應的原則,那麼就會危及生命。

順應自然規律則可以治好疾病,違逆自然規律則會使病情變得混亂。把順應的轉變為違逆的,這就是所謂的「關格」,而關格出現,疾病就會產生。

3. 麻黃引氣湯

治肺勞實氣喘鼻張,面目苦腫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肺勞實氣喘鼻張,面目苦腫方

治療肺結核、嚴重氣喘、鼻孔張大、面部浮腫的方劑

麻黃杏仁生薑半夏(各五分),紫蘇(四分),白前細辛,桂心(各三分),橘皮(二分),石膏(八兩),竹葉(切一升)

白話文:

麻黃、杏仁、生薑、半夏(各 3 克) 紫蘇(2.4 克) 白前、細辛、桂心(各 1.8 克) 橘皮(1.2 克) 石膏(48 克) 竹葉(切碎約 300 毫升)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取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一斗水,煮沸後熬煮至剩下三升,去除藥渣,分三次第服下。

4. 半夏湯

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逆遊氣,胸脅氣滿,從胸達背痛,憂氣往來,嘔逆飲食即吐,虛乏不足方。

白話文:

古文: 苦參根一兩,白芷一兩,百部一兩,黃連一兩,人參二錢,甘草二錢,川芎二錢,白芍二錢,黃耆二錢,麥門冬二錢,知母二錢,熟地一錢,五味子二錢,山茱萸二錢,遠志二錢,川烏半錢,附子半錢。

治療肺部虛弱寒冷,心腹冷氣逆流至喉嚨,胸部兩側氣體過多,從胸部延伸到背部疼痛,煩悶憂慮不斷湧現,嘔吐飲食立即吐出來,身體虛弱無力。

藥方: 苦參根 1 兩,白芷 1 兩,百部 1 兩,黃連 1 兩,人參 2 錢,甘草 2 錢,川芎 2 錢,白芍 2 錢,黃耆 2 錢,麥門冬 2 錢,知母 2 錢,熟地 1 錢,五味子 2 錢,山茱萸 2 錢,遠志 2 錢,川烏半錢,附子半錢。

半夏(一升),生薑(一斤),桂心(四兩),甘草厚朴(各二兩),人參橘皮,麥冬(各三兩)

白話文:

半夏(600克),生薑(500克),肉桂芯(200克),甘草,厚朴(各100克),人參,橘子皮,麥冬(各150克)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腹痛加當歸二兩。

白話文:

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熬製,取四升藥液,分四次服下。若是腹痛,再加入二兩當歸。

5. 厚朴湯

治肺勞風虛冷痰澼水氣,晝夜不得臥,頭不得近枕,上氣胸滿,喘息氣絕,此痰水盛溢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治肺勞風虛冷痰澼水氣,晝夜不得臥,頭不得近枕,上氣胸滿,喘息氣絕,此痰水盛溢方。

用於治療肺部虛寒,導致風痰水氣聚積,晝夜無法安睡,頭部無法靠近枕頭,胸滿上氣,呼吸困難,瀕臨窒息的證狀。這是痰水過多溢出的治療方劑。

厚朴麻黃,桂心,黃芩石膏大戟橘皮(各二兩),枳實甘草秦艽杏仁茯苓(各三兩),細辛(二兩),半夏(一升),生薑(十兩),大棗(十五枚)

白話文:

厚朴、麻黃、桂心、黃芩、石膏、大戟、橘皮(各 120 克) 枳實、甘草、秦艽、杏仁、茯苓(各 180 克) 細辛(120 克)、半夏(600 克)、生薑(600 克)、大棗(15 顆)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

治喉痹氣逆咳嗽口中唾涎方:

灸肺俞七壯,亦可隨年壯至百壯。

白話文:

製作十六種草藥的湯劑,以一斗三升的水煮沸,煮到剩四升,去渣,分五次服用。

治療喉嚨發炎、氣喘、咳嗽、口中唾液多的方法:

灸灼肺俞穴七壯,也可以根據年齡增加壯數,最高灸至一百壯。

6. 氣極第四

(論一首,方六首,灸法二首)

白話文:

論一首

古人謂:「針刺不當,十死乃傷。」然針刺之法,其妙在於得其要領,得其要領,則不至傷人。故針刺之法,針刺之機,妙不可言。

方六首

首烏溫腎湯 治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頭暈耳鳴。 組成:首烏、熟地、山萸肉、菟絲子、枸杞子、山藥。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黃。 組成:黃耆、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

六味地黃丸 治腎陰不足,腰膝酸軟,潮熱盜汗。 組成: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牡丹皮、茯苓。

四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肢體倦怠。 組成:黨參、白朮、茯苓、甘草。

左歸飲 治肝腎陰虛,面紅目赤,失眠多夢。 組成:當歸、地骨皮、熟地、山茱萸、山藥、枸杞子。

逍遙散 治肝氣鬱結,胸悶脅痛,情緒抑鬱。 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甘草、茯苓、薄荷。

灸法二首

艾灸補腎壯陽 治腎陽虛弱,腰膝酸軟,陽痿早洩。 灸法:灸關元、氣海、太谿、腎俞等穴位。

艾灸舒緩疼痛 治風寒溼痹,筋骨疼痛,腰腿痠痛。 灸法:灸阿是穴、足三里、委中、承山等穴位。

論曰:凡氣極者,主肺也。肺應氣,氣與肺合。又曰:以秋遇病為皮痹,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則寒濕之氣客於六腑也。若肺有病則先發氣,氣上衝胸,常欲自恚。以秋庚辛日傷風邪之氣為肺風,肺風之狀多汗。若陰傷則寒,寒則虛,虛則氣逆咳,咳則短氣,暮則甚。

白話文:

經書中說:氣極旺盛的人,主肺氣盛。肺對應氣,氣與肺相合。

又說:秋天得病成為皮膚僵硬麻木,皮膚僵硬麻木症狀未癒,又受到外邪侵入,邪氣進入肺部,於是寒濕之氣就會客駐在六腑。

如果肺有病,首先會發出氣來,氣往上衝到胸部,常常會自責。

秋天庚辛日受到風邪之氣侵襲而致病稱為肺風,肺風的症狀會多汗。

如果陰氣受損,就會寒冷,寒冷就會虛弱,虛弱就會引起氣逆咳嗽,咳嗽就會氣促,晚上症狀會加重。

陰氣至,濕氣生,故甚陰畏陽氣,晝日則瘥。若陽傷則熱,熱則實,實則氣喘息上胸噫,甚則唾血也。然陽病治陰,陰是其里。陰病治陽,陽是其表。是以陰陽表裡衰旺之源。故知以陽調陰,以陰調陽。陽氣實則決,陰氣虛則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膚筋脈則治之。若至六腑五臟,半死矣。

白話文:

當陰氣旺盛,濕氣就會產生,因此陰寒體質的人會畏懼陽氣,白天症狀會好轉。如果陽氣過盛,就會產生熱,熱氣會導致身體積滯,進而出現氣喘、胸悶、嘆氣的症狀,嚴重時還會咳血。然而,陽性疾病要治療陰性,陰性為內在;陰性疾病要治療陽性,陽性為外顯。因此,陰陽的表裡虛實變化是疾病的根源。所以醫師必須懂得用陽氣調整陰氣,用陰氣調整陽氣。陽氣過盛時就要瀉除,陰氣不足時就要補充。醫術高明的醫師,在疾病初期就能治療皮毛、肌膚、筋脈。如果等到疾病深入六腑五臟,患者就難以存活了。

扁鵲曰:氣絕不治,喘(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日死。氣應手太陰,太陰氣絕,則皮毛焦,氣先死矣。

白話文:

扁鵲說:如果氣絕了,就無法醫治了。如果氣喘(另說法是快走)而且冒冷汗,兩天後就會死亡。氣對應手太陰,如果手太陰的氣絕了,那麼皮膚和毛髮就會枯焦,氣比命先死亡了。

7. 鍾乳散

治氣極虛寒,陰畏陽氣,晝瘥暮甚,氣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強能飲食去風冷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氣極虛寒,陰畏陽氣,晝瘥暮甚,氣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強能飲食去風冷方。

治療極度虛寒的氣,畏懼陽氣,白天症狀緩解,傍晚症狀加重,呼吸急促短促,同時治療各種疾病,令患者氣力強盛,能飲食,去除風寒。

鍾乳(別研),乾薑桔梗茯苓細辛,桂心,附子人參(各一兩六銖),白朮(一兩),防風,栝蔞根,牡蠣(各二兩半)

白話文:

鍾乳(經特別研磨過),乾薑,桔梗,茯苓,細辛,桂心,附子,人參(各兩斤四兩),白朮(兩斤),防風,栝蔞根,牡蠣(各五斤)

上十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漸加至二匕。五十以上可數服,得力乃止(《翼方》云:有冷加椒,有熱加芩各三兩。)

白話文:

上述的十二味藥材混合研磨,以酒送服一茶匙大小的藥粉,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兩茶匙。五十歲以上者,可連續服用幾天,直到症狀得到改善為止。(《翼方》中記載:如果患者有寒症,可以加入三兩胡椒;如果患者有熱症,可以加入三兩黃芩。)

8. 黃耆湯

治氣極虛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虛勞百病,虛損力乏方。

白話文:

治氣極虛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虛勞百病,虛損力乏方

治療氣虛極度、寒邪入體導致皮膚發焦枯萎,體內津液運行不暢,虛弱疲勞、百病叢生,體虛受損、氣力不足的方劑。

黃耆(四兩),人參白朮,桂心(各二兩),生薑(八兩),大棗(十枚),附子(三十銖,一方不用)

白話文:

黃耆(240 克),人參、白朮、肉桂(各 120 克),生薑(480 克),大棗(10 顆),附子(18 克,有些配方不使用)

上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四服。

白話文:

取七種藥材研成細末,加水八升煮沸,取煎煮後剩餘的藥液二升,去除藥渣,分四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