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六 胃腑方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胃腑方 (7)

1. 赤丸

治寒氣厥逆方。

茯苓,桂心(各四兩),細辛(一兩),烏頭,附子(各二兩),射罔(如棗大一枚)

上六味為末,納真珠為色,蜜丸如麻子,空腹酒服一丸,日再夜一。不知,加至二丸,以知為度。(一方用半夏四兩而不用桂。)

白話文:

這份古方是用來治療因寒氣導致的逆冷症狀。

所需藥材如下:茯苓、肉桂(各16克)、細辛(4克)、烏頭、附子(各8克)、射罔(如棗大小的一枚)。

將上述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珍珠粉調色,再用蜂蜜搓成像麻子大小的丸狀。應在空腹時以酒吞服一丸,白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如果感覺不到效果,可增加到兩丸,但要以感受到效果為限。另有一種配方會使用半夏(16克)取代肉桂。

2. 半夏湯

治胸滿有氣心腹中冷方。

半夏(一升),桂心(四兩),生薑(八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一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這是治療胸口悶、有脹氣,以及心臟和腹部感覺冰冷的處方,名為[半夏湯]。

所需藥材與份量如下:半夏一公升,肉桂四兩,生薑八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用七公升的水煎煮至剩下二公升,每次服用約七合(約240毫升),一天需服用三次。

3. 生薑湯

溫中下氣方。

生薑(一斤),甘草(三兩),桂心(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一服五合,日三服。

白話文:

這是一帖用來溫暖身體中間部位並能降氣的處方,稱為生薑湯。

所需藥材有:生薑一斤、甘草三兩、肉桂四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用六升的水去熬煮,煮到只剩下一半多一點的量,約一升半左右。每次服用五合,一天需要服用三次。

4. 甘草湯

治虛羸惙惙氣欲絕方。

甘草,五味子,生薑(各二兩),人參(一兩),吳茱萸(一升)

上五味㕮咀,以水四升,煮茱萸令小沸,去滓納藥,煮取一升六合,分二服,服數劑佳。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身體虛弱、氣息微弱近乎斷絕的處方。

所需材料有:甘草、五味子、生薑(各自兩兩),人參(一兩),吳茱萸(一升)。

將以上五種材料切碎,用四升的水,先煮吳茱萸至微微沸騰,然後去掉渣滓後加入其他藥材,再煮至剩下一升六合的藥汁,將藥汁分成兩次服用,連續服用幾劑效果更佳。

5. 茱萸硝石湯

治久寒不欲飲食數十年澼飲方。

吳茱萸(八合),硝石(一升),生薑(一斤)

上三味,以酒一斗水解令得二斗,煮藥,取四升,服二升,病即下,去勿更服也。初下如泔,後如汙泥。若如沫滓,吐者,更可服。養如乳婦法。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長達數十年的脾胃虛寒,導致的長期不思飲食及體內有濕飲的情況。

所需藥材如下:吳茱萸八合、硝石一升、生薑一斤。

將以上三種藥材放入容器中,加入十斗的酒和足夠的水調和至總量為二十鬥,然後開始煎煮藥材,直至煮出的藥汁剩餘四升。每次服用兩升,服藥後,病症會開始得到緩解,一旦病情有所改善,就不要再繼續服用。初次排泄物可能像米湯一樣,後面的排泄物會像汙泥。如果排泄物呈現泡沫或渣滓狀,且伴有嘔吐,可以再次服用。在療程期間,需遵循哺乳期婦女的飲食保養原則。

6. 大建中湯

治心胸中大寒大痛,嘔不能飲食,飲食下咽自知偏從一面,下流有聲,決決然。若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而痛,其頭不可觸近方。

川椒(二合),乾薑(四兩),人參(二兩),膠飴(一升)

上四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飴,微火煮令得一升半,分三服。服湯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許,更服,當一日食糜,更服之。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心臟和胸部因極度寒冷導致的劇烈疼痛,患者會出現嘔吐,無法進食或飲水的症狀。甚至在飲食下嚥時,會感覺到食物只從口腔的一側通過,並能聽到食物下行時產生的聲音,聲音聽起來像是‘決決’聲。如果腹部的寒氣上升,使得皮膚隆起,形成像有頭有腳的形狀,並伴隨著上下移動的疼痛,則適用此藥方。

藥方成分為:花椒(約20克),乾薑(約120克),人參(約60克),麥芽糖(約400毫升)。

將上述四種藥材進行切碎處理,再用四升的水煮至剩下兩升,然後濾掉藥渣,加入麥芽糖,用小火煮至剩下一升半左右,將其分為三次服用。服用藥湯後,約一小時左右,可以飲用約兩升的粥,之後再次服用藥湯,應在一天內食用粥類食品,然後再繼續服用藥湯。

7. 大黃附子湯

治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當以溫藥下之之方。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細辛(二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論曰: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飲食,弦緊相搏即為寒疝。趺陽脈浮而遲,浮即為風虛,遲即為寒疝。凡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者,心下則痞。

白話文:

[大黃附子湯]用於治療脅部一側疼痛並伴有發熱的症狀,若脈象呈現緊繃且弦,代表身體處於寒性狀態。應使用溫性的藥物來進行通便治療。

所需藥材為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細辛二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後,加入五升的水煎煮至剩下二升,分兩次服用。

根據理論,若寸口的脈象呈現弦且緊,弦象表示衛氣運行不順,導致怕冷。緊象表示不想進食,弦緊合併出現通常就是寒疝症狀。若趺陽脈象浮而遲,浮象表示有風虛,遲象表示有寒疝。一般來說,身材較瘦的人如果感到肚臍周圍疼痛,通常是由於有風冷存在,消化功能不好卻又強行通便,可能會導致腹部氣衝。如果不衝氣,可能會在胸口下方感到痞滿不適。

8. 大烏頭湯

主寒疝繞臍苦痛發即自汗出,手足厥寒,其脈沉弦者方(仲景名二物烏頭煎)。烏頭大者五枚熬黑不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納白蜜二斤,煎令水氣盡得二升,強人服七合,羸人五合。一服未效,明日更服,每日只一服,不可再也。

白話文:

[大烏頭湯]主要用於治療因寒冷導致的疝氣,症狀為圍繞肚臍的劇烈疼痛,且一旦發作就會自汗淋漓,手腳冰冷,脈象呈現深沉而緊繃的情況(此方在仲景著作中被稱為「二物烏頭煎」)。使用方法是取大烏頭五顆,先烤至黑色但不切開,加入三公升的水煎煮,煮至只剩下一公升後濾去藥渣,再加入兩公斤的白蜜,繼續煎煮直到水分完全蒸發,剩下兩公升的藥液。身體健壯的人可服用七合,體弱者則服用五合。如果一次服用後未見效,可在隔日再次服用,但每天只能服用一次,不能增加劑量。

希望這能幫助你理解該古文中醫方的內容。

9. 烏頭桂枝湯

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盡痛,灸剌諸藥不能治方。

秋干烏頭(實中者五枚除去角),白蜜(一斤)

上二味以蜜煎烏頭,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令得一升許,初服二合,不知,更進三合,復不知,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也。

桂枝湯方見傷寒門中(《外臺》方以水二升半煮桂,提取一升和蜜合煎一升許,服)。

論曰:凡人患大熱皆須候脈,若大大熱者,不得一準方用藥,皆準病用藥。大熱不可那者,當兩倍三倍。大大熱者,乃至十倍用之,乃可制之爾。有人苦熱不已,皆由服石所致。種種服餌不能制止,惟朴硝煎可以定之。(武德中有貴高人師市奴謂之金石凌非也,此方直用二硝寒水石、石膏可也,即不勞金),有金者,貴高人所加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的是[烏頭桂枝湯]的製作及使用方法,主要治療因寒冷導致的疝氣疼痛、肢體無力以及全身疼痛等情況,對於一般的灸刺或藥物療法無法緩解的症狀特別有效。

所需材料是:經過秋季乾燥處理的烏頭(選取五個質地堅實的,去除尖端部分)、白蜜(一斤)。

製備方法如下:先用白蜜來煎煮烏頭,直到蜜量減少一半後,將藥渣過濾掉。然後再加入五合的桂枝湯進行調和,使總量約為一升左右。初次服用時,建議先從二合開始,如果感覺不到效果,可增至三合;若還是沒有反應,則可以進一步增加到五合。一旦出現反應,服用者會呈現類似醉酒的狀態,甚至可能引起嘔吐,這表示藥效已經達到。

桂枝湯的具體配方,可以在「傷寒門」中找到相關記載。另一種製作方式是,先用水煮桂枝,提取出一升的汁液,再與蜜合煎,最終得到約一升的湯劑供服用。

理論上來說,對於發燒等症狀,都應當根據脈象來判斷病情,而非一概而論地使用固定的藥方。對於極度高熱的情況,藥物的用量應當加倍或三倍,對於非常嚴重的高熱,甚至可能需要十倍的藥量才能控制。有些人的高熱情況持續不退,往往是因為服用礦物質補品所導致。這種情況下,各種常規的治療方法往往難以奏效,唯有通過使用朴硝煎劑,纔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在唐初武德年間,有位名叫貴高的人,他所提出的「金石凌」並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實際上,只需要使用朴硝、寒水石和石膏即可,無需涉及貴金屬。而所謂的「有金者」,是貴高個人添加的成分。

10. 朴硝煎方

朴硝(一斤)芒硝(半斤),石膏,金(各二兩),寒水石(四兩,如無石鹽代之)

上五味先納二硝於八升湯中攪令消,以紙密封一宿,取清納銅器中,別搗寒水石、石膏,碎如豆粒,以絹袋盛之,納汁中,以微火煎,候其上有沫起,以箸投中。著箸如凌雪凝白急下瀉貯盆中,待凝取出,烈日曝乾。積熱困悶不已者,以方寸匕,白蜜一合和冷水五合,攪和令消,頓服之,日三,熱定即止之。

白話文:

【朴硝煎方的製備方法】

所需材料如下:朴硝一斤,芒硝半斤,石膏與金粉各二兩,寒水石四兩(若找不到寒水石,可用石鹽替代)。

首先,將朴硝與芒硝兩種硝放入含有八公升水的鍋中,攪拌直至完全溶解,再用紙將鍋口密封,放置一夜讓其澄清。隔天取出澄清液,倒入銅製容器內。接著,將寒水石和石膏分別搗碎至豆子大小,裝入布袋中,然後將袋子放入澄清液裡,用小火慢慢熬煮。當液麪上開始出現泡沫時,可以用筷子測試,若沾上的液體像凝結的白雪般呈白色,即可迅速倒出,並置入盆中讓其凝固,再在強烈的日照下晾乾。

對於因高熱而感到極度不適的人,可取方寸大小的藥量,與一合的白蜜及五合的冷水混合,充分攪拌使其溶解後,一次飲下。每天可服用三次,一旦體溫恢復正常,即可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