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六 胃腑方 (7)
卷十六 胃腑方 (7)
1. 赤丸
治寒氣厥逆方。
白話文:
古文字:
桂枝湯,治傷寒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緊無汗,反惡,身疼痛,厥逆,手足厥冷,或下利者。
桂枝湯,用於治療傷寒發熱,出汗後怕風,脈象浮緊但沒有出汗,感到噁心,身體疼痛,氣息逆亂,手腳冰冷,或者腹瀉的情況。
茯苓,桂心(各四兩),細辛(一兩),烏頭,附子(各二兩),射罔(如棗大一枚)
白話文:
茯苓,桂心(各 240 克),細辛(60 克),烏頭,附子(各 120 克),射罔(一顆棗子大小)
上六味為末,納真珠為色,蜜丸如麻子,空腹酒服一丸,日再夜一。不知,加至二丸,以知為度。(一方用半夏四兩而不用桂。)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研成細末,加入珍珠粉末調成顏色,做成如芝麻大小的蜜丸,空腹時服用一丸,白天再服一丸,晚上服一丸。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逐漸增加用量到兩丸,直到有效果為止。(另一種方法是用四兩半夏代替桂皮。)
2. 半夏湯
治胸滿有氣心腹中冷方。
半夏(一升),桂心(四兩),生薑(八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一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半夏(一千克),桂心(一百二十克),生薑(二百四十克)
將上述三味藥材搗碎,加入七升水煮沸,取兩升藥液,每次服七合(約三百毫升),每日服用三次。
3. 生薑湯
溫中下氣方。
生薑(一斤),甘草(三兩),桂心(四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一服五合,日三服。
白話文:
生薑(一斤)、甘草(三兩)、桂心(四兩)
以上三味藥材搗碎,加入六升水,煮取一升半的藥汁,一次服用五合,一天服用三次。
4. 甘草湯
治虛羸惙惙氣欲絕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虛羸惙惙氣欲絕方
治療虛弱消瘦、精神恍惚、氣息微弱的方劑
甘草,五味子,生薑(各二兩),人參(一兩),吳茱萸(一升)
上五味㕮咀,以水四升,煮茱萸令小沸,去滓納藥,煮取一升六合,分二服,服數劑佳。
白話文:
甘草、五味子、生薑(各 100 克),人參(50 克),吳茱萸(500 克)
把五味藥材搗碎,以四升水煮沸,放入茱萸讓它小火沸騰,過濾掉渣滓後放入藥物,煮到還剩一升六合的分量,分兩次服用,服用幾劑會有好的效果。
5. 茱萸硝石湯
治久寒不欲飲食數十年澼飲方。
吳茱萸(八合),硝石(一升),生薑(一斤)
白話文:
治長期受寒,數十年不思飲食,水飲停聚的方子:
吳茱萸(八合),硝石(一升),生薑(一斤)
上三味,以酒一斗水解令得二斗,煮藥,取四升,服二升,病即下,去勿更服也。初下如泔,後如汙泥。若如沫滓,吐者,更可服。養如乳婦法。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用一斗酒和二斗水煮沸,取四升藥液,服用二升,藥效就會發作,下痢後就不必再服用。
最初下痢的症狀像泔水,後來像汙泥。如果下痢物像泡沫或渣滓,伴隨嘔吐,還可以繼續服用藥物。服用藥物後要像照顧產婦一樣休養。
6. 大建中湯
治心胸中大寒大痛,嘔不能飲食,飲食下咽自知偏從一面,下流有聲,決決然。若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而痛,其頭不可觸近方。
白話文:
治療心胸內部極度寒冷疼痛,嘔吐到無法進食,進食時食物從喉嚨流下,會明顯感覺到只從一側流下,向下流動時有聲音,咕嚕咕嚕的。如果腹中的寒氣向上衝上皮下,皮膚表面會冒出有頭有腳的腫塊,疼痛,其頭部不能觸碰。
川椒(二合),乾薑(四兩),人參(二兩),膠飴(一升)
白話文:
花椒(2兩),乾薑(4兩),人參(2兩),膠飴(1升)
上四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飴,微火煮令得一升半,分三服。服湯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許,更服,當一日食糜,更服之。
白話文:
取這四味藥材研成粉末,加入四升水煮沸後取兩升,去除藥渣,加入糖,用小火煮到剩下一升半的藥液,分三次服用。服用藥液後約過一頓飯的時間,可以喝兩升稀粥。接著再服用一次藥液,這一天只吃粥,並繼續服用藥液。
7. 大黃附子湯
治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當以溫藥下之之方。
白話文:
治療脅下疼痛發熱,脈搏緊而弦緊,這是寒證。應服用溫熱藥物下瀉。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細辛(二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白話文:
大黃:三兩 附子:三枚 細辛:二兩
將三味藥材一起搗碎,加入五升水,煮沸後取兩升藥液,分成兩次服用。
論曰: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飲食,弦緊相搏即為寒疝。趺陽脈浮而遲,浮即為風虛,遲即為寒疝。凡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者,心下則痞。
白話文:
論述說:寸口脈搏弦緊,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暢,衛氣運行不暢就會怕冷。緊脈表示不願進食,弦脈和緊脈一起出現,就是寒性疝氣。趺陽脈搏浮緩,浮脈表示風虛,緩脈表示寒性疝氣。所有瘦人圍繞肚臍疼痛,必定有風寒之氣;穀氣運行不暢又下行,其氣一定會衝逆。不衝逆的,心下就會痞滿。
8. 大烏頭湯
主寒疝繞臍苦痛發即自汗出,手足厥寒,其脈沉弦者方(仲景名二物烏頭煎)。烏頭大者五枚熬黑不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納白蜜二斤,煎令水氣盡得二升,強人服七合,羸人五合。一服未效,明日更服,每日只一服,不可再也。
白話文:
腹部受寒時,臍周疼痛劇烈,發作時會自發性出汗,手腳冰冷,脈搏深沉有力時,使用「烏頭煎」方劑。
方劑:將較大的烏頭五枚烤黑,不切片,加入三升水煎煮,取一升藥汁,濾去渣滓,加入二斤蜂蜜,再煎煮至水氣完全蒸發只剩二升,體力好的服用七合,體力虛弱的服用五合。
一次服用後若無效,隔天再服用一次,每天只服用一次,不可連續服用。
9. 烏頭桂枝湯
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盡痛,灸剌諸藥不能治方。
秋干烏頭(實中者五枚除去角),白蜜(一斤)
白話文:
治療寒疝造成腹中疼痛逆冷、手足麻木,即使全身疼痛,灸刺或藥物都無法治癒的偏方:
秋季採收的烏頭(完整者五枚,去除尖角),白蜜(一斤)
上二味以蜜煎烏頭,減半去滓,以桂枝五合解之,令得一升許,初服二合,不知,更進三合,復不知,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也。
白話文:
將上述兩味藥材(指烏頭和蜜)混合煎煮,減半後去除藥渣,加入五兩桂枝水調解,使藥液量達到一升左右。一開始只服用二合(約20毫升),如果沒有反應,就增加到三合(約30毫升),再無反應的話,就增加到五合(約50毫升)。如果服藥後出現類似喝醉酒的狀態,並產生嘔吐,就說明藥物已經發揮了作用,可以治療疾病。
桂枝湯方見傷寒門中(《外臺》方以水二升半煮桂,提取一升和蜜合煎一升許,服)。
白話文:
桂枝湯的方子記載在《傷寒論》中。(《外臺祕要》的方子是用二升半水煮桂枝,取一升湯液,加入蜂蜜混合煮成一升,服用。)
論曰:凡人患大熱皆須候脈,若大大熱者,不得一準方用藥,皆準病用藥。大熱不可那者,當兩倍三倍。大大熱者,乃至十倍用之,乃可制之爾。有人苦熱不已,皆由服石所致。種種服餌不能制止,惟朴硝煎可以定之。(武德中有貴高人師市奴謂之金石凌非也,此方直用二硝寒水石、石膏可也,即不勞金),有金者,貴高人所加也。
白話文:
文章說:凡是患有大熱病的人,都必須先脈診。如果是大熱症,不能根據標準方藥用藥,應根據患者的病情用藥。凡是大熱病不能承受藥力的,應加倍或加三倍的藥量。大熱症患者,甚至可以增加十倍的藥量,纔能夠制止。有些人持續發熱,都是因為服用了仙丹所致。各種服藥都無法止熱,只有朴硝煎湯可以治療。(武德年間,有一位高人,名叫市奴,他認為用金石來治療熱病是不正確的。這個方子實際上只需要用二硝、寒水石、石膏就可以了,不必用金)。加入金石,是那位高人所加的。
10. 朴硝煎方
朴硝(一斤)芒硝(半斤),石膏,金(各二兩),寒水石(四兩,如無石鹽代之)
白話文:
朴硝(500 克) 芒硝(250 克) 石膏(100 克) 金銀花(100 克) 寒水石(200 克,若沒有,可改用食鹽)
上五味先納二硝於八升湯中攪令消,以紙密封一宿,取清納銅器中,別搗寒水石、石膏,碎如豆粒,以絹袋盛之,納汁中,以微火煎,候其上有沫起,以箸投中。著箸如凌雪凝白急下瀉貯盆中,待凝取出,烈日曝乾。積熱困悶不已者,以方寸匕,白蜜一合和冷水五合,攪和令消,頓服之,日三,熱定即止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五種藥材放入八升湯水裡,先加入硝石攪拌溶解,用紙密封一個晚上。取上面的清液放入銅器中,另將寒水石和石膏搗碎如豆子般大小,用絹袋裝好,放入藥汁中。用小火煎煮,等到藥液表面出現泡沫,用筷子插進去,如果筷子像插在雪中凝結成白色,立即將藥液倒入盆中,等藥液凝固後取出。將凝固的藥物放在烈日下曬乾。對於熱氣鬱積、煩躁不安的人,取方寸大小一湯匙的藥粉,加入一合白蜜和五合冷水,攪拌溶解後,一次服下。每天三次,熱氣消退後即可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