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1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脾臟方 (14)

1. 八物茜根湯

凡下血者是蠱也,以此治之(方見後二十六卷蠱毒門)。

白話文:

凡是小便出現血色的,是中了蠱毒了,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具體方法請參閱後面的第二十六卷蠱毒門)。

2. 小兒痢第十

(方三十六首)

3. 溫中湯

治小兒夏月積冷,洗浴過度,及乳母亦將冷洗浴,以冷乳飲,兒兒壯熱忽值暴雨涼加之兒,下如水,胃虛弱,則面青肉冷、目陷、乾嘔,宜先與此調其胃氣下即止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在夏季因過度洗浴或喝了涼性的母奶而導致的寒氣積聚體內。如果小兒的身體強壯,突然遇上暴雨降溫,再加上小兒的身體虛弱,就會出現面色青白、身體發冷、眼睛凹陷、乾嘔的症狀。此時,應先用此方調和胃氣,症狀即可得到緩解。

乾薑厚朴(各一分),當歸,桂心,甘草(各三分),人參白朮茯苓桔梗(各二分)

白話文:

乾薑、厚朴各1份 當歸、桂心、甘草各3份 人參、白朮、茯苓、桔梗各2份

上九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余皆隨兒大小。

白話文:

上九味藥材共研成細末,用兩升水煎煮,取九合煎液。六十至一百天大的嬰兒,每服二合半。其他年齡的兒童,應根據年齡體型酌量服用。

4. 溫中大黃湯

治小兒暴冷,水穀下或乳冷下青結不消,或冷實吐下,乾嘔煩悶,及冷滯赤白下者,若已服諸利湯去實,胃中虛冷,下如水,乾嘔、目陷、煩擾不宜利者,可除大黃。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遂為霍亂,宜利者便用大黃,不須利宜溫者除之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突然受寒,導致腹瀉或嘔吐呈青色凝塊難以消化,或是寒氣過盛導致嘔吐腹瀉、乾嘔煩悶,以及寒氣停滯導致赤白便等症狀。

如果已經服用了瀉藥清除糞便,但胃中虛寒,腹瀉如水,乾嘔、目光凹陷、煩躁不安,不宜再用瀉藥,可以去除處方中的大黃。

如果小兒還在哺乳期,如果奶媽洗澡後水氣未散便餵奶,導致小兒霍亂,需要瀉藥時應使用大黃,不需要瀉藥時應去除處方中的大黃,改用溫熱藥方。

大黃(六分),桂心,厚朴甘草乾薑(各一分),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各二分),桔梗(三分)

白話文:

大黃:6 克 桂心:1 克 厚樸:1 克 甘草:1 克 乾薑:1 克 人參:2 克 白朮:2 克 茯苓:2 克 當歸:2 克 桔梗:3 克

上十味,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凡兒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者服三合。

白話文:

十味藥材,用水二升半煮沸,取藥液八合分量。孩子年齡在三十至六十日,每次服用二合;七十至一百日,每次服用二合半;超過二百日以上,每次服用三合。

5. 黃柏湯

治小兒夏月傷暴寒,寒折大熱,熱入胃,下赤白滯如魚腦,壯熱頭痛身熱手足煩,此太陽之氣外傷寒,使熱氣入胃,服此方良。誤以利藥下之,或以溫脾湯下之,則熱痢。以利藥下之,便數去赤汁如爛肉者;或下之不瘥,復以澀熱之藥斷之,下既不止,倍增壯熱者服之即效。或是溫病熱盛,復遇暴寒折之,熱入腹中,下血如魚腦者,服之良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在夏天受了寒,寒邪折入大熱,熱氣進入胃中,出現赤白相間像魚腦一樣黏滯的腹瀉,發高燒、頭痛、全身發熱、手腳煩躁,這是因為太陽經氣被外來寒邪所傷,導致熱氣進入胃中,服用這個方子很好。如果誤用瀉藥治療,或使用溫脾湯瀉下,就會導致熱痢。用瀉藥瀉下,會排出很多赤色的汁液,像爛肉一樣;或者瀉藥治療後沒有好轉,又使用收斂熱性的藥物止瀉,腹瀉不止,反而更加高熱,服用這個方子,立刻見效。或者原本因為溫熱疾病導致熱盛,又遇到了暴寒,使熱邪折入腹中,出現像魚腦一樣的血便,服用這個方子也很有效。

黃柏黃連黃芩升麻當歸白頭翁(一作白蘞),牡蠣石榴皮,寄生,甘草(各二分),犀角艾葉(各一分)

白話文:

黃柏、黃連、黃芩、升麻、當歸、老鶴草、牡蠣、石榴皮、菟絲子、甘草(各 9 克) 犀角、艾葉(各 4.5 克)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兒至二百一日,一服三合。

白話文:

十二味藥材煎煮,以三升水煎煮後取出約一升二合。適用於出生滿一百至二百一天的嬰兒,每次服用三合。

6. 治中結陽丸

斷冷滯下,赤白青色如魚腦,脫肛出,積日腹痛,經時不斷者方。

白話文:

斷絕便意而腹部下墜,腹中氣血瘀滯,排出的膿血顏色發紅、發白、發青,類似魚腦,伴有脫肛症狀,會腹痛多日且持續不癒的人。

赤石脂(五分),吳茱萸(三分),乾薑附子當歸厚朴白朮木蘭皮白頭翁黃連黃柏石榴皮(各一分)

白話文:

赤石脂(0.5 克),吳茱萸(0.3 克),乾薑、附子、當歸、厚朴、白朮、木蘭皮、白頭翁、黃連、黃柏、石榴皮(各 0.1 克)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大豆,二歲以上服五丸,三歲以上服十丸,十歲以上服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許便瘥;積下者,盡一劑,更合。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豆粒大小的丸劑。二歲以上服用五丸,三歲以上服用十丸,十歲以上服用二十丸。如果是急性腹瀉,服用少量便會痊癒;如果是慢性腹瀉,服用一劑後再根據情況增減劑量。

7. 梔子丸

治少小熱痢不止方。

白話文:

原文:

少小熱痢不止方

治療兒童熱痢不止的方劑

梔子(七枚),黃柏(三分),黃連(五分),礬石(四分),大棗(四枚,炙令黑)

白話文:

梔子(7 枚) 黃柏(3 分) 黃連(5 分) 礬石(4 分) 大棗(4 枚,烤焦變黑)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加至十丸。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同小豆。每次服用五丸,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逐漸增加到十丸。

8. 藜蘆丸

治少小泄清痢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赤石脂一兩,磁硃一兩,白茅根一兩,荷葉一兩(焦),白頭翁一兩(煨),蒼朮一兩(炒),白芍一兩,白術一兩,木瓜一兩(煨),訶子一兩(炒),神曲一兩,半夏一兩(煨),黨參一兩,甘草五錢,桔梗五錢,大棗十枚。

治療少兒腹瀉、痢疾的方劑:

赤石脂 6 克,磁硃 6 克,白茅根 6 克,焦荷葉 6 克,煨白頭翁 6 克,炒蒼朮 6 克,白芍 6 克,白術 6 克,煨木瓜 6 克,炒訶子 6 克,神曲 6 克,煨半夏 6 克,黨參 6 克,甘草 3 克,桔梗 3 克,大棗 10 枚。

藜蘆(二分),黃連(二分),附子(一分)

白話文:

藜蘆(0.6 克),黃連(0.6 克),附子(0.3 克)

上三味為末,蜜丸,如麻子,以粥飲服,二丸立驗。

白話文:

將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蜂蜜揉成丸子,大小如芝麻,用稀飯送服,服兩丸即可見效。

9. 四物粱米湯

治少小泄注方。

粱米,黍米,稻米(各三升),蠟(如彈子大)

白話文:

粱米、粟米、稻米各三升,蜜蠟如彈子大小。

上四味,以水五升東向灶煮粱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蠟納汁中和之,蠟消取飲之,數試有驗。

白話文:

以上四味藥材,用五升水在朝東的爐竈上煮沸三遍,去除藥渣。再用藥汁煮沸三遍,去除藥渣。再用藥汁煮沸三遍,去除藥渣。將蜂蠟放入藥汁中攪拌均勻,蜂蠟融化後即可飲用。多次驗證,有顯著效果。

10. 龍骨湯

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方。

白話文:

古文:

壯熱渴引飲,小便不利,腹痛腸鳴,下痢,脈滑數。

壯健小兒發燒,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腹痛,腸鳴,腹瀉,脈搏滑數。

身體強壯的孩子發燒,口渴想喝水,小便困難,肚子痛,腸子咕嚕叫,拉肚子,脈搏滑而快。

龍骨甘草大黃赤石脂,栝蔞根,石膏寒水石,桂心(各二兩)

白話文:

龍骨、甘草、大黃、赤石脂、栝蔞根、石膏、寒水石、桂心(各 120 公克)

上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

白話文:

上方用八味藥材製成,研磨成細粉。用五合(約1000毫升)酒和五合(約1000毫升)水煮出兩合(約400毫升)湯劑,煮沸兩次後過濾,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身材大小,適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