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1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脾臟方 (14)

1. 八物茜根湯

凡下血者是蠱也,以此治之(方見後二十六卷蠱毒門)。

白話文:

凡是出現下血的情況,這都是因為有蟲害(蠱)的原因,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治療(治療的方子在後面的第二十六卷,關於蠱毒的部分可以看到)。而這方法就是「八物茜根湯」。

2. 小兒痢第十

(方三十六首)

白話文:

[小兒痢疾專章]

(以下包含36種治療痢疾的處方)

注意:以上是基於您提供的古文中醫文字進行的現代化翻譯,並未包括具體的藥方內容。在實際應用任何藥方前,請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或醫生。

然而,由於你要求不提供具體的醫療建議或警告,這裡就不進一步闡述藥方的內容和使用方法了。如果你有具體的藥方需要翻譯,請另外提供。

3. 溫中湯

治小兒夏月積冷,洗浴過度,及乳母亦將冷洗浴,以冷乳飲,兒兒壯熱忽值暴雨涼加之兒,下如水,胃虛弱,則面青肉冷、目陷、乾嘔,宜先與此調其胃氣下即止方。

乾薑,厚朴(各一分),當歸,桂心,甘草(各三分),人參,白朮,茯苓,桔梗(各二分)

上九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余皆隨兒大小。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夏季因過度清涼或因母親食用寒涼食物後哺乳,導致嬰兒身體受寒的病症。具體症狀包括:孩子原本體質壯健,但突然遭遇暴雨後感到極度寒冷,隨後出現腹瀉如水,胃部虛弱,臉色蒼白,皮膚冰冷,眼睛凹陷,以及乾嘔等現象。這種情況下,應首先使用這個處方來調理孩子的胃氣,通常服用後腹瀉就會停止。

所需藥材及其比例為:乾薑和厚朴各佔總量的1/9,當歸、桂心和甘草各佔總量的3/9,人參、白朮、茯苓和桔梗各佔總量的2/9。

將以上九種藥材切碎,然後加入兩公升的水煎煮,直至剩餘九合的藥汁。對於六十到一百天大的嬰兒,每次可服用二合半的藥液,對於其他年齡的孩子,則根據其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

4. 溫中大黃湯

治小兒暴冷,水穀下或乳冷下青結不消,或冷實吐下,乾嘔煩悶,及冷滯赤白下者,若已服諸利湯去實,胃中虛冷,下如水,乾嘔、目陷、煩擾不宜利者,可除大黃。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遂為霍亂,宜利者便用大黃,不須利宜溫者除之方。

大黃(六分),桂心,厚朴,甘草,乾薑(各一分),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各二分),桔梗(三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凡兒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者服三合。

白話文:

【溫中大黃湯】

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孩突然受寒,導致消化不良,食物無法正常吸收,排泄物呈現青色且結塊,或是因為喝到冷奶而排泄物呈青色,難以消化。另外,對於因寒冷導致實證的嘔吐與腹瀉,以及感到乾嘔、煩悶,或是排泄物帶有紅白相間的血絲,這些情況皆適用。如果已經服用過其他利尿藥物而導致胃部虛弱冰冷,排泄物像水一樣,並伴有乾嘔、眼睛凹陷、精神煩躁等症狀,這種情況不宜再使用利尿藥物,則應去掉方中的大黃。若是由於母親哺乳前沐浴,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導致小孩飲奶後出現霍亂症狀,適合使用利尿藥物時就使用大黃,若不適合使用利尿藥物,則去掉大黃。

藥方組成為:大黃六分,肉桂心、厚朴、甘草、乾薑各一分,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各二分,桔梗三分。

將以上十種藥材用水二升半煎煮,濃縮至剩八合。對於出生三十天到六十天的小孩,每次服用兩合;七十天到一百天的小孩,每次服用兩合半;二百天大的小孩,每次服用三合。

5. 黃柏湯

治小兒夏月傷暴寒,寒折大熱,熱入胃,下赤白滯如魚腦,壯熱頭痛身熱手足煩,此太陽之氣外傷寒,使熱氣入胃,服此方良。誤以利藥下之,或以溫脾湯下之,則熱痢。以利藥下之,便數去赤汁如爛肉者;或下之不瘥,復以澀熱之藥斷之,下既不止,倍增壯熱者服之即效。或是溫病熱盛,復遇暴寒折之,熱入腹中,下血如魚腦者,服之良方。

黃柏,黃連,黃芩,升麻,當歸,白頭翁(一作白蘞),牡蠣,石榴皮,寄生,甘草(各二分),犀角,艾葉(各一分)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兒至二百一日,一服三合。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黃柏湯」,主要用於治療小孩在夏季因突然遭遇寒冷,導致身體產生高熱,熱氣進入胃部的情況。具體症狀包含排泄物呈現紅白相間,質地類似魚腦,且伴有高燒、頭痛和手腳煩躁等現象。這是因為外在的太陽氣候與突然的寒冷影響了孩子的身體,讓熱氣進入了胃部。使用這個配方會有良好的療效。

如果錯誤地使用瀉藥來處理,或者使用溫脾湯來治療,可能會引發熱痢。若使用瀉藥後,排泄次數增加,且排出的物質如同爛肉般的紅色液體;或者治療後病情沒有好轉,再使用止瀉的熱性藥物,結果不但無法止瀉,反而使得高燒情況更加嚴重。這種情況下服用本方,將立即見效。

另外,若是因為溫熱疾病導致體內熱度過高,又突遭寒冷影響,使得熱氣進入腹部,引起出血,血色類似魚腦,服用此方也會有良好效果。

所需藥材包括:黃柏、黃連、黃芩、升麻、當歸、白頭翁(另一版本寫作白蘞)、牡蠣、石榴皮、寄生、甘草(各兩份),犀角、艾葉(各一份)。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加入三公升的水煎煮,直至剩下約1.2公升的藥汁。對於出生一百天到二百零一天的小孩,每次服用應為三百毫升。

6. 治中結陽丸

斷冷滯下,赤白青色如魚腦,脫肛出,積日腹痛,經時不斷者方。

赤石脂(五分),吳茱萸(三分),乾薑,附子,當歸,厚朴,白朮,木蘭皮,白頭翁,黃連,黃柏,石榴皮(各一分)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大豆,二歲以上服五丸,三歲以上服十丸,十歲以上服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許便瘥;積下者,盡一劑,更合。

白話文:

【治中結陽丸】

用於治療長期腹瀉不止,大便呈現赤、白、青色,質地像魚腦一樣,甚至有脫肛現象,持續多日且腹部疼痛,病情長時間未見好轉的情況。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赤石脂五分,吳茱萸三分,乾薑、附子、當歸、厚朴、白朮、木蘭皮、白頭翁、黃連、黃柏、石榴皮各一分。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約如大豆。兩歲以上的兒童可服用五顆,三歲以上可服用十顆,十歲以上則可服用二十顆。若是急性腹瀉,少量服用即能見效;慢性腹瀉者,需服用完整一劑,若未痊癒可再製新劑繼續服用。

7. 梔子丸

治少小熱痢不止方。

梔子(七枚),黃柏(三分),黃連(五分),礬石(四分),大棗(四枚,炙令黑)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加至十丸。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梔子丸」的藥方,用於治療兒童持續性熱痢的問題。

所需材料及份量如下:梔子七枚、黃柏三分、黃連五分、礬石四分、大棗四枚(需先烤至黑色)。

將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加入蜂蜜揉成丸狀,大小約等同於小豆。每次服用五粒,一天三次,晚上則服用兩次。若病情未見好轉,可逐漸增加至每次服用十粒。

8. 藜蘆丸

治少小泄清痢方。

藜蘆(二分),黃連(二分),附子(一分)

上三味為末,蜜丸,如麻子,以粥飲服,二丸立驗。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藜蘆丸」的藥方,用於治療兒童的清水樣腹瀉。配方成分有:藜蘆兩份、黃連兩份、附子一份。

將以上三種藥材磨成粉末後,用蜂蜜做成丸狀,大小如芝麻籽。服用時,使用粥湯送服兩顆藥丸,即可迅速見效。

9. 四物粱米湯

治少小泄注方。

粱米,黍米,稻米(各三升),蠟(如彈子大)

上四味,以水五升東向灶煮粱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蠟納汁中和之,蠟消取飲之,數試有驗。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兒童腹瀉的處方。

所需材料:高粱米、黃米、稻米(各三公升),以及一小塊蠟(大約彈珠大小)。

首先,將五公升的水倒入面向東方的爐竈上,加入高粱米煮至水滾三次後,將渣滓濾掉。接著,再用剩下的湯汁煮稻米,同樣煮到水滾三次後濾掉渣滓。最後,再用剩下的湯汁煮黃米,同樣煮至水滾三次後濾掉渣滓。將小塊蠟放入湯汁中攪拌至蠟完全融化,然後飲用。多次實踐證明,此方法有效。」

10. 龍骨湯

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方。

龍骨,甘草,大黃,赤石脂,栝蔞根,石膏,寒水石,桂心(各二兩)

上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小孩高燒不退、口渴想喝水及腹瀉的藥方,名為「龍骨湯」。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龍骨、甘草、大黃、赤石脂、栝蔞根、石膏、寒水石、桂心,各兩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進行處理,然後研磨成粉末,再將藥粉過篩。接著,分別取五合的酒和水,加入兩合的藥粉,煮至沸騰兩次後,將藥渣濾掉。最後,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藥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