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6)
卷七 風毒腳氣方 (6)
1. 湯液第二
2. 第一竹瀝湯
治兩腳痹弱,或轉筋皮肉不仁,腹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冷方。
竹瀝(五升),甘草,秦艽,葛根,黃芩,麻黃,防己,細辛,桂心,乾薑(各一兩),茯苓(三兩),防風,升麻(各一兩半),附子(二枚),杏仁(五十枚)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千金翼方》無茯苓、杏仁,有白朮一兩)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雙腳無力或麻痹,有時會出現肌肉不自主抽搐,皮膚和肌肉失去知覺,腹部腫脹但按壓下去不會凹陷,以及心煩意亂,食慾不振,或者有畏寒症狀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竹瀝(五百毫升)、甘草、秦艽、葛根、黃芩、麻黃、防己、細辛、桂心、乾薑(各三十公克)、茯苓(九十公克)、防風、升麻(各四十五公克)、附子(兩顆)、杏仁(五十顆)。
以上十五種藥材研磨後,加入七公升的水和竹瀝一起煮,熬煮至剩三公升,分三次服用,目的是為了讓患者發汗。需要注意的是,《千金翼方》的配方中沒有茯苓和杏仁,而有一兩的白朮。
3. 第二大竹瀝湯
治猝中風,口噤不能言,四肢緩縱,偏痹攣急,風經五臟,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方。
竹瀝(一斗四升),獨活,芍藥,防風,茵芋,甘草,白朮,葛根,細辛,黃芩,川芎(各二兩),桂心,防己,人參,石膏,麻黃(各一兩),生薑,茯苓(各三兩),烏頭(一枚)
上十九味㕮咀,以竹瀝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狀相當即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突然中風的患者,症狀包括嘴巴緊閉無法說話,四肢鬆弛無力,身體半側麻痹或肌肉抽搐,風邪影響五臟,情緒起伏不定、易怒,以及手腳不聽使喚的情況。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竹瀝(1400毫升)、獨活、芍藥、防風、茵芋、甘草、白朮、葛根、細辛、黃芩、川芎(每樣約60克)、桂心、防己、人參、石膏、麻黃(每樣約30克)、生薑、茯苓(每樣約90克)、烏頭(1顆)。
以上共十九種藥材,將其切碎,用竹瀝煮沸取汁至剩約800毫升,分六次服用。若病人尚未出汗,應讓其發汗;當病情有改善跡象,便持續服用。
4. 第三竹瀝湯
治風毒入人五內,短氣,心下煩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言方。
竹瀝(一斗九升),防風,茯苓,秦艽(各三兩),當歸,黃芩,人參,川芎,細辛,桂心甘草,升麻(千金翼作通草),麻黃,白朮(各二兩),附子(二枚),川椒(一兩),葛根(五兩)生薑(八兩)
上十八味㕮咀,以竹瀝煮取四升,分五服,初得病即須摩膏,日再,痹定止(千金翼無麻黃川椒生薑)。
白話文:
【第三竹瀝湯】
用於治療因風毒侵入人體內部,導致呼吸短促,心臟下方感到煩悶熱痛,手腳疼痛且活動不便,四肢乏力無法舉起,皮膚肌肉失去知覺,嘴部緊閉無法說話的症狀。
藥方材料包括:竹瀝(一千零八十毫升)、防風、茯苓、秦艽(各九十克)、當歸、黃芩、人參、川芎、細辛、桂心、甘草、升麻(《千金翼》記載為通草)、麻黃、白朮(各六十克)、附子(兩顆)、川椒(三十克)、葛根(一百五十克)、生薑(二百四十克)。
將以上十八種藥材切碎,以竹瀝為基礎煮沸,取四公升的量,分五次服用。一旦發現病情應立即使用此膏摩擦患處,每日兩次,等到病情穩定即可停止使用。(《千金翼》中未提及麻黃、川椒、生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