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47)
卷二 婦人方上 (47)
1. 灸法
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
泄注五痢便膿血重下腹痛,灸小腸俞百壯。
泄痢久下失氣勞冷,灸下腰百壯,三報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數多尤佳。三宗骨是忌針。
泄痢不禁小腹絞痛,灸丹田百壯,三報穴在臍下二寸,針入五分。泄痢不嗜食,雖食不消,灸長谷五十壯,三報穴在挾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
泄痢赤白漏,灸足太陰五十壯,三報。
久泄痢百治不瘥,灸足陽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趾歧三寸,隨年壯。
又屈竹量正當兩胯脊上點訖,下量一寸點兩旁各一寸,復下量一寸,當脊上合三處,一灸三十壯,灸百壯以上。
一切痢皆斷,亦治濕䘌冷,脊上當胯點處不灸。
又灸臍中稍稍二三百壯。
又灸關元三百壯,十日灸,並治冷痢腹痛,在臍下三寸。
赤白下痢灸窮骨,以灸數多為佳
白話文:
[灸法]
-
如果你有拉肚子、消化不良、身體消瘦的症狀,可以灸脾俞穴,灸的次數按照你的年齡來。
-
若是有嚴重的腹瀉,伴有膿血便和下腹疼痛,應灸小腸俞穴,灸一百次。
-
長期腹瀉,氣力衰弱,身體發冷,可以灸下腰穴,灸一百次。此穴位於脊椎上的八魁穴正中央。灸的次數越多越好,但三宗骨穴不宜針刺。
-
無法控制的腹瀉且小腹絞痛,應灸丹田穴,灸一百次。此穴位於肚臍下方二寸處,針刺時深入五分。若腹瀉、食慾不振,即使吃東西也難以消化,可以灸長谷穴,灸五十次。此穴位於肚臍兩側五寸處,又稱循際穴。
-
慢性腹瀉,治療多次未見好轉,可以灸足陽明穴下一寸的高骨位置,距離大腳趾三分處,灸的次數按照你的年齡來。
-
另外,將彎曲的竹子放在兩髖部脊椎上,標記完畢後,向下量一寸,並在兩邊各一寸處做標記,再向下量一寸,脊椎上的三個點一起灸,每個點灸三十次,總共灸一百次以上。這可以治療各種類型的腹瀉,同時也能治療溼疹和寒冷,但是脊椎上的胯部點位不宜灸。
-
再者,可以在肚臍中進行灸療,每次灸二百到三百次。
-
還可以灸關元穴,灸三百次,每隔十天灸一次,這個穴位位於肚臍下三寸處,能治療寒性腹瀉和腹痛。
-
赤白交替的腹瀉,可以灸窮骨穴,灸的次數越多越好。
2. 冷痢第八
(論一首,方三十二首)
論曰:舊治痢於貴勝用建脾丸,多效,今治積久冷痢,先以溫脾湯下訖,後以建脾丸補之,未有不效者。貧家難以克辦,亦無可將息也。
白話文:
在這一章節中,有討論一篇和三十二個藥方。
討論內容提到:以往治療腹瀉,常用建脾丸,效果良好。現在對於長期的慢性冷性腹瀉,會先使用溫脾湯來治療,之後再用建脾丸進行補身,這樣幾乎都能見效。然而,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來說,可能難以籌備這些藥材,也難以得到充分的休養與調理。
3. 溫脾湯
治積久冷熱赤白痢方。
大黃,桂心(各三兩),附子,乾薑,人參(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與前溫脾湯小異)。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長期冷熱交錯、赤白痢疾的處方。
藥材包含:大黃、肉桂(各約90公克),附子、乾薑、人參(各約30公克)。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用七公升的水煎煮至剩下二公升半,然後分成三次服用。(此處方和先前的溫脾湯有微小差異)。
4. 建脾丸
治虛勞羸瘦身體重,脾胃冷,飲食不消,雷鳴腹脹,泄痢不止方。
鍾乳粉(三兩),赤石脂,好曲,大麥糵,當歸,黃連,人參,細辛,龍骨,乾薑,茯苓,石斛,桂心(各二兩),附子(一兩),蜀椒(六兩)
上十五味為末,白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弱者飲服此方,男女通治。(《集驗》無細辛、龍骨)。
白話文:
[建脾丸]
用於治療體虛勞累、身體消瘦、四肢沉重,脾胃虛寒,飲食不易消化,腸胃脹氣如雷鳴,以及持續性腹瀉或痢疾不止的藥方。
藥材包括:鍾乳粉(3兩)、赤石脂、優質酒麴、大麥芽、當歸、黃連、人參、細辛、龍骨、乾薑、茯苓、石斛、肉桂(以上各2兩)、附子(1兩)、蜀椒(6兩)。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後,以蜂蜜調和製成梧桐籽大小的藥丸。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粒,可逐漸增加到三十粒。體質虛弱的人亦可服用此方,適用於男性與女性。(《集驗》中未記載細辛、龍骨兩種藥材)。
5. 增損建脾丸
治丈夫虛勞,五臟六腑傷敗受冷,初作滯下,久則變五色赤黑如爛腸,極臭穢者方。
鍾乳粉,赤石脂(各三兩),礬石,乾薑,蓯蓉,桂心,石斛,五味子,澤瀉,遠志,寄生,柏子仁,人參,白頭翁,天雄,當歸,石榴皮,牡蠣,龍骨,甘草(各二兩)
上二十味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日三,加至四十丸。此二方止痢神驗。
白話文:
[增損建脾丸]
用於治療男性因體虛勞累,導致五臟六腑機能衰弱受寒,起初會有腹瀉的情況,長時間後,大便可能轉為五色甚至赤黑色,狀似腐爛的腸子且異常惡臭。
藥方成分包含:鍾乳粉、赤石脂(各90克)、礬石、乾薑、蓯蓉、桂心、石斛、五味子、澤瀉、遠志、寄生、柏子仁、人參、白頭翁、天雄、當歸、石榴皮、牡蠣、龍骨、甘草(各60克)。
將以上二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時以酒吞服20顆,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到40顆。此藥方對於止瀉有神奇的療效。
請注意,以上藥方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6. 駐車丸
治大冷洞痢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方。
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阿膠(各三兩)
上四味為末,以大醋八合烊膠和之,並手丸如大豆,候乾。大人飲服三十丸,小兒以意量減,日三。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嚴重的冷性腹瀉,症狀包含排泄物呈紅白相間,質地類似魚腦,且日夜頻繁無度,腹部疼痛難忍的處方。
藥方成分與劑量如下:黃連六兩,乾薑二兩,當歸和阿膠各三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八合大醋融化阿膠後混合所有藥材,用手搓成大豆大小的丸狀,等待其自然乾燥。成人每次應服用三十顆此藥丸,兒童則根據年齡及體重酌量減少,每日服用三次。
7. 大桃花湯
治冷白滯痢腹痛方。
赤石脂,乾薑,當歸,龍骨,牡蠣(各三兩),附子(二兩),人參(一兩半),白朮(一升),甘草,芍藥(各一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術取九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膿者加厚朴三兩,嘔者加橘皮三兩。
又方,龍骨六兩),厚朴,當歸(各三兩),赤石脂(五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熱加白頭翁二兩半,牡蠣三兩。
桃花丸,治下冷臍下攪痛方。
乾薑,赤石脂(各十兩)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豌豆,服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大桃花湯】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因寒氣導致的慢性腹瀉,伴隨腹痛的處方。
所需藥材如下:赤石脂、乾薑、當歸、龍骨、牡蠣(每樣三兩)、附子(二兩)、人參(一兩半)、白朮(一升)、甘草、芍藥(每樣一兩)。
以上十種藥材研磨後,先用十二升水煎煮白朮,直至剩餘九升水量,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煎煮至剩餘三升水量,分三次服用。若伴有膿血癥狀,則需額外添加三兩的厚朴;若伴有嘔吐症狀,則需額外添加三兩的橘皮。
另一個處方是:龍骨(六兩)、厚朴、當歸(每樣三兩)、赤石脂(五兩)。
以上四種藥材研磨後,用七升水煎煮,直至剩餘二升半水量,同樣分三次服用。若伴有熱症,則需額外添加白頭翁二兩半、牡蠣三兩。
【桃花丸】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下腹部寒冷,伴隨肚臍下方劇烈疼痛的處方。
所需藥材如下:乾薑、赤石脂(每樣十兩)。
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豌豆大小的丸狀,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丸,可根據情況逐漸增加到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