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6)
卷十五 脾臟方 (6)
1. 五柔丸
治腸腑閉塞及虛損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營衛不和方。
大黃(一升,蒸三斗米下),前胡(三兩),半夏,肉蓯蓉,芍藥,茯苓,當歸,葶藶,細辛(各一兩)
上九味為末,蜜和合搗萬杵,為丸如梧子大,食後服十五丸,後稍增之,日再。(崔氏云,令人喜飯消穀益氣。有憂者,加松實,菴閭子各半兩,服之緩中不如意,便服之,又加黃芩一兩)。
白話文:
【五柔丸】
這帖藥方用來治療腸胃阻塞以及身體虛弱、營養不良,導致飲食無法轉化為身體所需養分,進而影響到三焦(中醫理論中的上、中、下三焦)運作,造成營衛失調的情況。
所需藥材如下:大黃(需先蒸過,份量約為一升,蒸煮時要與三鬥米一同處理)、前胡(三兩)、半夏、肉蓯蓉、芍藥、茯苓、當歸、葶藶、細辛(以上各藥材均一兩)。
將上述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混合,攪拌直至成為丸狀,丸子大小約如梧桐籽。餐後服用十五粒,之後可逐漸增加服用量,一天服用兩次。
崔氏提到,此藥能增強食慾、幫助消化,並提升體力。若心情煩悶,可額外加入松實與菴閭子各半兩。若服用後感覺緩解效果不佳,可再額外加入一兩的黃芩。
2. 大五柔丸
主臟氣不調,大便難通,和營衛,利九竅消穀益氣方
大黃,蓯蓉,芍藥,葶藶,枳實,甘草,黃芩,牛膝(各二兩),桃仁(一百枚),杏仁(四十枚)
上十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酒下。
白話文:
【大五柔丸】
主要用於調理身體臟腑機能失調,改善大便排泄困難的情況,能協調人體營養與防禦系統,促進身體九個孔竅(兩眼、兩鼻孔、兩耳、口、肛門、尿道)的運作,幫助消化吸收,增強體力。
配方成分有:大黃,蓯蓉,芍藥,葶藶,枳實,甘草,黃芩,牛膝(以上每種各取二兩),桃仁(取一百枚),杏仁(取四十枚)。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到每次二十丸,並以酒送服。
3. 濡臟湯
主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熱煩迫,短氣汗出脹滿方。
生葛根,豬膏(各二升),大黃(一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納膏,煎取三升,澄清。強人頓服,羸人再服。亦治大小便不通。
治大便不通方:
大戟(一斤),大豆(五升),商陸,牛膝(各三斤)
上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煎令汁盡,至豆乾。初服三枚,以通為度。
又方,蜜和胡燕屎,納大孔中即通。
又方,水四兩,蜜一升,合煎熟,冷灌下部中,一飯頃即通。
又方,鹽半合,蜜三合,合煎如餳,出之著冷水中,丸如檳榔,形如指許大,深納下部中立通。
又方,治大便難方。
單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灌之立通。
又方,以醬清漬烏梅灌下部中。
又方,桑根白皮,榆根白皮(各一把)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方,水服桃花末方寸匕,無花時桃根白皮亦得。
又方,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羊蹄根一把約半斤,水二升,煮一升頓服之。
又方,常煮麻子取汁飲。
又方,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豬脂和陳葵子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通即止。
又方,常服車前子及葉並良。
又方,搗葵根汁生服。
又方,好膠(三寸),蔥白(一把)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頓服之即下。
又方,葵子,牛酥(各一升,豬脂亦得)。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葵子取一升,納酥煮一沸,待冷,分作二服。
又方,葵子汁和乳汁等分,服之立出。
又方,醬清(三升),麻油(二升),蔥白(三寸)
上三味合煮令黑,去滓,待冷頓服之。(一方不用醬清。)
白話文:
【濡臟湯】
主治:大便六七日未解,腹部有硬結的大便,伴有寒熱交錯、煩躁、呼吸困難、出汗、腹部脹滿。
藥方: 生葛根,豬油(各二升),大黃(一兩)
製法: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碎,加入七升水煮至剩五升,去除渣滓後加入豬油,再煎至剩三升,澄清後使用。體力充沛者可一次服用,體弱者需分二次服用。此方也適用於大小便不通的情況。
另一方: 大戟(一斤),大豆(五升),商陸,牛膝(各三斤)
製法: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碎,加入五升水煮至剩二升,再加入大豆煮至水分完全被豆吸收,豆子乾燥。初次服用時先吃三顆豆,以大便通暢為度。
另有一方,蜂蜜與燕子糞混合,放入肛門中即可通便。
另有一方,四兩水加一升蜂蜜,混合煮熟,冷卻後灌入下部,約一頓飯時間即會通便。
另有一方,半合鹽加三合蜂蜜,混合煮至糖漿狀,取出後置於冷水中,揉成檳榔大小,形狀如手指般粗大,深入插入下部,立即通便。
另有一方,單獨使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灌腸,立即通便。
另有一方,用醬清浸泡烏梅灌入下部。
另有一方,桑樹根白皮,榆樹根白皮(各一把)
製法:將兩種藥材研碎,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一升半,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用水送服一匙桃花粉末,若無桃花可用桃根白皮。
另有一方,桃皮三升,水五升,煮至剩一升,一次服用。
另有一方,羊蹄根一把約半斤,水二升,煮至剩一升,一次服用。
另有一方,常煮麻子取汁飲用。
另有一方,常服用五合的蜂蜜煎。
另有一方,用豬油和陳年葵子末製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次服用十粒,通便後停止。
另有一方,常服用車前子及其葉,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搗碎葵根汁生服。
另有一方,好膠(三寸),蔥白(一把)
製法:以上兩種藥材加四升水煮至剩一升半,一次服用,即會排便。
另有一方,葵子,牛酥(各一升,豬油也可以)。
製法:以上兩種藥材加四升水煮葵子至剩一升,加入牛酥煮沸一次,待冷後,分兩次服用。
另有一方,葵子汁和乳汁等量混合,服用後立即排出。
另有一方,醬清(三升),麻油(二升),蔥白(三寸)
製法:以上三種材料混合煮至黑色,去渣滓,待冷後一次服用。(另有一個配方不使用醬清。)
4. 芒硝丸
治脹滿不通方。
芒硝,芍藥(各一兩半),杏仁,大黃(各三兩),黃芩(一兩六銖)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取通利為度,日三。
又方,通草,朴硝(各四兩),郁李仁,黃芩,瞿麥(各三兩),車前子(五合,一云六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用絹袋盛煮頓服二升。)
又方,獨頭蒜燒熟去皮,綿裹,納下部,中氣立通。
又方,削姜裹鹽導之,及乾薑食鹽杏仁搗丸導之。
治脹滿閉不下方:
吳茱萸(一升),乾薑,大黃,當歸,桂心,芍藥,甘草,川芎(各二兩),人參,細辛(各一兩),桃白皮(一把),真珠(半兩),雄黃(十八銖)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雄黃,真珠末酒一升,微火煮三沸,服一升,得下即止。
白話文:
【芒硝丸】
這是治療腹部脹滿且排便不順的處方。
所需藥材有:芒硝、芍藥,每種各45公克;杏仁、大黃,每種各90公克;黃芩60公克。
將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15丸,可逐漸增加至20丸,直到腸胃通暢為止,一天服用三次。
另一個處方是:通草、朴硝,每種各120公克;郁李仁、黃芩、瞿麥,每種各90公克;車前子約75至90公克。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用水8公升煮至剩2.5公升,分三次服用。(另一個處方則是用布袋包裝後煮,一次服用2公升)
另一個處方是:將單瓣蒜燒熟去皮,用棉布包裹,放入下體,可以迅速疏通氣息。
另一個處方是:削好的薑片裹鹽,或是乾薑、食鹽、杏仁研磨成丸狀,也可以用來疏導。
這是治療腹部脹滿且無法排便的處方:
吳茱萸300公克;乾薑、大黃、當歸、桂心、芍藥、甘草、川芎,每種各60公克;人參、細辛,每種各30公克;桃樹的白色樹皮一把;珍珠、雄黃,每種各15公克。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切碎,用水10公升煮至剩3公升,去掉渣滓,加入珍珠和雄黃的粉末以及1公升的酒,用小火煮至沸騰三次,每次服用1公升,只要能排便就可以停止服用。
5. 走馬湯
主一切猝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方。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綿纏捶令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小量之,通治飛屍鬼擊病。
白話文:
這份古方叫做[走馬湯],主要用來處理突然間的心臟部位疼痛、腹部脹大,以及大便不順的情況。配方如下:
巴豆(取兩粒,去掉外皮和中心部分,然後炒過),杏仁(取兩粒)
將上述兩種藥材用布包裹起來,然後搗碎。再用約二合的熱水搓出其白色汁液,喝下後應可促進排便。對於不同年齡層的人,服用的量需自行調整。此方對於治療由邪氣或驚嚇引起的疾病也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