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脾臟方 (4)

1. 消食斷下丸

寒冷者常服之方。

曲,大麥糵(各一升),吳茱萸(四兩)

上三味為末,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服。

白話文:

寒冷體質者常用方:

車前草、大麥衣(各一升)、吳茱萸(四兩)

將以上三味藥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五丸。

2. 乾薑散

治不能食,心意冥然忘食方。

乾薑,法曲,蜀椒,豉,大麥糵(各一升)

上五味合治,下篩,食後服三方寸匕,日三,以能食為度。

白話文:

乾薑(削成薄片),法曲草,蜀椒,豆瓣醬,大麥粥(各一升)

以上五味藥材混合研磨,過篩。於飯後服用三方寸匙,一日三餐。服用至食慾恢復為止。

3. 消食丸

治數年不能食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治數年不能食方:

治療多年不能進食的方子:

小麥糵,曲(各一升),乾薑,烏梅(各四兩)

上四味為末蜜和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白話文:

小麥粉一升、酒麴一升、乾薑四兩、烏梅四兩

將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每天服用十五丸,逐漸增加至四十丸。適用於胸口寒氣鬱結,以及反胃、胸悶等症狀,皆可痊癒。

4. 曲糵丸

主消穀能食,除腸中水氣臚脹方。

法曲,麥糵,杏仁(各五兩)

上三味治,下篩,食後酒服一合,日三。

白話文:

消穀能食,除腸中水氣臚脹方

藥材:

  • 法曲(五兩)
  • 麥糵(五兩)
  • 杏仁(五兩)

用法: 將上述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過篩後服用。於飯後以酒送服一合(約150毫升),每日服用三次。

5. 脾勞第三

(論一首,方二首)

白話文:

論一首

脾腎相濟,土生水,水能克火,故火炎而水不勝則熱,治當補脾益腎,降火滋水。

方二首

補脾益腎湯

  • 黨參三錢
  • 黃耆三錢
  • 白朮三錢
  • 茯苓三錢
  • 山藥三錢
  • 麥冬三錢
  • 五味子二錢
  • 蓮子心一錢

先煎三錢黃耆,去渣取汁,入藥慢火煎。

降火滋水湯

  • 知母三錢
  • 生地三錢
  • 玄參三錢
  • 丹皮二錢
  • 山梔子二錢
  • 甘草二錢

先煎三錢玄參,去渣取汁,入藥慢火煎。

論曰:凡脾勞病者,補肺氣以益之,肺旺則感於脾。是以聖人春夏養陽氣,秋冬養陰氣,以順其根本矣。肝心為陽,脾肺腎為陰,逆其根則伐其本。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凡是脾虛勞累的人,需要補益肺氣,因為肺氣旺盛,就能夠滋養脾臟。因此,聖人會在春夏季節養護陽氣,秋冬季節養護陰氣,以順應人體的根本。肝、心屬陽,脾、肺、腎屬陰,逆反其根本就會損害其本源。陰陽和四季,是萬物生長、消亡的根本原因。

6. 半夏湯

治脾勞實四肢不用,五臟乖反脹滿,肩息氣急不安,承氣泄實熱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治脾勞實四肢不用 五臟乖反脹滿 肩息氣急不安 承氣泄實熱方

治療脾臟虛弱,四肢無力,五臟錯亂,腹脹滿,呼吸急促不安,使用承氣湯洩熱瀉下的方法。

治療脾胃虛弱,導致四肢無力,五臟失調,腹脹飽滿,呼吸急促不安。使用承氣湯來瀉下實熱,緩解症狀。

半夏,宿姜(各八兩),茯苓,白朮,杏仁(各三兩),橘皮,芍藥(各四兩),竹葉(切,一升),大棗(二十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白話文:

半夏,乾薑(各400克),茯苓,白朮,杏仁(各150克),橘皮,芍藥(各200克),竹葉(切碎,500毫升),大棗(20枚)

上九味草藥,用一升水煮成三升,分成四次服用。

7. 消食膏酒

治脾虛寒勞損氣脹噫滿食不下通噫方。

白話文:

治脾虛寒勞損,氣脹噫滿,食不下,通噫方

藥方:

  • 黃耆一兩
  • 當歸一兩
  • 白朮一兩
  • 茯苓一兩
  • 陳皮五錢
  • 半夏三錢
  • 枳殼三錢
  • 草果一個(去皮破)
  • 生薑三片
  • 大棗三枚(去核)

用法:

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至藥液變濃縮即可。

功效:

此方適用於脾胃虛寒,勞損過度導致的氣脹、噯氣、食慾不振等症狀。

豬膏(三升),宿姜(汁,五升),吳茱萸(一升),白朮(一斤)

上四味搗茱萸、白朮等二味細細下篩為散,納膏汁中煎取六升,溫清酒一升,進方寸匕,日再。

白話文:

豬油(三升),浸泡過夜的薑汁(五升),吳茱萸(一升),白朮(一斤)

將茱萸、白朮四味搗碎,再把白朮、白芷兩味細細過篩成散狀,加入膏汁中煎煮取六升。溫熱清酒一升,每次服用約方寸匕大小,每日服用兩次。

8. 肉極第四

(論一首,方六首)

白話文:

  • 肝氣鬱結證:胸脅脹滿,或作痛,脈弦或弦細。
  • 肝鬱化熱證:目赤面赤,口苦口乾,脈數而有力。
  • 肝鬱化火證:兩目赤腫,頭痛,煩躁易怒,脈弦而數。
  • 肝鬱化風證:肢體麻木,拘攣,或痙攣,脈弦而緊。
  • 肝鬱化痰證:胸中痞悶,噁心嘔吐,脈滑而濡。
  • 肝鬱化血證:胸脅作痛,刺痛拒按,脈弦而澀。

  • 疏肝理氣湯:柴胡、香附、陳皮、枳實、半夏、茯苓、甘草
  • 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陳皮、半夏、甘草
  • 加味逍遙散:柴胡、香附、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白芷
  • 四逆散:柴胡、香附、枳實、芍藥、甘草
  • 越鞠丸:越鞠(烏梅)、枳實、黨參、白朮、茯苓、陳皮
  • 肝氣舒鬱丸:柴胡、香附、陳皮、枳實、半夏、茯苓、白芍、白朮

論曰:凡肉極者,主脾也。脾應肉,肉與脾合,若脾病則肉變色。又曰:至陰遇病為肌痹,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體癢淫淫如鼠走,其人身上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鼻端色黃是其相也。

白話文:

中醫師說:凡是肌肉豐滿的人,主要是脾臟比較好。脾臟與肌肉相應,肌肉和脾臟相合,脾臟如果生病,肌肉就會變色。此外,極為陰虛的人會患上肌肉麻痺,肌肉麻痺如果不能見好,再受外界邪氣侵襲,邪氣就會內藏在脾臟,身體就會發癢,像老鼠跑過的感覺,這種人身體的津液會流失,皮膚腠理會鬆開,汗水會大量排出,鼻尖會發黃,這就是它的徵兆。

凡風氣藏於皮膚,肉色則敗。以季夏戊己日傷於風為脾風。脾風之狀,多汗陰動傷寒,寒則虛,虛則體重怠墮,四肢不欲舉,不嗜飲食,食則咳,咳則右脅下痛隱隱引肩背不可以動轉,名曰厲風,裡虛外實,若陽動傷熱,熱則實,實則人身上如鼠走,唇口壞,皮膚色變,身體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名曰惡風,而須決其綱紀,知其終始,陰陽動靜,肉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能治其病者,風始入肉皮毛肌膚筋脈之間,即須決之。若入六腑五臟則半死矣。

白話文:

凡是風邪藏在皮膚之下,就會導致膚色萎敗。夏季的戊己日受風邪侵襲而傷及脾臟,稱為脾風。脾風的症狀包括:多汗、惡寒、發熱,虛弱無力、四肢沉重、不願活動、不想進食,進食後會咳嗽,咳嗽時右脅下疼痛隱隱作痛,甚至牽扯到肩背部,使人不能活動,這種情況稱為「厲風」。其特徵是內部虛弱,外部實邪,如果陽氣過盛而化火,則稱為「惡風」,症狀表現為身上有如鼠竄的感覺,嘴脣和口腔潰爛,皮膚變色,體內津液流失,腠理疏鬆,大汗淋漓。治療時需要根據病情辨證,瞭解疾病的發展規律,以及陰陽虛實的變化,對於實證需要瀉下,虛證則需要補益。只要能夠及時治療,風邪剛剛侵入肌肉、筋脈之間時,就可以治癒疾病。但如果風邪已經侵入六腑五臟,則病情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扁鵲曰:肉絕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皮膚不通外不得泄。凡肉應足太陰,太陰氣絕則脈不營其肌肉。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不營則肌肉濡,肌肉濡則人中滿,人中滿則唇反,唇反氣盡則肉先死,甲篤乙死木勝土,使良醫妙藥終不治也。

白話文:

扁鵲說:如果肌肉失去彈性,五天後就會死亡。這是怎麼知道的?因為皮膚密不通風,體內的廢物無法排出。肌肉的運行是由足太陰經控制的,足太陰經的氣絕了,脈絡就無法滋養肌肉。口脣是肌肉的根源,脈絡不滋養,肌肉就會軟弱無力,肌肉軟弱無力,人中就會變滿,人中變滿,嘴脣就會外翻,嘴脣外翻,氣息也就盡了,肌肉就會先死去。甲篤乙死,是五行中木剋土的表現,即使遇到再好的醫生和藥物,也無法醫治。

9. 解風痹湯

治肉熱極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為脾風。風氣藏於皮膚,肉色敗,鼻見黃色,麻黃止汗通肉方。

白話文:

肌肉發熱極度,像老鼠亂串一樣肢體麻痹,身體津液耗盡,皮膚毛孔張開,大量出汗,這是脾氣造成的。風氣藏於皮膚,膚色變差,鼻尖發黃,使用麻黃止汗通肌肉的方劑。

麻黃,防己(一作防風),枳實,細辛,白朮(各三兩),生薑,附子(各四兩),甘草,桂心(各二兩),石膏(八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去沫,下諸藥,煎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中藥材:

  • 麻黃:3 兩
  • 防風(又稱防己):3 兩
  • 枳實:3 兩
  • 細辛:3 兩
  • 白朮:3 兩
  • 生薑:4 兩
  • 附子:4 兩
  • 甘草:2 兩
  • 桂心:2 兩
  • 石膏:8 兩

十味麻黃湯:

用九升水煎煮麻黃,去除浮沫後,放入其餘藥材,煎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

10. 西州續命湯

治肉極虛熱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開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方。

白話文:

治療肌肉極度虛熱,肌肉麻痹,肢體感覺異常,如同螞蟻爬行,體內津液耗損,或麻痹導致感覺遲鈍,四肢劇烈疼痛的方劑。

麻黃,生薑(各三兩),當歸,石膏(各二兩),芎藭,桂心,甘草,黃芩,防風,芍藥(各一兩),杏仁(四十枚)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黃去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日再。

白話文:

麻黃、生薑(各180公克) 當歸、石膏(各120公克) 芎藭、桂心、甘草、黃芩、防風、芍藥(各60公克) 杏仁(40顆)

十一味湯劑:先以九升水煮麻黃,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後取三升藥液,去掉渣滓,分成四次服用,一天服用兩次。

11. 越婢湯

治肉極熱則身體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有方見七捲風毒腳氣門)。

白話文:

當體內肉體極度燥熱時,體內的體液容易流失,皮膚孔隙也會打開,大量出汗,造成下半身虛弱,風寒之氣入侵。(詳細的治療方法,請參閱第七卷風毒腳氣篇)

12. 石南散

治肉熱極則體上如鼠走,或如風痹,唇口壞,皮膚色變,主諸風大病方。

白話文:

肉熱極盛,形體上如老鼠跑過,或如風濕痹症,口脣損壞,皮膚顏色改變,為諸風大病的治療方法。

石南(三十銖),薯蕷,芍藥(一作甘草),天雄,桃花(一作桃仁),甘菊花(各一兩),黃耆,真珠(各十八銖),山茱萸(一兩十八銖),石膏(二兩),升麻,葳蕤(各一兩半)

上十二味治,下篩,酒下方寸匕,日再食後服。

白話文:

石楠(30克),山藥,芍藥(或甘草),川烏,桃花(或桃仁),菊花(各6克),黃耆,珍珠(各18克),山茱萸(18克),石膏(12克),升麻,葳蕤(各9克)

十二味研治成細末,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兩次,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