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四 小腸腑方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小腸腑方 (9)

1. 小定心湯

治虛羸心氣驚弱多魘方。

白話文:

治虛羸心氣驚弱多魘方

組成:

鹿角膠 一錢 硃砂 一錢 琥珀 一錢 磁石 一錢 遠志 一錢 人參 一錢 茯苓 一錢 甘草 一錢 五味子 一錢

製法: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服法:

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功效:

治療體質虛弱、心氣不足、容易受驚嚇、心悸、多夢魘的症狀。

茯苓(四兩),桂心(三兩),甘草,芍藥,乾薑,人參,遠志(各二兩),大棗(十五枚)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白話文:

茯苓(240克) 桂心(180克) 甘草、芍藥、乾薑、人參、遠志(各120克) 大棗(15枚)

將八味藥材放入容器中,加入八杯水煮沸,等到水煮至剩三杯時即可。將藥湯分成四份,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2. 大定心湯

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驚魘志少不足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驚魘志少不足方

治療心氣虛弱引起的心悸、恍惚多忘,或夢見受驚嚇、夢魘,志氣消沉、意志力薄弱的方劑。

人參,茯苓,茯神,遠志,赤石脂,龍骨,乾薑,當歸,甘草,白朮,芍藥,桂心,紫菀,防風(各二兩),大棗(二十枚)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驚勞失志方:

白話文:

人參、茯苓、茯神、遠志、赤石脂、龍骨、乾薑、當歸、甘草、白朮、芍藥、桂心、紫菀、防風(各 60 公克),大棗(20 顆)

治療驚嚇勞累、精神失常的方劑:

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一斗二升的水煮沸,取三升半的藥液,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兩次。

甘草,桂心(各二兩),龍骨,防風,麥門冬,牡蠣,遠志(各一兩),茯神(五兩),大棗(二十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二服,相去如人行九里久再進。

白話文:

甘草、桂心(各 60 克) 龍骨、防風、麥門冬、牡蠣、遠志(各 30 克) 茯神(150 克) 大棗(20 枚)

九味湯劑,加入八升的水煮沸,取三升藥液,分成兩次服用,兩次服用的時間間隔,就像一個人步行九里路後再服。

3. 荊瀝湯

治心虛驚悸不定羸瘦病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心虛驚悸不定羸瘦病方

人參五錢、遠志三錢、茯苓四錢、炙甘草二錢、半夏半錢、麥門冬五錢、大棗八枚

治療心臟虛弱、心悸不定、身體瘦弱的方劑

人參五錢、遠志三錢、茯苓四錢、炙甘草二錢、半夏半錢、麥門冬五錢、大棗八枚

荊瀝(三升),茯神,白蘚皮(各三兩),人參(二兩),白銀(十兩,以水一斗煮取二升)

白話文:

荊瀝(三升) 茯神(三百克) 白蘚皮(三百克) 人參(二百克) 白銀(十兩,用四公升的水煮出二升的量)

上五味㕮咀,以荊瀝銀汁中煮取一升四合,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進一服。

又方,荊瀝(二升),緩火煎取一升六合,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又方,單用荊瀝煮服功力尤專。

白話文:

第一個處方:

取五味子,用荊瀝和銀汁一起煮,取一升四合分量,分成三份服用。第二次服用時,要在第一次服用後行走了十里的時間。

第二個處方:

取荊瀝二升,用慢火煎 煮,取一升六合分量,分成四份溫熱服用。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第三個處方:

單獨使用荊瀝煮服,效果更專一。

4. 鎮心湯

治風虛勞冷,心氣不足,善忘恐怖,神志不定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肺氣虛,勞熱,腰膝重,善忘,恐悸,志意不定方。

繁體中文: 肺氣虛弱,勞累發熱,腰膝沉重,容易忘記事情,心悸害怕,精神不穩定。

本方用於治療肺氣虛弱,導致勞累發熱,腰膝沉重,健忘,心驚膽怯,精神不穩定等症狀。

防風,當歸,大黃(各五分),麥門冬(五兩),澤瀉,大豆黃卷,白蘞(各四分),菖蒲,人參,桔梗,遠志,桂心,薯蕷,石膏(各三分),乾薑,茯苓,紫菀(各一兩),甘草,白朮(各十分),附子,茯神(各二兩),秦艽(六分),粳米(半升),大棗(十五枚)

白話文:

藥材配方:

  • 防風(5 克)
  • 當歸(5 克)
  • 大黃(5 克)
  • 麥門冬(50 克)
  • 澤瀉(4 克)
  • 大豆黃卷(4 克)
  • 白蘞(4 克)
  • 菖蒲(3 克)
  • 人參(3 克)
  • 桔梗(3 克)
  • 遠志(3 克)
  • 桂心(3 克)
  • 薯蕷(3 克)
  • 石膏(3 克)
  • 乾薑(10 克)
  • 茯苓(10 克)
  • 紫菀(10 克)
  • 甘草(10 克)
  • 白朮(10 克)
  • 附子(10 克)
  • 茯神(10 克)
  • 秦艽(6 克)
  • 粳米(半升,約 250 克)
  • 大棗(15 枚)

上二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服,日三夜一。(《翼》方不用粳米,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列 24 味藥材碾碎,先用 12 升水煮熟粳米並去除渣滓,加入這些藥材,再煮取 4 升藥液分次服用,每日三次,每晚一次。(《翼》方的做法不使用粳米,而是把藥材研磨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 10 丸,逐漸增加劑量至 20 丸。)

5. 大鎮心散

治心虛驚悸,夢寐恐畏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治心虛驚悸,夢寐恐畏方:

柏子仁(去皮蒸)五兩,茯神(去木)五兩,遠志(去心)二兩,甘草(炙)二兩,人參(去蘆)一兩,五味子(去核)一兩,蓮肉(去心)一兩,石菖蒲(去鬚)一兩,酸棗仁(炒)一兩,川芎(去鬚)一兩。

每服二錢,入水六盞,煎取三盞,溫服。

治療心虛驚悸,夢見恐懼事物的藥方:

柏子仁(去皮蒸熟)五錢,茯苓(去木質)五錢,遠志(去中心)二錢,甘草(烤炙)二錢,人參(去須)一錢,五味子(去核)一錢,蓮肉(去心)一錢,石菖蒲(去鬚)一錢,酸棗仁(炒熟)一錢,川芎(去鬚)一錢。

每次取二錢藥材,加入六杯水,煎煮至三杯,溫熱服用。

紫石英,茯苓,防風,人參,甘草,澤瀉(各八分),黃耆,白朮,薯蕷,秦艽,白蘞(各六分),麥門冬,當歸(各五分),桔梗,大豆黃卷,柏子仁,桂心,遠志,大黃,石膏(各四分),乾薑,蜀椒,芍藥,細辛(各三分)

白話文:

紫水晶、茯苓、防風、人參、甘草、澤瀉(各 4 克) 黃耆、白朮、山藥、秦艽、白芍(各 3 克) 麥門冬、當歸(各 2.5 克) 桔梗、大豆黃卷、柏子仁、桂心、遠志、大黃、石膏(各 2 克) 乾薑、花椒、芍藥、細辛(各 1.5 克)

上二十四味治,下篩,酒服三方寸匕,日三。(一方無紫石英、茯苓、澤瀉、乾薑,有大棗四分,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

又方,治風虛心氣驚弱恍惚失常,忽嗔恚悲志意不樂方。

白話文:

將上面所列二十四味中藥材磨粉篩過,用酒送服約三方寸匕的劑量,一天服用三次。(另一方不含紫石英、茯苓、澤瀉、乾薑,但含有四分的大棗,將大棗做成梧子大小的蜜丸,用酒送服十五丸。)

又方,治療風虛心氣驚悸虛弱、恍惚失常、忽而發怒、忽而悲傷、志意不悅之症。

紫石英,石英,硃砂,龍齒,乾地黃(一本無),人參,白朮,茯苓,桂心,乾薑,天雄附子,細辛,防風,遠志(各三兩)

上十五味治,下篩,酒服兩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紫水晶、石英、硃砂、龍齒、乾地黃(有的版本沒有)、人參、白朮、茯苓、桂心、乾薑、天雄烏頭、細辛、防風、遠志(各三兩)

十五味藥一同煮成藥汁,過濾後,用酒送服兩方寸匙,每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