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婦人方上 (8)

1. 芍藥湯

芍藥,生薑(各四兩),厚朴(二兩),甘草,當歸,白朮,人參(各三兩),薤白(切,一升)

上八味㕮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

一方用烏母雞煮汁以煎藥。

白話文:

所需藥材為:芍藥、生薑(兩者皆為各160克)、厚朴(80克)、甘草、當歸、白朮、人參(這四者各為120克)、薤白(切碎,約400毫升)。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適宜煮製的大小,然後加入500毫升的水和400毫升的清酒一起熬煮,直至濃縮至300毫升。此藥應分成三次服用,白天兩次,晚上一次。

另一個版本的方子是使用烏母雞熬煮的湯汁來煎煮藥材。

2. 葵子湯

若曾傷八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葵子(二升),甘草,厚朴(各二兩),白朮,柴胡(各三兩),芍藥(四兩),生薑(六兩),大棗(二十枚)

上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十日一劑。

一方用烏雌雞一隻,煮水以煎藥。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節,莫不畢備,飲醴食甘,緩帶自持而待之,是謂養毛髮致才力。

妊娠九月,足少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湧泉、然谷、太谿、交信、築賓、復溜等穴是也。)足少陰內屬於腎,腎主續縷。九月之時,兒脈續縷皆成,無處濕冷,無著炙衣。

妊娠九月,若猝得下痢,腹滿懸急,胎上衝心,腰背痛不可轉側,短氣,宜服半夏湯。

白話文:

如果曾經有在八月份流產的情況,應該提前服用這個藥方作為預防。

藥方包含:葵花籽兩升,甘草、厚朴各二兩,白朮、柴胡各三兩,芍藥四兩,生薑六兩,大棗二十枚。

以上八種藥材研磨後,用水九升來煮,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一天三次。每十天服用一劑。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一隻黑母雞,煮湯後用來煎藥。

懷孕九個月時,胎兒開始接受石精的滋養,這時候胎兒的皮毛、六腑和百節都已逐漸形成,母親應飲用甜酒,食用甜食,放鬆腰帶,保持良好姿態等待胎兒出生,這被稱為「養毛髮致才力」。

懷孕九個月時,足少陰脈開始滋養胎兒,此時不應對該脈絡進行針灸(例如湧泉、然谷、太谿、交信、築賓、復溜等穴位)。足少陰脈內屬腎臟,腎臟主導著胎兒的成長。在第九個月時,胎兒的脈絡已完全形成,應避免過度的濕冷環境,也不要穿著過熱的衣服。

懷孕九個月時,如果突然發生下痢,腹部脹滿且緊繃,胎兒向上衝擊心臟,腰部背部疼痛到無法轉身,呼吸短促,應該服用半夏湯。

3. 半夏湯

半夏,麥門冬(各五兩),吳茱萸,當歸,阿膠(各三兩),乾薑(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白蜜八合,微火上溫,分四服,痢即止。

一方用烏母雞一隻,煮汁以煎藥。

白話文:

這份古方叫做「半夏湯」,使用的材料有:半夏和麥門冬各150公克,吳茱萸、當歸、阿膠各90公克,乾薑30公克,以及大棗12顆。

將上述七種藥材切碎,加入九公升的水進行熬煮,直到剩餘三公升的藥汁後,將藥渣濾掉。然後再加入約240毫升的白蜜,在微火上加熱溫暖,將藥汁分成四次服用,通常服用後,腹瀉的情況就會停止。

另外有一個版本的配方,是使用一隻烏骨雞,先將雞煮出湯汁,再利用這個雞湯來煎煮藥材。

4. 豬腎方

若曾傷九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豬腎(一具),茯苓,桑寄生,乾薑,乾地黃,川芎(各三兩),白朮(四兩),麥冬(一升)附子(中者一枚),大豆(三合)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腎令熟,去腎納諸藥,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劑。

妊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于丹田,故使關節人神皆備,俟時而生。

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立,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穀氣入胃,十月諸神備,日滿即產矣。宜服滑胎藥,入月即服。

白話文:

這是一個在懷孕期間,尤其是對於曾經流產過九個月胎兒的婦女,可以預防性服用的藥方。

所需材料有:豬腎一對、茯苓、桑寄生、乾薑、乾地黃、川芎各三兩、白朮四兩、麥冬一升、附子一個中等大小的、大豆三合。

以上十種藥材,先將豬腎切碎,用一斗水煮至豬腎熟透,然後撈出豬腎,放入其餘藥材,熬煮至剩三升半的藥汁,分成四次服用,一天三次,夜晚一次,每十天換一劑新藥。

懷孕十月,胎兒的五臟六腑會逐漸形成,並且能吸納天地之氣於丹田,所以身體各部位和神經系統都會逐漸完善,等待足月出生。

懷孕首月胚胎開始形成,第二月形成胎脂,第三月形成胎膜,第四月胎兒形體已基本形成,第五月胎兒開始活動,第六月筋骨已形成,第七月毛髮開始生長,第八月臟腑器官都已具備,第九月胎兒可吸收食物營養,第十月所有器官神經系統都已完善,待滿月即可分娩。這時候應服用幫助順產的藥物,進入月產期就可以開始服用。

5. 丹參膏

養胎臨月服,令滑而易產方。

丹參(半斤),川芎,當歸(各三兩),蜀椒(五合,有熱者以大麻仁五合代)

上四味㕮咀,以清酒溲濕停一宿以成,煎豬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絞去滓,每日取如棗許,納酒中服之,不可逆服。至臨月乃可服,舊用常驗。

白話文:

[丹參膏]

這是用來保胎,在懷孕末期服用,可以讓產程順利、容易生產的處方。

藥材包含:丹參(250公克)、川芎、當歸(各90公克)、蜀椒(約150毫升,若體質偏熱,則可用大麻仁約150毫升取代)。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然後用清澈的酒浸泡一夜使其濕潤,再加入四升豬油,用小火慢煮,直到油膏呈現深紅色如同血液,油膏完成後,用新布過濾掉藥渣,每天取約棗子大小的量,溶於酒中服用,不可在不該服用的時候服用。直到懷孕末期才能開始服用,這個處方過去一直很有效驗。

6. 甘草散

令易生,母無疾病,未生一月,日預服,過三十日,行步動作如故,兒生墮地皆不自覺方。

甘草(二兩),黃芩(一方用茯苓),乾薑,吳茱萸,大豆黃卷,麻子仁,桂心,大麥糵,(一方用粳米,各三兩)

上八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暖水服亦得。

白話文:

【甘草散】

這帖藥能讓孕婦身體健康,避免各種妊娠疾病。在胎兒未滿一個月時,每日可預防性服用,即使超過三十天,孕婦的日常活動不受影響,甚至孩子出生落地時,孕婦可能都沒有太大的感覺。

所需藥材如下:甘草二兩,黃芩(有些配方會使用茯苓),乾薑,吳茱萸,大豆黃卷,麻子仁,桂心,大麥櫱(有些配方會使用粳米),這些藥材各需三兩。

將上述八種藥材研磨過篩後混合,每次服用量為方寸匕(約等於2.8毫升)以酒送服,一天三次。若無酒也可用溫水送服。

7. 千金丸

主養胎,及產難顛倒胞不出,服一丸,傷毀不下,產余病汗不出,煩滿不止,氣逆滿,以酒服一丸,良。一名保生丸方。

甘草,貝母,秦椒,大豆黃卷,乾薑,桂心,黃芩,粳米(一作糯米),石斛,石膏(各六銖),當歸(十三銖),麻子(三合)

上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日三,用棗湯下。

一方用蒲黃一兩。

白話文:

[千金丸]

主要功能在於保胎,以及處理生產困難、胎位不正導致胎兒無法順利出生的問題。服用一顆此藥丸,對於胎兒卡住未能娩出的情況有幫助。產後若有多餘病痛,像是不出汗、心中煩悶不消、氣血逆亂、腹部脹滿等症狀,可用酒送服一丸,效果良好。另一名稱為保生丸。

所需藥材包括:甘草、貝母、秦椒、大豆黃卷、乾薑、桂心、黃芩、粳米(另有一說為糯米)、石斛、石膏(各取六銖)、當歸(取十三銖)、麻子(取三合)。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調和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一丸,建議用棗湯一同吞服。

另外有一個配方是加入一兩的蒲黃。

8. 蒸大黃丸

治妊娠養胎令易產方。

大黃(三十銖,蒸),枳實,川芎,白朮,杏仁(各十八銖),芍藥,乾薑,厚朴(各十二銖),吳茱萸(一兩)

上九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之。

白話文:

這是在談論一種名為「蒸大黃丸」的藥方,主要用於調理懷孕婦女的身體,使生產過程順利。

所需藥材及其分量如下:熟製的大黃三十銖,枳實、川芎、白朮、杏仁各十八銖,芍藥、乾薑、厚朴各十二銖,吳茱萸一兩。

將上述九種藥材磨成粉末後,用蜂蜜調和成丸,丸的大小約為梧桐子大小。服用方式為空腹時,用酒吞服兩粒,每日三次。如果感覺效果不顯著,可適度增加服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