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四 小腸腑方 (2)
卷十四 小腸腑方 (2)
1. 續命湯
治風眩發則煩悶無知,口沫出,四體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方。
竹瀝(一升二合),生地黃汁(一升),龍齒,生薑,防風,麻黃(各四兩),防己(三兩),石膏(七兩),桂心(二兩),附子(三分)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氣加附子作一兩,紫蘇子五合,橘皮半兩。已服續命湯口開四肢尚未好定,而心中尚不除者,紫石湯主之,(方見後紫石煮散是也。)
白話文:
[續命湯]用於治療風眩症,當發作時會感到煩悶且失去意識,口吐泡沫,全身僵硬如角弓反張,眼睛向上翻,口緊閉無法說話。
藥方成分包括:竹瀝(1200毫升)、生地黃汁(1000毫升)、龍齒、生薑、防風、麻黃(各160克)、防己(90克)、石膏(280克)、桂心(60克)、附子(30克)。
將以上十種藥材切碎,加入10公升的水煎煮,直至剩下3公升,分三次服用。如果病患還有氣喘的情況,可再添加附子至30克,紫蘇子250毫升,橘皮15克。已經服用續命湯後,若口部能打開但四肢還未完全恢復,且心中仍有不適,可以使用紫石湯來治療,該藥方詳情請參閱後面的紫石煮散。
希望這個翻譯能幫到你。
2. 奔豚湯
治氣奔急欲絕方。
吳茱萸(一升),石膏,人參,半夏,芎藭(各三分),桂心,芍藥,生薑(各四分),生葛根茯苓(各六分),當歸(四兩),李根皮(一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七升,清酒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呼吸急促近乎無法呼吸的情況。
所需藥材有:吳茱萸一公升,石膏、人參、半夏、川芎各三份,桂心、芍藥、生薑各四份,生葛根、茯苓各六份,當歸四兩,李根皮一斤。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然後用七公升的水和八公升的清酒一起煎煮,最後煮出三公升的藥液,分三次服用。
3. 防己地黃湯
治言語狂錯,眼目霍霍或言見鬼,精神昏亂方。
防己,甘草(各二兩),桂心,防風(各三兩),生地黃(五斤,別切,勿合藥漬,疾小輕二斤)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升漬一宿,絞汁,著一面取滓著竹簀上,以地黃著藥滓上。於五鬥米下蒸之,以銅器承取汁,飯熟以向前藥汁合絞取之,分再服。
白話文:
[防己地黃湯]用於治療言語混亂、精神恍惚,甚至自稱見到鬼魂,或是視線不穩定,精神狀態紊亂的狀況。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防己、甘草各60克,桂心、防風各90克,新鮮生地黃2.5公斤(如果病情較輕,可減至1公斤)。生地黃需單獨切成片,不要和其他藥材混合浸泡。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然後用一公升的水浸泡一夜,隔天將藥材絞出汁液。將絞過的藥材渣放在竹篩上,再將生地黃鋪在藥材渣上。把這一切放在五斗米的下方進行蒸煮,使用銅製容器接住蒸煮時滴下的汁液。等到米飯煮熟後,將先前得到的藥汁與蒸煮後的汁液混合,再次絞榨一遍,最後將藥汁分成兩次服用。
4. 薯蕷湯
治心中驚悸而四肢緩,頭面熱,心胸痰滿,頭目眩冒如欲動搖方。
薯蕷,麥門冬,人參(各四兩),芍藥,生地黃,前胡(各八分),枳實,遠志,生薑(各三分),茯苓,茯神(各六分),半夏(五分),甘草,黃芩,竹葉(各一分),秫米(三合)
上十六味㕮咀,取江水高舉手揚三百九十下,量取三斗煮米減一斗,納半夏復減九升,去滓,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無江水處以千里東流水代之。
白話文:
【薯蕷湯】
這帖藥方用於治療因心中恐慌不安、四肢乏力,伴隨頭面部發熱,心胸有痰堵塞感,以及頭暈目眩,感覺周圍事物在搖晃的情況。
藥方成分及份量如下:山葯(薯蕷)、麥門冬、人參各四兩,白芍、生地黃、前胡各八分,枳實、遠志、生薑各三分,茯苓、茯神各六分,半夏五分,甘草、黃芩、竹葉各一分,秫米三合。
將上述十六種藥材切碎,使用江水進行攪拌,需高舉手揚三百九十次,然後量取三鬥江水來煮秫米,待米煮至減少一斗水量時,再加入半夏繼續煮,待水量再次減至九升時,濾去藥渣,再將剩下的藥材加入,煮至剩四升藥汁,分成四次服用。如果無法取得江水,可用來自東方流經千里的清水替代。
5. 防風湯
服前湯後四體尚不涼,頭目眩轉,服此湯大勝,宜常服。但藥中小小消息隨冷暖耳,仍不除瘥者依此方。
防風,石膏,人參,赤石脂,生薑,龍骨,寒水石,白石脂,茯苓(各三分),桂心(二分),紫石英(一分)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凡用井花水取清淨也,今用江水者無泥沙穢源泉,遠涉順勢,歸海不逆上流,用以治頭必歸於下故也。
白話文:
【防風湯】
如果你在服用之前的湯劑後,四肢仍然感到不涼,頭暈眼花,這時服用防風湯會有很好的效果,適合長期服用。只是在使用藥物時,要根據天氣的冷暖適度調整藥量,如果病況仍未見好轉,就繼續依照這個配方來調理。
所需藥材包括:防風、石膏、人參、赤石脂、生薑、龍骨、寒水石、白石脂、茯苓(各取三分)、桂心(取二分)、紫石英(取一分)。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八升的清水熬煮至剩下三升,分成三次服用。選擇使用井花水是因為它清澈乾淨,若現在使用的是江水,則需確保水質沒有泥沙汙染,且水源遠離污染,順著水流流向大海,不逆流而上,這樣用來治療頭部疾病,藥效會向下流通全身,效果更佳。
6. 薯蕷丸
治頭目眩冒心中煩郁,驚悸狂癲方。
薯蕷(二十八分),甘草(二十分),鹿角膠(《金匱》作阿膠),大豆黃卷,桂心(各七分)乾地黃,神麯,當歸,人參(各十分),麥門冬,防風,黃芩(《金匱》無),芍藥,白朮(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各五分),白蘞,乾薑(各三分),大棗(一百枚取膏)
上二十二味為末,棗膏和白蜜,丸如彈丸,先食服一丸,日三。
白話文:
[薯蕷丸]的配方用於治療頭暈眼花、心煩鬱悶、驚恐悸動、精神錯亂或狂躁癲狂的症狀。
所需藥材與比例為:薯蕷28份、甘草20份、鹿角膠(在《金匱要略》中記載為阿膠)、發芽的大豆、桂皮(每樣都是7份)、乾地黃、神麯、當歸、人參(每樣10份)、麥門冬、防風、黃芩(《金匱要略》中未提及)、芍藥、白朮(每樣6份)、柴胡、桔梗、茯苓、杏仁、川芎(每樣5份)、白蘞、乾薑(每樣3份)、大棗(取其果肉膏100份)。
將以上22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大棗果肉膏和白蜜調和,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服用方式是在飯前服用一丸,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