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四 小腸腑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小腸腑方 (2)

1. 續命湯

治風眩發則煩悶無知,口沫出,四體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方。

白話文:

治療頭暈目眩,發作時煩悶無知,流口水,四肢彎曲如弓,眼睛往上翻,嘴巴緊閉不能說話的方劑。

竹瀝(一升二合),生地黃汁(一升),龍齒,生薑,防風,麻黃(各四兩),防己(三兩),石膏(七兩),桂心(二兩),附子(三分)

白話文:

竹瀝 (600 毫升) 生地黃汁 (600 毫升) 龍齒 (160 克) 生薑 (160 克) 防風 (160 克) 麻黃 (160 克) 防己 (120 克) 石膏 (280 克) 桂心 (80 克) 附子 (10 克)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氣加附子作一兩,紫蘇子五合,橘皮半兩。已服續命湯口開四肢尚未好定,而心中尚不除者,紫石湯主之,(方見後紫石煮散是也。)

白話文:

將以上十種藥材搗碎,用一斗水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有氣滯,可加入附子一兩、紫蘇子五合、橘皮半兩。若已服用續命湯,口鼻已開但四肢尚未恢復正常,心中仍有鬱結,可用紫石湯治療。(具體藥方請參照後方的「紫石煮散」)

2. 奔豚湯

治氣奔急欲絕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氣奔急欲絕急攻胸腹堅滿痛多欲自下 氣怫急不可上 入氣奔急欲絕方

氣奔急將欲斷絕、急攻胸腹,堅滿疼痛,多欲大便。 呼吸急促,不能向上。 進入「氣奔急欲絕方」

氣息奔騰急促,幾乎斷絕,急沖胸腹,脹滿疼痛,總想上廁所。 呼吸急促,不能向上。 使用「氣奔急欲絕方」治療。

吳茱萸(一升),石膏,人參,半夏,芎藭(各三分),桂心,芍藥,生薑(各四分),生葛根茯苓(各六分),當歸(四兩),李根皮(一斤)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七升,清酒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吳茱萸:一升 石膏:三分 人參:三分 半夏:三分 芎藭:三分 桂心:四分 芍藥:四分 生薑:四分 生葛根:六分 茯苓:六分 當歸:四兩 李根皮:一斤

取十二味藥材,以清水七升、清酒八升煮沸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

3. 防己地黃湯

治言語狂錯,眼目霍霍或言見鬼,精神昏亂方。

白話文:

古文:

狂言錯語、目霍霍或雲見鬼、精神昏亂方。

治療言語錯亂、眼神發直或聲稱看見鬼魂、精神恍惚的方劑。

防己,甘草(各二兩),桂心,防風(各三兩),生地黃(五斤,別切,勿合藥漬,疾小輕二斤)

白話文:

防己,甘草(各 80 公克),桂心,防風(各 120 公克),生地黃(2 公斤,另切,勿與其他藥材一起浸漬,病情輕微時減至 800 公克)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升漬一宿,絞汁,著一面取滓著竹簀上,以地黃著藥滓上。於五鬥米下蒸之,以銅器承取汁,飯熟以向前藥汁合絞取之,分再服。

白話文:

將上好的五種藥材咀嚼後,加入一升水浸泡一晚,過濾取汁,一半藥渣敷在竹蓆上,另一半敷在地黃上。放入五升米中蒸煮,用銅器收集汁液。米飯煮熟後,將之前藥汁加入米飯中,過濾再次服用。

4. 薯蕷湯

治心中驚悸而四肢緩,頭面熱,心胸痰滿,頭目眩冒如欲動搖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心中驚悸而四肢緩,頭面熱,心胸痰滿,頭目眩冒如欲動搖方。

治療心中驚悸、四肢無力、頭面發熱、心胸痰液過多、頭暈目眩,彷彿頭部搖晃不穩的方劑。

薯蕷,麥門冬,人參(各四兩),芍藥,生地黃,前胡(各八分),枳實,遠志,生薑(各三分),茯苓,茯神(各六分),半夏(五分),甘草,黃芩,竹葉(各一分),秫米(三合)

白話文:

薯蕷:4 兩 麥門冬:4 兩 人參:4 兩 芍藥:8 分 生地黃:8 分 前胡:8 分 枳實:3 分 遠志:3 分 生薑:3 分 茯苓:6 分 茯神:6 分 半夏:5 分 甘草:1 分 黃芩:1 分 竹葉:1 分 秫米:3 合

上十六味㕮咀,取江水高舉手揚三百九十下,量取三斗煮米減一斗,納半夏復減九升,去滓,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無江水處以千里東流水代之。

白話文:

將以上 16 味藥材碾碎成細粉。使用江水,高舉手 390 次,量取三鬥米,煮熟後減去一斗米,再加入半夏,再減去九升水,過濾掉渣滓,加入藥材煮沸後取四升藥液,分成四次服用。如果沒有江水,可以用千里之外向東流動的河水代替。

5. 防風湯

服前湯後四體尚不涼,頭目眩轉,服此湯大勝,宜常服。但藥中小小消息隨冷暖耳,仍不除瘥者依此方。

白話文:

服前湯後全身仍不涼爽,頭暈目眩,服此湯療效明顯,宜經常服用。但藥效會因冷暖而有所影響,仍未痊癒者可依此方服用。

防風,石膏,人參,赤石脂,生薑,龍骨,寒水石,白石脂,茯苓(各三分),桂心(二分),紫石英(一分)

白話文:

防風、石膏、人蔘、赤石脂、生薑、龍骨、寒水石、白石脂、茯苓(各取三分) 桂心(取二分) 紫石英(取一分)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凡用井花水取清淨也,今用江水者無泥沙穢源泉,遠涉順勢,歸海不逆上流,用以治頭必歸於下故也。

白話文:

將上述十一味藥材搗碎,用八升水煮沸,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下。中醫素來提倡用井中的清水配藥,因為井水清澈乾淨。時下我們所用的江水,沒有泥沙汙穢,水源清澈,水勢順暢,宛如汪洋入海,不會逆流而上。因此,用江水來治療頭部疾病,藥力必能順利下行,直達病竈。

6. 薯蕷丸

治頭目眩冒心中煩郁,驚悸狂癲方。

白話文:

治療頭暈目眩、心中煩躁、驚悸發狂的方劑。

薯蕷(二十八分),甘草(二十分),鹿角膠(《金匱》作阿膠),大豆黃卷,桂心(各七分)乾地黃,神麯,當歸,人參(各十分),麥門冬,防風,黃芩(《金匱》無),芍藥,白朮(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各五分),白蘞,乾薑(各三分),大棗(一百枚取膏)

上二十二味為末,棗膏和白蜜,丸如彈丸,先食服一丸,日三。

白話文:

薯蕷(280 克),甘草(200 克),鹿角膠(或阿膠),大豆黃卷,桂心(各 70 克)乾地黃,神曲,當歸,人參(各 100 克)麥冬,防風,黃芩(無),芍藥,白朮(各 60 克),柴胡,桔梗,茯苓,杏仁,川芎(各 50 克),白蘞,乾薑(各 30 克),大棗(取 100 顆熬成膏)

將二十二種草藥研成細末,加棗膏和白蜜,捏成彈丸狀。每次服一丸,每日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