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臟方 (11)
卷十三 心臟方 (11)
1. 生髮膏
治頭中風癢白屑方。
蔓荊子,附子,細辛,續斷,零陵香,皂莢,澤蘭,防風,杏仁,藿香,白芷(各二兩)松葉,石南(各三兩),莽草(一兩),熊脂(三升),松膏,豬脂,馬鬃膏(各二升)
上十八味㕮咀,以清醋三升漬藥一宿,明旦以馬鬃膏等微火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用以澤發。
又方,烏喙(三兩),莽草,石南,細辛,續斷,皂莢,澤蘭,白朮,辛夷,防風,白芷(各二兩),竹葉,柏葉,松葉(各半升),豬脂(四升)
上十五味㕮咀,以清酢三升漬一宿,明旦微火以脂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去滓濾淨,於沐發後塗之。一方用生油三大升。(《翼》方無石南、白芷,用杏仁去白屑良。)
又方,甘松香,丁香,白芷,澤蘭,桑白皮,桑寄生,大麻子,苜蓿,杏仁,辛夷仁牡荊子,川芎,防風,莽草(各一兩),零陵香,吳藿香,細辛,蜀椒(各二兩),竹葉,松葉,柏葉,胡麻油,臘豬膏(各一升),烏雞肪,雁肪(各一合)
上二十五味㕮咀,以酢漬一宿,納油膏中微火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去滓,塗頭,日二夜一發生。
又方,治髮鬢禿落方。
莽草(一兩),防風,升麻,白芷,薺苨(各二兩),蜣螂(四枚),豹膏(一作狗膏),熊膏(一作雄雞膏),豬脂,馬鬃膏(各半升)驢鬃膏(半升)
上十一味,其六味㕮咀與諸膏合煎,諸藥沸,則下停冷,復上火三五沸止,絞去滓,敷頭,當澤用之。
又方,治眉落髮落復生方。
白芷,附子,防風,川芎,莽草,辛夷,細辛,黃芩,當歸,蜀椒(各一兩),大黃(一兩半),蔓荊子(一升),豬膏(三升),馬鬃膏(五合)
上十四味熬膏去滓,先洗頭,後用膏敷,如常澤法,勿近面,面生毛也。
治染鬚髮方:
胡粉(二兩),石灰(六兩絹篩,熬令黃)
上二味以榆皮作湯和之如粉,先以皂莢湯洗髮,令極淨,不得令有膩氣,曝乾。夜臥以藥塗發上令勻,取桑葉相綴著頭巾上,遍以裹發一夜至旦,取酢漿暖三遍,淨洗髮,又以醋泔熱暖洗髮,又取生胡麻苗搗取汁三升和水煮一二沸,淨濾濯發訖,又用油湯濯之,百日黑如漆。
又方,黑椹水漬之塗發令黑。
又方,鹽湯洗沐後,以生麻油和蒲葦灰敷之。(一作治白禿。)
又方,生麻油漬烏梅常用敷頭。
治發黃方:
臘月豬油和羊屎灰、蒲灰等分,敷封頭三日一度。
又方,大豆五升、酢漿水二斗,煮取五升,沐之。
治髮鬢黃赤方:
燒梧桐灰用乳汁和,塗敷髮鬢並膚肉即黑。
治風頭毛髮落不生方:
鐵上生衣研以臘月豬脂和塗之,日三,亦治眉落。
生眉毛方:
鐵上生衣,牆上青衣,右二味等分,為末水和,塗之即生。
又方,七月烏麻花陰乾為末,以生烏麻油漬,二日一塗。
治眉毛鬢髮為火燒瘡瘢毛不生方:
蒲灰以正月狗腦和敷即生。
治發落不生令長方:
麻子一升熬黑壓取油,敷頭長髮妙。
又方,多取烏麻花,瓷甕盛,密蓋深埋土中百日,出用塗發,令發易長而黑。
又方,用雁肪敷之。
治鬢黃方:
新剪爪甲搔令毛孔少血出蜜塗之,即生黑毛。
治發禿者方:
黑桑椹子二升,納缶中,日中曝三七日化為水,洗瘡上三七日即生髮,神效。
白話文:
[生髮膏]
這是一個治療頭皮風癢及白屑的配方。
所需材料有:蔓荊子、附子、細辛、續斷、零陵香、皁莢、澤蘭、防風、杏仁、藿香、白芷各二兩;松葉、石南各三兩;莽草一兩;熊脂三升;松膏、豬脂、馬鬃膏各二升。
將以上十八種藥材切碎,用三升清醋浸泡藥材一晚,第二天以小火煎煮,反覆三次上下火,直到白芷轉黃,膏體形成,即可用來護髮。
另一個配方是:烏喙三兩;莽草、石南、細辛、續斷、皁莢、澤蘭、白朮、辛夷、防風、白芷各二兩;竹葉、柏葉、松葉各半升;豬脂四升。
將這些藥材切碎,以三升清醋浸泡一晚,第二天以小火用豬脂煎煮,反覆三次上下火,直到白芷轉黃,膏體形成,去除殘渣,過濾乾淨,洗髮後塗抹。
另一個配方是:甘松香、丁香、白芷、澤蘭、桑白皮、桑寄生、大麻子、苜蓿、杏仁、辛夷仁、牡荊子、川芎、防風、莽草各一兩;零陵香、吳藿香、細辛、蜀椒各二兩;竹葉、松葉、柏葉、胡麻油、臘豬膏各一升;烏雞肪、雁肪各一合。
將這些藥材切碎,用醋浸泡一晚,再放入油膏中以小火煎煮,反覆三次上下火,直到白芷轉黃,膏體形成,去除殘渣,每天塗抹二次,晚上一次,能促進頭髮生長。
另有治療髮鬢脫落的配方。
還有治療眉毛、頭髮脫落,讓它們再次生長的配方。
以及使鬍鬚和頭髮變黑的配方。
最後,有治療頭髮變黃的配方,以及使頭髮黃赤變黑的配方。所有配方都需要按照指示操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2. 松瀝煎
治頭瘡及白禿方。
松瀝(七合),丹砂,雄黃,水銀(研各二兩),黃連(三兩),礬石(一兩)
上六味治,下篩,納瀝中攪研,令調以塗之,先以泔清洗髮及瘡,令無痂,然後敷藥,二日一敷。三敷後當更作膿,膿訖更洗。凡經三度膿出訖,以甘草湯洗去藥毒,前後洗十度即瘥。
治白禿髮落生白痂終年不瘥方:
雌黃,雄黃(各一分),雞屎白(半分),松脂,蓯蓉(各二分),蛇床子,遠志,五味子(各三分),菟絲子(五分),白蜜(一分)
上十味治,下篩,以豬膏一升二合,先納雄黃,次納雌黃,次納雞屎白,次納松脂及蜜,又次納諸藥煎之膏成,先以桑灰汁洗頭,燥敷之。
白話文:
【松瀝煎】
這是用來治療頭部瘡瘍和白禿的處方。
所需材料有:松瀝(約350毫升)、丹砂、雄黃、水銀(各約60克,需研磨)、黃連(約90克)、礬石(約30克)。
將以上六種材料處理後過篩,然後放入松瀝中攪拌研磨,使其調和,再塗抹於患處。在塗藥之前,應先使用米湯清潔頭髮和患部,確保沒有結痂,然後再敷藥,每兩天敷一次。三次敷藥後,患部可能會出現膿包,膿包破後再進行清潔。總共需讓膿包出現三次,待膿包完全清除後,使用甘草湯清潔,去除藥物殘留,共需清潔十次,病情應可痊癒。
另一個專門治療白禿、脫髮、形成白色結痂且久治不愈的處方如下:
雌黃、雄黃(各約3克)、雞糞(約1.5克)、松脂、蓯蓉(各約6克)、蛇牀子、遠志、五味子(各約9克)、菟絲子(約15克)、蜂蜜(約3克)。
將以上十種材料處理後過篩,再與420毫升的豬油一同煎煮,先加入雄黃,再加入雌黃,接著加入雞糞、松脂及蜂蜜,最後加入其他藥材,熬製成膏狀。在塗藥前,先用桑樹灰水洗頭,擦乾後再塗抹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