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臟方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心臟方 (9)

1. 摩頭散

治同前

白話文:

治同前

䕡茹,半夏,蜀椒(各六分),烏頭(八分),桂心(七分),莽草(四分),附子細辛(各一兩)

白話文:

山藥、半夏、花椒(各六克),附子(八克),桂心(七克),蒼朮(四克),附子、細辛(各十五克)

上八味治,下篩,以大酢和摩頭記日數,三日頭膚痛,四五日後一著藥如前,十日以酢漿洗頭復摩藥即愈。若生息肉並咽喉中息肉大如棗欲塞,以藥摩之即愈。耳鼻齒有疾並用之良。

白話文:

用上方的八味藥材混合後研磨成粉,用大量的醋和藥粉混合。塗抹在患處並記錄塗抹天數。塗抹三天後,患處皮膚會疼痛,四、五天後,再次按照之前的方法塗抹藥物。塗抹十天後,使用醋漿清洗頭髮,再塗抹藥物,即可治癒。如果長了息肉,包括咽喉中的息肉大到像棗子一樣,塞住咽喉,用藥物塗抹即可治癒。耳朵、鼻子、牙齒的疾病都適用此藥。

2. 入頂散

治頭面脹滿,腦瘛偏枯,發作有時,狀如刀刺失聲,陰陰然疼,面目變青方。

白話文:

治頭面脹滿,腦髓偏枯,發作不定時,症狀如刀刺般劇痛,發作時失聲,隱隱作痛,面目呈青黑色。

山茱萸,芎藭,防風獨活(各一兩半),細辛莽草白朮,薯蕷,牛膝,石南,甘草(各一兩),烏頭通草,菖蒲,附子麻黃天雄,蜀椒,桔梗(各一兩六銖)

白話文:

山茱萸、當歸、防風、獨活(各75克) 細辛、鬱金、白朮、山藥、牛膝、石南、甘草(各50克) 烏頭、通草、菖蒲、附子、麻黃、川烏、花椒、桔梗(各100克)

上十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十九味治,研末,酒送服方寸大小一匙,每日三次。

3. 杏仁膏

治上氣頭面風,頭痛,胸中氣滿奔豚,氣上下往來,心下煩熱,產婦金瘡諸病方。

杏仁(一升)

白話文:

杏仁(一升)

上一味搗研,以水一斗濾取汁令盡,以銅器煻火上從旦煮至日入,當熟如脂膏下之,空腹,酒服一方寸匕,日三。不飲酒者以飲服之,慎豬魚蒜酢。

白話文:

先將一味草藥搗成粉末,倒入一斗水,過濾後取果汁到一滴不剩。然後用銅器裝著果實在爐火上加熱,從早上煮到傍晚,直到煮成像膏狀的油脂。趁空腹時,用酒服用方寸匕的一小匙,一天服用三次。不喝酒的人可以用溫開水服用。服用期間要忌口,不能吃豬肉、魚肉、蒜頭、醋。

4. 大豆酒

治頭風方。

大豆三升,炒令無聲。

上一味,以一斗二升瓶盛清酒九升,乘豆熱即傾著酒中,密泥頭七日,溫服之。

治中風頭痛發熱耳頰急方:

白話文:

治頭風方

大豆三升,炒到出香味。

上面一味,用一斗二升的大瓶盛裝九升清酒,趁豆子熱的時候,立即倒入酒中,用泥巴封好瓶口,放置七天,溫熱後服用。

治中風頭痛發熱耳頰急方:

麻黃葛根石膏,桂心(各三兩),附子,芍藥,甘草秦艽防風(各二兩),生薑(五兩)

白話文:

麻黃、葛根、石膏、桂心(各 60 克) 附子、芍藥、甘草、秦艽、防風(各 40 克) 生薑(100 克)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

白話文:

取十味草藥細嚼,加入一斗水熬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蓋上被子取汗。

5. 薯蕷散

治頭目有風,牽引目睛疼痛,偏視不明方。

白話文:

古文:

吹耳散

  • 天麻 二錢
  • 川芎 二錢
  • 熟地 二錢
  • 當歸 二錢
  • 羌活 二錢
  • 防風 二錢
  • 獨活 二錢
  • 杜仲 二錢
  • 枸杞 二錢
  • 菊花 二錢
  • 甘草 一錢
  • 生薑 三片
  • 大棗 三枚

耳鳴散

  • 天麻 10 克
  • 川芎 10 克
  • 熟地 10 克
  • 當歸 10 克
  • 羌活 10 克
  • 防風 10 克
  • 獨活 10 克
  • 杜仲 10 克
  • 枸杞 10 克
  • 菊花 10 克
  • 甘草 5 克
  • 生薑 3 片
  • 大棗 3 枚

主治:

頭目有風,牽引目睛疼痛,偏視不明。

薯蕷(三兩),細辛(二兩半),秦艽天雄(各二兩),獨活,桂心,山茱萸(各二兩半)

白話文:

山藥(150克),細辛(125克),秦艽,川烏(各100克),獨活,桂枝,山茱萸(各125克)

上七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頭中痛身熱風熱方

白話文:

草藥七味,混合後過濾,以酒服用方寸之匙的份量,每日三次。

用於治療頭痛、發熱、風熱之症。

竹瀝(二升),升麻生薑杏仁(各三兩),柴胡,芍藥(各四兩),石膏,生葛根(各八兩)

白話文:

竹瀝兩升 升麻三兩 生薑三兩 杏仁三兩 柴胡四兩 芍藥四兩 石膏八兩 生葛根八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六升合竹瀝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白話文:

以八種藥材為咀(藥渣),加入六升水和竹瀝共煮,取二升七合的藥液,分三次服用。

6. 菊花散

治頭面遊風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頭面遊風方 取黃連,去鬚,重三兩,研細末,先以白茅根煮水,澄清,取上清四碗,去滓,徐徐點滴入口中,次次漱口,嚥下。不拘時數。

治療頭面遊風方 取黃連,去掉鬚根,重量三兩,研磨成細末,先用白茅根煮水,澄清後,取上清液四碗,去除渣滓,緩緩點滴入口中,每次漱口後將藥液嚥下,不限次數。

菊花(一兩),細辛附子,桂心,乾薑,巴戟,人參,石南,天雄茯苓秦艽防己(各二兩),防風白朮山茱萸,薯蕷(各三兩),蜀椒(五合)

白話文:

菊花(60克),細辛、附子、桂心、乾薑、巴戟、人參、石南、天雄、茯苓、秦艽、防己(各120克),防風、白朮、山茱萸、薯蕷(各180克),蜀椒(30克)

上十七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頭面上風方:

白話文:

治療頭部風症的方法:

十七種藥材一起研成粉末,過篩,用酒送服一小勺,一天三次。

松脂,石鹽,杏仁蜜蠟(各一兩),薰陸香(二兩),蓖麻仁(三兩)

白話文:

  • 松脂:1 兩
  • 石鹽:1 兩
  • 杏仁:1 兩
  • 蜜蠟:1 兩
  • 薰陸香:2 兩
  • 蓖麻仁:3 兩

上六味熟搗作餅,淨剃百會上發貼膏,膏上安紙三日一易。若癢刺藥上不久風定。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搗碎做成藥餅,剃淨百會穴上的頭髮,貼上藥餅,藥餅上再貼紙,三天換一次。如果感覺刺癢,請暫停貼敷,等風停了再重新貼上。

7. 頭風摩散方

附子(一枚中形者),鹽(如附子大)

上二味治,下篩,沐頭竟以方寸匕摩頂上,日三。

治頭風方:

服荊瀝不限多少取瘥止。

又方,蔓荊子一升為末絹袋盛,以酒一斗浸七日,溫服三合,日三。

又方,搗蒴藋根一升酒二升漬服,汗出止。

又方,臘月烏雞屎一升,炒令黃為末,絹袋盛,以酒三升浸,溫服,任性常令醺酣。

白話文:

附子(中等大小一枚),鹽(與附子大小相當)

以上兩味藥碾成細末,沐頭後用方寸大的藥匙在頭頂摩擦,一日三次。

治療頭風的方劑:

服用荊瀝,不限劑量,治癒後即可停止。

另一方劑:

蔓荊子一升,研磨成細末,裝入絹袋,用酒一斗浸泡七天,溫服三合,一日三次。

另一方劑:

蒴藋根一升,搗碎,用酒二升浸泡後服用,出汗後即可停止。

另一方劑:

臘月收集烏雞屎一升,炒至黃色研成細末,裝入絹袋,用酒三升浸泡,溫服,經常喝到微醺狀態。

又方,七月七日以麻勃三斗,麻子一石,末相和蒸之,沸湯一石五斗,三遍淋之煮取一石,漬神麯二十斤令發釀,黍米二石五斗熟,封三七日,服清一升,百日身中澀皮八風胸膈五臟骨髓伏風百病悉出。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在七月初七這天用三鬥麻葛和一石麻子,磨成粉末後混合在一起蒸熟。再用一石五斗沸騰的水,淋上三次後煮沸取一石水。用二十斤發酵的神麯使其發酵,再加上煮熟的二石五斗黍米,封存三七天。服用時,取一升清液,連續服用一百天,可以排出體內的沉積、伏風,治療各種與胸部、內臟、骨髓和風邪有關的疾病。

治猝中惡風頭痛方:

白話文:

古文: 猝中惡風頭痛方

現代文: 治療突然遭受惡風而導致頭痛的方劑

搗生烏頭以大酢和,塗故布上敷痛處,須臾痛止,日夜五六敷,逐痛處敷之。(搗烏頭須去皮。)

白話文:

將烏頭搗成生藥,用大量的醋混合,塗抹在布料上,敷在疼痛的部位。片刻後疼痛就會停止,每天敷五六次,隨著疼痛移動而敷。

又方,鹽一升為末,以麻油二升煎一宿,令消盡,塗頭。石鹽尤良。

又方,芥子為末酢和,敷頭一周時。

白話文:

又一方:

  • 用麻油二升煎鹽一升至鹽完全溶解。
  • 將溶解的鹽液塗抹在頭髮上。
  • 使用石鹽效果更佳。

又一方:

  • 將芥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
  • 將芥子敷在頭髮上,持續一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