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臟方 (8)
卷十三 心臟方 (8)
1. 人參湯
治頭眩屋轉眼不得開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頭眩屋轉眼不得開眼法
治療頭暈目眩、房屋旋轉、眼睛無法睜開的病症。
人參,當歸,防風,黃耆,芍藥,麥門冬(各一兩),獨活,白朮,桂心(各三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人參、當歸、防風、黃耆、芍藥、麥門冬(各 30 克),獨活、白朮、桂心(各 90 克)
取九味藥材併合煎熬成藥,以一斗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2. 防風湯
治風眩嘔逆,水漿不下,食輒嘔,起即眩倒,發有時,手足厥冷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風眩嘔逆,水漿不下,食輒嘔,起即眩倒,發有時,手足厥冷方。
治療頭暈、噁心想吐,不能喝水吃東西,吃東西就吐,一起身就頭暈倒地,發作時手腳冰冷的方劑。
防風,防己,附子,乾薑,甘草(各一兩)蜀椒,桂心(各二兩)
白話文:
防風、防己、附子、乾薑、甘草(每種一兩) 花椒、肉桂(每種二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古今錄驗》有白朮一兩。)
又方,治頭風眩欲倒眼旋屋轉腦痛方。
白話文:
將七味藥材放入爐中煎煮,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服下,一日三次。(《古今錄驗》中還有白朮一兩。)
另有其他處方,可用於治療頭風眩暈、欲倒、眼珠旋轉、屋宇旋轉、腦痛等症狀。
防風,枳實,杏仁,川芎(各三兩),茯神,麻黃,前胡,半夏,生薑(各四兩),細辛(二兩),竹瀝(三升)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合竹瀝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頓服三兩劑佳。
白話文:
防風、枳實、杏仁、川芎(各 60 克) 茯神、麻黃、前胡、半夏、生薑(各 80 克) 細辛(40 克) 竹瀝(600 毫升)
將十一味藥材研成細末,加入六升水和竹瀝一起煎煮,取二升七合,分成三份,一次服完三劑,效果最好。
3. 茵芋湯
治風虛眩眼暗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風虛眩眼暗方
蒼朮 半夏 各二兩 桂枝 人參各一兩 防風五錢 薄荷二錢
上件藥細研,用生薑二兩,水一盞,煎服。
治風虛頭暈眼花方
蒼朮 半夏 各二兩 桂枝 人參 各一兩 防風 五錢 薄荷 二錢
上列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二兩、水一碗煎服。
茵芋(一分),人參,甘草,蓯蓉,黃耆,茯苓,秦艽,厚朴,烏喙(各一兩),防風(十兩),山茱萸,松實(各三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強者一日夜盡,羸劣者二日盡。
白話文:
茵芋(10 克),人參、甘草、蓯蓉、黃耆、茯苓、秦艽、厚朴、烏喙(各 50 克),防風(500 克),山茱萸、松實(各 150 克)
將十二味藥材一同煎煮,以一斗水煎煮至剩二升半,分作五次服用。體強的人一日一夜服用完,體弱的人兩日服用完。
4. 鴟頭酒
治頭風眩轉面上遊風方。
白話文:
治療頭暈和麪部風邪的方法。
飛鴟頭(五枚),茯神(一方無),防風,川芎,薯蕷(各四兩),葛根,桂心,細辛,人參天雄,乾薑,枳實,貫眾,蜀椒(各二兩),獨活(二兩),山茱萸,麥門冬(一作天門冬),石南(一作石膏,各五兩)
上十八味㕮咀,絹囊盛,清酒四斗漬六宿,初服二合,日再稍加,以知為度。
白話文:
飛燕草花序(5 枚),茯苓(有些方子沒有),防風,川芎,山藥(各 4 兩),葛根,桂心,細辛,人參,天雄,乾薑,枳實,貫眾,蜀椒(各 2 兩),獨活(2 兩),山茱萸,麥門冬(有些方子寫成天門冬),石南(有些方子寫成石膏,各 5 兩)
將十八味藥材磨成粉末,裝在絹袋中,用四鬥清酒浸泡六天。初次服用二合,每天逐漸增加劑量,直到知道為止。
5. 大三五七散
治頭風眩口喎目斜耳聾方。
白話文:
治頭風眩口喎目斜耳聾方
組成:
- 桑葉 三錢
- 菊花 一錢
- 川芎 一錢
- 細辛 二錢
- 蟬蛻 二錢
- 松葉 二錢
- 枸杞子 一錢
- 牛膝 二錢
用法:
以水七碗煎取六碗,空腹溫服。
天雄(《局方》用附子),細辛(各三兩),山茱萸,乾薑(各五兩),薯蕷,防風(各七兩)
上六味治,下篩,以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加。(《千金翼》云,亦治面骨疼痛)
白話文:
附子(《局方》使用)三兩 細辛三兩 山茱萸五兩 乾薑五兩 山藥七兩 防風七兩
上用六味藥治,下篩,以清酒服用五分匕,一天兩次,不知病情是否稍有好轉。
(《千金翼》記載,此方也可治療顏面骨疼痛)
6. 小三五七散
治頭風目眩耳聾方。
白話文:
古文:
治頭風目眩耳聾方
川芎、白芷、防風、羌活、荊芥、薄荷、蔓荊子、菊花、石膏、升麻、甘草各一兩,牛膝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治療頭風、暈眩、耳聾的藥方
川芎、白芷、防風、羌活、荊芥、薄荷、蔓荊子、菊花、石膏、升麻、甘草各 60 克,牛膝 90 克。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 15 克藥末,加水一杯、生薑 5 片,一同煎煮至藥液剩七分,過濾去渣,趁溫熱服下。
天雄(三兩),山茱萸(五兩),薯蕷(十兩)
上三味治,下篩,以清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白話文:
天雄(150 克),山茱萸(250 克),山藥(500 克)
服用三味藥,過濾後,以清酒調服五分匙,每日服用兩次,不知不覺中逐漸增加劑量,到有效果為止。
7. 茯神湯
治風眩倒屋轉吐逆惡聞人聲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風眩倒屋轉吐逆惡聞人聲方
治療因風邪而導致頭暈目眩、屋宇旋轉、嘔吐反胃、厭惡聽到人聲的方劑:
茯神,獨活(各四兩),黃耆,遠志,防風(各五兩),生薑(三兩),人參,白朮,甘草,附子,蓯蓉,當歸,牡蠣(各二兩)
上十三味㕮咀,以勞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服五合,一日夜盡。
白話文:
茯苓:4 兩 獨活:4 兩 黃耆:5 兩 遠志:5 兩 防風:5 兩 生薑:3 兩 人參:2 兩 白朮:2 兩 甘草:2 兩 附子:2 兩 蓯蓉:2 兩 當歸:2 兩 牡蠣:2 兩
十三味散劑,以勞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服五合,一日一夜服完。
8. 防風散
治頭面風在眉間得熱如蟲行或頭眩目中淚出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頭面風,在眉間得熱如蟲行,或頭痛眩暈,目中流淚方。
治療頭面部風寒症,如果在眉間部位出現灼熱感,像蟲子在爬行一樣,或者頭痛眩暈,眼睛流淚,可以使用以下方劑:
防風(五兩),桂心,天雄,細辛,人參,附子,烏頭,乾薑,硃砂(各二兩),莽草,茯苓,當歸(各二兩)
上十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治風頭眩惡風吐冷水心悶方。
白話文:
防風(250克),桂心,天雄,細辛,人參,附子,烏頭,乾薑(各100克),硃砂(各100克),莽草,茯苓,當歸(各100克)
又有一方,治療頭暈目眩,惡風,嘔吐冷水,心悶。
藥方:
- 十二味藥材(具體藥材未 ذکر)
- 搗篩成粉末
- 以酒調服,每次方寸匕(約一湯匙)
- 每日三次
防風(二兩),桂心(一兩半),天雄(《翼方》作人參),細辛,附子,薯蕷,澤瀉(一作澤蘭),茯苓(各一兩),乾薑(半兩),白朮(二兩半)
白話文:
防風 (120 克) 桂心 (75 克) 天雄 (根據《翼方》的藥方,則為人參) 細辛 附子 薯蕷 澤瀉 (或澤蘭) (各 60 克) 茯苓 (60 克) 乾薑 (30 克) 白朮 (150 克)
上十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常令酒氣相接,則脫巾帽解發梳頭百過,復投一升酒便洗手足,須臾自熱,解發以粉粉之,快然便熟眠愈,亦可洗頭面汗出。(《翼》云如服寒食散法)
治風眩翻倒無定方:
白話文:
用上面十味藥材製成藥物,篩細後用酒送服一湯匙左右,經常保持酒氣相連,然後脫下頭巾帽子,解開頭髮梳理一百多次,再喝一碗酒,然後洗手洗腳,很快會感到身體發熱,解開頭髮用粉末敷上,很快就會安然入睡並痊癒,也可以洗頭洗臉讓汗液排出。(《翼》書中說,服用的方法與寒食散相同)
古代文字:
治風眩翻倒無定方。
治療時常感到頭暈目眩,方向感混亂,無法確定。
獨活(六兩),石膏,蒴藋(各四兩),枳實(三兩,一方用𢖷實)
白話文:
獨活 (30 克) 石膏 (20 克) 蒴藋 (20 克) 枳實 (15 克,另一方可以用𢖷實)
上四味㕮咀,以清酒八升煮取四升,頓服之,以藥滓熨頭覆眠取汗,覺冷又納鐺中,炒令熱熨之。
治患頭眩經久得瘥,後四體漸羸,食無味,好食黃土方
曲(二斤),白朮(三斤)
上二味為末酒和並手丸,如梧子,曝乾,飲服三十丸,日三,斷食土為效。
治頭中五十種病方:
白話文:
治患頭眩經久得瘥,後四體漸羸,食無味,好食黃土方
- 芍藥(二斤)
- 白朮(三斤)
將這兩味中藥碾成粉末,用酒和在一起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曬乾後,每天服用三十丸,分三次服用。如果不再食用黃土,即為有效。
治頭中五十種病方:
四味中藥碾成粉末,用八升清酒煮成四升的藥汁。一次全部喝下,並用藥渣敷在頭上蓋住,睡覺後身體發汗為止。如果感覺變冷,再把藥渣放回鍋中炒熱,繼續敷在頭上。
巴戟,菊花,川芎,乾薑,栝蔞根,防風,石南,白朮,烏頭,山茱萸,附子,細辛薯蕷,蜀椒,乾地黃,人參,桔梗,秦艽,澤瀉,甘草,天雄,羌活(等分)
上二十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巴戟草、菊花、川芎、乾薑、栝樓根、防風、石南、白朮、烏頭、山茱萸、附子、細辛、山藥、蜀椒、乾地黃、人參、桔梗、秦艽、澤瀉、甘草、天雄、羌活(等量)
繁體中文:上二十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將以上二十二種藥材處理好,研磨成細粉,用酒送服一湯匙,每天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