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臟方 (7)
卷十三 心臟方 (7)
1. 茯苓湯
治胸中氣塞短氣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胸中氣塞,短氣方:
- 桔梗,一錢
- 川芎,一錢
- 白芷,一錢
- 蒼耳子,一兩
- 荊芥,一錢
- 防風,一錢
- 烏藥,二錢
- 甘草,二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治療胸中氣塞、短氣的方劑:
- 桔梗,6 克
- 川芎,6 克
- 白芷,6 克
- 蒼耳子,30 克
- 荊芥,6 克
- 防風,6 克
- 烏藥,12 克
- 甘草,12 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 18 克,加水一碗煎煮,煎至剩八分之一的量,過濾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茯苓(三兩),甘草(一兩),杏仁(五十枚)
白話文:
茯苓:150 克 甘草:50 克 杏仁:50 顆
上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為六服,日三,未瘥更合服。
治胸痹候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唾沫,宜此方:
白話文:
用三味藥材煎煮成藥汁,以一斗三升的水煮取六升的藥汁,去掉藥渣,分成六次服用,每天服用三次,如果症狀未緩解,可繼續服用。
治療胸痹,症狀為胸中鬱悶脹滿,就像有東西堵塞了一樣,時常覺得癢癢的,喉嚨乾澀,唾液減少,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橘皮(一斤),枳實(五枚),生薑(半斤)
白話文:
橘皮(500 公克) 枳實(5 顆) 生薑(250 公克)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金匱》名橘皮枳實生薑湯。)
白話文:
將上方的三味藥材橘皮、枳實、生薑搗碎,加入五升水煮成兩升的湯。濾掉渣滓,分成兩次服用。(出自《金匱要略》,稱為「橘皮枳實生薑湯」)
2. 治中湯
治胸痹方(方見二十卷膀胱腑霍亂門)。
白話文:
胸痹方(出《靈樞.膀胱腑霍亂門》)
組成:
- 牡蠣 100 枚
- 淡竹葉 500 克
製法:
- 將牡蠣研成細末。
- 將淡竹葉煮水,濃縮成膏狀。
用法:
- 將牡蠣粉末與淡竹葉膏混合,製成丸劑。
- 每丸重 5 克,每日服 3-5 丸,溫水送服。
功效:
- 通利胸中氣滯
- 緩解胸部疼痛
3. 通氣湯
治胸滿短氣噎塞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胸滿短氣噎塞方
治療胸中氣息閉塞,呼吸急促且困難的方劑。
半夏(八兩),生薑(六兩),橘皮(三兩),吳茱萸(四十枚)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無橘皮,用桂枝三兩。)
白話文:
半夏:八兩 生薑:六兩 橘皮:三兩 吳茱萸:四十顆
四味藥材搗碎,加水八升煮沸,取三升藥汁,分三次服用。(另外一個方子,不加橘皮,用桂枝三兩。)
4. 細辛散
治胸痹達背痛短氣方。
白話文:
治療胸部疼痛、延伸至背部的疼痛,並伴隨呼吸短促的方劑。
細辛,甘草(各二兩),枳實,生薑,栝蔞實,乾地黃,白朮(各三兩),桂心,茯苓(各三兩)
上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細辛、甘草(各 60 克),枳實、生薑、栝蔞實、乾地黃、白朮(各 90 克),桂心、茯苓(各 90 克)
上九味研製,下篩取粉末,用酒送服方寸大的匙子一匙,每日三次。
5. 蜀椒散
治胸痹達背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胸痹達背方
烏藥乾薑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
先將烏藥、乾薑細研,另以半夏同甘草水調攪,留清汁,去滓,與前藥和勻,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溫水送下。
治療胸痹且達到後背的藥方:
烏藥、乾薑、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
先把烏藥和乾薑研磨成細粉,再用甘草水調和半夏,攪拌後取清汁,過濾掉渣滓,與前面研磨的藥物混合均勻,製成和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丸,用溫水送服。
蜀椒,食茱萸(各一兩),桂心,桔梗(各三兩),烏頭(半兩),豉(六兩)
上六味治,下篩,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花椒、茱萸(各 50 克),桂心、桔梗(各 150 克),烏頭(25 克),豆豉(300 克)
上用六味治療,下篩,飯後用酒服一匙,每日三次。
6. 前胡湯
治胸中逆氣,心痛徹背,少氣不食方。
白話文:
中醫古文:
心胸逆氣,心痛徹背,少氣不食方
心胸逆氣,心痛徹背,少氣不食方
治療胸中逆氣,心痛徹背,氣息微弱不能飲食的方劑。
前胡,甘草,半夏,芍藥(各二兩),黃芩,當歸,人參,桂心(各一兩),生薑(三兩),大棗(三十枚),竹葉(一升)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白話文:
前胡、甘草、半夏、芍藥(各80克) 黃芩、當歸、人參、桂心(各40克) 生薑(120克) 大棗(60枚) 竹葉(400克)
將上述十一種藥材研磨,加入九升水煮至剩下三升,分成四份服用。
又方,前胡,甘草,半夏,芍藥,人參,茯苓,生薑,麥門冬,餳(各三兩),黃芩,當歸,桂心(各一兩),大棗(三十枚)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二服。
白話文:
另一種配方:
- 前胡:3 兩
- 甘草:3 兩
- 半夏:3 兩
- 芍藥:3 兩
- 人參:3 兩
- 茯苓:3 兩
- 生薑:3 兩
- 麥門冬:3 兩
- 餳:3 兩
- 黃芩:1 兩
- 當歸:1 兩
- 桂心:1 兩
- 大棗:30 枚
上十三味藥材研碎,以一斗四升水煎煮,取三升湯液,去除雜質,分為兩次服用。
7. 熨背散
治胸背疼痛而悶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肺胃積熱 胸背疼痛 而悶 方
款冬花 三錢 半夏 一錢 北柴胡 一錢 半夏 二錢 枳實 二錢 厚朴 一錢 杏仁 二錢 蘇葉 一錢 甘草 一錢
肺胃積熱導致胸背疼痛而悶堵的藥方
藥材:
- 款冬花 三錢
- 半夏 一錢
- 北柴胡 一錢
- 半夏 二錢
- 枳實 二錢
- 厚朴 一錢
- 杏仁 二錢
- 蘇葉 一錢
- 甘草 一錢
烏頭,細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各五兩),川芎(一兩六銖)
上七味治,下篩,帛裹微火炙令暖,熨背上,取瘥乃止,慎生冷,如常法。
白話文:
烏頭,細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各250克),川芎(80克)
用七種藥物煎煮,濾去藥渣,將藥液包在布中,用微火烤熱後熨敷背部,直至痊癒為止。小心飲食,忌食生冷食物,遵循一般養生之道。
8. 下氣湯
治胸腹背閉滿上氣喘息方。
杏仁(四七枚),大腹檳榔(二七枚)
上二味㕮咀,以童子小便三升煎取一升半,分再服,曾患氣發輒合服之。
白話文:
杏仁(四七枚),檳榔(二七枚)
將以上兩味藥材搗碎,用童子小便三升煎煮,取一升半的藥液。分兩次服用。曾患有氣喘的人,每當氣喘發作時服用。
9. 檳榔湯
主破胸背惡氣聲音塞閉方。
檳榔(極大者四枚,小者八枚)
上一味二品㕮咀,以小兒尿三升煮減一升,去滓,分三服,頻與五劑永定。
白話文:
【檳榔】(大顆四枚,小顆八枚)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三升小孩尿煮沸後減為一升,過濾後,分成三份服用,連續五劑服用,即可痊癒。
10. 灸法
胸痹引背時寒,間使主之。胸痹心痛,天井主之。胸痹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臨泣主之。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壯,穴在鳩尾上一寸,忌針。胸痹滿心痛,灸期門,隨年壯,穴在第二肋端乳直下一寸半。
白話文:
古文:
胸痹引背時寒,間使主之。胸痹心痛,天井主之。胸痹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臨泣主之。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壯,穴在鳩尾上一寸,忌針。胸痹滿心痛,灸期門,隨年壯,穴在第二肋端乳直下一寸半。
胸痛向背部放射,伴有怕冷 :間使穴主治。
胸痛伴心痛 :天井穴主治。
胸痛心痛劇烈不休,疼痛部位不定 :臨泣穴主治。
胸痛心痛 :灸膻中穴100壯,此穴位於鳩尾穴上方一寸,忌針刺。
胸痛伴心滿痛 :灸期門穴,灸壯數目隨年齡而定,此穴位於第二肋骨端,乳頭垂直線下方一寸半。
11. 頭面風第八
(方九十二首)
白話文:
九十二首方劑
-
胃風湯 陰證:手足厥冷,肢體拘攣,或腹中有塊,按之痛甚。 陽證:發熱惡寒,或四肢發麻,或腹中作痛,或嘔吐下利。
-
平胃散 治胃中傷食,飲食不化,腹脹,嘔吐,或泄瀉,或發熱,或煩躁。
-
二陳湯 治脾胃虛弱,運化失調,痰涎壅滯,咳嗽喘急,或嘔吐下利。
-
六君子湯 治脾胃氣虛,運化無力,腹脹,泄瀉,或疲乏無力。
-
保和丸 治脾胃不和,飲食不化,腹脹,泄瀉,或嘔吐酸水。
-
四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慾不振。
-
補中益氣湯 治脾胃氣虛,全身乏力,氣短倦怠,食慾不振。
-
歸脾湯 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面色萎黃。
-
香砂六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運化失調,脘腹脹滿,嘔吐泄瀉。
-
理中丸 治脾胃虛寒,腹痛泄瀉,手足冰冷,面色蒼白。
-
溫經湯 治脾胃虛寒,經期不調,小腹冷痛,月經量少。
-
當歸四逆湯 治脾胃虛寒,氣血虧虛,四肢厥冷,面色蒼白。
-
八珍湯 治脾胃氣血兩虛,全身乏力,氣短心悸,面色萎黃。
-
十全大補湯 治脾胃虛弱,氣血虧損,全身乏力,面色蒼白。
-
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運化失調,腹脹泄瀉,食慾不振。
-
木香順氣丸 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呃逆嘔吐,泄瀉腹痛。
-
加味逍遙散 治脾胃氣滯,肝氣鬱結,胸悶煩躁,月經不調。
-
逍遙丸 治脾胃氣滯,肝氣不舒,胸悶煩躁,月經不調。
-
柴胡疏肝散 治脾胃氣滯,肝氣鬱結,胸悶脅痛,嘔吐泄瀉。
-
小柴胡湯 治脾胃氣滯,肝氣鬱結,發熱惡寒,頭暈頭痛。
-
冠元散 治脾胃氣滯,氣血瘀滯,胸悶心悸,頭暈目眩。
-
血府逐瘀湯 治脾胃氣滯,血瘀經絡,胸悶心悸,痛經經閉。
-
桂枝茯苓丸 治脾胃氣滯,血瘀經絡,痛經經閉,小腹脹痛。
-
益母草湯 治脾胃氣滯,血瘀經絡,痛經經閉,月經量少。
-
當歸調經湯 治脾胃氣滯,血瘀經絡,痛經經閉,月經不調。
-
當歸四逆湯 治脾胃虛寒,氣血虧虛,四肢厥冷,面色蒼白。
-
溫經湯 治脾胃虛寒,經期不調,小腹冷痛,月經量少。
-
四逆湯 治脾胃虛寒,氣血虧虛,四肢厥冷,面色蒼白。
-
附子理中丸 治脾胃虛寒,腹痛泄瀉,手足冰冷,面色蒼白。
-
附子湯 治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四肢厥冷,虛脫欲絕。
-
金匱腎氣丸 治脾胃虛寒,腎氣虧虛,腰膝酸軟,耳鳴遺精。
-
腎氣丸 治脾胃虛寒,腎氣虧虛,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
六味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腎陰不足,腰膝酸軟,耳鳴眩暈。
-
知柏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腎陰不足,熱象明顯,煩躁失眠。
-
杞菊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肝腎陰虛,視力模糊,腰膝酸軟。
-
首烏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肝腎陰虛,頭暈耳鳴,髮枯早白。
-
龜鹿二仙膠 治脾胃虛寒,腎精虧虛,腰膝酸軟,陽痿耳鳴。
-
濟生腎氣丸 治脾胃虛寒,腎氣虧虛,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
桂附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腎陽不足,陽痿早洩,小便頻數。
-
金匱腎氣丸 治脾胃虛寒,腎氣虧虛,腰膝酸軟,耳鳴遺精。
-
腎氣丸 治脾胃虛寒,腎氣虧虛,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
六味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腎陰不足,腰膝酸軟,耳鳴眩暈。
-
知柏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腎陰不足,熱象明顯,煩躁失眠。
-
杞菊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肝腎陰虛,視力模糊,腰膝酸軟。
-
首烏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肝腎陰虛,頭暈耳鳴,髮枯早白。
-
龜鹿二仙膠 治脾胃虛寒,腎精虧虛,腰膝酸軟,陽痿耳鳴。
-
濟生腎氣丸 治脾胃虛寒,腎氣虧虛,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
桂附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腎陽不足,陽痿早洩,小便頻數。
-
金匱腎氣丸 治脾胃虛寒,腎氣虧虛,腰膝酸軟,耳鳴遺精。
-
腎氣丸 治脾胃虛寒,腎氣虧虛,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
六味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腎陰不足,腰膝酸軟,耳鳴眩暈。
-
知柏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腎陰不足,熱象明顯,煩躁失眠。
-
杞菊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
12. 芎藭酒
治腦風頭重頸項強,䀮䀮淚出,善久目欲眠睡,憎風,劇者耳鳴,滿眉眼疼悶,吐逆眩倒不自禁,諸風乘虛經五臟六腑皆為癲狂,諸邪病悉主之方。
白話文:
治療腦風,頭部沉重,頸部僵硬,耳鳴,流淚,經常感覺昏昏欲睡,怕風,嚴重者出現眩暈,滿臉疼痛不適,噁心嘔吐,失去控制,各種風邪趁虛而入,侵襲五臟六腑,引起癲狂,此方可治療各種邪氣引發的疾病。
川芎,辛夷,天雄,人參,天門冬,柏子仁,磁石,石膏,茵芋,山茱萸,白頭翁,桂心,秦艽(各三兩),松蘿,羚羊角,細辛,薯蕷,菖蒲,甘草(各二兩),雲母(一兩,燒令赤研為粉),防風(四兩)
白話文:
川芎、辛夷、天雄、人參、天門冬、柏子仁、磁石、石膏、茵芋、山茱萸、白頭翁、桂心、秦艽(各180克)
松蘿、羚羊角、細辛、薯蕷、菖蒲、甘草(各120克)
雲母(60克,燒紅研磨成粉)
防風(240克)
上二十一味㕮咀,以酒二斗漬七日,初服二合,漸加至五合,日三。有女人少時患風眩發則倒地,為婦積年無兒,服此酒並將紫石英門冬丸服之,眩瘥,生兒平復。(紫石英門冬丸見前婦人門中。)
白話文:
把以上二十一種藥材絞碎,用兩斗酒浸泡七天。一開始服用二合(約30毫升),逐漸增加至五合,每天服用三次。有一個女性年輕時就患有眩暈症,發作時會倒在地上。作為人妻多年,一直沒有孩子。服用此酒後,再搭配服用心腹疼痛的紫石英門冬丸。眩暈症痊癒了,並且生下了一名健康的孩子。(紫石英門冬丸的配方請參閱本文前面有關婦科疾病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