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臟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心臟方 (1)

1. 卷十三 心臟方

(凡八類)

白話文:

1. 陰陽

  • 凡陰陽之要,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2. 五行

  •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3. 藏象

  • 五臟者,肝、心、脾、肺、腎也。六腑者,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也。

4. 經絡

  • 經絡者,人身氣血運行之通路也。十二經脈各屬一臟腑,奇經八脈貫通全身。

5. 病因

  • 病之有因,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熱),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6. 證候

  • 證候者,疾病表現之特徵也。辨證論治,乃中醫治療之基礎。

7. 治法

  • 治法者,治療疾病之方法也。扶正祛邪,補虛瀉實。

8. 方藥

  • 方藥者,用於治療疾病之藥物組合也。中醫藥物多取自天然,具有扶正固本之功。

2. 心臟脈論第一

(論一首)

白話文:

原文:

道法陰陽,五行造物,色色相應,若合符契。

氣血運行,周流不息,脈絡貫通,百節通暢。

臟腑相生,表裏相合,經絡聯系,氣血調和。

營衛相輔,榮分陰陽,氣足血盈,百病不侵。

中醫學說以陰陽五行為基礎,認為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相互對應,就像符號與契合一樣。

人體內的氣血不斷運行,脈絡貫穿全身,各個關節暢通無阻。

臟腑之間互相滋養,表裡相輔相成,經絡相互聯系,氣血得以調和。

營氣和衛氣相互輔助,榮正和陰陽氣血交融,氣血充足,百病難侵。

論曰:心主神。神者,五臟專精之本也。為帝王監領四方,夏旺七十二日,位在南方,離宮火也。有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所以任物謂之心神者,心之藏也。舌者,心之官。故心氣通於舌,舌和則能審五味矣。心在竅為耳。夫心者火也,腎者水也,水火相濟,心氣通於舌,舌非竅也。

白話文:

原文:論曰:心主神。神者,五臟專精之本也。為帝王監領四方,夏旺七十二日,位在南方,離宮火也。有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所以任物謂之心神者,心之藏也。舌者,心之官。故心氣通於舌,舌和則能審五味矣。心在竅為耳。夫心者火也,腎者水也,水火相濟,心氣通於舌,舌非竅也。

白話文:

文章說:心臟主管精神。精神是五臟精華的根本所在。猶如帝王監管四方,夏天旺盛七十二天,方位在南方,屬於離宮之火。出生後就有的叫做精,兩個精互相搏動就稱之為神。所以能主宰事物思維的稱為心神,是心的儲藏之所。舌頭是心臟的表徵。因此心氣通達舌頭,舌頭調和就能分辨出五味。心臟對應的感官是耳朵。心屬火,腎屬水,水火相互調和,心氣通達舌頭。舌頭並不是感官通道。

其通於竅者,寄見於耳,左耳丙,右耳丁,循環炎宮,上出唇口知味,榮華於耳外主血,內主五音。心重十二兩,中有三毛七孔,盛精汁三合,神名呴呴,主藏神,號五神居,隨節應會,故云心藏脈。脈舍神,在氣為吞,在液為汗。心氣虛則悲不已,實則笑不休。心氣虛則夢救火,陽物得其時則夢燔灼。

白話文:

心和耳朵相通,可以通過耳朵察覺。左耳連結丙穴,右耳連結丁穴,心氣循環在耳道之間,向上到達嘴脣和口腔,感知味道。心氣榮華在耳外,主導血液循環,在耳內主宰聽覺。

心臟重十二兩,裡面有三毛、七竅,盛裝精液三合。心神名為「呴呴」,負責貯藏神識,被稱為「五神之居」。心神隨著節氣變化而運行,因此說「心藏脈」。

脈搏收縮是心神的作用,在氣中表現為呼吸,在液體中表現為汗液。心氣虛弱則悲傷不已,心氣實則笑聲不止。心氣虛弱則會夢見救火,陽氣過盛則會夢見火燒。

心氣盛則夢喜笑及恐畏,厥氣客於心,則夢丘山煙火。凡心臟象火,與小腸合為腑,其經手少陰,與太陽為表裡。其脈洪,相於春,旺於夏,夏時萬物洪盛,垂枝布葉皆下垂如曲,故名曰鉤。心脈洪大而長,洪則衛氣實,實則氣無從出,大則營氣萌,萌洪相薄可以發汗,故名曰長。

白話文:

如果心氣旺盛,就會夢到開心、笑著以及恐懼的事情。如果腎虛之氣侵犯心臟,就會夢到丘陵、高山、煙火。心臟屬火,與小腸相配成臟腑,其經脈為手少陰,與太陽經脈為表裡關係。心臟的脈搏強而有力,與春天對應,在夏天最旺盛。夏天時,萬物繁盛,樹枝和樹葉都向下垂落,呈彎曲狀,因此脈搏也稱為「鉤」。心臟的脈搏強而有力且綿長,強表示衛氣充足,充足則氣無法排出;綿長表示營氣旺盛,旺盛和強大交織在一起,可以發汗,所以脈搏也稱為「長」。

長洪相得,即引水漿溉灌經絡,津液皮膚。太陽洪大皆是母軀,幸得戊己,用牢根株,陽氣上出汗見於頭,五內乾枯,胞中空虛,醫反下之,此為重虛,脈浮有表無里,陽無所使,不但危身,並中其母。

白話文:

長洪和相得交會,就引導水液滋潤經絡,灌溉皮膚。太陽洪大,都是母親的身軀,多虧戊己的幫助,用堅固的根基,陽氣上升出汗從頭部排出,五臟乾燥枯竭,胞宮空虛,醫生反而用瀉下之法,這是虛中加虛,脈浮在表,虛在裏,陽氣無處宣發,不僅危及自身,還連累母親。

夏脈如鉤,夏脈心也,南方火出,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何如而反,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表。其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內。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白話文:

夏季的脈搏像彎鉤,因為夏天對應心臟,南方屬火,萬物生長繁茂。所以夏季的脈象應該是來盛去衰,宛如彎鉤般。

如果脈象反過來,來盛去也盛,則為脈象太過,表示疾病在外表。如果脈象來不盛,去反而盛,則為脈象不足,表示疾病在內部。

脈象太過的人會感到身體發熱,皮膚疼痛並蔓延。脈象不足的人會感到心煩意亂,出現咳嗽吐痰和氣虛腹瀉的症狀。

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平。夏以胃氣為本,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白話文:

心脈跳動時,像連續的珠子一樣有規律,就像在竹子上滾動,這是正常的脈搏。

夏季以胃氣為主要氣機,心脈跳動時連續而急促,其中略微彎曲,預示著心臟疾病。

心脈跳動時,前窄後寬,就像彈奏帶鉤的樂器一樣,預示死亡。

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白話文:

心脈脈搏沉實,跳動有力,就像薏苡子排列在一起,顏色赤黑而且不光澤,毛孔閉塞後就會死亡。

夏天,胃脈微弱而彎曲,表示正常。彎曲的脈搏多,表示胃脈少,這是心臟疾病的徵兆。但是,只有彎曲的脈搏而沒有胃脈,表示胃已死亡。而石脈則表示是冬天發病的徵兆,石脈嚴重則表示是目前的疾病。

心藏脈,脈舍神,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目䐃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

白話文:

心藏脈,脈舍精神。心神受驚嚇、思考太多則會傷害精神,精神受傷則會恐懼慌亂,眼睛失神、肌肉消瘦,頭髮枯槁、面色蒼白,冬天會死亡。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少陰者,心脈也。心者,脈之合也。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髮色不澤,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篤癸死,水勝火也。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氣血衰竭,脈絡就會不通暢。手少陰(心經)就是心臟的脈絡。心臟是脈絡的總和。脈絡不通暢,血液就無法流動,血液無法流動,頭髮就會失去光澤。面色發黑如漆柴的人,是因為血液先衰竭,壬水旺盛剋制癸火所致。

心死臟浮之實如豆麻擊手,按之益躁,疾者死。夏心火旺,其脈浮大而散(一作洪)曰平,反得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心,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心,子之乘母,為實邪,雖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心,水之剋火,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為微邪雖病即瘥,腎乘心必癃。

白話文:

原文

心臟衰竭,浮脈如豆粒般細微

如果像豆子或芝麻一樣大小的脈搏浮現,觸摸後脈搏更加浮躁,這種情況很危急,往往會導致死亡。

夏季,心火旺盛時

出現脈搏浮大而散亂的情況稱為「平脈」,但是如果出現脈搏細長而緊的「弦脈」,表明肝火侵犯心臟,這種情況屬於虛弱的病邪,雖然身體虛弱,但容易治療。

如果出現脈搏大而緩慢的「濡脈」,表明脾火侵犯心臟,這是實證,不需要治療,疾病會自行痊癒。

如果出現脈搏沉滯、潤滑的「滑脈」,表明腎水剋制心火,這是逆行之邪,非常嚴重,十死無生。

如果出現脈搏微弱、短促的「澀脈」,表明肺金剋制心火,這是輕微的病邪,雖然會生病,但很快就能痊癒。

如果腎臟侵犯心臟,必定會導致小便不通。

左手關前寸口陰絕者,無心脈也。若心下熱痛,掌中熱,時時善嘔,口中傷爛,剌手少陽治陽。左手關前寸口陰實者,心實也。是心下有水氣,憂恚發之,剌手心主治陰。

白話文:

  • 如果左手關脈(位於寸口)陰氣消失,就表示沒有心臟脈搏。如果心臟下方疼痛、手掌發熱、經常嘔吐、口腔潰爛,應針刺手少陽經來治療陽氣。
  • 如果左手關脈陰氣充實,就表示心臟有實症。這是因為心臟下方有水氣,憂鬱或生氣會引發,應針刺手心主經來治療陰氣。

心脈來累累如貫珠滑利,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病,四至脫精,五至死,六至命盡,手少陰脈也。

白話文:

心脈的脈象(跳動)連續而均勻,宛如貫穿的珠子般順暢。再達到(連續)第三次時,稱為偏離常規的病脈。第四次時,會導致精氣脫離。第五次時,會導致死亡。第六次時,表示生命已盡,這是手少陰脈的脈象特點。

心脈急甚為瘛瘲,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有時唾血。大甚為喉介,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出,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少腹鳴。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癲疾。

白話文:

脈象急:

  • 急促異常,表示神經錯亂。
  • 略微急促,會引起心痛,疼痛延伸至背部,導致食不下嚥。

脈象緩:

  • 極度緩慢,會導致狂笑不止。
  • 略微緩慢,表示心血凝滯、堵塞於心下,時上時下移動,偶爾吐血。

脈象大:

  • 極度洪大,表示喉嚨有異物梗阻。
  • 略微洪大,會引起心絞痛,疼痛延伸至背部,容易流淚。

脈象小:

  • 極度細小,容易嘔吐。
  • 略微細小,代表心氣耗散。

脈象滑:

  • 極度滑利,容易口渴。
  • 略微滑利,會引起心疝氣,疼痛延伸至肚臍,小腹脹鳴。

脈象澀:

  • 極度澀滯,導致失聲。
  • 略微澀滯,表示血液溢出,造成耳鳴、癲癇。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濡而散者,當病消渴自已(渴一作環)。

白話文:

心脈搏動堅硬而且冗長,應病證是舌頭捲曲而不能言語,而脈搏濡散者,應病證是自行消解口渴症狀。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扁鵲曰:心有病則口生瘡腐爛。

白話文:

當面色發紅到極點時,會氣喘吁吁,脈象有力。診斷:體內有積氣,有時會影響飲食,稱為「心痹」。這是因為外在因素如憂思、內心空虛,導致邪氣侵襲所致。扁鵲說:如果心臟有疾病,那麼口腔就會生出瘡瘍,腐爛化膿。

心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精氣並於心則喜,心虛則悲,悲則憂,實則笑,笑則喜。

時主夏病者,時間時甚,知其源,取其輸,觀其應,審其害。

白話文:

思緒在聲音中化為笑聲,在變化中轉為憂愁,在志向中成為喜悅。喜悅傷心,精氣與心相合則喜,心神空虛則悲,悲傷則憂愁,心神充實則笑,笑則喜悅。

對於夏天的疾病,季節會加重病情,須知其根源,找到其輸瀉的部位,觀察其反應,審查其危害。

病先發於心者,心痛一日之肺喘咳,三日之肝脅痛支滿,五日之脾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於冬半夜,夏日中。

白話文:

疾病首先侵犯心臟,心痛一日後會引發肺部喘咳,三日後會出現肝臟兩側疼痛、脹滿,五日後會導致脾臟閉塞不通,身體疼痛且沉重。若症狀持續三日未改善,將於冬天的半夜或夏天的中午死亡。

病在心,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魚得之,不者,當以冬時發,得病以壬癸日也。

白話文:

心臟有病,白天症狀較輕,到了夜晚症狀加劇,天亮時症狀平靜。

假設心臟病是因為吃了豬肉或魚肉而引起的,不然的話,應該是在冬天發病,且發病的時間會是在壬癸日。

凡心病之狀,胸內痛,脅支滿,兩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取其經手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其變病刺郄中血者。

白話文:

所有心臟病的症狀:胸部疼痛、肋骨兩側脹滿、肋骨兩側下方疼痛、胸背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虛症:胸腹脹大,肋骨兩側與腰背互相牽引疼痛;治療方法:取手少陰太陽經的穴位,舌下出血者,其病變為刺血者。

心脈沉之小而緊,浮之不喘,苦心下聚氣而痛,食不下,喜嚥唾,時手足熱煩滿,時忘不樂,喜太息,得之憂思。

白話文:

如果把脈發現心脈跳動微弱無力,浮脈卻沒有喘氣困難,患者會感到心窩以下聚積氣體而疼痛,吃不下東西,但喜歡吞口水,有時會覺得手腳發熱、煩躁、胸悶,有時會健忘而不開心,喜歡嘆氣,而這些症狀都是由於憂慮過度所引發的。

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氣,手掌煩熱,或啼笑罵詈,悲思愁慮,面赤身熱,其脈實大而數,此為可治,宜服(闕宜服者藥)。春當刺中衝,夏刺勞宮,季夏刺大陵,皆補之;秋刺間使,冬刺曲澤,皆瀉之(此是手心主心包經絡)。又當灸巨闕五十壯,背第五椎百壯。

白話文:

心臟疾病發作時,臉色發紅,會有心痛氣喘、手掌發熱的現象。患者可能出現哭笑罵罵的情緒失常表現,或是陷入悲傷憂慮的情緒中。臉色、身體發熱,脈搏強勁有力且跳動快速。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應服用心臟相關藥物。

春天應針刺中衝穴,夏天針刺勞宮穴,季夏針刺大陵穴,這些穴位都能起到補益心臟的作用。秋天針刺間使穴,冬天針刺曲澤穴,這些穴位都能起到瀉洩心火的作用(這些穴位屬於手心主心包經絡)。此外,應灸巨闕穴五十壯,灸背部第五椎骨部位一百壯。

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俞。

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善怒。

心中風者,翕翕發熱,不能起,心中飢餓,欲食食則嘔。

心中寒者,其人病心如啖蒜齏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

心傷,其人勞倦,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徹背,自煩發熱,當臍跳手,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

白話文:

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俞

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心痛悲傷,時常頭暈四肢麻木,如果症狀過多或不足,應調整其俞穴。

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善怒

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心痛驚悸,喜怒無常,善於發怒。

心中風者,翕翕發熱,不能起,心中飢餓,欲食食則嘔

心中有風者,心胸悶熱,不能站立,心中飢餓,想要進食卻會嘔吐。

心中寒者,其人病心如啖蒜齏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

心中有寒者,其人感覺心如蒜齏般疼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如蟲咬一般,脈象浮起的,自行嘔吐後才會痊癒。

心傷,其人勞倦,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徹背,自煩發熱,當臍跳手,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

心臟受傷,其人勞倦,頭面紅赤而下肢沉重,心中痛徹背,自覺煩躁發熱,肚臍左右跳動,其脈弦緊,此乃心臟受傷所致。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虛者,其人即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即為癲。陽氣衰者,即為狂。五臟者魂魄宅舍,精神之依託也。魂魄飛揚者,其五臟空虛也,即邪神居之,神靈所使鬼而下之。脈短而微,其臟不足,則魂魄不安。

白話文:

如果外邪入侵,導致魂魄不安定,通常是因為氣血不足。氣血不足與心臟有關。心氣虛弱的人,容易感到恐懼,閉上眼睛就想睡覺,夢見遠行,精神恍惚,魂魄亂竄。陰氣衰弱的人,會出現癲癇。陽氣衰弱的人,會發狂。五臟是魂魄的住所,是精神依賴的地方。如果魂魄飄蕩不定的話,說明五臟虛弱,外邪入侵,神靈驅使鬼魅來作祟。脈搏短弱細微,表示臟腑虛弱,魂魄就會不安定。

魂屬於肝,魄屬於肺,肺主津液,即為涕泣出。肺氣衰者即泣出,肝氣衰者魂則不安。肝主善怒其聲呼。

心水者,其人體腫(一作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陰大腫。

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白話文:

魂魄與臟腑 魂屬於肝,魄屬於肺。肺主津液,所以哭泣時流淚。肺氣衰弱的人容易哭泣,肝氣衰弱的人魂魄不安。肝主怒氣,其聲音為呼。

心水 患有心水的人身體腫脹(一說作重),呼吸困難,無法平躺,煩躁不安,陰部腫脹明顯。

真心痛 心痛嚴重時,手腳會發青發紫,痛得十分劇烈。白天發作的人,傍晚就會死亡。傍晚發作的人,第二天就會死亡。

心腹痛懊惱發作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作,心腹中熱,善渴涎出者,是蛔咬也。以手聚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腸中有蟲蛔咬,皆不可取以小針。

白話文:

心窩和肚子劇烈疼痛,發作的時候腫脹聚集,一陣一陣地疼痛,有時停止有時發作。心窩和肚子裡很熱,容易口渴流口水的是蛔蟲在咬。用手把腫脹的地方捏住並按壓,不讓它移動,用大針刺入,長時間按壓直到蛔蟲不動了才拔出針。腸子裡有蛔蟲在咬,都不能用小針來取出。

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

凡心脈急,名曰心疝。小腹當有形,其以心為牡藏,小腸為之使,故小腹當有形。

白話文:

凡是心臟脈搏跳得太快,就叫做心疝。小腹會感覺脹痛,因為心臟是主藏,小腸是它的使者,所以小腹會感到脹痛。

診得心積沉而芤時,上下無常處,病胸滿悸,腹中熱,面赤咽乾,心煩,掌中熱,甚則唾血。身瘛瘲主血厥,夏瘥冬劇,色赤也。

白話文:

一旦診斷出心臟積聚的寒氣過多,且這股寒氣時而上升時而下降,病患會出現胸悶、心悸、腹中灼熱、面紅口乾、煩躁不安、手心發熱的症狀,嚴重時還會咳血。身體瘦弱僵硬,代表氣血鬱結,夏季症狀較輕,冬季症狀較重,面色發紅。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於臍上,上至心,大如臂,久久不愈。病煩心心痛,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也?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適以秋旺,旺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因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得之。

白話文:

一種叫做「伏梁」的心臟疾病,源於肚臍上方,向上到心臟,大小如手臂,久治不癒。症狀是心煩心痛,在秋天的庚辛日發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腎臟的疾病傳到心臟,而心臟應該傳到肺臟,但剛好肺臟在秋季旺盛,旺盛的身體不會接受邪氣。心臟又想把疾病傳回腎臟,但腎臟不接受,因此病邪滯留凝結,形成了積塊。這就說明瞭「伏梁」在秋天發病。

心病煩悶,少氣大熱,熱上湯心,嘔咳吐逆,狂語,汗出如珠,身體厥冷,其脈當浮,今反沉濡而滑,其色當赤而反黑者,此是水之剋火,為木逆,十死不治。

白話文:

心臟有病,悶熱煩躁,氣息微弱、發高燒,熱氣上沖到心臟,嘔吐咳嗽、頭暈目眩,說胡話,冷汗淋漓,身體冰冷。這種病症,脈象應當浮起,現在卻反常地下沉、濡滑,臉色應當發紅,現在卻反常地發黑。這是水剋火,木氣逆亂,十有八九會病死。

徵音人者,主心聲也,心聲笑其音竽,其誌喜,其經手少陰,厥逆太陽則營衛不通,陰陽反錯。陽氣外擊,陰氣內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驚掣心悸,定心湯主之(方見十四卷)。語聲前寬後急,後聲不續,前混後濁,口喎冒昧,好自笑,此為厲風入心,荊瀝湯主之(方見前第八卷)。

白話文:

徵音這個穴位,主要掌管著人的心聲。如果心聲笑起來像「竽」樂器發出的聲音,表示他的心志是開朗喜悅的。徵音穴所循行的經脈是手少陰心經。如果徵音穴逆氣流到太陽經,就會導致陰陽氣血運行不通,陰陽顛倒。這時,陽氣就會向外擴散,陰氣就會內傷。陰氣內傷就會導致寒證,寒證就會導致身體虛弱,虛弱就會出現驚厥、心悸等症狀。這時可以服用定心湯來治療(方見十四卷)。

如果說話時聲音前面寬廣而後面急促,後面的聲音不連貫,前面的聲音混濁而後面的聲音不清,嘴巴歪斜且說話冒失,而且喜歡自言自語,這是厲風入心的表現,可以服用荊瀝湯來治療(方見前第八卷)。

心虛風寒,半身不遂,骨節離解,緩弱不收,便利無度,口面喎斜,姜附湯主之(方見前第八卷)。此病不盈旬日,宜急治之。又笑而呻,呻而反憂,此為水剋火,陰擊陽,陰起而陽伏,伏則實,實則傷熱,熱則狂,悶亂冒昧,言多謬誤,不可採聽,此心已傷。若其人口唇正赤可療,青黃白黑不可療也。

白話文:

由於心氣虛弱和受寒,導致身體半身不遂,關節鬆解,肌肉無力,大便失禁,嘴角和臉部歪斜。治療此病宜用「姜附湯」(具體方劑見前面第八卷)。此病如果不到十天,應立即治療。

若患者既笑又呻吟,呻吟後又憂慮,這是因為水氣剋制火氣,陰氣攻擊陽氣,陰氣上升而陽氣隱藏起來,隱藏就會化為實熱,實熱就會傷及心氣,導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言語多有錯漏,不可採信。這是因為心氣已經受傷。

如果患者的嘴脣呈現正紅色,則有治療希望;若嘴脣發青、發黃、發白或發黑,則難以治癒。

心病為虐者,令人心煩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方見前第十卷)。若其人本來心性和雅,而忽弊急反於常,白朮酒主之(方見前第八卷)。或言未竟便住,以手剔腳爪,此人必死。禍雖未及,名曰行屍,此心病,聲之候也,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可治者,明而察之。

白話文:

患有心病的人,會感到非常煩躁,想要喝水卻只能喝冰涼的水,不能喝太熱的水(請參考前第十卷)。如果這個人原本心態平和,突然變得很急躁,反常了,可以用白朮酒來治療(請參考前第八卷)。有些人在說話說到一半就停下來,用手撓腳指頭,這樣的人肯定會死。雖然禍患還沒來臨,但已經可以稱為「行屍走肉」,這是心病的徵兆。虛症就用滋補的方法來治療,實症就瀉實熱,如果無法醫治,就要明白並觀察它。

赤為心,心合脈赤如雞冠者吉。心主舌,舌是心之餘,其人火形相比於上徵赤色,廣䏖兌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少信多慮,見事明瞭,好顧急心,不壽暴死。耐春夏,不耐秋冬,感而生病,主手少陰竅竅然,𩩲骭長短傾正則心應之,正赤色小理者則心小,小則邪弗能傷,易傷以憂。

白話文:

面色發紅代表心臟健康,脈絡紅潤如雞冠是吉兆。心臟主掌舌頭,舌頭是心臟的延伸。這樣的人火氣旺盛,從上半身看呈現赤色,臉型方正,額頭較窄,肩膀背部壯碩,臀部和大腿較小,手足較小,行走時穩重踏實,疾行時會搖晃肩膀和背部,肉質飽滿,氣場強大,輕財重義,心思縝密多慮,做事清晰明瞭,容易心急顧慮,壽命不長,可能突然死亡。夏天和春天耐受力較強,秋冬耐受力較差。生病時容易感到心悸,手陽明脈空洞虛無,腳踝長短高低不一,心臟也會受到影響。面部發紅、脈絡細小而順暢的人,心臟較小,心小則邪氣難以侵害,但容易因憂慮而受傷。

粗理者則心大,大則虛,虛則寒,寒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無𩩲骭者則心高,高則實,實則熱,熱則滿於肺中,悶而善忘,難開以言。𩩲骭小短舉者則心下,下則臟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𩩲骭長者則心堅,堅則臟安守固。𩩲骭弱以薄者則心脆,脆則善病消癉熱中。𩩲骭直下不舉者則心端正,端正則和利難傷,𩩲骭向一方者則心偏傾,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白話文:

身材粗壯的人,心胸也寬廣。心胸寬廣,則氣虛。氣虛,則身體虛寒。身體虛寒,則憂愁憂慮不會造成傷害,反而容易受到邪氣侵襲。

沒有腳踝骨的人,心胸高傲。心胸高傲,則氣血充實。氣血充實,則體內有熱。體內有熱,則會壅堵在肺部,導致胸悶、健忘,難以暢言。

腳踝骨小而短的人,心胸低下。心胸低下,則臟腑暴露在外,容易受寒,易被言語嚇到。

腳踝骨長的人,心胸堅定。心胸堅定,則臟腑安心守衛。

腳踝骨弱而薄的人,心胸脆弱。心胸脆弱,則容易生病,發燒中熱。

腳踝骨筆直不翹起的人,心胸端正。心胸端正,則和順順暢,不易受傷。

腳踝骨向某一方彎曲的人,心胸偏頗。心胸偏頗,則行為舉止不一致,沒有原則可循。

(一云,若𩩲骭小短薄弱而下則心下,下則虛,虛則傷寒,病憂恚,內損心暴痛,而好唾清涎,口臭,蟲齒痛侵唇齒。若𩩲骭高起則心高,高則實,實則熱,熱則滿於心,悶而善忘,恐悸喉燥口痛牙癰舌傷,小兒則便秘、口重、舌鵝口、聲嘶,方見頭面方中。)凡人部分陷起者,必有病生,小腸太陽為心之部,其處陷起即病生矣。

白話文:

(有人說,如果鼻子短小而薄弱,指向下方,那麼心臟會虛弱,虛弱了就會受寒,會有憂鬱煩悶的症狀,內部會損傷心臟,出現劇烈疼痛,喜歡吐口水,口臭,牙齒疼痛侵蝕到嘴脣和牙齒。如果鼻子高而突出,那麼心氣會高漲,高漲了就會實熱,實熱了就會充斥在心臟,感到胸悶和健忘,會恐懼不安,喉嚨乾痛,牙齒化膿,舌頭受傷。對於小孩子,還會出現便祕、口氣重、鵝口瘡、聲音嘶啞等症狀,在臉部會表現出方中方圓的形狀。)一般來說,人身體的某個部位凹陷或突出,必定會產生疾病。小腸陽明經屬於心臟的系統,它所在的部位凹陷或突出,就會產生疾病。

臟舍內外,部亦內外,沉濁屬內,浮清居外。若外病內入,小腹滿起,內病里出,所部陷沒。外入內,前治陽,後補陰。內出外,前補陰,後瀉陽。陽則實熱,陰則虛寒。在陽主外,在陰主內。凡人死生休咎,則臟神前變形於外,人心前病,則口為之張。若心前死,則枯黑聲語不轉。

白話文:

原文:

臟舍內外,部亦內外,沉濁屬內,浮清居外。若外病內入,小腹滿起,內病裏出,所部陷沒。外入內,前治陽,後補陰。內出外,前補陰,後瀉陽。陽則實熱,陰則虛寒。在陽主外,在陰主內。凡人死生休咎,則臟神前變形於外,人心前病,則口為之張。若心前死,則枯黑聲語不轉。

五臟六腑的內外,部位也有內外之分。沉重混濁的是內在,浮現清新的在外。如果外來的疾病侵入體內,小腹就會脹滿;內在的疾病向外表露,相關部位就會凹陷。外病內入,先治療陽氣,後滋補陰氣。內病外露,先滋補陰氣,後瀉掉陽氣。陽氣盛則體熱,陰氣虛則體寒。陽氣主外,陰氣主內。凡是人生死吉凶,五臟神明的變化都會先表現在外。心臟有病,就會口張開。如果心臟發生致死疾病,就會乾枯變黑,言語不通。

若天中等分,墓色應之必死不治。看應增損,斟酌賒促,賒則不出四百日內,促則不延旬月之間,心病少愈而卒死。何以知之?曰:赤黑色黯點如博棋,見顏度年上,此必卒死。心絕一日死,何以知之?兩目回回直視肩息立死。凡面赤目白,憂恚思慮,心氣內索麵色反好,急求棺槨,不過十日死。

白話文:

如果鼻樑中間有黑色的斑點,那麼得這種病的人必定很快就會死,沒有辦法救治。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調整治療方案的時間長短。時間長也不會超過四百天,時間短也不會拖過十天。心臟的病症稍有好轉,就會突然死亡。

怎麼知道病人會突然死亡呢?臉上出現了棋子大小的黑紅色斑點,並且隨著年齡增長,這些斑點也會變大。這表明病人很快就會死亡。

怎麼知道病人會在一天內死亡呢?病人的眼睛直視著肩膀,呼吸急促,站著就會立即死亡。

如果人的臉色發紅,眼睛發白,是因為憂愁、焦慮和思考,導致心氣內聚,臉色反而很好。這時病人會急著準備棺材,通常在十天內就會死亡。

又面黃目赤不死,赤如衃血死。吉凶之色若在於分部,胐胐而見赤黑入口,此必死,不出其年,名曰行屍。若年上無應,三年之中病必死矣。

白話文:

如果面黃眼睛發紅但沒死,眼睛發紅像豬血則會死亡。吉凶的徵兆應根據部位來判斷,如果肌肉上出現黑紅色入口,此人必死無疑,不會超過一年,稱為行屍走肉。如果年齡不符合,三年內也會因病死亡。

夏火心脈色赤,主手太陽也。夏取盛經分腠。夏者火始治,心氣始長,脈瘦氣弱,陽氣留溢,熱熏分腠內至於經,故取盛經分腠絕膚。而病去者,邪居淺也。所謂盛經者,陽脈也。

白話文:

夏季屬火,心臟脈搏顏色紅色,主導手太陽經絡。夏季時,人體經絡氣血旺盛,腠理疏鬆。夏季是火氣開始旺盛的季節,心氣也開始增強,脈搏細弱,陽氣外溢,熱氣燻蒸皮膚腠理,深入到經絡之中,所以需要疏通經絡和腠理,貫穿皮膚。而疾病消除了,是因為邪氣位於淺表。所謂盛經,就是陽脈。

其脈本在外踝之後,應在命門之上三寸,命門者,心上一寸也,脈根在少澤,少澤在手小指端。

白話文:

此脈原本位於外踝之後,應位於命門之上三寸處。命門位於心臟上方一寸,而脈根位於少澤穴,少澤穴位於手小指的末端。

其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肘內蛻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腋下。其支者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足太陽之筋前,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

白話文:

這條經筋源自小拇指上方,連接手腕,沿著手臂內側,通過肘窩的後方骨頭,彈壓它會反應在小拇指上方,進入腋下連接。它的分支從後往後延伸到腋後緣,往上繞過肩胛骨,沿著頸部通過足太陽經的前面筋脈,連接在耳後完骨處。它的分支進入耳內,筆直伸出耳上,往下連接下巴上方,屬於外眼角。

其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合手少陰為表裡,少陰本在銳骨之端,應在背後,同會於手太陰。

白話文:

它的脈絡從小指尖開始,沿著手掌外側向上至手腕,經過手肘內側兩根骨頭之間,沿著手臂後外側向上,經過肩胛骨,繞過肩胛骨,交叉到肩上,進入鎖骨窩,朝向腋窩連接到心臟,沿著咽喉下降到橫膈膜,到達胃部,與小腸相連。它的分支從鎖骨窩沿著脖子向上到臉頰,到達眼睛的銳利眼角,轉入耳中。它的另一條分支從臉頰上方分出,到達鼻子,到達眼睛內側的眼角,斜著連接到顴骨,與手少陰經形成表裡關係。手少陰經原本位於鎖骨的頂端,對應於後背,與手太陰經在手部相會。

其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其別者上走肘絡肩髃,主心生病。病實則小腸熱,熱則節弛,弛則陽病。陽脈大反逆於寸口再倍,病則嗌痛頷腫耳聾目黃,臥不能言,悶則急坐。虛則小腸寒,寒則生疣,疣則陰病。陰脈反小於寸口過於一倍,病則短氣,百節病,筋急頸痛轉顧不能。

白話文:

手太陽經的別脈叫「支正」,位於上腕五寸處,內注入少陰經。它的另一條別脈上行到肘部,聯絡肩部和後腦,主管心臟疾病。

疾病實證:小腸熱,熱則關節弛緩,弛緩則陽氣過剩。陽脈在寸口處顯得特別粗大,超過兩倍,症狀為咽喉痛、下頜腫大、耳聾、眼睛發黃,躺下不能說話,胸悶則坐立不安。

疾病虛證:小腸寒,寒則生疣,疣則陰氣過盛。陰脈在寸口處顯得特別細小,超過一倍,症狀為氣短、全身關節疼痛,筋脈緊張、頸部疼痛、轉頭困難。

(此盡是手太陽小腸經筋脈支別為病,今取心主包絡少陰心經附於後。)

白話文:

以上內容講述的是手太陽小腸經筋脈分支的病症,並附帶了心主、包絡、少陰心經的內容。

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五寸(《甲乙》作二寸),出於兩筋間,循經以上繫於心包絡。心系,氣實則心痛,虛則為煩心,取之兩筋間。

白話文:

手心主穴別名為內關穴,距離手腕五寸(《甲乙經》記載為二寸),位於兩條筋之間,循著經絡向上連接著心包經。心包經與心臟相連,氣血充足時會心痛,氣血虛弱時會心煩意亂,取穴時應在兩條筋之間。

手心主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善笑不休,是主脈所生。

白話文:

手心上的主要血管源自胸部,從心包膜下穿出橫膈膜,經過三焦。它的分支沿著胸部外側,在腋下三寸處向內向上到達腋窩,向下經過上臂內側,位於太陰經和少陰經之間,進入肘部,向下進入前臂,沿著兩條肌腱之間,進入手掌,沿著中指到達指尖。它的另一分支從掌心分出,沿著小指次指到達指尖。如果這條經絡受阻,就會導致手心發熱,肘部和上臂抽搐,腋窩腫脹,嚴重時胸部和肋骨下滿脹,心中煩躁不安,面紅目黃,經常莫名發笑,這是由於這條主要經絡發生病變導致的。

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則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

白話文:

當患者感到煩躁、心痛,手掌發熱時,出現這些症狀有以下病因:

  • 病情嚴重時,應採用瀉法治療。
  • 病情虛弱時,應採用補法治療。
  • 病情發熱時,應採用涼法治療。
  • 病情寒涼時,應採用溫法治療。
  • 臟器下垂時,應採用灸法治療。
  • 病情不嚴重也不虛弱時,應根據中醫經絡理論進行治療。

辨別病情的方法:

  • 病情嚴重時,寸口脈搏會比人迎脈搏大一倍。
  • 病情虛弱時,寸口脈搏會比人迎脈搏小。

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在腕後一寸,別而上行,循經入咽中,系舌本屬目系,其實則大,膈虛則不能言,取之掌後一寸,別走太陽。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的分支稱為通裏穴,位於手腕後面一寸處。這個分支往上走,沿著經絡進入咽喉,連接到舌根,屬於眼睛系統。但其實通裏穴的作用很大,如果橫膈膜虛弱,就無法說話。它的取穴位置在手掌後一寸,可以連接太陽經。

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上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系目系一作循胸出脅)。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廉,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後內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是動則病咽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

白話文:

手少陰經絡起於心臟,穿過心包膜,上升至橫膈,連接小腸。它的分支從心包膜向上,經過咽喉,到達眼睛和舌頭。

主幹部分從心包膜返回,經過肺部,從腋窩而出,沿著手臂內側後緣向下,經過心包經之下,到達肘內側,沿著手臂內側後緣,到達手掌後側的尖銳骨頭處,進入手掌後側內緣,沿著小指內側到達小指尖。

如果經絡發生問題,會導致咽喉乾燥、心痛,患者會口渴想喝水,這稱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滿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盛者則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

白話文:

這些病的病因在於心,症狀包括:眼睛發黃、兩側肋骨以下脹滿疼痛、大腿和小腿後側疼痛、手掌心發熱疼痛。治療這些病,實證時就要瀉,虛證時就要補。實證時,把脈寸口脈會大一倍於人迎脈,虛證時,寸口脈反而會小於人迎脈。

手少陰之脈獨無輸,何也?曰:少陰者,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為帝王精神之所舍。其臟堅固,邪不能容,容之則傷心,心傷則神去,神去則身死矣。故諸邪在於心者,皆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少陰無輸也。少陰無輸,心不病乎?曰:其外經腑病,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也。

白話文:

為什麼手少陰經單單沒有絡脈?

因為少陰就是心經,而心臟是五臟六腑的主宰,也是精神的居所。心臟堅固,邪氣不能進入。如果邪氣進入,就會損傷心臟,心臟受傷,精神就會消逝,精神消逝,人就會死亡。

因此,所有在心臟的邪氣,都停留在心臟的包膜上。包膜是心臟的主脈,所以少陰經沒有絡脈。

少陰經沒有絡脈,心臟就不會生病嗎?

外在的經絡和腑會生病,但臟本身不會。所以,只取手少陰經於手掌後面的銳骨末端。

夏三月,主心小腸赤脈啘病也,其源從少陰太陽之氣相搏而停,則營衛不通,皮肉痛起。太陽動發少陰,淫邪之氣因而作,則臟腑隨時受夏疫病也。其病相若腑虛則陰邪氣所傷,身戰脈掉捉所不禁。若臟實則為陽毒所侵,肉熱口開舌破咽塞聲嘶,故曰赤脈啘病(方見《傷寒》卷中)。

白話文:

夏季的三個月中,人體主要活動的心和小腸會出現發赤脈搏和腹瀉的疾病。其原因是少陰、太陽兩種氣相沖激而停滯,阻隔了營氣和衛氣的運行,引起皮肉疼痛。太陽氣帶動少陰氣運作,邪氣趁機發作,導致臟腑受暑疫侵襲而生病。病症與傷寒類似。如果是腑虛,則邪氣傷及腸胃,身體顫抖,脈搏跳動虛弱。如果是臟實,則陽毒內侵,身體發熱,口舌乾燥,破損發炎,咽喉阻塞,聲音嘶啞,因此稱為「赤脈啘」病(相關方劑請參考《傷寒論》中卷)。

扁鵲云:灸腎肝心三俞主治丹(一作痹)毒病,當依源為治,表治陰陽,調和臟腑,疾不生矣。

白話文:

扁鵲說:灸腎俞、肝俞、心俞三穴,可以治療丹毒(一說是痹毒)等疾病,應根據病源進行治療,調理陰陽,調和臟腑,疾病就不會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