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二 膽腑方 (10)
卷十二 膽腑方 (10)
1. 小麝香丸
治同前。
麝香,莽草,犀角,梔子仁(各三分),雄黃,當歸(《外臺》不用),丹砂(各四分),乾薑,桂心,芍藥,細辛(各五分),附子,烏頭(各五枚),蜈蚣(一枚),巴豆(五十枚)
上十五味為末,蜜和合,搗千杵,丸如小豆大,服三丸,日三,可加至五丸,一切屍疰痛悉皆主之。
白話文:
[小麝香丸]
用於治療前面所述同樣的病症。
藥方成分包含:麝香、莽草、犀角、梔子仁(各取三分之一兩),雄黃、當歸(《外臺》一書中此方未用到此藥),硃砂(各取四分之一兩),乾薑、肉桂、芍藥、細辛(各取五分之一兩),附子、烏頭(各取五個),蜈蚣(取一個),巴豆(取五十個)。
將上述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反覆搗杵一千次,製成像小豆一樣大小的丸狀。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三粒,可以逐漸增加到五粒,對於所有屍疰痛症狀均有療效。
2. 紫葛丸
治緒熱不調方。
紫葛,石膏,人參,丹參,紫參,苦參,元參,細辛,齊鹽,代赭,蓯蓉,巴豆,烏頭(各三分),乾薑,桂心,獨活(各五分)
上十六味為末,蜜和,更搗萬餘杵,丸如小豆,服六丸,食前三丸,食後三丸,忌五辛豬雞魚蒜,余不在禁限。若覺體中大熱各減一丸服之,令人肥悅,好顏色,強陽道,能食,服藥後十日得利黃白汁大佳,婦人食前、食後只服二丸。兩歲以下小兒服丸如米粒大,令人能飲酒,除百病,藥之功能損益備述如下。
腹中積聚,心腹滿,心下堅,痰飲,宿食,食吐逆,上氣,短氣,咳嗽,咽喉鳴,黃疸,久瘧,面腫,身浮腫,四肢煩重,坐起體重,熱病濕䘌下部癢,體瘡癢,關格不通,大腸出,熱淋,下利,顏色不定,羸瘦無力,弱房少精,精冷,身體斑駁,從高墮下絕傷,墮胎後傷損血,皮肉焦爛,月水不定或後或前,月水斷心下悶滿,肩膊沉重,小兒百病,之小兒癖氣,乳不消,小兒身常壯熱,腹內有病。所錄諸病,皆紫葛丸治之。
若積日服餌未愈,消息准方服之,取瘥止。
白話文:
這份古方是紫葛丸的製法及服用方法,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氣導致的身體不適。
紫葛、石膏、人參、丹參、紫參、苦參、元參、細辛、齊鹽、代赭石、蓯蓉、巴豆、烏頭(各取等量),乾薑、桂心、獨活(取較多一些)。
將以上十六種草藥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和均,反覆搗製萬次以上,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六顆,飯前後各服三顆。忌食辛辣、豬肉、雞肉、魚肉和大蒜,其他食物則無禁忌。如果感覺體內過於燥熱,可酌量減少服用數量。長期服用,能讓人身體健壯、面色紅潤,提升性能力,增加食慾。服用藥物後十天,若有黃白色液體排出,表示效果極佳。女性飯前後只需服用兩顆。兩歲以下的小孩,服用量僅需米粒大小。此藥能增強酒量,對百病有療效。
此藥能治療腹部積塊、心腹脹滿、心下硬塊、痰多、宿食不化、食物反胃、呼吸困難、短氣、咳嗽、喉嚨發炎、黃疸、慢性瘧疾、面部水腫、全身浮腫、四肢乏力、起身時感到身體沉重、熱病引起的濕疹、下體瘙癢、身體長瘡、關節不暢、痔瘡、尿路感染、腹瀉、面色蒼白、虛弱無力、房事能力差、精子稀少、精子質量低、身體有斑點、高空墜落受傷、墮胎後失血過多、皮膚燒傷、月經紊亂、月經中斷後心下悶脹、肩膀沉重、小孩各種疾病、小孩消化不良、小孩經常發高燒、小孩腹部有病。以上所有病症,紫葛丸皆能治療。
如果長期服用仍無改善,應遵照醫生指示調整劑量,直到病情好轉為止。
3. 太乙神精丹
治客忤霍亂腹痛脹滿,屍疰惡氣,癲狂鬼語,蠱毒妖魅,溫瘧,但是一切惡毒無所不治方。
丹砂,曾青,雌黃,雄黃,磁石(各四兩),金牙(二兩半)
上六味,各搗,絹下篩,其丹砂、雌黃、雄黃三味,以醶醋浸之,曾青好酒於銅器中漬,紙密封訖,日中曝百日,經夏急五日,亦得無日,以火暖之。然後各研,令如細粉,以醶醋拌,使乾溼得所,納土釜中,以六一泥固濟,勿令泄氣。干後安鐵環施腳高一尺五寸置釜上,以漸放火,初放火取熟兩秤,炭各長四寸置釜上,待三分二分盡,即益。
如此三度盡用熟火,然後用益生炭其過三上熟火以外,皆須加火漸多,及至一伏時,其火已欲近釜,即便滿,就釜下益炭,經兩度即罷,火盡極冷,然後出之,其藥精飛化凝著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雖無五色,但色光明皎潔如雪最佳。若飛上不盡,更令與火如前,以雄雞翼掃取,或多或少不定,研如棗膏,丸如黍粒。
治偏風、大風、惡疾、癲癇、癘節鬼打等最良。服法,平旦空腹一丸為度。其瘧病積久,百方不瘥。又加心腹脹滿上氣,身面腳等並腫垂死者,服一丸,吐即瘥,亦有不吐瘥者,若不吐復不瘥者更服一丸半。仍不瘥者後日增半丸,漸服無有不瘥。氣亦定,當吐出青黃白物,其因瘧兩脅下有癖塊者,亦當清除。
若心腹不脹滿者,可與一丸,日日加之,以知為度,不必專須吐,亦可一丸即瘥。勿並與服,亦可三日一服,皆須以意斟酌量得其宜。或腹內有水即下者勿怪。若患瘧日近,精神健,亦可斟酌病人藥性,並與兩丸作一丸頓服之,皆至午後食,勿使冷,勿使熱,豉漿粥任意食之。若病瘧盜汗虛弱者,日服一丸,至三日吐即止。
若患瘧不汗,氣復不流,腳冷者,服一丸。至三日若不汗,氣復,腳即暖有潤汗,不至三日吐即止。若患瘧無顏色者,服藥後三日即有顏色。亦有須吐瘥者,亦有服少許而瘥者,亦有殺藥強人服三四丸,始覺藥行者,凡人稟性不同,不可一概與之。但作黍米大服之為始漸加以知為度,藥力驗壯,勿並多服,特慎油麵魚肉蒜,當清淨服之。
若有患久不瘥在床,羸瘦並腹脹滿及腫,或下痢者多死,但與藥救之,十人中或瘥三四人也,瘕症積聚,服一刀圭,以漿水送下。諸卒死中惡客忤霍亂腹滿體帶五屍疰惡風疰忤大病相易死亡滅門,狂癲鬼話,已死氣絕,心上微暖者,扶起其頭,以物撬開口,不可開鑿去兩齒,以漿飲送藥,藥下即活,諸久病者,日服一刀圭,覆令汗,汗出即愈。不愈者,不過再服,亦有不汗而瘥,復有不汗不愈者,服如上法加半刀圭以瘥為度。
常以絳囊帶九刀圭散,男左女右,小兒系頭上,闢瘴毒惡時氣、射工。小兒患,可以苦酒和之,塗方寸紙上著兒心腹上,令藥在上治之。亦有已死者,冬二日夏一日,與此藥服,服得下藥便活,若不得入腹不活。加金牙磁石者,服至五服,內必令人吐逆下利。過此即自定其藥如小豆大為始,從此漸小,不得更大,大風惡癩可二十服。
偏風癧節,諸惡風癲病等亦可二十服。自余諸惡病者皆止一二服,量人輕重弱強不得多與。若欲解殺藥但爛煮,食肥豬肉,服此藥後,小應頭痛身熱一二日來,大不能得食味,後自漸得氣味,五日後便能食。若貪食過多者宜節之。若服藥下悶亂,可煮木防己湯服之,即定。凡言刀圭者以六粟為一刀圭,一說云三小豆為一刀圭。
白話文:
【太乙神精丹】
【適用範圍】用於治療食物中毒、霍亂、腹痛脹滿、邪氣、精神疾病、鬼神作祟、蠱毒、妖術、熱病等所有惡疾。
【成分】硃砂、曾青、雌黃、雄黃、磁石各四兩,金牙二兩半。
【製法】先將以上六種藥材分別研磨成粉,其中硃砂、雌黃、雄黃三種需用醋浸泡,曾青需用好酒在銅器中浸泡,用紙密封,放置於日光下曝曬百日,夏季則需五日,如無法曝曬,可用火烘烤。然後分別研磨成細粉,用醋拌勻,使其濕度適中,放入土鍋中,用泥密封,防止洩漏氣體。乾燥後,將土鍋放置在高度十五寸的鐵環上,逐漸加熱,開始時使用熟火,待三分之二燃燒完畢後,再添加新的熟火,如此三次。接下來使用生炭,每次添加量需逐漸增加,直至火接近土鍋,再添加炭,兩次後停止。待冷卻後取出,藥物會凝結在鍋壁上,呈現五色者為上品,三色者為次品,單色者為下品。即使無五色,只要色澤明亮潔白即可。若未完全凝結,可再次加熱,用雄雞翅膀掃取,數量不定。研磨成棗膏狀,製成黍粒大小的丸。
【用途】適用於偏風、大風、惡疾、癲癇、麻瘋節、鬼打等疾病,效果優良。服用方法:早晨空腹服用一丸。對於長期瘧疾,各種療法無效,伴有心腹脹滿、上氣、面部腳部腫脹等症狀,瀕臨死亡的患者,服用一丸,若出現嘔吐即痊癒;若無嘔吐,但病情改善,可再服一丸半;若仍無效,次日可加量半丸,逐漸增加,直至痊癒。病情穩定後,會嘔吐出青黃白色物質。若患者患有瘧疾,且兩側肋骨下有腫塊,亦可清除。
對於心腹不脹滿的患者,可每日服用一丸,根據病情調節劑量,不必刻意引發嘔吐,亦可一丸即見效。不可連續服用,可每三天服用一次,需根據病情酌情調整。若有腹內有積水的情況,請勿驚慌。若患瘧疾時間較短,身體狀況良好,可根據患者病情和藥性,將兩丸合併為一丸,一次性服用,中午後進食,避免食物過冷或過熱,可隨意食用豆漿粥。對於患瘧疾、盜汗、虛弱的患者,每日服用一丸,三日後嘔吐即停。
對於患瘧疾不出汗,氣息不通,腳冷的患者,服用一丸。若三日後仍不出汗,但氣息恢復,腳部回暖並出現汗水,三日後嘔吐即停。對於患瘧疾面色蒼白的患者,服用藥物後三日即有面色。有的患者需要嘔吐才能痊癒,有的患者服用少量即見效,有的患者需要服用三四丸才能感覺到藥效,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應從黍米大小開始服用,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感覺到藥效,不可過量服用。特別注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