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二 膽腑方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膽腑方 (6)

1. 犀角地黃湯

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大便黑、面黃,消瘀血方。

白話文:

原古代文字: 治傷寒溫病應發汗而不汗,內蓄血,及鼻衄吐血不盡,內餘瘀血,大便黑,面黃,消瘀血方。

治療傷寒或溫病,應發汗卻不出汗,體內蓄積著血瘀,以及鼻衄、吐血不止,體內殘留有瘀血,大便發黑、面色發黃,可用此方來消散瘀血。

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

白話文:

犀牛角(15克),生地黃(120克),芍藥(45克),牡丹根皮(30克)

上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搗碎,用九升水煮沸後取三升湯汁,分三次服用。如果患者精神恍惚,就加二兩大黃和三兩黃芩。如果患者脈搏跳動有力且來得較慢、肚子明明不飽但卻自稱飽,表示患者不發熱,只需按照原方服用,無需增加任何藥物。

治五臟熱結吐血、衄血方:

白話文:

治五臟熱結吐血、衄血方:

組成:

  • 黃芩(生熟各半)
  • 知母(生熟各半)
  • 玄參
  • 生地黃
  • 山梔子
  • 石膏
  • 牡丹皮
  • 白芍藥
  • 麥冬

製法:

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取其液體。

用法:

口服,每日一劑。

功效:

清熱涼血,止吐血、衄血。

伏龍肝雞子大一枚),生竹茹(一升),芍藥,當歸,黃芩,芎藭,甘草(各二兩),生地黃(一斤)

白話文:

  • 伏龍肝(一顆雞子大小)
  • 生竹茹(一升)
  • 芍藥、當歸、黃芩、芎藭、甘草(各二兩)
  • 生地黃(一斤)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減三升,下諸藥取二升,分三服。(《翼方》有桂心。)

白話文:

八味湯劑,用一斗三升的水先煮竹茹,水量減少三升時,加入其他藥物,煮取二升的藥汁,分三次服下。(《翼方》中另加入桂心。)

2. 當歸湯

治衄血吐血方。

白話文:

凡衄血吐血,辨其虛實:

  • 虛證:脈虛弱,面色蒼白,少氣。
  • 實證:脈盛實,面色紅赤,頭脹目赤。

治方:

虛證:

  • 當歸散:當歸、川芎、白芍、黃芪、黨參、麥門冬、五味子。
  • 固本湯: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升麻、當歸。

實證:

  • 消風散:荊芥、防風、薄荷、蟬蛻、菊花、牛蒡子。
  • 銀花湯:銀花、連翹、麥冬、知母、黃芩、黃連。

當歸乾薑,芍藥,阿膠(各二兩),黃芩(三兩)

白話文:

當歸:60 克 乾薑:60 克 芍藥:60 克 阿膠:60 克 黃芩:90 克

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上焦熱膈傷、吐血、衄血或下血連日不止欲死並主之方: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藥材咀嚼,加入六升水熬煮,取兩升藥液,分三次服用。

適用於上焦熱膈受傷、嘔血、鼻血或大便出血持續不止,瀕臨死亡的症狀。

艾葉竹茹(各一升),阿膠(如手掌大),乾薑(二兩)

白話文:

艾葉、竹茹(各一升),阿膠(如手掌般大小),乾薑(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馬通汁半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新馬屎與少水和絞取汁服。

(一方不用竹茹,加乾薑作七兩。)

治虛勞崩中吐血,下血,上氣短,氣欲絕,面黑如漆方:

白話文:

取四味藥材,以三升水煮成一升,去除渣滓。加入半升馬通汁煮成一升,一次性服用。另取新鮮馬糞與少許水和勻,絞取汁液飲用。

(另有一種配方式不使用竹茹,而加入七錢乾薑。

用於治療虛勞、崩中、吐血、下血、上氣短促、氣息微弱、面色漆黑等症狀。

黃耆,芍藥,芎藭,甘草(各四兩),生薑(一斤)

白話文:

黃耆(4 兩)、芍藥(4 兩)、川芎(4 兩)、甘草(4 兩)、生薑(1 斤)

上五味㕮咀,以酒五升浸一宿,明旦更以水五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下陰中毒如湯沃雪,凡夏月不得宿浸藥。酒客勞熱發痔下血穀道熱者,去生薑用生地黃代之,凡進三兩劑。

白話文:

將五味子嚼碎,用五升酒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再用五升水煮沸,取四升湯汁,分為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如果下陰中毒,此方效用如沸湯化雪。夏季不能將藥材浸泡過夜。如果是酒客勞累過度,導致痔瘡發作、下血、穀道發熱,則去掉生薑,用生地黃代替。一般服用三到五劑即可見效。

3. 竹茹湯

治吐血,衄血,大小便下血方。

白話文:

治吐血、衄血、大小便下血方

地榆湯

  • 生地榆 * 桑葉 * 旱蓮草 * 石蓮 * 茜草 * 紫草根 * 藕節 * 小薊 * 牡丹皮 * 麥冬 * 甘草 * 黃芩
  • 煎服。

**功效:**涼血止血。

紅花散

  • 紅花 * 當歸 * 生地榆 * 旱蓮草 * 石蓮
  • 磨粉,每次服一錢,米湯送下。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

麥門冬湯

  • 麥門冬 * 生地榆 * 生地黃 * 旱蓮草 * 石蓮 * 大薊 * 麥冬 * 甘草 * 黃芩
  • 煎服。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地榆散

  • 生地榆 * 旱蓮草 * 石蓮 * 牡丹皮 * 小薊 * 黃芩
  • 磨粉,每次服二錢,米湯送下。

**功效:**涼血止血,收斂止瀉。

藕節散

  • 藕節 * 旱蓮草 * 山茱萸 * 生地榆 * 石蓮
  • 磨粉,每次服二錢,米湯送下。

**功效:**涼血止血,固澀止瀉。

竹茹(二升),甘草川芎黃芩當歸(各六分),芍藥,白朮人參,桂心(各一兩)

白話文:

竹茹(160 克),甘草、川芎、黃芩、當歸(各 4.8 克),芍藥、白朮、人參、桂心(各 8 克)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九孔出血方:

荊葉汁,酒服二合。(一本作荊芥。)

治吐血蠱毒痔血,女子腰腹痛,大便後出清血者方:

取東向蘘荷根搗絞取汁二升,頓服立瘥。

白話文:

九味咀

用一大斗水煮取三升,分為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治九竅出血方

將荊葉搗成汁,用酒服用二合。(另一版本寫作荊芥。)

治吐血、蠱毒痔血、女子腰腹疼痛、大便後排出清血方

取向東生長的蘘荷根,搗碎榨取二升汁液,頓服即可痊癒。

4. 赤小豆散

諸下血先見血後見便為遠血,宜服黃土湯(方見本門七味仲景方是)。先見便後見血,宜服赤小豆散方。

白話文:

如果在下體出血先看到血液,後看到糞便,表示出血遠離肛門,應該服用黃土湯(詳細方劑請參考本門七味仲景方)。

如果先看到糞便,後看到血液,應該服用赤小豆散方。

赤豆(三升,熬令折),當歸(三兩)

上二味治,下篩,每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赤豆(三升,煮到爛熟) 當歸(三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粉,每天三次,每次服一茶匙。

5. 乾地黃丸

治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補中理血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谷,氣逆不得食,補中理血方。

治療體虛衰弱,胸腹脹滿疼痛,瘀血時常流動,臟腑虛弱不能進食,氣逆導致無法進食,補益中氣、調理血氣的方子。

乾地黃(三兩),當歸乾薑麥門冬甘草黃芩(各二兩),厚朴乾漆枳實防風大黃細辛白朮(各一兩),茯苓(五兩),前胡(六分),人參(五分),虻蟲,䗪蟲(各五十枚)

白話文:

熟地黃(180克),當歸(120克),乾薑(120克),麥門冬(120克),甘草(120克),黃芩(120克),厚朴(60克),生漆(60克),枳實(60克),防風(60克),大黃(60克),細辛(60克),白朮(60克),茯苓(300克),前胡(3.6克),人參(3克),虻蟲(50枚),䗪蟲(50枚)

上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稍加。

白話文:

將十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服用前先少量服用十粒,每日三次,逐漸增加用量。

6. 麥門冬湯

治凡下血虛極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凡下血虛極方。

專治各種因虛極而導致的下血。

麥門冬白朮(各四兩),甘草(一兩),牡蠣,芍藥,阿膠(各三兩),大棗(二十枚)

白話文:

麥門冬:4 兩 白朮:4 兩 甘草:1 兩 牡蠣:3 兩 芍藥:3 兩 阿膠:3 兩 紅棗:20 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白話文:

七味散:取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兩次服下。

7. 針灸法

胸中瘀血榰滿,脅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三里主之。嘔血肩脅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引腎痛,不容主之。心膈下嘔血,上脘主之,唾血振寒咽乾,太淵主之。

白話文:

  1. 胸中瘀血堵塞,兩肋和橫膈膜疼痛,無法長時間站立,膝蓋無力且寒冷,治療上以「三里」穴為主。
  2. 嘔吐出血,肩部和脅肋疼痛,口乾心痛並與背部疼痛相連,咳嗽時會加重腎痛,治療上以「不容」穴為主。
  3. 心膈以下嘔吐出血,治療上以「上脘」穴為主。
  4. 咳血、打寒顫、咽喉乾燥,治療上以「太淵」穴為主。

嘔血,大陵及郄門主之。嘔血上氣,神門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虛勞吐血,灸胃脘三百壯,亦主勞嘔逆吐血少食多飽多唾(一作多睡)。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壯,不可針。吐血酸削灸肝俞百壯。吐血腹痛雷鳴,灸天樞百壯。

白話文:

嘔血

  • 治療穴位:大陵穴、郄門穴。
  • 如果嘔吐伴有胸悶氣促:治療穴位:神門穴。
  • 內傷導致的吐血,唾液不足,皮膚沒有光澤:治療穴位:地五會穴。

虛勞吐血

  • 灸法:在胃脘穴灸300壯。
  • 主治:因虛勞導致的嘔吐、逆流、吐血、食量少、老是覺得吃飽、唾液多(或多睡)。

吐血或吐唾液

  • 灸法:在胸堂穴灸100壯。
  • 注意:不能針灸。

吐血伴有酸腐味

  • 灸法:在肝俞穴灸100壯。

吐血伴有腹痛和雷鳴般的聲音

  • 灸法:在天樞穴灸100壯。

吐血唾血,上氣咳逆,灸肺俞隨年壯。

白話文:

吐血、咳血,上氣咳嗽逆亂,針灸肺俞穴,隨年齡強健。

吐血嘔逆,灸手心主五十壯(《千金翼》云大陵是)。凡口鼻出血不止,名腦衄,灸上星五十壯,入髮際一寸是。大便下血。

白話文:

吐血嘔吐,灸手心主穴五十壯(《千金翼》說是大陵穴)。凡是口鼻出血不止,稱為腦衄,灸上星穴五十壯,上星穴在髮際一寸處。大便中帶血。

灸第二十椎,隨年壯。

白話文:

灸第二十椎,年歲愈大愈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