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二 膽腑方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膽腑方 (3)

1. 天門冬大煎

治男子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傷中六極。一氣極則多寒痹腹痛,喘息驚恐頭痛。二肺極則寒痹腰痛,心下堅有積聚,小便不利,手足不仁。三脈極則顏色苦青逆意,喜恍惚失氣,狀似悲泣之後。苦舌強嚥喉干,寒熱惡風不可動,不嗜食,苦眩喜怒妄言。四筋極則拘攣小腹堅脹,心痛膝寒冷,四肢骨節皆疼痛。

五骨極則肢節厥逆,黃疸消渴,癰疽妄發,重病浮腫如水病狀。六肉極則發疰如得擊,不復言,甚者至死復生,眾醫所不能治。此皆六極七傷所致,非獨房室之為也。

憂恚積,思喜怒悲歡,復隨風濕結氣,咳時嘔吐食已變,大小便不利,時泄利重下,溺血上氣吐下,乍寒乍熱,臥不安席,小便赤黃,時時惡夢,夢與死人共飲食,入塚神室魂飛魄散。

筋極則傷肝,傷肝則腰背相引難可俯仰。氣極則傷肺,傷肺則小便有血,目不明。髓極則陰痿不起,住而不交。骨極則傷腎,傷腎則短氣不可久立,陰疼惡寒,甚者卵縮陰下生瘡濕癢,手搔不欲住汁出,此皆為腎病,甚者多遭風毒,四肢頑痹,手足浮腫,名曰腳弱,一名腳氣,醫所不治,此悉主之方。

天門冬,生地黃(切,各三斗半,搗壓盡取汁),白蜜(三升,煉),酥(三升,煉),枸杞根(切,三斗,洗淨,以水一石五斗煮取一斗三升澄清),獐骨(一具,搗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澄清)

上六味並大斗銅器中,微火先煎門冬,地黃減半乃合,煎取大斗二斗,下後件散藥,煎取一斗,納銅器,重釜煎令隱掌,可丸如梧子大。平旦空腹酒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慎生冷醋滑豬雞魚蒜油麵等。須擇四時王相日修合,其和合一如第一卷和合篇說。散藥如下:

茯苓,桂心,白朮,葳蕤,五加皮,菖蒲,遠志,澤瀉,薯蕷,柏子仁,人參,石斛,牛膝,杜仲,覆盆子,細辛,獨活,枳實,川芎,大豆黃卷,黃耆,肉蓯蓉,續斷,狗脊,胡麻子,萆薢,白芷,橘皮,茯神,巴戟天,石南(各二兩),阿膠(十兩),甘草(六兩),蜀椒,薏苡仁(各一升),大棗(一百枚,煮作膏),鹿角膠(五兩),蔓荊子(三兩)

上三十八味治,下篩,納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尤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二兩,乾地黃六兩。陰痿失精去葳蕤,加五味子二兩。頭風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風各二兩。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辛防風,加山茱萸二兩。腹中冷去防風加乾薑二兩。無他疾依方修合。凡此煎,九月下旬採藥,立冬日合服,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臘日合者,經夏至至七月下旬止。若停留經夏不壞,當於舍北陰處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藥中,上加沙覆之則經夏不損也。

女人先患熱者得服,患冷者勿服。

白話文:

【天門冬大煎】

用於治療男性因過度勞累及各種傷損導致的各種病症,包括由內臟虛弱引起的六種極度衰弱的症狀。

  1. 若元氣衰竭,會出現極度畏寒、腹部痠痛、呼吸困難、驚恐、頭痛等症狀。
  2. 肺部衰竭,會出現腰痛、心下有硬塊、小便不順、手腳麻木無力。
  3. 血液循環衰竭,面色蒼白,情緒低落,精神恍惚,猶如哭泣後的狀態,口齒不清、咽喉乾燥、寒熱交錯、厭食、眩暈、易怒、胡言亂語。
  4. 筋絡衰竭,肌肉抽搐、小腹堅硬脹痛、心痛、膝蓋冰涼、四肢骨節疼痛。
  5. 骨骼衰竭,肢體末端冰涼、黃疸、消渴、膿瘡隨意生成、全身嚴重水腫。
  6. 肉體衰竭,身體受創,嚴重者甚至死亡又復活,但這種情況是所有醫生都無法治療的。以上六種衰竭,加上七種傷害,並非單純由性生活過度引起。

長期的情緒壓抑,再受到風濕影響,咳嗽時常伴隨嘔吐,飲食改變,大小便不順,時有下痢,尿血,上氣不接下氣,忽冷忽熱,睡不安穩,小便色赤或黃,經常做噩夢,夢見與逝者共餐,進入墳墓,精神崩潰。

筋絡衰竭傷肝,肝臟受損則腰背疼痛,難以彎腰。元氣衰竭傷肺,肺部受損則小便帶血,視力下降。骨髓衰竭則導致性功能障礙。骨骼衰竭傷腎,腎臟受損則呼吸短促,下體疼痛,畏寒,嚴重者睪丸收縮,下體長瘡,手腳不自覺搔抓,有分泌物,這都是腎病的症狀,嚴重者更易遭受風毒,四肢僵硬,手腳浮腫,俗稱腳弱,又名腳氣,一般醫生都束手無策,這正是本方能治療的疾病。

主要成分:天門冬,生地黃,白蜜,酥,枸杞根,獐骨。這些成分需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和煎煮,最後製成藥丸,每日空腹服用,逐漸增加劑量。服用期間應避免生冷食物,醋,滑的食物,豬肉,雞肉,魚,大蒜,油類,麪食等。製作時間應選在四季中的吉祥日子,藥材的混合方式詳見第一卷的混合方法。

另外,配方還包括茯苓,桂心,白朮等三十八種草藥,根據病情的不同,可適當調整配方。女性患者,若本身體質偏熱可以服用,但體質偏寒的不宜服用。

本藥最適合在九月下旬採集藥材,立冬開始服用,持續到五月上旬;若在十二月開始服用,則可持續到七月下旬。若夏季未服用完畢,應將藥材放置在房屋北側的地下六尺,覆蓋沙子,即可保持藥效不減。

2. 填骨萬金煎

治內勞少氣,寒疝裡急,腹中喘逆,腰脊痛方。

生地(三十斤取汁),肉蓯蓉,甘草,阿膠(各一斤),麥門冬,乾地黃(各三斤),乾薑,桑白皮,茯苓,桂心(各八兩),人參,桔梗,五味子,附子(各五兩),石斛(一斤五兩),牛髓(三斤),白蜜(十斤),清酒(四斗),麻子仁(三升),大棗(一百五十枚),當歸(十四兩),乾漆(二十兩),蜀椒(四兩)

上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納桑根白皮、麻子仁、棗、膠為刻識之。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絞去滓,納蜜、髓、地黃汁湯,上銅器煎,納諸藥末,半日許,令可丸止,大甕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味,可以蜜與地黃汁和諸藥成丸如梧子,服十五丸,不知稍加至三十丸。

又方,治男子風虛勞損兼時氣方。

甘草(一斤),石斛,防風,蓯蓉,山茱萸,茯苓,人參,薯蕷(各四兩),桂心,牛膝,五味子,菟絲子,巴戟天,川芎(各三兩併為末),生地骨皮,生地黃汁(各一升),丹參(二兩),生麥門冬汁,牛髓,白蜜(各三升),生薑汁(一升),胡麻(二升,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

上二十二味先煮地黃、地骨皮、胡麻汁減半,納牛髓、蜜、薑、門冬等汁,微火煎,餘八升下諸藥散和,令調,納銅器中湯上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服加至五十丸。

白話文:

【填骨萬金煎】

這帖藥方主要治療因體力勞損導致的呼吸短促,寒疝引起的腹部緊繃疼痛,腹部氣悶逆流,以及腰背疼痛。

藥方成分包括:新鮮地黃(三十斤,取其汁液)、肉蓯蓉、甘草、阿膠(各一斤)、麥門冬、乾地黃(各三斤)、乾薑、桑白皮、茯苓、桂心(各八兩)、人參、桔梗、五味子、附子(各五兩)、石斛(一斤五兩)、牛髓(三斤)、蜂蜜(十斤)、清酒(四鬥)、麻子仁(三升)、大棗(一百五十枚)、當歸(十四兩)、乾漆(二十兩)、蜀椒(四兩)。

以上二十三種材料,先用二斗六升的清酒浸泡桑根白皮、麻子仁、棗、阿膠。再加入一斗四升的酒煮至預定的濃度。過濾掉殘渣後,加入蜂蜜、牛髓、地黃汁,放在銅鍋上煎煮,然後加入所有藥材粉末,約半日時間,直到混合物可以揉成丸狀。用大罐子裝好,每次服用像彈珠大小的一顆,每日三次。如果在炎熱的夏季,可以將蜂蜜和地黃汁混合其他藥材做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五粒,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粒。

另一個藥方,用於治療男性因風邪虛弱導致的體力勞損及季節性疾病。

藥方成分包括:甘草(一斤)、石斛、防風、蓯蓉、山茱萸、茯苓、人參、薯蕷(各四兩)、桂心、牛膝、五味子、菟絲子、巴戟天、川芎(各三兩,研磨成粉)、生地骨皮、生地黃汁(各一升)、丹參(二兩)、生麥門冬汁、牛髓、蜂蜜(各三升)、生薑汁(一升)、胡麻(二升,用水二斗煮至剩四升,過濾掉渣滓)。

以上二十二種材料,先煮地黃、地骨皮、胡麻汁至剩一半,然後加入牛髓、蜂蜜、薑汁、麥門冬汁,用小火煎煮,剩餘八升時加入所有藥材粉末,攪拌均勻,放在銅鍋上煎煮,直到可以做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日二次,每次服用三十粒,可逐漸增加到五十粒,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