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5)
卷二 婦人方上 (5)
1. 青竹茹湯
治妊娠惡阻,嘔吐不下食方。
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銖),茯苓,生薑(各一兩),半夏(三十銖)
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頻作。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孕婦晨吐,食慾不佳,無法進食的處方。
配方如下:青色的竹茹和橘子皮各十八銖,茯苓和生薑各一兩,半夏三十銖。
將以上五種材料切碎,用六升的水煎煮至剩下二升半,然後分三次服用。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就持續服用。
2. 橘皮湯
治妊娠嘔吐不下食方。
橘皮,竹茹,人參,白朮(各十八銖),生薑(一兩),厚朴(十二銖)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橘皮湯」的中藥方,用於治療孕婦的嚴重噁心與嘔吐,導致無法進食的情況。配方包含:橘皮、竹茹、人參、白朮各十八銖,生薑一兩,以及厚朴十二銖。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用七升的水煎煮至剩餘二升半,然後分三次服用。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則需重新製作此藥湯再次服用。
3. 養胎第三
(論二首,方二十三首,禁忌一首,逐月養胎二十首)
論曰:舊說凡受胎三月,逐物變化,稟質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觀犀象猛獸,珠玉寶物,欲得見賢人君子盛德大師,觀禮樂鐘鼓俎豆,軍旅陳設,焚燒名香,口誦詩書,古今箴誡,居處簡靜,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嗜欲。庶事清淨,生子皆良,長壽忠孝,仁義聰惠,無疾,斯蓋文王胎教者也。
論曰:兒在胎,日月未滿,陰陽未備,腑臟骨節皆未成足,故自初訖於將產,飲食居處皆有禁忌。
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
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
妊娠食驢馬肉,令子延月。食騾肉難產。
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無音聲及缺唇。
妊娠食雞子及干鯉魚,令子多瘡。
妊娠食雞肉、糯米,令子多寸白蟲。
妊娠食椹並鴨子,令子倒出,心寒。
妊娠食雀肉並豆醬,令子滿面多䵟𪒟黑子。
妊娠食雀肉、飲酒,令子心淫情亂,不畏羞恥。
妊娠食鱉,令子項短。
妊娠食冰漿,絕胎。
妊娠勿向非常之地大小便,必半產殺人。徐之才逐月養胎方:
妊娠一月名始胚,飲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麥,毋食腥辛,是謂才正。
妊娠一月,足厥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大敦、行間、太衝、中封、五里、中郄等穴是也。)足厥陰內屬於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血行痞澀,不為力事,寢必安靜,無令恐畏。
妊娠一月,陰陽新合為胎,寒多為痛,熱多卒驚,舉重腰痛腹滿胞急,卒有所下,當預安之,宜服烏雌雞湯。
白話文:
【養胎第三】
論述如下:根據舊說,懷孕前三個月,胎兒會隨著母體接觸的事物而變化,身體素質尚未穩定。因此,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母親應該看一些犀牛、大象等猛獸,珠寶、玉器等寶貴物品,或接觸賢能的人士、品德高尚的大師,欣賞音樂、禮樂、鐘鼓、俎豆等文化活動,軍隊的陣列和設置,焚燒名貴的香料,口中唸唸有詞地讀詩書,學習古今的箴言和警句,保持簡單靜謐的生活環境,不食用不規則切割的食物,不坐在位置不正的椅子上,彈奏琴瑟,調節心情,平和情緒,控制慾望。保持生活清淨,所生的孩子通常都優秀,他們會健康長壽、忠誠孝順、仁義聰慧,且少疾病,這就是所謂的「文王胎教」。
再者,胎兒在母體中,因月份不足,陰陽尚未平衡,腑臟、骨節等尚未完全發育,所以從懷孕初期到臨盆前,飲食和生活起居都應有所禁忌。
懷孕期間食用羊肝,可能導致孩子多災多難。
懷孕期間食用山羊肉,可能讓孩子多病纏身。
懷孕期間食用驢馬肉,可能會延長懷孕期。食用騾肉可能導致難產。
懷孕期間食用兔肉或狗肉,可能會導致孩子無法說話或脣裂。
懷孕期間食用雞蛋或乾鯉魚,可能會讓孩子易患瘡疾。
懷孕期間食用雞肉或糯米,可能會讓孩子易患寄生蟲。
懷孕期間食用桑葚或鴨肉,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生時頭朝下,且心態冷淡。
懷孕期間食用麻雀肉或豆瓣醬,可能會讓孩子臉上長滿斑點。
懷孕期間食用麻雀肉並喝酒,可能會讓孩子性情放蕩,不知羞恥。
懷孕期間食用甲魚,可能會讓孩子頸部短小。
懷孕期間食用冰冷食物,可能會傷害胎兒。
懷孕期間,不應在不尋常的地方大小便,否則可能會導致流產或傷害自己。徐之才的逐月養胎方法如下:
懷孕首月,稱為「始胚」,飲食應精細熟透,口味以酸甜為宜,建議食用大麥,避免食用腥辣食物,這稱為「才正」。
懷孕首月,由足厥陰經養護,不可在此經絡上針灸(如大敦、行間、太衝、中封、五里、中郄等穴位)。足厥陰經與肝臟相連,肝臟主管筋脈和血液。在懷孕首月,血液循環不暢,不宜做過度勞累之事,睡眠必須安靜,避免恐懼。
懷孕首月,陰陽初合形成胎兒,若寒氣過多,易感到疼痛;熱氣過多,易受到驚嚇。舉重物會導致腰痛、腹部脹滿、子宮緊繃,甚至可能出現流產跡象,應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建議服用烏雞湯。
4. 烏雌雞湯方
烏母雞(一隻,治如食法),茯苓,阿膠(各二兩),吳茱萸(一升),麥門冬(五合),人參,芍藥,白朮(各三兩),甘草,生薑(各一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雞,取汁六升,去雞下藥,煎取三升,納酒三升,並膠烊盡,取三升,放溫,每服一升,日三。
白話文:
【烏雌雞湯方】
所需材料如下:烏骨母雞一隻(處理方式如同一般烹調用法)、茯苓、阿膠各60克、吳茱萸300克、麥門冬150克、人參、芍藥、白朮各90克、甘草、生薑各30克。
將以上十種材料切碎,先用12公升的水煮烏骨雞,煮至剩6公升的雞湯後,撈出雞肉,再將剩下的藥材放入湯中熬煮,直至湯汁濃縮為3公升。然後加入3公升的酒,以及讓阿膠完全溶解,最後煮至剩3公升。
待湯放溫後,每次服用一公升,一天三次。
5. 補胎湯
若曾傷一月胎者,當預服此方。
細辛(一兩),防風(二兩),乾地黃,白朮(各三兩),生薑(四兩),吳茱萸,大麥(各五合),烏梅(一升)
上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食服。多寒者,倍細辛、茱萸。熱多,渴者,去之,加天花粉二兩。若有所思去大麥,加柏子仁三合。(一方有人參一兩。)
妊娠二月名始膏,無食辛臊,居處必靜,男子勿勞,百節皆痛,是為胎始結。
妊娠二月,足少陽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膽竅、邱墟、付陽、絕骨、外立、陽陵泉等穴是也。)足少陽內屬於膽,主精,二月之時,兒精成於胞里,當慎護驚動也。
妊娠二月始陰陽踞經,有寒多壞,不成,有熱即萎悴,中風寒,有所動搖,心滿,臍下懸急,腰背強痛,猝有所下,乍寒乍熱,宜服艾葉湯。
白話文:
[補胎湯]
如果曾經流產一個月大的胎兒,應預先服用這方子。
藥材:細辛(30克),防風(60克),乾地黃,白朮(各90克),生薑(120克),吳茱萸,大麥(各15克),烏梅(300克)
以上八種藥材切碎,用水七公升煎煮至剩二公升半,分三次服用,飯前服用。如果體質較寒,可加倍使用細辛和吳茱萸。如果體內熱氣多,口渴,則去掉吳茱萸,並加入天花粉(60克)。如果有心事煩惱,則去掉大麥,改用柏子仁(75克)。有些配方還會加入人參(30克)。
懷孕兩個月時,稱為始膏期,應避免吃辛辣食物,生活環境需保持安靜,男性伴侶不宜過度勞累,否則全身關節都會疼痛,這是因為胎兒開始形成。
懷孕兩個月,足少陽脈正在養胎,不能對其進行針灸(例如膽竅、邱墟、付陽、絕骨、外立、陽陵泉等穴位)。足少陽脈內部連接膽囊,負責精氣,這個時候,寶寶的精氣正在子宮裡形成,必須小心保護,避免驚嚇或劇烈活動。
懷孕兩個月,陰陽開始在經絡中活動,如果體內太寒,可能會導致流產,如果太熱,胎兒可能就會萎縮,一旦受到風寒侵襲,身體有晃動,感到心悸,肚臍下方緊繃,腰背強烈疼痛,突然間下腹出血,忽冷忽熱,應服用艾葉湯。
6. 艾葉湯方
艾葉,丹參,當歸,麻黃(各二兩),人參,阿膠(各三兩),甘草(一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九味㕮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減半去滓,納膠煎,取三升,分三服。
(一方用烏母雞一隻,宿肥者,治如食法,割頭取血,納三升酒中相和,雞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汁去雞,納藥煎取三升,納血酒並膠煎,取三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叫做「艾葉湯方」,包含的藥材有艾葉、丹參、當歸、麻黃,每種都是二兩;人參、阿膠,每種三兩;甘草一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九種藥材切碎後,用三升酒與十升水一起煮,待水分減半後濾掉渣滓,再加入阿膠熬煮,最後得到的藥湯應為三升,可分成三次服用。
另外有一個配方是使用一隻肥壯的烏骨雞,處理方式就像平常做菜一樣,殺雞取其血,混入三升酒中。先用水十二升煮雞,取得雞湯後去掉雞肉,然後放入藥材熬煮至剩三升,接著加入雞血和酒以及阿膠,持續熬煮至剩三升,同樣地,可將藥湯分成三次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