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1)

1. 五香連翹湯

治小兒風熱毒腫,腫色白,或有惡核瘰癧,附骨癰疽,節解不舉,白丹。

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方。

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沉香,麻黃,黃芩(各六銖),大黃(二兩),麝香(三銖),連翹,海藻,射干,升麻,枳實(各半兩),竹瀝(三合)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四升煮藥減半納竹瀝,煮取一升二合,兒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歲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黃。)

白話文:

【五香連翹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兒童因風熱導致的身體腫脹,尤其是皮膚呈現白色腫脹,或是有惡性淋巴結腫大、骨附著處的膿瘍、關節活動受限、以及一種皮膚疾病稱為白丹的情況。

此症狀可能遍佈全身,出現白色丘疹且持續癢感不止。

所需藥材如下: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沉香、麻黃、黃芩(各六銖)、大黃(二兩)、麝香(三銖)、連翹、海藻、射干、升麻、枳實(各半兩)、竹瀝(三合)。

以上十四種藥材,先進行切碎處理,再以四升的水煮至剩一半,接著加入竹瀝,繼續煮至剩一升二合的份量。對於出生一百天至二百天的嬰兒,一次服用三合;二百天至一週歲的幼兒,一次服用五合。(另有一種配方不使用麻黃。)

2. 連翹丸

治小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癧,及心脅腹背裡有堅核不痛,名為結風氣腫方。

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兩),海藻(半兩)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小豆,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五歲以上者以意加之。

治丹毒大赤腫,身壯熱,百治不折方:

寒水石(十六銖),石膏(十三銖),藍青(十二銖,冬用乾者),犀角,柴胡,杏仁(各八銖),知母(十銖),甘草(五銖),羚羊角(六銖),芍藥,黃芩(各七銖),梔子(十一銖),竹瀝(一升),生葛汁(四合澄清),蜜(二斤),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五升並竹瀝煮,取三升三合,去滓,納杏仁脂、葛汁蜜微火煎,取二升,一二歲兒服二合,大者量加之。

白話文:

[連翹丸]

這是一帖治療孩童無緣無故出現寒熱交替,即使身體狀況看起來仍然健康,但頸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結核,以及心臟、脅骨、腹部、背部內有堅硬而不痛的腫塊,這種症狀被稱為結風氣腫的處方。

藥材包括: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每種各一兩)、海藻(半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三歲的孩子每次可服用五粒,逐漸增加到十粒,五歲以上的孩子則視情況酌量增加。

另一帖是治療丹毒導致的大片紅腫和高燒不退的處方:

藥材包含:寒水石(十六銖)、石膏(十三銖)、藍青(十二銖,冬天可用乾燥的)、犀角、柴胡、杏仁(各八銖)、知母(十銖)、甘草(五銖)、羚羊角(六銖)、芍藥、黃芩(各七銖)、梔子(十一銖)、竹瀝(一升)、生葛汁(四合澄清)、蜂蜜(二斤)。

將這些藥材切碎,與水五升和竹瀝一起熬煮,煮到剩下三升三合的量,然後過濾掉藥渣,再加入杏仁油、葛汁和蜂蜜,用小火慢煎,最後剩餘二升的藥汁。一到兩歲的幼兒每次可服用二合,年齡較大的孩子則可依其年齡適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