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 傷寒方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 傷寒方下 (6)

1. 大茵陳湯

治內實熱盛發黃,黃如金色,脈浮大滑實緊數者。夫發黃多是酒客勞熱,食少胃中熱,或溫毒內熱者,故黃如金色方。

白話文:

治療體內實熱旺盛導致黃疸,黃疸呈現金黃色,脈搏浮大、滑實、緊促,跳動快速。黃疸多是由於酗酒過度、勞累過度,胃中熱氣過大,或體內有熱毒引起的,因此使用黃疸如金色的治療方法。

茵陳,黃柏(各一兩半),大黃白朮(各三兩),黃芩甘草茯苓,栝蔞根,前胡枳實(各一兩),梔子(二十枚)

白話文:

茵陳、黃柏(各 15 克),大黃、白朮(各 30 克),黃芩、甘草、茯苓、栝蔞根、前胡、枳實(各 10 克),梔子(20 枚)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快下,消息三四日,更治之。

白話文:

以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粗末,用九升水煮沸後,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下,最快可以在服藥後一、兩天內見效,若藥效消失後三四天,再繼續治療。

2. 苦參散

治人無漸忽然振寒發黃,皮膚黃麴塵出,小便赤少,大便時閉,氣力無異,飲食不妨,已服諸湯散餘熱不除,久黃者宜吐下方。

白話文:

治療病人時,發現病情沒有漸進性,患者突然發冷、皮膚發黃如麴塵,小便赤少,大便偶爾不通暢,體力精神正常,飲食無礙,服用各種湯劑和散劑後,餘熱仍未消除。對於長期發黃的患者,應採用催吐和下瀉的方法治療。

苦參黃連,瓜蒂,黃柏大黃(各一兩),葶藶(二兩)

白話文:

苦參、黃連、瓜蒂、黃柏、大黃(各50公克),葶藶(100公克)

上六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當大吐,吐者日一服,不吐日再,亦得下服,五日知可消息,不覺退更服之,小折便消息之。

白話文:

用上六味藥方治療,研磨成粉末,服下方寸匕的量。應該會嘔吐,嘔吐者一天服一次,不嘔吐者一天服兩次。服藥後如果發現病情好轉,可以逐漸減少藥量,如果病情沒有好轉,繼續服用。如果出現腹痛,就服用消息之劑來止痛。

治發黃方:

茵陳,黃柏,梔子,大黃(各三兩),黃連(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先服湯後服丸。

大黃(五兩),茵陳,梔子(各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黃連(二兩)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二十丸,令微利。

白話文:

草木黃連,黃柏,梔子,大黃(各三兩),黃連(二兩)

以上五味研成細末,以九升水煎煮,取得三升藥液,分成三份服用,先服藥湯,後服藥丸。

大黃(五兩),草木黃連,梔子(各三兩),黃芩,黃柏(各二兩)黃連(二兩)

以上六味研成細末,用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二十丸,使之輕微通便。

3.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治傷寒瘀熱在裡,身體必發黃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大柴胡湯

治療傷寒瘀熱內伏,身體發黃的方劑。

麻黃連翹甘草(各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杏仁(三十枚),赤小豆(一升)生梓白皮(二升,切)

白話文:

麻黃:2 兩 連翹:2 兩 甘草:2 兩 生薑:3 兩 大棗:12 枚 杏仁:30 枚 赤小豆:1 升 生梓白皮:2 升(切碎)

上八味㕮咀,以勞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次納諸藥,煎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上八味藥材,用一斗水煎煮,先把麻黃煮沸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

4. 茵陳湯

治傷寒七八日內實瘀熱結,身黃如橘,小便不利,腹微脹滿,宜下之方。

茵陳(六兩),大黃(三兩),梔子(十四枚)

白話文:

茵陳(六兩),大黃(三兩),梔子(十四枚)

適用於傷寒發病七八天內,實熱瘀結,小便不利,腹微脹滿,身黃如橘的患者,有下瀉的作用。

上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取五升,去滓,次納梔子、大黃煎取三升,分服一升,日三,小便當利如皂莢沫狀,色正赤,當腹減,黃悉隨小便去也。(範汪用療谷疸,《小品方》用石膏一斤)

白話文:

將茵陳、梔子、大黃這三種中藥研成細粉,用一斗二升的水先將茵陳煮沸,取五升水後去除藥渣,接著放入梔子和 大黃煎煮,取三升水。將煎好的藥液分成三份,每日服用一份,一天服用三次。服用後小便應當如皁莢的泡沫一般順利通暢, 顏色鮮紅。服用後腹脹應當減輕,黃疸也會隨小便排出。

5. 大黃黃柏梔子芒硝湯

治發黃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方。

白話文:

治療黃疸腹脹,小便不利且發紅,自汗,此為表層和內裡實熱的當下處方。

大黃(三兩),黃柏芒硝(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白話文:

大黃:三錢 黃柏:四錢 芒硝:四錢 梔子:十五顆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緩煎取一升,先食頓服之。

白話文:

將四味藥材搗成細末,加入六升水煮沸,取兩升藥液並去除渣滓,加入芒硝繼續煎煮,取一升藥液,在飯前服用。

6. 茵陳丸

治時行病急黃,並瘴癘疫氣及痎瘧方。

白話文:

時行病急黃

使用升提的方法治療時行病,急性黃疸,伴有嘔吐、下痢、發熱、腹痛等症狀。

方劑:

  • 葛根湯:葛根、麻黃、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瘴癘疫氣

治療瘴癘之氣引起的疾病,症狀有發熱、頭暈、頭痛、身重、昏迷、皮疹等。

方劑:

  • 十全大補湯:黨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黃芪、芍藥、川芎、熟地黃、山藥、枸杞子

痎瘧

治療瘧疾,症狀有間歇性發作的發熱、寒顫、頭痛、嘔吐等。

方劑:

  • 青蒿飲:青蒿、益母草、懷牛膝、板藍根、赤芍藥

茵陳,梔子芒硝杏仁(各三兩),巴豆(半兩),恆山,鱉甲(各二兩),豉(五合),大黃(五兩)

白話文:

茵陳、梔子、芒硝、杏仁(各180克) 巴豆(30克) 恆山、鱉甲(各120克) 豆瓣醬(250毫升) 大黃(300克)

上九味為末,以餳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以吐利為佳。不知加一丸。初覺體氣有異,急服之即瘥,神效。

治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方:

芒硝(一兩),大黃(一兩半末),生地黃汁(八合)

上三味合和,一服五合,日二,以利為度,不須二服。

治風疸小便或黃或白,洒洒寒熱,好臥不欲動方:

白話文:

將這九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丸,大小跟梧桐子一樣。服用時吞服三丸,讓藥效在體內發揮作用,催吐排便為佳。如果不知該加多少丸,可先試試看加一丸。如果剛開始覺得身體狀況有異,趕緊服用即可痊癒,效果十分神妙。

治療急性的黃疸熱症、骨蒸發熱、兩眼發紅、脈搏方盛:

芒硝(一兩),大黃(一兩半研磨成細末),生生地黃汁(八合)

以上三味藥材混合服用,每次服用五合,一天兩次,以上一次排便通暢為度,不需要服用第二次。

治療風溼水腫,小便有時黃色或白色,身體忽冷忽熱,喜歡躺在牀上不想動:

三月艾(一束搗,取汁銅器中煎如漆,密封之),苦參,大黃,黃連,凝水石,栝蔞根,葶藶(各六銖)

白話文:

三月採收的艾草(一束搗碎,取汁用銅器煎煮到像漆一樣濃稠,密封起來),以及苦參、大黃、黃連、凝水石、栝樓根、葶藶(各六克)。

上七味以六味為末,艾煎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五丸,日二,可加至二十丸。有熱加苦參,渴加栝蔞,小便澀加葶藶,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白加黃連,大便難加大黃。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則滿也。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中的六種研磨成細末,用艾葉煎汁調和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服用時先吃五丸,每天兩次,逐漸增加到二十丸。

如果有發熱症狀,可以增加苦參;口渴,可以增加栝蔞;小便不暢,可以增加葶藶;小便頻繁,可以增加凝水石;小便發白,可以增加黃連;大便困難,可以增加大黃。

如果寸口脈浮而緩,浮表示有風,緩表示有痹症。痹症不同於中風,會導致四肢酸楚煩擾,臉色發黃,體內有瘀熱,需要通便治療。

如果趺陽脈緊而數,數表示有熱,熱會導致食慾下降,緊表示有寒,吃東西容易感到飽脹。

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塞,熱流膀胱,身故盡黃,名曰谷疸。

白話文:

尺脈浮動主腎氣受傷,趺陽脈緊主脾氣受傷。風寒相搏,飲食後就會頭暈目眩。水穀之氣停滯不消,胃中積積濁氣,濁氣下流,導致小便不通,陰氣被濁氣阻滯,熱氣上行於膀胱,全身由下而上發黃,這叫做谷疸。

治勞疸、谷疸丸

苦參(三兩),龍膽(一兩)

白話文:

古文:

苦參(三兩),龍膽(一兩)

用來治療勞疸的藥方:[谷疸丸](以下為藥材與用量)

  • 苦參(三兩)
  • 龍膽(一兩)

上二味為末,牛膽和為丸,如梧子大,先食以麥粥飲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之,(《刪繁方》加梔子仁三七枚,以豬膽和為丸。)

白話文:

將上面的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牛膽汁和在一起,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先用麥粥送服五丸,一天三次。服用時不要讓自己知道,可以逐漸增加服用的數量。(《刪繁方》中加入了 37 粒梔子仁,用豬膽汁和在一起做成丸。)

夫人病酒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嘔者,宜吐之方,前苦參散七味者是酒疸,必小便不利,其候當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白話文:

當一個人得了酒疸病,有時沒有發燒,說話流利清晰,但肚子脹滿想吐嘔吐,這時就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之前提到的苦參散七味方劑,專治酒疸病,並伴有小便不利。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下症狀來判斷:心中發熱,腳心發熱。這些都是酒疸病的證據。

夫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薤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白話文:

長期患有酒疸的人,病情會變成黑疸,眼睛發青面色發黑,心中有如吞食大蒜韭菜的感覺,大便呈深黑色,皮膚和指甲麻木不仁,脈象浮弱,雖然顏色發黑但微微發黃,因此可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