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九 傷寒方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九 傷寒方上 (7)

1. 解肌升麻湯

治時氣三四日不解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治時氣三四日不解方

治療持續三四天未改善的時氣之法

升麻,芍藥,石膏麻黃甘草(各一兩),杏仁(三十枚),貝齒(三枚,一作貝母十八銖)

白話文:

升麻、芍藥、石膏、麻黃、甘草(各 1 兩) 杏仁(30 枚) 貝母(3 枚;另一說法:貝母 18 克)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溫覆發汗便愈。

白話文:

採取七種藥材搗碎,用水三升煮沸取一升的藥液,全部服下,蓋上溫被子發汗,即可痊癒。

2. 葛根龍膽湯

治傷寒三四日不瘥,身體煩毒而熱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傷寒三四日不瘥,身煩毒而熱方

傷寒發病三天至四天,仍然未見好轉,身體煩躁不安,毒氣充盈,發熱的方劑。

葛根(八兩),龍膽,大青(各半兩),升麻石膏,葳蕤(各一兩),甘草,桂心,芍藥,黃芩麻黃(各二兩),生薑(二兩)

白話文:

葛根(320 公克),龍膽草,大青葉(各 160 公克),升麻,石膏,葳蕤(各 400 公克),甘草,桂心,芍藥,黃芩,麻黃(各 800 公克),生薑(800 公克)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葛根取八升,納余藥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四五天後頭痛、發燒,四肢痠痛、疲倦,不能進食的藥方:

取十二味藥材,加一斗水煮葛根,取八升水量,再加入剩下的藥材煮沸,取三升水量,分為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梔子仁,黃連黃柏大黃(各半兩),好豉(一升),蔥白(七莖)

白話文:

梔子仁、黃連、黃柏、大黃(各 45 克),好豆豉(1500 克),蔥白(7 根)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上四物六七沸,納後蔥白、豉煮得三升,頓服一升,日三服,湯訖溫覆,令汗出粉之,得汗便止。後服勿復取汗,不得汗者復服重發,此藥無忌,特宜老小,神良。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味食材搗碎,加入八升水煮沸四、五次。加入蔥白和豆豉,煮至剩下三升。一次服一升,每天服用三次。喝完湯藥後,蓋上被子保暖,讓身體出汗。出汗後即可停止服用藥物。再次服用時不要再出汗。如果沒有出汗,可以再次服用,直至出汗為止。這款藥物沒有禁忌,特別適合老人和小孩,非常有效。

3. 七物黃連湯

治夏月傷寒,四肢煩疼發熱,其人喜煩嘔逆支滿,劇如禍祟,寒熱相搏,故令喜煩方。

白話文:

夏季傷寒,四肢煩疼發熱,病人煩躁噁心嘔吐,腹脹難忍,症狀劇烈如災禍,寒熱交替,故有此「喜煩方」。

黃連茯苓黃芩(各十八銖),芍藥,葛根(各一兩),甘草(一兩六銖),小麥(三合)

白話文:

黃連、茯苓、黃芩(各 5.4 克)、芍藥、葛根(各 30 克)、甘草(4.8 克)、小麥(約 54 克)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冷分三服。不能一升者,可稍稍服之湯,勢安乃臥。藥主毒氣,服湯之後胸中熱及咽喉痛皆瘥,明日復煮一劑,如法服之。此湯無毒,但除熱下氣安病人。小兒服者取三分之一,以水四升煮得二升,稍稍服之。

白話文:

把上文中七種藥材切碎,用七升水煮沸後,取三升湯液,放涼後分三次服用。如果無法一次性服用一升湯液,可以少量多次服用。藥效發揮後再躺下休息。這副藥方主治毒氣,服用後會讓胸中熱氣和咽喉疼痛的症狀好轉。第二天再熬一劑藥,按照相同方法服用。這副藥無毒,可以清除熱氣,緩解病人症狀。小兒服用時,取三分之一藥量,用四升水煮沸後取二升湯液,少量多次服用。

4. 三匕湯

治傷寒中風得之三日至七八日不解,胸脅痛,四肢逆,乾嘔水漿不下,腹中宿食不消,重下血一日數十行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中風後三日至七八日仍不緩解,胸脅疼痛,四肢逆冷,乾嘔吐不出水或流質,腹內宿食不消。嚴重者一天可下血數十次。

茯苓(如雞子大),黃芩人參(各三兩),栝蔞根(四兩),芒硝乾地黃(各一升),大黃麻黃寒水石(各半斤)

白話文:

茯苓(如雞蛋大小),黃芩,人參(各 90 克),天花粉(120 克),芒硝,生地黃(各 300 克),大黃、麻黃,寒水石(各 240 克)

上九味搗篩令相得,以散三方寸匕,水一升煮令三沸,絞去滓,服之,日三,溫覆,汗出即愈,病劇與六七匕。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搗碎過篩,使它們充分混合。取三方寸(約兩湯匙)藥粉,用水一升煮沸三次後,將藥渣過濾掉,服用藥汁,每天三次。服藥後蓋上被子保暖,待出汗後即可痊癒。病情嚴重時,可增加藥量至六七方寸(約三至四湯匙)。

5. 五香麻黃湯

治傷寒忽發腫,或著四肢或在胸背虛腫浮如吹狀,亦著頭面唇口頸項,

劇者偏著腳脛外如軸大而不痛不赤,著四肢者乃欲不遂,悉主之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忽然發生的腫脹,無論是在四肢、胸背,都虛腫浮起像吹氣一樣,也可能出現在頭面、嘴脣、頸項。

嚴重的會偏腫在小腿外側,腫大如軸,但不會疼痛或發紅。腫脹出現在四肢時,會導致無法行動自如。以下為治療此症的方劑。

麝香(半兩),薰陸香,雞舌香(各一兩),沉香,青木香麻黃防風獨活秦艽,葳蕤,甘草(各二兩),白薇枳實(各二兩)

白話文:

麝香(12 公克),薰陸香,雞舌香(各 24 公克),沉香,青木香,麻黃,防風,獨活,秦艽,葳蕤,甘草(各 48 公克),白薇,枳実(各 48 公克)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後外摩防己膏

治傷寒三日外與前藥不瘥脈勢仍數者,陽氣猶在經絡未入臟腑方:

白話文:

配製十三種藥材,用九升水煎煮,取其中三升,分三次服用。讓患者蓋上被子流汗,之後塗抹防己膏於外部。

對於傷寒發病超過三天,服用前述藥物後仍未痊癒,脈象仍舊快速者,陽氣仍然存在於經絡之間,尚未進入臟腑,可以使用此方。

桂枝黃芩,甘草(各二兩),升麻葛根生薑(各三兩),芍藥(六兩),石膏(八兩),梔子(二七枚)

白話文:

桂枝、黃芩、甘草(各 120 克),升麻、葛根、生薑(各 180 克),芍藥(360 克),石膏(480 克),梔子(153 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若前兩服訖即得汗,後服即停。不得汗更進一服,得汗即止。不得汗者明日去梔子加麻黃二兩,足水二升,再依方服。

白話文:

將九味藥材研成細末,加入九升水熬煮,熬製至取兩升七合藥液。分成三部分服下,服用間隔時間為十里路的時間。如果服用前兩部分後就出汗了,停止服用後續部分。如果沒有出汗,再服下一部分。出汗後立即停止服用。如果依然沒有出汗,第二天去除梔子,加入二兩麻黃,並補足二升水,再按照方子服用。

6. 雪煎

治傷寒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六兩,阿膠半斤,甘草四兩 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再服

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 6 兩 阿膠 半斤 甘草 4 兩 水 6 升

將黃連、阿膠、甘草放入水中煮沸,煮取 3 升藥液,分次溫服。

麻黃(十斤),大黃(一斤十三兩),杏仁(一斗四升)

白話文:

麻黃(5千克),大黃(0.65千克),杏仁(8.5升)

上三味㕮咀,以雪水五斛四斗漬麻黃於東向灶釜中三宿,納大黃攪令調,炊以桑薪煮得二斛,去滓,復納釜中,搗杏仁,納汁中,復炊之,可餘六七斗汁,絞去滓,置銅器中,又以雪水三斗合煎之,攪令調,得二斗四升,藥成可丸,冷凝,丸如彈丸。有病者以三沸白湯五合,研一丸入湯中,適寒溫服之立汗出,若不愈者,復服一丸。密盛藥勿泄氣。

白話文:

先將麻黃、大黃、杏仁三味藥材磨碎。

然後拿五斛四鬥雪水,倒入朝東的竈上鍋爐,浸泡麻黃三晚。

加入大黃攪拌均勻,用桑樹枝當柴火,煮到剩下兩斛水。

過濾掉渣滓,把水倒回鍋爐。

搗碎杏仁,倒入汁水中,再次用火煮。

煮到剩約六七鬥汁,過濾掉渣滓,倒入銅器。

再用三鬥雪水加入煎煮,攪拌均勻,煮到剩兩鬥四升。

藥汁熬好後,可製成藥丸。

待藥丸冷卻凝固後,大小像彈丸。

病人服用時,在沸騰的白湯中加入三沸白湯五合,研磨一顆藥丸放入湯中。

趁熱服用,立馬出汗。

若症狀未改善,再服一顆藥丸。

將藥物密封保存,不可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