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八 治諸風方 (1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治諸風方 (12)

1. 風痱第五

(論二首,方九首,灸法一首)

論曰:夫風痱者,猝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遂而強直者是也。治之以伏龍肝五升為末,冷水八升和攪,取汁飲之,能盡為善。(《肘後》此方治心煩恍惚,腹中痛滿,絕而復甦。)自此以下九方皆主此風,用之次第宜細尋之。

論曰:凡欲醫此病,當知先後次第,不得漫投湯藥以失機宜,非但殺人,因茲遂為痼疾。已既得之,當進三味竹瀝,飲少似有勝於常,更進湯也。竹瀝飲子,患熱風者,必先用此制其熱毒。

白話文:

【風痱第五】

內容如下:

(討論兩則,提供九個處方,及一種灸法)

討論:風痱,指的是突然無法說話、嘴巴緊閉、手腳不靈活且僵硬的情況。治療方法是使用五升的伏龍肝研磨成粉,再與八升的冷水混合攪拌,取其汁液飲用,能喝完效果更佳。(根據《肘後》一書,這個處方也能治療心煩意亂、腹部疼痛脹滿、突然失去意識又恢復的情況。)從此以下的九個處方都適用於這種風病,使用時應詳細研究其順序。

討論:對於這種疾病,治療時必須清楚其前後順序,不能隨便開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不僅會害人性命,也可能因此變成慢性病。一旦確診,應首先服用三味竹瀝,少量飲用會比平時更有幫助,之後再進一步使用湯藥。對於熱風患者,必須先使用竹瀝來控制體內的熱毒。

2. 竹瀝湯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方。

竹瀝(二升),生葛汁(一升),生薑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服訖覺四體有異似好,次進後湯方:

竹瀝(一升),生葛汁(五合),川芎,防己,附子,人參,芍藥,黃芩,甘草,桂心(各一兩),生薑(四兩),羚羊角(二兩),石膏(六兩),杏仁(四十枚),麻黃,防風(各一兩半)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減半,納瀝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取汗,間五日更服一劑,頻與三劑,漸覺少減,仍進後方。

竹瀝(三升),防風,升麻,羚羊角,防己,桂心,芎藭(各二兩),麻黃(三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兩日服一劑。常用加獨活三兩最佳,此方神良,頻進三劑。若手足冷者加生薑五兩、白朮二兩。若未除更進後方。

竹瀝(一升),甘草(一本作葛根二兩),人參,川芎,獨活,升麻(各一兩),防風,麻黃芍藥(各一兩半),生薑,石膏,羚羊角,防己,桂心,黃芩,附子(一本作杏仁四十枚),白朮(各二兩)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若有氣者,加橘皮、牛膝、五加皮一兩。

白話文:

【竹瀝湯】用於治療四肢無力、精神恍惚、無法辨識人且無法說話的處方。

使用竹瀝(相當於現在的2000毫升)、新鮮葛根榨出的汁(約1000毫升)及生薑榨出的汁(約90毫升)。

將上述三種材料混合在一起,溫熱後分成三次服用。分別在清晨、下午及晚上各服用一次。服用後如果感覺四肢有些異樣的好轉,接下來可服用以下的藥方:

使用竹瀝(約670毫升)、新鮮葛根榨出的汁(約170毫升),以及包括川芎、防己、附子、人參、芍藥、黃芩、甘草、桂心(各約30克)、生薑(約120克)、羚羊角(約60克)、石膏(約180克)、杏仁(約40顆)、麻黃、防風(各約45克)。

將上述十六種材料切碎,加入約1400毫升的水煮至剩下一半,再加入竹瀝煮至剩下約500毫升,分成三次服用,並讓患者出汗。每五天再服用一劑,連續服用三劑,漸漸會感到病情有所改善,再接著服用以下的藥方:

使用竹瀝(約900毫升)、防風、升麻、羚羊角、防己、桂心、芎藭(各約60克)、麻黃(約90克)。

將上述八種材料切碎,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及竹瀝煮至剩下約750毫升,分成三次服用,每隔兩天服用一劑。若想加強效果,可再加入獨活(約90克)。這個藥方非常有效,連續服用三劑。

若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可再加入生薑(約150克)及白朮(約60克)。若病情仍未消除,再接著服用以下的藥方:

使用竹瀝(約670毫升)、甘草(另一版本寫作葛根約60克)、人參、川芎、獨活、升麻(各約30克)、防風、麻黃、芍藥(各約45克)、生薑、石膏、羚羊角、防己、桂心、黃芩、附子(另一版本寫作杏仁約40顆)、白朮(各約60克)。

將上述十七種材料切碎,加入約1600毫升的水煮至剩下一半,再加入竹瀝煮至剩下約750毫升,分成三次服用,每次間隔約一個成人步行十里的時間,再繼續服用。若有呼吸困難的狀況,可再加入橘皮、牛膝、五加皮(各約30克)。

3. 煮散

凡風痱服前湯得瘥,訖可常服此除風方。

防風,防己,獨活,秦艽,黃耆,芍藥,人參,白朮,茯神,川芎,遠志,升麻,石斛,牛膝,羚羊角,丹參,甘草,厚朴,天門冬,五加皮,地骨皮,黃芩(《翼方》作薯蕷)桂心各(一兩,一云各四兩),乾地黃,橘皮,生薑,麻黃(各三兩),檳榔,藁本(《翼方》作附子),杜仲(《翼方》作麥門冬),烏犀角(各二兩,《翼方》作山茱萸),薏苡仁(一升,石膏六兩,一云三兩)

上三十三味搗篩為粗散,和攪令勻,每服以水三升、藥三兩煮取一升,綿濾去滓,頓服之,取汗,日一服。若覺心中熱煩、以竹瀝代水煮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大意如下:

凡是風痱病(一種中風後遺症)服用前面的藥湯已經好轉的患者,可以持續服用這個除風的處方。

藥方包含:防風、防己、獨活、秦艽、黃耆、芍藥、人參、白朮、茯神、川芎、遠志、升麻、石斛、牛膝、羚羊角、丹參、甘草、厚朴、天門冬、五加皮、地骨皮、黃芩(在《翼方》中被記載為薯蕷)、桂心(各一兩,另有一種說法是各四兩)、乾地黃、橘皮、生薑、麻黃(各三兩)、檳榔、藁本(在《翼方》中被記載為附子)、杜仲(在《翼方》中被記載為麥門冬)、烏犀角(各二兩,在《翼方》中被記載為山茱萸)、薏苡仁(一升)、石膏(六兩,另有一種說法是三兩)。

將以上三十三種藥材研磨過篩製成粗散,混合均勻。每次服用時,取三兩藥材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下一升,用布絨濾掉藥渣,一次喝完。服用後應出汗,每天服用一次。如果感到心煩熱燥,可用竹瀝替代水來煮藥。

4. 荊瀝湯

凡患風人多熱,常宜服此方。

荊瀝,竹瀝,生薑汁(各三合)

上三味相合,溫暖為一服,每日旦服煮散,午後進此,平復好瘥乃止。

白話文:

凡是患有風濕並且多有燥熱的病人,通常應服用這個處方。

所需材料為:荊瀝、竹瀝、生薑汁(各約90毫升)。

將以上三種材料混合在一起,溫熱後作為一次的劑量。每天早上先服用煮散,然後下午再服用這劑藥,直到病情平復康復為止。

5. 獨活煮散

治諸風痱方。

獨活(八兩),川芎,芍藥,茯苓,防風,防己,葛根(各一兩),羚羊角,當歸,人參,桂心,麥門冬,石膏(各四兩),磁石(十兩),甘草(三兩),白朮(三兩)

上十六味各切銼,分為二十四份,每份入生薑、生地黃切一升、杏仁二七枚,以水二升,煮取七合。或日晚、或夜中、或日一服,或間日服,無所忌。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各種風濕病的處方,名為[獨活煮散]。

要用到的藥材有:獨活八兩,川芎、芍藥、茯苓、防風、防己、葛根各一兩,羚羊角、當歸、人參、桂心、麥門冬、石膏各四兩,磁石十兩,甘草和白朮各三兩。

以上十六種藥材分別切碎,均分成二十四份。每次用一份藥材,加入切好的生薑、生地黃一升和二十七枚杏仁,然後加水二升,煮至剩七合的量。服用時間可選擇在傍晚、夜晚或每天一次,也可以隔天服用一次,沒有特別的飲食禁忌。